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可望真正实现分时、互助、合乘的汽车共享新模式 /(格式要求,加个问号)?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们的模式:1、解决滴滴、Uber的车辆合法性问题;2、合法性基础上,实现车辆的规模供给;3、解决所有驾、乘人员的身份验证和真实性问题;4、支持单一驾驶,也支持多人合乘;5、可以对每一个人的里程单独计价,并实时被动支付(后台扣款);6整个模式满足交通部的“非盈利合乘”,但运营方仍然可望实现丰厚回报。能够实现以上特点的模式目前世界上还没有第二家。

2017年8月12日 4 条回复 1286 次浏览

发起人:行勉 初入职场

回复 ( 4 )

  1. 大大大航
    理由
    举报 取消

    逐条回复吧。

    1、滴滴和UBER合法性的最大点在于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的博弈。出租车公司为地方税收贡献的利益是我们常人无法想象的。那些出租车游行罢工闹事的,要说背后没地方政府的支持,在街上试试能不能撑过一小时不被城管请走。而滴滴和uber的切入完全动了地方政府的奶酪,而且越来越有占领市场的趋势。所以地方政府必须要找各种招数打击,明面上的政策和台面下的涉黑都有。而中央政府是支持创新的,滴滴和uber在模式上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交通压力、环保。从长远来看是有利于民的。但是要照顾地方情绪,以及目前相关法规上的不完善,需要调整问题还很多。但大方向绝对是滴滴uber完胜的,你看滴滴目前出行平台越做越完善就能感觉得到。

    2、车辆规模的供给无非是P端还是B端。在中国,一辆车对普通家庭的意义跟欧美完全不一样。一般家庭可能只有一辆车,欧美一般是多辆,自己都用不过来更别说共享出租;国内车辆售价较贵,一般家庭收入1w/月算中等了吧,攒钱买台速腾不过分吧?但是就这车落地也得十来万呢,得辛辛苦苦攒个两年,反观欧美的车价和收入的对比;在中国信任机制很不完善,出租方怕租车方不好好珍惜自己的车,借车方嫌贵嫌麻烦,之前pp、友友、宝驾已经替你试错了。B端的话整体运营成本太高,从租车公司拿车,一台普通的北汽ev160一个月的成本在3600左右,折合下来光车成本每天120元,更别提租车本身就是得重运营。而且你磕磕碰碰得做出来,没有一个立足的赢利点真的只凭一个分时共享的概念能活多久呢?

    3、驾乘身份真实性,这可能涉及到丢车率。这个别说是你了,神州和一嗨这么牛逼的大企业每年的丢车率都在5%,不是一句两句能解决的。

    4、单一驾驶和多人合乘这个可以仿照顺风车,可以把平台往社区化发展,发送拼车需求和响应功能。

    5、这个目前很多分时租车系统都已实现。

    6、说实话,目前单靠分时租车本身是不可能实现大规模盈利的。

  2.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分时与共享成立么?分时就是成语一心二用的意思,同一时间执行多个不同操作者的独立程序是属于分是操作系统,共享指共同拥有,但基本只适用在使用权和资讯的知情权,集体土地是个别。在时间角度和行为权利上这俩词就是一个意思,同一时间共同独立使用,请问除了软件和知识产权这类的实体产品怎么做到同一时间共同独立使用,不是独立使用就不能被称为分时。不是共同拥有使用权就不能叫共享,所以只是一个忽悠人的臆造词,目的就是让你看不明白他们想干什么。想干什么?租车出行因为具备目的地移动共同性所以在出行方式上天然存在共同条件,所以被人拿来做文章,行业先天适合。不过滴滴类的约车可不是分时共享,同路拼车只是分享交通工具,是分享,乘客对车本身是没有任何权力的。而现在被吵的火热的分时租车不过就是传统的涨价促销换个名字而已。原本一天200块最低一个人现在按小时出租,但是每个小时的租金可是比20要高,把原本的固定模式改成灵活模式,总价低改为单价高,100块10斤改成15块1斤的变相涨价方法而已,哪里具备所谓的新型消费模式和逻辑?换汤不换药,而且越是自己度高灵活的消费项目组合也就存在着更大的可利用的消费陷阱。陷阱不一定是骗,例如原本你租一个月车还车时候晚了一天,早上还变成晚上还,说是要扣钱,可现实中都租一个月了也不能太不讲情面,租一天晚个把小时也不一定真的计较,但如果你租俩小时,晚了20分钟可就不一样了,同样时间比里的概念,时间单位越小就越灵活同时单价的辐射效应就越大,你不给自己都不好意思。这就叫消费行为心理学,行为导致心里影响而最终对行为施加压力。所以神马分时租赁分时共享,只不过是提高单价的价差误导心里而已,既不新颖也不高级。

  3. 韩波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不会跟我写了一样的项目计划书吧。有机会要交流一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