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袖和平庸的人最大的区别就是激情,这种激情就是强烈的企图心,就是我们上海交通大学党政高级班训练中的保持积极的人生态度课程。在实现成功的道路上,我们要不断激发自己的成功欲望,要有信心、有热情、有意志、有毅力等之外,还应该养成用行动体现激情的习惯,这样才是掌握和利用习惯的力量来推动我们事业的进步,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 心理学巨匠威廉·詹姆士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亚里士多德说:“人的行为总是一再重复。因此,卓越不是单一的举动,而是习惯。”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可见习惯是我们要继续通过学习来改变 […]
查看全文家族企业主要善于认识自己超越自我
家族企业主要善于认识自己超越自我 认识自己最难,这是哲学上的一个命题。这个命题,对于家族企业主来说,也不失为一个忠告。带领企业打拼到今天,企业主应该回头看一看:“我们是谁?”在下一步的市场经济中,我们应该扮演怎样的角色? 引进职业经理人的过程,其实就是企业去家族化的过程,是人治向法治的过程。家族制企业从自身实际出发,有机地同现代化管理相结合,是实现企业转型提升,再造家族制企业辉煌的大问题,事关家族制企业健康持续的发展。这个美好的前景,许多家族企业主已经看到了,清楚地意识到这一转型提升的极端重要性,并积极推进转型提升的进程。问题是,如果引进了职业经理人,让其来管理或参与管理企业,企业主还依然扮演以前的角色,那么这出戏无论如何是唱不下去 […]
查看全文警惕鼓吹毛式管理的危险性——兼与吴向宏先生商榷
吴向宏先生以“国际商业顾问”的身份,在2008年1月3日的“南方都市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毛式管理的前世今生”的文章,力挺中国企业家奉行毛式管理符合“商业道德”。吴先生之所以忽然心血来潮写出这篇自相矛盾的力挺毛式管理的外行文章,据说是因为他看到去年年底一期英国《经济学人》杂志有篇文章,介绍了毛泽东管理艺术。 我没有读过《经济学人》杂志上那篇关于毛泽东管理艺术的文章原文,但是从吴先生介绍的那篇文章的部分观点来看,我是非常赞同的。比如那篇文章中说“西方传统的福特式管理思路较适合那些成功的明星级大企业,而对于大多数挣扎生存的企业,他们更多采用的其实是毛泽东式的管理。”“毛式管理只能得逞于一时,不可能让企业长治久安”。 我这样说丝毫没有挟洋 […]
查看全文高效广告公司经营管理特训营
此课程您将掌握广告传媒经营管理的先进理念、原则、方法和工具! 此课程是彭小东老师结合自己十多年的在各种广告传媒机构企业经营管理实战经验和多年的广告传媒机构企业经营管理的智慧结晶,并在北京、成都,福建等多个省市的广告传媒公司,企业机构亲身讲授,并取得较高的满意率。作为广告传媒经营管理的您,是否渴望亲临国内广告媒介行销培训第一人的现场课堂! 【培训目的】 2009年全球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大地,在变幻莫测的环境中把握商机,如何赢得竞争优势,使每个广告公司的管理者必须面对更加残酷的市场竞争与挑战。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在企业的运营中已经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管理工具预演未来,完成从“后知后觉”到“先知先觉”的转变,合理配置企业内外部资源, […]
查看全文1004的领袖们,你们还好吗?
课程结束已经一个礼拜了,想起你们,我内心仍洋溢着喜悦和满足。是的,是你们让我看到什么是可能性,是你们告诉我每一个人都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未来。当那一张张充满激情、喜悦和自信的脸一次次浮现在我脑海,当那欢庆的场面再一次激动了我的心扉,我要说,1004的兄弟姐妹,我好想你们! 回到北京的一个礼拜,我仍如平常一样,整理课程,与同行的导师(我们有一个铁三角的组合哦)一起学习切磋,而最令我高兴的是,我又发现了几本好书、几部好电影,令我更加清楚自己的理想,更能看清每一个当下,我的信念是如何阻碍了我跟身边的人交流,如何导致我不能创造自己想要的成果,而在那个当下,我可以做出一个不同的选择,基于自己要创造的成果,我可以做些什么。 是的,课程结束的时候, […]
查看全文提高三商的重要性
第二项训练:提高“三商” “三商”是指智商、情商、健商。 一、通过学习提高智商 所谓智商,是指人的认知年龄/实际年龄。智商在75——100是正常,低于75分是弱智,高于100是超常,120分以上就是神童了。智商对成功起到的作用占20%。 智商是学习的产物,不是天生带来的。实际上,我始终认为,所有人的智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不同人的不同脑功能区的发育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再加上生长生活与学习环境的差异,就导致不同的人在按照相同的智商测试方法测算时,得出不同的智商。如果只测试每个人最爱好或最擅长的方面,每个人的智商将是一样的,但是不可比的。许多白痴,按照常人的智商测算,绝对是弱智,但是,他们往往在某个方面,具有超常人的能力,这就是白痴 […]
查看全文书摘:管理者不能“有所不为”的4个借口
书摘:管理者不能“有所不为”的4个借口 作者:加里·托普奇克 “有所不为”几乎能使所有人受益。如果这是真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经理人不能做到“有所不为”呢?做不到这一点的经理人通常有四种借口,让我们看看这些借口是什么,并挨个解释为什么任何一种借口都是站不住脚的。 1.“没有时间。”很多经理人都表示,他们没有时间培养、倾听、给予反馈或激励自己的下属,他们工作太忙了。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把时间花在管理和领导上,就绝不可能完成工作任务。他们宁愿远远地躲到一边,当问题或危机出现时再来解决它们,并期待好运降临。 针锋相对的观点:管理与领导工作确实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实际上,它们应该占据经理人绝大部分的工作时间。但是,管理与领导工作做得 […]
查看全文论语与企业家精神
《序》 鲁商最强势的是什么?成长在圣人故乡的鲁商,有幸的得天独厚地多受孔子思想精华的熏陶,并融会贯通于现代经济发展,形成独特的鲁商精神。 有一个德国企业家朋友,对我于西方文化的理解很是吃惊,我反过来将他一军,问他了解多少中国文化,他说知道孔子。我问知道孔子什么。他说“everythingshouldbeinitsplace”。我说你指的是”礼”,但只是“礼”的一部分,regulation,order,即规则和秩序,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礼”的更重要的部分,是“克己复礼”,孔子希望当时的王公贵族为了大众的和平安宁,为了社会的公正和谐,克制自己的欲望,即peace。而孔子的核心思想体系“仁义礼智信”,无论是对全球文明发展,还是对宏 […]
查看全文偏见产生于屁股
偏见产生于屁股 我在以前的文章中曾写道:偏见是人类冲突的根源。偏见的原因是:人在有限的生命里,不可能全面了解世界,因此,对很多问题就像盲人摸象一样,产生了各自的偏见。于是,一个合乎逻辑的结论就是:人要想减少偏见,就需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可是最近看到一个管理心理学的试验报告,使我对上述的看法动摇了。心理学有个概念,叫“人的偏颇性倾向”,说白了,就是偏见。试验者找来100个学财务专业的商科学生,把他们按50人分成两组:一组代表卖企业的卖方,另一组代表买企业的买方。试验者把一个要出售的企业的详细财务资料交给他们,这两个组的任务就是对这个企业的价值进行公平的估值,从而完成这个企业的买卖交易。每个组又被分成两半,一半人代表买卖企业的当事人 […]
查看全文治理国家:少用道德,多用法制!
鲁国平文 中国人总是喜欢奢讲道德,总是视为老祖宗留下来的一个法宝,可是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中国历来就不缺少唾沫乱飞的道德家,并且每朝每代花费在上面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说教的书籍汗牛充栋,但效果却收效甚微,甚至为零,为什么?很简单,因为道德作为人的行为规范–法制的最底线,最根本的产生社会效果的作用无不来自于由舆论以及大家共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羞耻观的认同而形成的对社会人行为的普遍约束,它们虽然不是强制的,但仅仅限于舆论的批评监督和语言劝说的纠正还是能够从一定程度上起到规范大家行为的作用,不过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社会过分依赖于道德建设去提高人民的文明水平和修养,显然是愚蠢的, 在中国经常看到的现象是法制不够,道德来凑,什么东西包括选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