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理航道商业贿赂的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对策 镇江市航道管理处 李东晨 摘 要:本文通过阐述商业贿赂的基本特征、法律特征,表现形态形式、治理商业贿赂的难点,采取的措施和对策进行了一些探索,以期构建航道部门特别是在建设、管理中防治商业贿赂的长效机制,保障交通航道事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关键词:治理商业贿赂 概念 难点 问题 对策 引 言 “十一五”期间,交通部把加快长三角高等级航道网建设作为支持长三角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根据交通部发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高等级航道网规划要点》和《江苏省干线航道网规划》在2020年之前建成以长江、京杭运河为主轴,以通行1000吨级船舶的三级及以上航道为主体,以通行500吨级 […]
查看全文商业模式创新的玄机
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就是为顾客创造什么样的价值,以及如何去创造这一价值。举例来说,一般的洗车行,顾客将车开来,车行提供洗车服务。这里面有一个巨大的时间成本。现在,有人将洗车行开到小区的地下车库里。我居住的小区就有这样一间洗车行。只要将洗车服务包月,员工晚上到车位擦车,顾客每天开出去的车都是干净的!看似同样的价值,用别样一种方式提供,使得原有模式下的时间节约下来。这就是商业模式的创新。 再举例。中餐要做到好的快餐服务,难度比较大。它不像麦当劳、肯德基,标准化程度高。比较好的中式快餐有“真功夫”,很多工序都是在后台、工厂里面完成,到店里只要“蒸”一下就行。但是“真 […]
查看全文也说《管理者需要思考什么?》
看林永青的文章,总是有种意犹未尽又云里雾里的感觉,似乎缺少一点就透的透明感,或是少了点非常肯定的语气,总之是不能够解谗解渴,以《管理者需要思考什么?》为例。 ——–(林永青语)我这么写的目的是想表达一个观念,“所有的创新都是知识的创新,创新就是创造知识”。(赫尔曼不如我研究的深入,他没有达到这样的结论)。无论是技术创新、组织创新、或制度创新,归根结底就是“知识的创新”——– 以上这段话,基本属于越看越糊涂,什么是“知识的创新”哪?在我看来,知识和创新应该是分开的,知识是知识,创新是创新。无论 […]
查看全文人民币必将国际化
人民币必将国际化 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货币体系的弱点。当前,国际社会要求改革以美元为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终结美元独霸时代的呼声日益高涨,从而催动和加快了人民币迈向国际化的步伐。从货币互换到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正式启动,再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实质性的一步,标志着中国已启动人民币国际化的重大计划。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极化发展。因此,促进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有利于逐步改变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抑制其弊端和负面影响。 人民币用于国际结算本质上是本币用于国际结算。本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即本币在国际贸易中执行计价和结算的货币职能,是指在居民与非居民进行国际贸易时, […]
查看全文中庸之道与中国式营销
中庸之道是儒家集大成思想,《中庸》集合了中庸之道的核心思想。《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后来被宋代官方和学人推崇。北宋程颢、程颐极力尊崇《中庸》,南宋朱熹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中庸》中的“中庸之道”思想深刻而实用,对后世影响极大。 中庸,就是“中立而不倚”(《中庸》),恪守中道,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中庸之道就是折中致和,持中秉正,追求中和、稳定、和谐,同时也随时以处中,因时制宜,与时俱进。告诉人们要修养德行,善于学习,胸怀理想,达到至善、至仁、至诚、至道、至德、至圣、合外内之道的理想人物 […]
查看全文企业的战略文化(续9)
“战略文化”研究的内容五 文/曾自力 2008年2月10日 在“终端制胜,渠道为王”的市场环境中,产品型的企业和技术型的企业对待终端和渠道的做法是大相径庭的。产品型的企业要想让自己的产品到达消费者的眼前和手中,就必须借助渠道和终端。一些企业是自建渠道和终端,一些企业是借助市场上已有的终端和渠道。有的企业是向产品终端直销自己的产品,有的企业是通过经销商、批发商和代理商建立产品销售渠道和终端。产品型的企业已经离不开终端和渠道,而消费者也是相信终端甚于企业产品。同类产品在不同的终端销售,价格有很大的差别。在有品牌知名度的终端,同一家企业的同一种产品价格可以定得高过一般的终 […]
查看全文浅述生产现场的管理
尊重员工的主体意识。生产现场的操作工、维修工是班组的核心组成成员,必须充分肯定他们在班组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充分尊重他们的经验和劳动,及时听取和采纳他们的合理意见及建议,在强化岗位职责的同时,尽可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工作权限,有效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其主人翁意识。注重员工潜能的开发。综合考虑班组员工的技术等级、实际操作水平、文化水平、年龄等因素,合理地搭配和调剂班组结构,将员工进行最优组合,以求相互取长补短,相得益彰。同时搭建班组成员个人成长平台,制定出针对每个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灵活多样的培训手段,鼓励和支持员工学习与业务技能有关的知识,提高整个班组人力资源的使 […]
查看全文商业模式思维是四个企业思维之一
今天是冬至,进入寒冷天气里面有这么多企业家在这个活动里面能够表现自己的事业成就感,我觉得非常令人兴奋。因为现在经济环境好像很不确定,所以我也觉得未来投资很迷茫,但是我个人对中国经济是充满希望的,我也是积极看待的。现在印度老跟中国比,我不知道各位有多少去过印度,我08年5月份去了印度,我发现印度要超越中国是猴年马月的事情,首先有一条,中国人有三个是比较厉害的,第一个是我们有钱了,有消费了。第二个我们有强烈的赚钱动机,发家致富,每个人都兴奋赚钱,为钱而疯狂为钱着迷。第三个清华大学创建训练营,把另外一种我们中国人的特质又表现出来,我们除了赚钱我们还有很多人追求自己的事业,从这三点来讲印度要追赶我们来讲是很困难的。 讲到商业模式 […]
查看全文不可重复性——“中国式管理”的致命缺陷
自工业革命以来的三百年间,一个最大的商业成就,就是诞生出了大量的大型厂商组织。在此之间,拥有几十人的雇工小作坊,就已经算是当时了不起的“庞大”商业组织了。 事实上,在传统的农业或商业文明时代,没有人会将小手工作坊看作是一个“组织”,因为人员少、品种单一、生产简单等等制约性的因素,老板与雇工之间是简单的、面对面的人际相处关系,因此,“管理就是管人”的定义显得恰如其分。那时,谁要是提出或使用组织结构、层次设计、绩效考核等等现代企业管理语言,就会让人笑掉大牙,或者说,它们在熟人式的小圈子里的手工作坊中,完全派不上用场。 但是,工业时代大型厂商组织的出 […]
查看全文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
事实上大多数著名的管理学著作和教材,尽管其章节安排、行文方式、观点采纳均有各自的特点,但基本上是围绕着这两个方面展开论述,事实上哈罗德•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的《管理学》也是如此。 管理学的定义:研究和探讨组织及组织内资源配置的构造、过程、方式、方法的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理论学科,是管理学科群中最为基础的学科。 对管理学的这么一种规定原本是美国管理学界的看法,其他一些国家如德国、日本的学者们却不这么认为,他们在把管理局限于企业时,认为管理学还应该包括经营这一内容,于是便有了经营学一说,之后在我国便有经营管理学的称法。 任何阶级或学派的经济学,都自觉或不自觉地以某种哲学作为自己的方法论基础或指导思想。如前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