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领导者要有历史感—与许倬云对话

许倬云是学术界最杰出的中国史学家之一。他1970年开始在美国匹兹堡大学任教,之前担任国立台湾大学历史系主任。2004年,美国亚洲研究协会把该协会的最高荣誉“亚洲研究杰出贡献奖”授予许倬云,以表彰他“终身致力于在国际舞台上促进亚洲研究”,称他的学术研究“在中国农业史领域做出了革命性的贡献”。 许倬云的听众不只局限在学术圈中。他同时也是时事评论家,尤其是对台湾时事发表评论,是台湾重要的自由知识分子之一——这使得他拥有更广泛的受众。现在,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欣欣向荣,他又吸引了另一批听众:那些渴望从历史中学习如何管理和如何领导的人们。他的系列讲演集,包括《从历史看领导》、《从历史看管理》和《从历史看组织》等,在管理和领导力领域激发出新的灵感。 […]

查看全文

权威式管理为什么低能——《半部论语学管理》

2,32,权威式管理为什么低能 【原文】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於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为政⒉5』 【译文】 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要违背礼。”随后樊迟给孔子驾车,孔子告诉他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告诉他‘不要违背礼’。”樊迟问:“‘不要违背礼’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父母活着时,要以礼相待。父母去世后,要以礼相葬、以礼相祭。” 【评析】 “孝”是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的内容,但是将“无违”作为检验是否孝顺的一个重要标准,这是两千多年来最大的一个误会。因为许多人把“无违”误解为 […]

查看全文

曹三喜:闯关东“饮水思源”

曹三喜:闯关东“饮水思源” 太谷曹家的始祖名叫曹邦彦。那时候,曹家还住在今天太原市的花塔村。像所有的周围邻居一样,他们勤俭持家,艰苦奋斗,就是如此,靠天吃饭、靠地吃饭的曹家,也不过是紧巴巴的日子,天时好则日子好,天时差日子也就差了。之后的几代,有人突然领悟到,纯粹靠天靠地吃饭,日子实在是没有保障,而倒买倒卖不同地域的不同物品,实在是一个可靠的富裕渠道,于是,做买卖逐渐成为曹家多余收入的来源。做生意辛苦,但是,曹家人不怕辛苦,长途贩运,沿街贩卖,几代过后,到十一代曹晋卿的时候,曹家已经有不错的积累,再也不用为日常生计发愁。 明太祖朱元璋的明洪武年间(1368—1399年),曹晋卿离开太原,出资购买了山西太谷县北洸村的一片土地,把家族带 […]

查看全文

决策得失与科学决策

决策是一个领导者或领导集体的重要职能,好的决策能够给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的推动作用,而错误的决策不仅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且还会葬送事业和前途,给国家和人民造成巨大损失。因此说,决策的失误是最大的失误。然而,历朝历代都有过这样那样的决策失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其实并非如此,只要决策多一些调查研究,多参考一些相关因素,多考虑一些相关各方,就少一些决策失误。如果我们能够打破时空限制,多方面地考察论证,就会保证决策不失误,甚至能够使决策成为历史杰作。 一、决策失误的历史教训 有史以来,各种决策失误不计其数,每一次决策失误都会造成巨大损失。特别是在信息化以前的年代,由于信息不全面或不对称,上下信息交流渠道不畅,上级的决策很难考虑到到下面的全 […]

查看全文

看看温总理起床时想得哪几件事

看看温总理起床时想得哪几件事 文/朱有祥 12月29日到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专程来到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和位于这里的西安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看望工人、农民、工程技术人员和干部,和大家一起迎接2008年新年。 在一天多的行程中,温家宝特地抽出一个下午的时间,到了两个村庄,看了养猪场和奶山羊养殖户,站在田间地头,坐在土炕上,和农民们拉家常。他最牵挂两件事,一个是尽早缓解猪肉涨价问题。 温家宝还说,他每天一起床,想的就是物价、住房、上学、医疗这几件事。他相信,大家共同努力,这些问题都可以逐步解决。(中广网12.30) 我记得在11月12日上午,温家宝总理来到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街道,看望这里的低收入群众。 温 […]

查看全文

管理者的自恋

人,大多自恋。自恋就是喜欢自己多于喜欢别人。人们为什么喜欢自己要多一些呢?因为人本性中固有的骄傲—认为自己总是比别人强。20世纪70年代美国曾在100万个年轻人中,做过一次心理测试,测试的内容是:让每个人对自己的才能打分,看他们的素质在多少人之上,并用百分比表示。结果70%的测试者认为自己的才能比90%的人都高;25%的测试者认为他们百里挑一,也就是说:他们是属于人群中那1%最有才华的人。 看到这个结果,主持试验的社会学家不禁哑然失笑:人群中那些大多数的平庸者都哪儿去了?所以,除非统计学正态分布的定理重新改写,否则试验得出的结论是不能成立的。然而,这个结论却反映了人群整体对自己的一个重要的认知—自恋。 自恋不是坏事,而是人们活下去的 […]

查看全文

“大明公司”的家族治理

和多数创一代一样,“大明公司”的开创者朱元璋精力充沛,能力超群,白手起家,为家族奠定了良好的事业基础,为了防止家族大权旁落,在运营公司的后期,他废除了“CEO”一职,将“董事长”和“CEO”职权合为一体,直接管理“六部”和公司各个大区。就在朱元璋逝世不久,家族就发生了权力内斗,他亲自选定的继承人被迫去职,分管北方大区的家族成员朱棣成了公司的掌门人。 朱棣非常能干,是个名副其实的“创二代”,他力排众议,将大明公司的总部迁到北京,并进行了规模浩大的总部建设;上马大型文化工程《永乐大典》;派遣助手六度到海外“路演”,进行大范围品牌推广;数度主动出击,将公司潜在的竞争对手——蒙古——驱逐出核心市场。可是,数代而下,大明公司的掌门人开始厌倦家 […]

查看全文

管理者怎样选择企业——《半部论语学管理》

2,7,管理者怎样选择企业 【原文】 子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卫灵公15.7』 【译文】 孔子说:“国家政治清明就出来做官,国家政治昏暗就退出官场,将自己的信念藏在心中。” 【评析】 从《论语》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出,在孔子的时代,国家的管理人才是非常国际化的,一个国家的优秀人才,可以随意地到任何其他国家去做官。这样的人才国际化开放程度,即便连现在世界上最先进发达的欧美国家也没有做到,即便是现在世界上最发达的国际跨国公司,也只是认识到了人才国际化的重要性,但从实施程度上来说,还是象征性远远高于实质性,真正实施的并不多。 从国内人才市场上来看,“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西东”的人才全国化程度在不同性质的企业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

查看全文

什么是管理者的PDCA——《半部论语学管理》

2,22,什么是管理者的PDCA 【原文】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⒈4』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做事是否敬业?与人交往是否诚信?学过的东西是否经常复习?” 【评析】 反省,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点,就像忏悔是基督文化的一个重点一样。不过“反省”与“忏悔”有很大不同:忏悔,主要在于对出现的某种结果表示后悔,并求得神的宽恕;反省,则主要是通过自我思考分析,在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加以改善和避免。因此,如果说“忏悔”是一种结束,那么“反省”则是一种开始,是一个人改善和提高的开始。 曾子在这里提出了反省的三个方面,分别是“忠、信、习”,对于一个21世纪的合格职业管理者来说,反省 […]

查看全文

真人才,有个性[管理随谈]

我的营销团队中有一个区域经理,有理想、有激情,是个典型的开拓型人才,我欣赏的是他进公司一年来几乎没有和我要求过待遇与职务提升的问题,但我却给他在一年之中连升两级,这在整个队伍中是唯一的。他可以为了开拓市场而没日没夜的奔波(经常晚上坐车,白天工作),他可以为了增加业绩而不计差旅费用是否超标(我们的差旅费是包干的)。但他有些地方是我很讨厌的:经常不修边幅;个别时候公司产品质量出现点问题他总喜欢跟我急(其实我比他更急);会议发言常口无遮拦;说到底就是个性太直。没办法,作为领导我在加强这种人才的引导的同时必须学会“大腹能容”。 当然,我对他的宽容与赏识,或许有个原因是我也是个有个性的人。 05年,我在某橱柜公司任企划总监,半年多的时间里,我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