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训·家风与家族企业经营 文:曹培红 “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命而行,行其所服。”这“信”与“服”的背后共同的信仰和价值观。家族企业永续经营需要的就是家族成员的共同信仰和价值观。 家族企业的基础是家族,家族的基础是家族文化,家族文化的基石是家训和家风。建立永续经营的家族企业,要有一个家族文化的良好基础。 颜之推说家训 大约1500年前,在古中国的南北朝时期,有一个出身士族的人,在他年逾六十的一生中,“三为亡国之人”,行踪遍及江南、河北、关中,就是这个人写了一本告戒子孙的著作,后人辑录为《颜氏家训》,他的名字叫颜之推。 颜之推在该书的《序致篇》写道: “夫圣贤之书,教人诚孝,慎言检迹,立身扬名,亦已备矣。魏晋已来,所著 […]
查看全文什么统计数据是无效的——《半部论语学管理》
2,17,什么统计数据是无效的 【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⒉15』 【译文】 孔子说:“只学不思考就会被骗,只思考不学则会迷惑。” 【评析】 “罔”字有“迷惘”的意思,也有“欺骗”的意思。“殆”在这里是“疑惑”的意思。通常大家都把孔子这句话中的“罔”翻译成“迷惘”的意思,但是我觉得孔子在这里用“罔”和“殆”是为了区别“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这两种状态下可能产生的两种不同的缺陷,所以不应该把这两种状态都翻译成“迷惘”,应该有所区别,所以我翻译成“被骗”。严格来说,“被骗”也是不准确的,应该翻译成“被局限”,或者“被某种观点所左右而失去了自己独立的判断能力”。 孔子在《论语》中曾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 […]
查看全文管理者三境界
世界上从来不缺少优秀的管理者,他们拥有超高的智商或情商,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但是他们注定无法完成从优秀到卓越的蜕变.究其原因,他们缺少一种旷世豁达的心态、一种心容天地的胸怀与境界,而正是这种心态的缺失影响他们走向卓越。管理者的知识是学来的,能力是练出来的,但是一个人的胸怀、境界却是修出来的。 卓越的管理者他们的管理方式各有不同,但他们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管理思想。张瑞敏、任正非、王石也好,洛克菲勒、福特、韦尔奇也罢,他们有的内敛而善于分析,有的具有很强的魄力和胆识。但他们都凭借自己独有的智慧,使得所在的企业在经历逆境中重生,在竞争近乎残酷的市场中一路领跑,成为整个行业乃至整个社会的标杆企业。 笔者经过深入的研究,发现一切优秀的管理者都 […]
查看全文从丘吉尔看领导沟通
从丘吉尔看领导沟通 1940年5月,被一些人称为英国最黑暗的日子,就在这一时期,丘吉尔成为首相。他这样描写到: “大约凌晨三点上床就寝的时候,我强烈地感受到自己如释重负。我终于获得指挥全局的大权了。我觉到我好像正与命运同行,而我以往的全部生活,不过是为这个时刻,为承担这种考验而进行的一种准备罢了。我想我对于战争的全局有很多的认识,自己深信不会遭到失败。” 很快,丘吉尔将这个时期称为英国“最辉煌的时刻”,而他也成为了英国民众爱戴的领袖,更被形容成“为人民咆哮的雄狮!”。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上述的那段话有很好的提示,丘吉尔可以说是一直用毕生的时间来准备迎接挑战:作为军人、议员、大臣、史学家和新闻记者。而更重要的部分是,他是一个天生的沟通 […]
查看全文冲突管理的艺术性
管理学者杜拉克曾说:”任何组织,包括人或机构,如果不能为它(他)所置身的环境做出贡献,在长期下,这个组织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也没有存在的可能。”所以讲求绩效,是现代经营者非常重要的使命。而经理人如果能够做妥冲突管理,对提升绩效应该有实质的帮助。 冲突(conflict)泛指各式各类的争议。一般所说的争议,指的是:对抗、不搭调、不协调,甚至抗争,这是形式上的意义;但在实质面,冲突是指在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方面摆不平。什么是既得利益呢?就是指目前所掌控的各种方便、好处、自由;而潜在利益则是指未来可以争取到的方便、好处、自由。 冲突管理的重点,就是在于建立既得利益或潜在利益上之共识。 什么叫做建立共识?让你的看法、做法与我的看法、做法产生交集 […]
查看全文企业家的精神图腾(图)
(丘吉尔“永不放弃”这句名言,让马云深受鼓舞。) (孙大午认为格瓦拉的可贵之处,在于甘愿为理想放弃一切。) 近年来,在众多财经管理图书中,《重获企业精神》无疑是一本值得特别关注的好书。作者是著名的未来学家和经济学家乔治·吉尔德,被誉为“数字时代的三大思想家”。 这本成文于资本主义鼎盛时期的《重获企业精神》,大张旗鼓地指出:真正的经济不是计量经济学的经济,而是企业家的经济。这个世界是企业家的世界。《重获企业精神》通篇不断强调财富的真正来源其实是企业家的观念流和精神景象,精神和信仰才是企业家的生产方式。 对当下时常陷入迷思和困境的中国企业家群体而言,此书无疑起到了适到好处的提醒作用。通过研究分析发现:中国企业家的精神图腾丰 […]
查看全文黄鸣为何十年只做一件事?
很多人很多企业自称十几年只做了一件事——不断地挖井——掘了无数的坑,真正出水的最后却没有,最后还累得够戗。我不知道这些人或企业是不是挖了多元化的“井”?努力不一定成功,但放弃一定是失败。可惜的是,大多数人或企业的努力,更多的是把时间和精力廉价地兜售给了浮躁与务虚。 在现代企业的管理上,“专注”意味着坚持不渝,沉着冷静,耐得住热闹的市场竞争与利益上的个人纷争,而追随顾客需求的变化“固执”地去满足这种价值上的需求。期间虽然要遭遇无数讽刺,面临诸多危机,甚至是各种各样的困惑或动摇,但能够用心“专注”到今天的企业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微软基于专注的电脑操作系统、系统集成解决方案,成就了“微软的帝国大厦”; 一直做着“减法”的王石,凭借高度的 […]
查看全文贝尔效应在管理学中的实践
贝尔效应是指个体想着成功,成功的景象就会在内心形成。越具体越接近实际上的想法与念头,而且个体付诸于行动,就会越接近成功,最后达到目标,取得成功。想着是一种信心,是一种胆识,但不是空想和不着边际与不切实际的胡思乱想。 我们对着历史人物来诠译与理解贝尔效应。 例一:李斯,楚国上蔡人。年少时,为郡县小公务员,有一次,见到单位宿舍里的厕所里的老鼠吃的食物,都沾屎尿不洁。厕所里生活的老鼠,见到人与狗,就表现出惊惶与恐惧。李斯又到粮仓里,观察生活在粮库的老鼠。老鼠吃好的粮食与居住在干净的大房里,没有人与狗的打扰伤害。于是李斯叹息说,人的出息就如老鼠一样,区别在于所处的环境。李斯就立志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命运,跟荀子学帝王之术。这帝王之术就是相当于 […]
查看全文企业机制和管理层能力
本文作者系北京赛思东方管理咨询有限公司(www.senseoriental.com)顾问。 大家在分析公司时一定要搞清楚一个事实,就是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区别。企业所有者,就是股东,只有股东才是企业的所有者,包括大股东和小股东,也包括散户。而企业的经营者,是指企业的经营层,即董事长、总经理等经营管理者,一般来说经营者和所有者是分开的,当然,也有许多经营者和所有者是统一的,这种情况主要是家族企业。举个例子,就像一个大家庭,这个家庭的主人就是所有者,如果这个主人有能力自己掌管这个家庭的所有事物,则自己来打理,于是他既是所有者,也是经营者;如果他想雇佣一个管家来管理,则管家是经营者,主人就是所有者。 从人的经济性考虑,每个人都是为自己 […]
查看全文从此与众不同——
这是个没有权威,抑或人人都是权威的时代。 大企业常在一夜之间轰然倒塌,小人物总是绕到巨人的身后自我实现。世界戴上了同质化的面具,没有一个时刻像今天这样渴求差异。 那些深陷“红海”作困兽之斗的企业,为了市场拼价格,为了订单拼回扣,却难免让利润和良心双双丧失;那些呕心沥血打广告做品牌的企业,却总是发现对手的同类产品借势而起,后来居上;那些加码售后服务以弥补产品不足的公司,却时常看到“用户的需求正踩着服务的楼梯冉冉上升”的痛苦现实。 而另一边,行业“蓝海”的发现者,似乎总在不战而屈人之兵。当别人蜂拥而上,他们选择鸵鸟般退守,绝不做潮流与趋势的牺牲品;当别人都在把树根当成柴火,他们又总能独辟蹊径地把它变成根雕。 楼市风起云涌,他们是活跃在购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