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的哲学本质 情感与人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高尚的人追求着精神信仰,有人为之而不惜流血牺牲;正义之士惩恶扬善,有人为之而舍生忘死;青年男女追求着爱情,有人为之而发痴发狂;朋友之间追求友谊,有人为之而两肋插刀;做人要图个面子,有人为了争个面子而倾家荡产;家庭生活离不开亲情,有人为了亲情而倾注毕生心血;等等,人们无一不在情感的驱动下进行生活和工作。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情感的客观本质是什么,却大谈特谈情感的理论问题;许多人终身为某种情感目的而奔波忙碌着,却从来不思考是否值得;许多人为满足某种情感的需要而不惜付出自己的鲜血和生命,却从来不知道这种情感的真实内涵。 一、哲学的遗憾 对事物最一般、最普遍意义上的抽象认识就是哲学,站在哲学的高度对 […]
查看全文“走动式”人力资源管理
在熊伟眼中,成就他今天的事业的恰恰是不停的“走动”。这种多岗位的“走动”开阔了他的视野,让熊伟全面的理解了企业运行的规律。而对于现在的熊伟来说,这段经历已然成为一段能够使之津津乐道的的经验,能够让众多迷惘中的HR振奋起来的法宝,因为不断的走动,人力资源管理渐渐可以跳出具体的人力资源专业,不僵化、不脱离实际,有效的保障了HR拟定方案、高效实施。“对于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熊伟说。 积累——“走”过无数岗位 在做人力资源前,熊伟“走”过很多岗位。最早期,是在江中制药集团起步,刚开始做研发工程师,一做就是四年。由于天性比较活跃,并且在研究所的时候就担任党支部副书记,策划、举办了很多活动,熊伟开始“不安分”起来。等到后来组织调整 […]
查看全文故事新解之:“孔伋荐苟变”与“养虎不为患”
故事新解之:“孔伋荐苟变”与“养虎不为患” 作者:田成杰 《资治通鉴·周纪一》有个孔伋(子思)荐苟变为干城之将的故事。意思是说:用人要看大节、用其长,不能以为该人有毛病、缺点就弃而不用。这是一种正确的人才观,但有两点却也不能被忽略:一是从该故事“战国之世”的时代背景反映出的功利化用人观;二是对苟变这样的人才,除了“敢用”,关键还要“善用”,要做到“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养虎而不为患”! 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原文】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 […]
查看全文只论创客,不论资格
对话张瑞敏 谢祖墀:你在沃顿商学院的演讲中说,今年预计要去掉1万人。如此剧烈的变革举措,主要是出于什么样的考虑? 张瑞敏:去年我们从86,000人减到了70,000人,减员16,000人,这么做风险很大,但是到现在来看效果很好,没出什么事,更重要的是去年到今年的利润还增长了20%。事实上,裁人不是目的,而是一种颠覆的观念。改革有很多的要素,但如果聚焦到一点,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在于人的改变。 《创客》一书的作者克里斯·安德森曾经对我说过一件事:他的一位日本学生是个天才,可这个学生的理想竟然就是进大公司工作。安德森对此感到失望而且很不解,他说如果是在美国,这个学生一定会自己创业。我告诉他其实很好理解,这就是美国和日本两种文 […]
查看全文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小公司做事,大公司做人 ——记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人才策略 为留住人才分拆联想 当柳传志意识到年轻人比创业一代更容易适应IT的节奏时,想把联想的接力棒传给年轻人。当时的种子选手除了杨元庆还有郭为,如果把位置传给其中的一位,另一个就得离开,这对爱将如子的柳传志来说,是无论如何也下不了的决心。折中起来考虑,最佳的策略是能将两个人很好地融合起来。为了这个目的,柳传志把二人安排到一起工作,让他们提前磨合,但结果令人非常不满意。“这时如果硬将位子传给元庆,势必给公司造成非常大的损失,不但每年的工作很难落实,即便有了矛盾,也只会在最后闹得不可开交后才让我知道,而这时可能已经无法挽回了。”预想到这样的结果,柳传志决定根据两个人不同的业务,把 […]
查看全文你会使用作业指导书吗——《半部论语学管理》
2,28,你会使用作业指导书吗 【原文】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阳货17.4』 【译文】 孔子到武城,听见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笑着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呢?”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先生说过,‘君子学习了礼乐就能爱人,小人学习了礼乐就容易管理。’”孔子说:“学生们,偃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只是开个玩笑而已。” 【评析】 这个小故事读来非常有趣,由此看来,孔子与弟子们的关系是非常融洽的,而且孔子也不是一整天板着脸,甚至还会与弟子们开 […]
查看全文论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艺术契合(二)
二、“经权”观——管理原则性与灵活性的有机整合 “经权”观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规范,“经”指“变中不易的常理”,即管理中普遍遵循的稳定的原则,“权”是指“应变的权宜”,即根据时空和态势的变化所体现出的灵活性和机动性。“经权”观含有丰富辨证法思想,被认为是现代企业管理中权变理论的重要思想源泉。 1、“执经达权”的辨证管理 儒家观管理思想颇重视和讲究“权”的运用,在儒家的心目中,论儒家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艺术契合“权”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是方法论之最高原则。孔子认为,共学、适道、立、权,一级难于一级,权为最难。孔子特别重视“权变”观念,他认为“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即不拘常规,不法常可,随时变通,以适应时势之变,这就是“无可无不可”。孟子 […]
查看全文如何帮助新员工成长?
最近,一位做酒店人事经理的朋友向我求救,说自己的酒店员工流失太严重,新招来的员工,过不长时间就辞职不干了。让我帮他想想办法。 其实在酒店行业,新员工无论岗位技能、能力都处于弱势地位,管理者不放心把岗位技能活交给新员工,而新员工也感觉到了酒店对新员工的轻视和放弃。在酒店里,有一大批终日劳作、默默无闻的人,新员工中大多数人岗位技能较差,能力较弱,天资平平,很难在短时间成为出类拔萃的服务精英、岗位技能明星;也当不了被众人追捧、学习的道德楷模、精神榜样。新员工中多数人只能在别人的指挥下机械地工作,按照酒店的思路和设定好的工作流程操作。甚至许多人被酒店领导喊不出姓名、记不住模样,是一群无职无权、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再加上新员工生存能力较差, […]
查看全文超脱的境界——青年商业领袖的价值观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出生于1894年,与我们的时代至少有100多年的距离;通用电气历史上最年轻的董事长和CEO杰克·韦尔奇和我们远隔重洋,在地球的另一边。然而,对他们传奇经历和领袖气质的传诵却不曾中断。一位真正的商业领袖,他的影响力将最终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这种最终能超脱于所在时空约束的境界,是每一个有志成为商业领袖的青年企业家必须有的修养。 这种超脱,实际上包括三个层次。这三个层次,事实上与企业发展的三个阶段相对应,并定义了不同境界的企业家。 第一层次,在企业成长期,真正的商业领袖应超脱于企业发展的界限,敢于在企业最好的时候改变。企业正在成长的时候是最好的变革时机,也是最坏的变革节点。说最好,是因为资源的积累、企 […]
查看全文怎样将管理“平面展开”——《半部论语学管理》
1,38,怎样将管理“平面展开” 【原文】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公冶长⒌27』 【译文】 孔子说:“很失望啊,我还没有看到既能认识到自己的过错又能自我反省的人。” 【评析】 孔子认为,一个人要既能看到自己的过错,又能自我反省并不再犯同样的错误,是很难做到的。然而现代企业管理却要求企业能在生产中有过错、有质量问题之后,不但能看到自己的过错,还要能自我反省,寻找到导致错误的真正原因,然后制定对策,防止再发生类似的错误,同时把某一个产品中发生的某一件对错误的对策,扩展到所有的产品中去。这就叫管理中的“平面展开”。 以2007年3·15晚会中的某知名外国品牌手机按键盘脱胶为例子。这个错误只发生在某一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