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Roogle 初入职场

微信公众号:罗格格具有优质的身高基因,全球公认男朋友首选品牌!丘吉尔,拿破仑忠实粉丝!

回复 ( 10 )

  1. 孙志超
    理由
    举报 取消

    刚去看了之前的汇总,移动互联网创业怎么开始?都要准备什么? – 孙志超的回答

    竟然已经有半年没有回答创业问题了……

    抛开失败本身的价值(如新技术、能力或知识)不谈,评判创业成功与否有两个标准,一是个人标准,一是项目标准。对个人来说,达到了和预期相同或者更高的目标(比如说多少万用户或者把公司卖到多少钱)就算成功了;对项目来说,评判是否成功自然是看有没有产生有价值的成果,即有没有达成预定的市场、获利率、成长等目标,如果没有,即便没有破产或者散伙,也谈不上成功。

    人们对创业有很大的误解,成长型创业(growth startup)和经营型创业(lifestlye startup)是天差地别的,如果不清楚之中的差别,你会搞不懂自己哪里做错了,更无法确定“成功”和“失败”是什么意思。

    创业并不像媒体刻画的那般,有一套标准的价值观、策略、程序和资源配置。

    年轻人成立公司,往往把理想当饭吃,认为自己可以发展自己的事业,既有权力又有弹性,只要坚持吃苦就会有成绩,顺便赚大钱。正好完全相反,尤其是成长型创业(互联网居多)更是如此,资金是为了让公司成长,不是让人成长。创始人不见得能主导自己的事业,到最后发现业绩上不去,竹篮打水一场空,又要养家又要照顾员工,怎么跟当初想的完全不一样。

    成长型的公司需要把自己表现得独一无二甚至完美,对外对内都需要维持自己欣欣向荣的形象。但经营型创业,并不一定要速度最快,没有必要未成长扩张而牺牲其他价值,即便和风险投资无关,维持小规模经营,但有自己的公司文化、价值观,有稳定的业绩和彼此适合的人才,绝对算是成功。

    所以创业结果不应该有可以量化的标准,因为它意味着:不管三七二十一,对每个人都采取相同的建议。然而,真正有意义的提议怎么可能出自于单一的意见呢?事实上,好的提议都是以“这种情况下……”为开头的,并且会考虑到具体的情境。

    从这个意义上说,创始人的目标与自身能力及资源的匹配非常重要,一个刚开始就将目标定的远高于自身资源条件的创始人,失败的几率最大。他们生活在自己的妄想中,看不到现实目标和自身资源的差距,将自己无限放大,对现实视而不见,最后也必然会遭到现实的冷酷一击。

    如果非要进行量化,那么以通用角度来看,如果产品忽略了用户最在意的痛点与获益,价值不适配导致销售状况不佳;商业模式之收益流不足以支持各阶段商业模式运作;保守或错误的商业模式设计,导致营运成本高昂,服务品质也受到影响……这些情况都可以视作“失败”。

    但面对即将“失败”时所做的选择才是最难以判断的,有的人主张创业要坚持到底,因为创业维艰;有的人主张把时间精力浪费在做不成的事情上,是沉没成本。

    我给不出标准答案,当我倾向于认为对于第一次创业者,对“失败”应该尽可能敏感,不要太有赌性,因为绝大多数第一次创业的人多少都有点好高骛远的心态。

    大多数创业的事情都不是改变世界的伟大创造。普通的事业如果走上正轨,应该是越做越轻松,不应该搞得像上战场一样悲壮。如果公司能够正常运转,创始人有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才是良好的征兆,否则模式上可能出了问题。互联网领域的创业公司比较急功近利,用烧钱获取的用户数和融资规模证明自己公司的实力,但其中很多最终都是昙花一现。

    真正合理的成长模式,应该是根据自己的资源能力来设计对应的战略路线。即便是以规模取胜的互联网平台,在何种业务上达到规模、实现垄断,通过哪个产品功能来获得爆炸性增长,是否要用融资来快速占领市场,都是非常有策略的。

    但无论最终结果如何,过程中不能有丝毫的侥幸心态。也许你取得了短期的成功,但如果想持续,或者做得更大,永远不会变得越来越容易。认识到这一点是非常重要,因为它会提醒你必须坚持很久不被打倒。

    规格较高的“成功”需要你全身心投入至少几年的时间,做成上市大公司,则是一生的事业。如果你发现这不是想要从事一生的事业,希望公司被收购,即便如此你仍然必须在这几年全心全意地投入公司的发展,好像它是你一生的事业。

    因此,无论失败的定义为何,比尔盖茨说的“微软离破产永远只有14天”这种心态反而是避免失败唯一的出路。杞人忧天总是胜过否认事实。

    我看到不少创业者明明走错了路却掩耳盗铃,对明显的信号和警告视而不见。这些创业者为什么会这么做呢?我怀疑这是因为在内心深处他们知道自己搞砸了,却自欺欺人,幻想事情会有所好转。

    如果公司发展不顺利或者停止增长,一秒钟都不要逃避。如果你对类似这样的问题保持警惕,那么你会更有可能把他们扼杀在萌芽之中。比如,越早去承认失败的风险,留给你解决问题的时间就越多。

    首次创业失败对很多人而言无可避免,其实没什么大不了。大家可能有一个迷思,好像事业有成的人应该都是谋定而后动,都胸有成竹,都比平常人有远见。全错。我所认识的多数事业有成的人,大都是经历了多次挫折之后才渐渐成功的。

    即便失败了,这段时间里你认识的人,会成为下次创业的人脉资源,他们知道你的价值观、作风等等,也见证你是个再接再厉的创业人。我们都怕别人批评自己不强、不够成功,但批判失败的人,通常不会是对你有帮助的人。

    只要学到教训,学费就不会白交。在每个关键的时刻,无论做什么选择,就义无反顾的走一段试试看,不对了,再想办法修正,直到它对为止。我想,一个无悔的人生,应该是大家都想追求的境界吧!

  2. 朱毅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们没有失败,我们只是升级成了连续创业者,和王兴一个级别:D

  3. 袁荣
    理由
    举报 取消

    什么都留不下来!

    你干了几年,当你站在即将搬出去的办公室里的时候,你忽然发现,你能留下的只是这些不值钱的桌椅板凳和破烂电脑。

    客户或者用户散掉了,团队散掉了,资源没有意义了。

  4. 梁霄
    理由
    举报 取消

    成功与失败本身就是虚泛词,每个人对它的理解和标准不同。

    拿到ABCDEFIPO轮算成功?增长乏力资金链断裂破产离婚关门算失败?

    对于看中外人评价的创业者,成功和失败在别人的口中和眼神中。

    对于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创业者,成功与失败在自己心中。

    借用一些过往的经验:

    考试考到年级第一奖学金小红花就算成功吗?以后就不用学习了吗?

    考试考到班级垫底家长批评老师鄙视就算失败哪?以后没翻身机会了吗?

    放长远来看,这辈子看来是离不开创业,这一段是成功是失败,后面还是要向前看。

  5. le daoren
    理由
    举报 取消

    引用麦克阿瑟的话,老兵不死,只是慢慢的老去,创业者的失败,不是他的企业破产倒闭了,而是进取心慢慢消磨殆尽了,守成中庸,不是企业家精神,更不是创业者心态

  6. 猫叔kevin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可以想象任正非被骗几百万负债累累的时候。你也可以想象有一个人一天摆地摊卖不掉就放弃的时候。

    如果心里觉得自己失败了,那就失败了。

    还有,看到这个问题,我情不自禁想说一句: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7.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刚亲身精力了互联网创业失败的公司,产品的模式没有摸清楚,没有资金链把控意识,1000万2个月花光,接下来就吊炸天了,工资都拆不出来。200多号人眼巴巴的等着工资,老板不得不把车子和房子变卖来发工资(还是蛮有良心的老板)。

  8. 韦小宝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请自来。创业失败就是资金链断裂的时候。初创型企业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活下去!

  9. 王云霄
    理由
    举报 取消

    资金链断掉的时候,老板一言堂的时候,产品无法创新的时候,团队核心成员矛盾的时候,管理跟不上的时候~~~~~~总之,问题比办法多的时候,没有人思考的时候

    但是,失败不会定格,只要时间还在流淌,还有人努力

  10. gaoge
    理由
    举报 取消

    失去信心的时候!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