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故事新解之:“孔伋荐苟变”与“养虎不为患”

故事新解之:“孔伋荐苟变”与“养虎不为患” 作者:田成杰

《资治通鉴·周纪一》有个孔伋(子思)荐苟变为干城之将的故事。意思是说:用人要看大节、用其长,不能以为该人有毛病、缺点就弃而不用。这是一种正确的人才观,但有两点却也不能被忽略:一是从该故事“战国之世”的时代背景反映出的功利化用人观;二是对苟变这样的人才,除了“敢用”,关键还要“善用”,要做到“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养虎而不为患”! 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原文】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子思言苟变于卫侯曰:“其才可将五百乘。”公曰:“吾知其可将;然变也尝为吏,赋于民而食人二鸡子,故弗用也。”子思曰:“夫圣人之官人,犹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长,弃其所短;故杞梓连抱而有数尺之朽,良工不弃。今君处战国之世,选爪牙之士,而以二卵弃干城之将,此不可使闻于邻国也。”公再拜,曰:“谨受教矣!”

【出处】

《资治通鉴·周纪一》。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释义】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孔伋是孔子的孙子,字子思,在卫国的国君卫慎公手下做事。一天,孔伋向国君提起苟变说:“他是一位能征善战的人,具有‘干城之将’(干为盾牌,城指城廓)的才能,他可以指挥500乘,不知主公是否了解他?”战国时期1车4马为1乘,计有甲士3人,步卒72人,500乘即3.75万人,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司令员了!卫慎公说:“我知道他是个将才,然而苟变做官吏的时候,有次在向老百姓征收赋税时,曾吃了人家两只鸡蛋,所以不想用他。”孔伋说:“圣人选人任官,就好比木匠使用木料,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因此一根合抱的良木,只有几尺朽烂,高明的工匠是不会扔掉它的。现在国君正处在列国纷争的战乱之世,正需要收罗锋爪利牙的人才,却因为两个鸡蛋而舍弃了一员可守一城的大将,这事可不能让邻国知道啊!”卫侯听罢,再次作揖说道:“你的言论,使我受到教育啊!”

【点评】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这则故事的原意,是借卫候“以二卵弃干城之将”的错误观点,表明看人要看大节,用人要用其长,不能因为该人有些缺点、毛病,而弃之不用,这会把很多人才拒之门外。

的确,凡人都有优缺点。优点和缺点本身就象钱币的两面,共生共存,互相对应!所以,如果你从没有缺点的角度去选用人才,那天下恐怕也就不存在什么人才了!从这方面来看,孔伋的思想无疑是正确的。但同时也要看到,发现人才并非用人的全部。具体到这个故事而言,有两点不应被忽略:一是孔伋所提到的“战国之世”的时代,反映出苟变被当作人才其实是有条件的——在那样的背景下,用人才会“只顾一点,不计其余”。三国时期的曹操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也提出了“不拘一格”的用人观。但如果不是处于那样的战乱时代,苟变还能被当作人才吗?是不是也只能再去偷鸡要蛋了呢?!很显然,这种用人观带有很大的功利性,并且在潜意识中对苟变之流并不完全认可!在这样的心态支配下,苟变们恐怕也只能成为君王利用的工具——在中国历史中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见。同时,从长远看,如果你总用功利的心态去考虑问题——不仅仅是选人用人方面,就难免会落入实用主义和短视的陷阱!而这种现象在现代中国也是非常普遍的!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第二个被忽略之处,是用人只靠“敢”是不够的。人都有缺点,也正说明了用人的复杂性。人才的使用是一个系统工程,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特长,又要拟制其短,不给人才的缺点提供成长的土壤,是领导者们必须要考虑的。以苟变为例,他收赋税时吃人家的鸡蛋,说明他有贪污受贿或贪小便宜的毛病,如果你给他特别宽松的决断权,他的私心就会迅速膨胀。如果一个军队的指挥官只顾贪私利、占便宜,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怎么会得到下属和士兵的爱戴,军队又怎么会有真正的战斗力呢?果如此,那造成的损失和危害可能就不象吃别人两个鸡蛋那么简单了!这说明苟变也许只能成为将才,而不能成为帅才,更不能成为萧和那样的“后勤部长”——所谓的“养虎为患”,并非“养虎”有什么错误,而是你缺乏对“虎”的控制而导致的后果。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

企业中的用人也是如此!管理者不仅要敢于培养、启用那些有缺点的员工和下属,更要根据他们的特长量才适用,同时,还必须要建立起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实施必须的监督和控制,来保障人才的健康成长。让一个贪婪的人去管采购、管仓库、管现金,或者用脾气爆燥的人去搞技术开发、客户服务,再或抱定“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思想去放纵自己的所谓“忠臣”、“亲信”,这样的做法,与其说是在“用人”,还不如说是在“害人”!

用人如同画画。要知道,如果你只认识颜色,却不会搭配它们,是不可能画出高超作品来的!

(管理e栈www.earm.cn/bbs田成杰2009-5-30)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故事新解之:孟尝献佩与“中国式”管理》 《故事新解之:好谀亡国 本性难移》 《故事新解之:“呆若木鸡”亦人才》 《故事新解之:“四个和尚”与“苛希纳定律”》

作者:田成杰 管理大师

多此一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