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书看不懂,类似《竞争战略》求教?

理由
举报 取消

还有一些书,虽说是很牛逼的 人写的,这本书 作者说没有像他其他书那样学术话,可是还是有许多 让人不理解的地方,感觉写的很细节,每次一个论点和另一个论点 跳跃式的,而且专业词汇还感觉 很多~求教

2017年7月22日 3 条回复 1405 次浏览

发起人:苏苏 管理大师

回复 ( 3 )

  1. 连山
    理由
    举报 取消

    题主你好,想必你是一位学生,私以为此书比较适合攻读MBA的中高层人士阅读,波特在序中也说了,有些书籍还是需要接受了系统训练或者有一定阅历与经验才能理解的,不过我这里有一份学生写的的读书报告,你可以看一下,说不定有收获。

    1、
    书目:

    书名:《竞争战略》

    作者:[美]迈克尔·波特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版次:2014年3月第1版。

    2、
    全书提要:

    迈克尔·尤金·波特(Michael Eugene Porter,1947年-),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娜堡,是著名的管理学家和经济学家、竞争战略以及国民经济发展竞争力方面的权威,他先取得MBA学位,在拿到经济学博士学位,并于26岁就执教与哈佛商学院2001年领导着“战略和竞争研究所”,曾任里根政府“产业竞争力委员会”的委员。

    他于八十年代初出版了这本书,而此后数十年这本书中所介绍的有关企业竞争战略、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分析以及战略定位的核心内容已经成为了管理学学习与实践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书名中战略一词尤为瞩目。战略(strategy)一次最早是出现在军事方面的,特别指在军事方面指挥作战所用的谋略。而当人们发现当企业(enterprise)出现的百来年间,商场越来越像战场时,竞争战略一词便也可以用来形容企业在市场中求生和逐利过程中所使用的谋略。战略可应用于大大小小的层面,大到未来二十年的市场前景规划,小到某一个产品于何时何地投入市场,或许还可以更大,或者更小,战略的应用无所不在,一切都是为了使企业在竞争中生存并壮大。

    实际的战略制定需要管理者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获得大量信息之后做出,而这一切并不容易,特别的,其困难在于无法使用一个合理的框架来同化类比不同的处境从而有效率地做出决策。对此,波特提出了一个非常经典的模型,他称其为“驱动行业竞争的力量”,即所谓的波特五力模型。图如下

    其中竞争者处于核心,包括了企业自己和现有竞争者之间的竞争,这当然是主体。左右两对(force)分别为买方议价能力和卖方议价能力,在一个行业中,大部分企业是不大可能完全涉足或控制整个产业链的,而买方和卖方即上游和下游的讨价还价能力必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同时,企业既要提防潜在的进入者,又要警惕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这样一看,企业的竞争环境,或者说驱动企业竞争的各个方面都很大程度上了然了。当然了无数细小的因素任然包括或未包括其中,但这使得大量看似不同的因素汇集于一个简便的模型中,以此可以有效分析一个行业的基本竞争态势。

    为了应对五大竞争力,波特提出了三大通用战略:

    1、成本领先战略

    2、差异化战略

    3、集中战略

    在书中,波特引用了许多例子来说明这三个战略,事实上,近几十年中无数企业应用这些战略崛起,而使其成为了基本生存法则,例如成本领先即是通俗讲的价格战,经典案例有“价格屠夫”格兰仕。而差异化战略则有很多包括形成自己独特的产品形象,或独特的设计,或卓越的客户服务(海底捞),或强劲的技术实力(格力)等等,确定重点优势。而集中战略意即集中于特定用户群体,特定产品类别和地域市场。

    除此以外,书的大部分都在详细而生动解释各个竞争因素和应对方法,不可谓不精细。

    3、书与现实

    初与本书相遇便惊异于它霸道的名字,而后获悉它是企业管理者和管理院校师生的必读 书,细细拜读后更是赞叹,虽然缺少基础知识,但大致体会后仍有收获。然而,读书是忌盲目崇拜的,所以我决定独立思考,联系现实相互论证,在辅以一些资料后,对于行业本身存在的差异研究有以下收获

    观察波特五力模型,我们发现一些行业是相当危险的,或者说四面楚歌。例如航空公司,首先全球航空业发达,有无数航线和航空公司,得赖于自由市场,消费者可以选择这个也可以选择那个,所以航空公司对于购买者毫无议价能力可言,而对于其上游,两个方面,机场和航线不是你可以轻易掌控,而飞机制造商只有几家,例如巨头波音,“爱买不买”,同样,对于卖方它也没有议价能力。于此同时还要承受来自替代品的威胁,例如中国目前不断壮大的高铁网络。由此可见,其竞争是无比激烈的,其利益回报率可能很低。一些类似的行业,可能已经长时间存在低利益情况,甚至演化为零和博弈,只应退出壁垒巨大或者政府的控制而支撑下去。就算在这些行业中使用竞争战略想取得成果也是困难的。

    反观一些其他行业或者典型企业,具有强大的议价能力,极高的进入壁垒,而因其特殊身份而不惮产品被替代。例如中国白酒业的茅台酒,我们可以看到其价格一直是高居不下,而消费者只能选择买,甚至追着买,这当然是有其原因,并不违反经济学原理,我们单就此分析消费者追求茅台酒这一品牌所附加的虚荣或者说满足心理需求,他们是没有议价能力的。而卖方我们可以理解为原材料供应商,即广大零散的农民,他们提供谷物。这些供应商就更加弱势了,茅台厂商此时处于买方市场,你不愿意向我们提供谷物,我们可以去隔壁村隔壁县或者其他省,卖方是没有议价能力的。于此同时,因其占有巨大的市场份额,且白酒作为中国人的情怀象征,它的品牌因为历史和时间而广为人知深入人心,新进者必将面临巨大壁垒。在行业竞争内,因为行业整体的优势,竞争较弱,不同企业也可以执行差异化战略,使得内耗非常小,效益最大化。于是我们能够看到,其他上市公司的财报上每次都写着,要优化管理结构,降低成本云云。而茅台的财务报表上对未来的规划只有扩大生产,提高价格。

    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认识,而这种认识或脱离了管理学范畴而靠近投资理论。就是,对于一个壮志勃勃的管理人才,在选择行业时需要综合考量,因为行业本身是存在差异的,当然如果管理者自认为实力出众,喜欢挑战自己,大可以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大展身手,充分运用竞争战略杀出一片天地来,也将为人所瞩目。而对于一个投资者来说,在选定某个企业(或某只股)之前,考量这个行业本身的优势也将会为其的投资回报率加上保险。

    不禁联想到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经济护城河是企业能常年保持竞争优势的结构特征,是其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品质。”大意是说,所投资的公司必须具有满意的盈利能力并且这种盈利能力具有壁垒性,不至于被其竞争对手所削弱。其基本特征在于

    1,无形资产—-专利,品牌,专营授权形成的护城河。而优秀的产品,高市场份额和优秀的管理层及其执行能力不是护城河的特征。

    2,“粘性”—-客户高转换成本形成的护城河

    3,网络的竞争力效应形成的护城河

    4,由低成本的流程,有利的自然地理,特殊资源和相对大的市场—-成本优势形式的护城河。

    逆向思考,对于管理者来说,一个企业本身就具有护城河自然再好不过,大可无为,垂拱而天下治。不过如果没有那么就应该通过制定竞争战略努力优化各项行业竞争力,塑造护城河,针对五力模型,护城河主要是对行业竞争者,潜在进入者设立壁垒,也可以是一个行业对替代品行业设置壁垒。

    虽然说行业天然存在差距,但行业和企业绝不可能一成不变,这也就需要管理者发挥其作用。

    最后我也看到一些人指责波特的理论没有实际意义还有人认为它不适合现在企业的竞争生态。在我看来,一个理论必定存在其优缺点。波特的理论在当时是创举的是迷人的,它以非常高效的角度看待并处理问题,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快人一步必定能够获得更大的生存机会。当然我发现其理论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或者说主观倾向,那就是过于强调了竞争而没有看到合作,这样的指导,很大程度上使得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从而使得内耗过严重,导向零和博弈。这不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

    4、参考文献

    1、《竞争优势》 迈克尔·波特

    2、Micheal
    Porter

    Wikipedia

    3、波特五力分析模型
    MBA智库百科(MBA智库百科,全球最大的中文经管百科)

    4、《巴菲特的护城河》 伯特·多尔西

  2. 坂上之云
    理由
    举报 取消

    刚开始读不懂,2年后再翻的时候开始有点懂了,这本书说白了,你需要一定的阅历,不然光看理论你体会不了书上的东西

  3. hwasion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懂的去百度;

    百度不懂的,再百度;

    ——–

    还不懂的话,先停下来别看。过1年再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