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末的资本寒冬是否真的存在,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格局是否会随之发生显著改变?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5年互联网圈一直讲互联网+、双创、合并,似乎风头很好,但是从年末的校招开始又开始不断传出资本寒冬的消息,包括一系列并购也被认为是资本寒冬的一种表现。那么比较好奇,如果寒冬真的存在,接下来国内互联网圈的势力会如何洗牌? 2018年1月26日 10 条回复 1238 次浏览 BAT,中国互联网,互联网,互联网创业,公司,集合
回复 ( 10 )
无论外界是否承认,但是在过去的半年多时间内,整个互联网行业确实在经历着“资本寒冬”。这个资本寒冬,其实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反差。
第一个是在投融资层面。去年下半年开始,投融资的企业数量与万众创业的热潮出现严重反差。
2015年年初开始的互联网创业潮,堪比当年八九十年代的“下海潮”一样火爆,我国全民创业蔓延到了北上广深之外许多地方。但是2015年下半年开始,互联网诸多细分领域的投资却出现了停滞,比方说大批的O2O企业因为融资没有跟上,项目死掉的时间比这些创业者想象的要早得多。
第二个是二级市场层面。2015年的上半年国内A股是一个失去理性的牛市,被戏称为“疯牛”,连暴风影音这种在互联网行业不入流的公司都能获得连续20余个涨停板。这与在异国他乡背负着惨淡市值陷入冰点的中概股公司,形成第二个反差。随后,大批量的中概股公司,在这时班师回朝,开启了私有化之路,但却遇到了六月份的股灾,进退维谷。
而从财务状况来看,目前中概股尚存的企业中,日子过得好的也不算多。体量最大的百度正在为其利润率不停下滑犯愁,奇虎360准备回归A股,还有一部分在美国二级市场上苟延残喘,没有交易量,沦为“僵尸股”。
在我看来,资本寒冬的存在与否与公司的业务内容与发展前景有极大关系。
目前,美股市场上“尚存”的中概股公司,活得好主要有两类公司。一类如携程、网易等,在各自领域中仍然能够出彩的公司:携程自梁建章复出之后才逐渐走上了现在的正轨;网易由于手游战略的成功,支撑起了网易的市值。
第二类公司则是具有未来想象空间的公司,其营收增长速度迅猛,比如猎豹移动和搜狗。猎豹的话,其营收目前主要来自于海外,因此海外市场是其主要的发展空间。搜狗虽然目前还未独立上市,但是2015年全年净利润已经超过了1亿美金,且已连续8个季度盈利,加上他们在移动搜索上的一些突破,比如跟知乎的合作类似的,因此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的。
中国互联网行业格局在我看来,并不会因为资本寒冬的到来而发生本质性改变,因为一些行业的中坚力量已开始向巨头方向转变,而一些虽未盈利但有发展空间的公司也都与巨头进行了合并,真正受到影响的是创业公司们,但所谓适者生存,优胜劣汰,也是有他相应的道理的。
资本寒冬有很多种描述和定义方式。在知乎的语境下,个人对其的理解,实质上是一个资本层面上的去泡沫的过程。
泡沫本身是中性的。适度的泡沫对于某一行业的刺激作用显而易见,而过快膨胀又短时间刺破必然会导致灾难性后果。在过去的几年时间里,对于互联网创投界的资本泡沫,可以简单地理解为(虽然不完全准确)09年的四万亿——缩小版、定向版和官方引导非具体执行版。
彼时大背景是美国次贷危机引起的全球经济衰退的强预期,同时中国A股资本市场经历了一轮跌幅超过70%的惨烈大跌。通过铁公鸡的基础设施投资来放水拉动,意图通过全产业链的传导作用,来实现经济的软着陆。同时,房产市场加以政策刺激,保证宽松的资金大部分进入到房产市场而不是普通人更为敏感的日常消费从而造成物价过度飞涨。
如今的背景,和当年有些相似又有很大不同。实体经济,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该转移的转移该洗牌的洗牌;房产基建已经到了一个比较危险的微妙平衡,哪段稍有不慎便可能打破;几个垄断领域都在世家手里,究竟是共赢还是互撕,怎么协商也得有个时间过程。
那哪个领域最容易消耗掉过量的货币还不会引起比较严重的后果?上海出台的那个政策,以个人对于官僚系统的理解,很大可能是接到了『扶持』、『政策倾斜』等行政指示,结果被中层官僚以补贴和极具中国套利特殊的形式执行了出来。至于银行委外投资政策的调整,等等进一步的消息出来,看得会更清楚些。
昨天朋友圈被Uber的股票刷屏,笑笑过后,里面其实有很多事儿都细思极恐。如今诸位感受到的所谓『资本寒冬』可能是相对非常温和的去泡沫过程,个人倾向于把2015年下半年开始的这段时间看成是有外部原因刺激的市场自发性回调——二级市场暴跌、纳斯达克月线级别作顶,以及O2O等部分热点细分领域的盈利逻辑证伪。真正的资本寒冬,应该是热钱退出无门的时候的自相倾轧,也就是多杀多——新三板转板政策推出不利、新兴战略忽悠板块推出不利……没法让所有老百姓买买买接盘,谁来接盘?IPO完了之后风投接着陪创始人作股东吗?别说打五折卖,打骨折都得卖啊。
可是现在A股这个鸟样,扩容就是所有人一起被套住玩完的节奏。以前还有海外上市一条路,现在看看中概的惨样……宜人贷腰斩了吧?
破局的话,08年铁公鸡留下了还算说得过去的基础设施建设;这波资本泡沫,挤完之后若是能留下几个真正对于社会整体生产效率有显著提升的公司,带动一些领域及其上下游有着突飞猛进的进展,这波也算不亏大。另外,说起来有点像当年庸众期待明君的感觉一样,摆平世家财阀,指望自下而上的倒逼基本没戏,依靠羸弱的知识分子和中产阶级更完犊子——大概率上,还是盼手腕强硬的青天大老爷相对靠谱一点。杀伐决断、纵横捭阖,打打杀杀不成事儿,最终还是要靠博弈和妥协。大宅门里面的白家都还明争暗斗呢,赵家人远不是铁板一块。
说远了……说回资本寒冬这茬。国内互联网圈大方向还是会跟传统领域更多地融合,中间过程不会一蹴而就。就拿滴滴做例子,地方政府、汽车工业、互联网几个领域从未像今天一样被一个公司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新势力在广度和纵深上对于传统权力结构的冲击在这里被展示得淋漓尽致。『资本寒冬』时代,互联网会更多地发展、展示其外部性,所谓『互联网+』,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互联网创投你再这么自己跟自己玩儿不行了。
总结一下,简单来说就是,谁能解决原有社会运转中的问题,谁能提升国民经济生活的运转效率,谁就能活下去。很多人口中的『互联网思维降维攻击』,整体思路是对的,但如果『攻击』能够换成『改进』,私以为效果会更好。
投中集团发布了一组2016年1-8月的投融资数据:期间融资案例数下降33.68%,已披露的融资金额下降了41.84%,单笔融资金额上升27%。消息发布后,媒体直呼医药行业资本寒冬来临。
从数据反馈确实同比下降,但总体仍然保持不错势头,且投融资本身的发展并不能完全用短期的数据反映出来。但行业现实情况确确实实发生着一些有意思的改变。
比如,优秀的标的确实越来越少了,一部分好的已经被人拿走了;大家在回归理性,跟风的热情下来了,标准提升了;项目涉及的金额会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小,大是产业并购型投资正当时,小则是天使期的投资会逐渐在行业内发展起来。
不管是否资本寒冬,医疗健康产业朝阳行业的特点不会有所改变。但从投资角度,不同领域的待遇分化已经越来越明显,搞概念讲故事的模式走向没落,实际上是投资机构对投资人的钱更负责任了。中国医疗健康产业的投资正在走向成熟,正在接轨国际,野蛮增长时代的结束,从某种意义上代表了专业化投资和资源型投资的时代正在走来……
泻药。
在下觉得中国目前的互联网行业,泡沫太大了。颇有2000年互联网泡沫的感觉。
然而很难判断泡沫什么时候破掉。
有些sb投资人投钱太多,不注重风险控制,亏惨了,可不能再瞎折腾了,这就是资本寒冬,
个人浅见
答主正好2015年初开始创业,被冻了一年差不多是要嗝屁了。基本上一年下来见了三十多个基金啥的,确实感觉到满满的寒意。不过这寒意一方面确实是各大基金手里紧了,但是更多的来自于人家不想当冤大头了。虽然很不好意思,但是答主创业的项目自己看来也就是个故事会,老实说我自己都不敢投。
资本寒冬换句话说:接盘侠不够用了。
我其实并不认为资本寒冬来了,创业不是越来越难,而是越来越简单。因为创业的人越来越多、做创业投资的人越来越多,有人戏言,在中关村,随便扔块砖头,可以砸到3个联合创始人,2个投资人。
因为越来越简单,所以很多人来创业。人多造成了泡沫,国际经济形势造成了泡沫的破灭,所以看起来很寒冷了,其实不然。
真正健康的鱼,在潮水退掉之后,依然可以向更深处游去。不健康的鱼,才会被拍死在沙滩上。我们很幸运,家好科技、趣孕,目前还是一条健康的鱼。
请注意,我用的是“健康”,而不是“厉害”。现在说谁厉害,为时尚早,BAT厉害吗?我觉得未必。不是有那么多人天天喊着要颠覆BAT吗?要成为BAT吗?
但是呢,每个公司的确都会遇到困难。要说遇到的困难,唯一的困难其实就是人才的招聘。每年市场上流动的人才,绝大部分都去了大公司,只有很少的人选择创业公司,而去创业公司的人中,又有大部分去了C轮D轮之后的公司,很少人留在B轮前,我们要跟无数个B轮前的公司竞争人才。
作者:余攀
链接:创业一周年,我如何看待资本寒冬? – 余攀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发2016-2-3《中国经营报》的节选回答前半个问题:
来自国际会计师事务所毕马威发布的2015年第四季度全球VC风险投资报告显示,2015年第四季度,中国因经济环境不明朗,风投金额降至72亿美元,同比第三季度下降29%。该机构同时预测,全球范围内风投下降,这意味着投资者思路转为保守态度,且这种趋势将在2016年第一季度延续。
在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增速持续放缓的大环境下,资本是否会放缓放投资的脚步?创业热潮会不会退去?《中国经营报》记者采访了多位投资领域人士,大家虽然对“资本寒冬”的到来判断基本一致,但多数认为不会影响创业的热潮。
后半个问题,国内互联网行业的格局是否会随之发生显著改变?
互联网行业基本还会延续BAT的格局,只因为他们手中掌握巨量的现金,可实现大量的模仿和并购。但可能会在一些新的领域出现突破,尤其是金融领域,如今年的p2pE租宝,保险业中的某能和某邦等,它们能得到超乎寻常的急速发展,和金融监管的腐败和效率低下有关。
我不觉得有寒冬,新技术和新设备令人兴奋,我相信他们能改变很多人们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