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中国企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

文/王吉万 一个企业必须在一定的时代背景下才能发光,一个产品必须在顾客需求的基础上才会热卖。 有人几乎天天告诉我:创新,创新;不创新,死;创新也是死。 那么创新就是颠覆吗?创新就是否定吗?创新就是死亡吗?竞争环境在恶化,全球化挑战频繁,顾客日趋理性,我们究竟需要怎样的创新? 创新困境 中国企业要改变世界廉价工厂的命运,就必须转变创新理念。 以前我们为了争夺市场仅仅限于产品款式、花色的创新,依葫芦画瓢,在表面上做文章,结果是永远跟在人家屁股后面跑。我们太善于追随,而非领先。于是就在竞争策略上创新,但回过头来看,低价也是没出路,虽然这是很有效的市场策略。 中国鞋业也是如此。我们最大的挑战是创新,上万家鞋厂天天在创新,市场虽然增长很快,但 […]

查看全文

《以错为梯》(中集)

黑钻总部对面,天鹭岛 天鹭岛上,阳光清洁明亮,远处的海水漾着冰凉的蓝。巨大的棕榈树荫里,杰克阳和高自强并排躺在两张太阳伞下,饶有兴味地聊着。 黑钻的财务专家管金泰走过来打招呼:“Uncle,我把小金元放在这里了,让他学着砌沙堡。” 小金元的小脸蛋比较圆,粉嫩粉嫩的,头发又黄又软,红色T 恤衫上印着一只大角麋鹿的图案,手里正提着蓝色的小沙铲和塑料桶,很顽皮地吐了吐舌头。 他朝杰克阳鞠了一躬,飞快地跑向了不远处的海边。 “这是我们管顾问的孩子,今年五岁。高总的小孩多大?” “十七了!”高自强叹了口气,“我那小子很乖,学习成绩也不错,样子挺像我,高高壮壮,可性格跟我一点都不像,就是没点男子汉的气势。到现在放学稍晚一点,就不敢自己回来,要他 […]

查看全文

兵无常形

这几日,读清平的《论企业的“强大”和“健全”错误发展观》,颇有思索。清平的主题思想,清铉是很赞同的,所以,就不谈这方面了。 谈“好高骛远”,因为这个案例很有味道,也许值得思想激荡一下。 清平的文字颇有功力,所以,基本上明白了当时的情况。读第一篇文章,初看很有共鸣,但读第二篇时,不觉思绪就万千起来。一个企业的战略战役是最难操作的东西,文如其人,字如其人,因为清平很仔细的描述了几个重要人物的语言,让清铉蓦然发现,这个案例背后的东西。 第一个东西,是这个董事长,我猜测最后董事长一定没有坚持自己的想法,如果他因变而变,其必是商界楷模。他变,不是因为他错了,而是,他做了他唯一应该做的事情。 清铉不知道这个案例的具体环境,一个是外部的环境,一个 […]

查看全文

领导艺术:大问题,小历史

译者:王绍祥 从柏拉图时代开始,人们就津津乐道于领导艺术。但是,在全世界所有的机构中——包括古老的联合大企业和新近的新兴网络公司——人们仍然会发出同样的抱怨:领导不得力。试问:为什么人类始终无法对领导艺术这个问题释怀呢? 原因之一大概是18世纪理性主义革命的爆发使现代社会陷入了信仰危机。在启蒙时期,伏尔泰等哲学家声称,通过理性思维,人类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这好比是一符强心剂,伴随着它到来的是一个极为乐观的历史转型期。19世纪,理性主义的理念又派生出两种信仰:相信进步,相信人类能臻至完美。这为人类展现了一幅更为美好的蓝图。但是,直到19世纪末,弗洛伊德以及后来的韦伯出现后,这幅玖瑰色的蓝图才出现了裂缝。这两位思想家摧毁了西方人对于理 […]

查看全文

用共同愿景“洗脑”员工

李政权:用共同愿景“洗脑”员工  “愿景”二字是大约10来年前,笔者比现在爱学习得多的时候从某本书上看来的。记得有一次写报告,就把这两个字拿来用上了,可是老板审阅的时候发生了点儿意外——他看见“愿景”的时候愣了一下,声音不大地问了句,“是不是该‘远’字,错没?” 现在的环境则大不相同,你经常谈愿景,我也经常谈愿景,已经很少有人再出现这样的问题了。但是另外的问题却又出现了。企业愿景经常最终沦落为老板一个人的战争,怎样更好地给员工“洗脑”,这是个问题。当然此“洗脑”不是疯狂的过程,而是愿景从老板个人意志转为企业精神的比喻。 愿景领导,问题丛生 可以这样说,愿景已经成为了牵引企业高速成长前进的动力,成为了企业实现目 […]

查看全文

刘东华:为自己所想的负责任

从20岁大学毕业到现在,我的职业生涯快30年了,一边做事一边思考人生—最简单的表述就是寻求生命的意义。每个人都会思考人生的意义,但是很少得到答案,甚至会越想越迷茫。我基本上想清楚了这个问题。对我来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追求生命意义和生命价值的最大化,重要的是要找到这种追求的合适方式和载体。   被上帝拣选 内心深处总有一种声音:你是与众不同的,是来承担责任的,是负有使命的。我现在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是为了支撑小时候那种强烈自我意识的觉醒。 1983年我大学毕业后回到了老家的《沧州日报》。很难说这就是人生最理想的工作岗位,人走向社会后会经历各种不同的人生际遇,关键在于怎么用好这些际遇。我的方式是不管碰到了什么都会认真对待它,你认真对待它,它 […]

查看全文

领导、员工关系处理三条黄金定律

一个老妇人每天站在屋里都抱怨隔壁媳妇的衣服洗得不干净。这种抱怨持续下来,老妇人就形成了一种既定的认识:隔壁媳妇永远洗不净衣服。直到有一天女儿回家,帮着老妇人把玻璃擦干净,老妇人才发现是自己犯了错误。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玻璃又会脏起来,老妇人的判断必将再度受到影响。 领导和员工之间常常出现这种问题。“要想正确地评价员工,就必须穿越这层玻璃。” 当一个IT企业老总发现自己的员工原来一直没有把自己当作朋友的时候,决定打碎玻璃,把自己的办公桌和员工们摆在一起。 该老板从一开始就强调团队协作,所以不断地改变流程,与员工们的沟通也越来越频繁。但是他一直没有发现这个团队的真正瓶颈,那就是他和员工间的物理距离。 一位知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中国的人事 […]

查看全文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在思考

“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 坚持广义文化观-中国企业文化管理在思考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自1980s引进中国以来,一直是学界与企业界关注的一个主题。20多年过去了,一批中国本土企业伴随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而成长壮大,并形成了各自的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管理工具。但是,无论是在学界,还是企业界,目前对“企业文化”概念,仍存很深的误解,并在误解的基础上,随己所需进行评论,搞宣传的认为它至关重要,搞营销的认为它一无是处。这些认识,都影响了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理论的有效性,有必要站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需要角度上,对“企业文化”概念重新做一总结。 一、“企业文化”是企业家的管理思路,不是“以人为本”的时髦口 […]

查看全文

拯救泰科从解雇董事会开始

爱德华•布林恩明白,当他2002年7月出任泰科国际董事长兼CEO时,他接手的是美国企业界最棘手的工作之一。就在布林恩即将宣布就任前的数小时,美国国家广播公司报道泰科可能提出破产申请,公司股票当天下跌18%。“我知道自己要淌进这趟浑水了,”布林恩回忆说:“只有当你身临其境,才会知道局势的严峻。” 说局势严峻可能还太轻。当时,泰科、安然和环球电讯都被爆出会计丑闻,泰科前任CEO因盗用公司资产而锒铛入狱。除高层管理人员的道德伦理受到质疑外,泰科还被债务缠身,面临整合前5年中收购的400家企业的重任。 此时布林恩开始介入收拾残局。他解雇了公司300名高级管理人员中的290名,然后调转枪口解雇了刚刚雇佣他的董事会,后又关闭泰科在曼哈 […]

查看全文

怎样成为有效的授权者?

授权是企业管理者经常采用的一种管理方法,也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所以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讨论与研究授权。然而对于企业来讲,毕竟不同于学术研究,企业更多关注如何授权,以及授权必须要给企业带来益处,所以过多的讨论授权的意义对于企业不是特别重要,什么情况下需要授权,以及如何成为有效的授权者才是企业重点关注的。 我们知道,企业肯定不是所有的任务和活动都可以通过授权来完成的,在众多的授权实践中,笔者认为以下几种情况下管理者应该进行授权考虑:   易于上手的工作 企业授权主要目的无外乎提高效率和培养梯队,在不同情况下,这两种情况的选择会有所不同,在注重效率的前提下,员工容易上手是授权的前提,不能让员工做必须要通过持续努力才能够达到任务,这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