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距离决定一切
正如马克思认为企业根本就阶级斗争的产物。企业造就阶级斗争!
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必然是为利润而生产。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
但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事实上不一样,国营企业事实上就不是企业。因为它生产的目的就不是利润,比如像铁道部被彻变成铁路公司,那么就从非商品化生产的国营组织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国有企业,而以前确是非商品化生产的,只有在非商品化下生产资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现实中还残余的真正生产资料公有的领域是义务教育领域)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物,国家资本主义是向左或者向右过渡或者倒退的中间状态。离开了计划经济(非商品化生产)根本就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物质基础即便是公众所有,凭什么一部分人或者小集体独占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以此来榨取他人的剩余劳动?显然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就一定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或者说非商品化的工业生产)不需要为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而生产。当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时,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个人会节约自身的劳动时间,而交换的社会关系中确不一样,通过交换榨取他人的活劳动来支配,这就代表了权力,而利润就是用货币计量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当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时,成本就不是要素消耗,而是对劳动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正如用相应的工资去交换更长的工人工作时间,或者相应工作时间下给更低的工资,资本的成本才更低,正如现实中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事实上就是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为自身服务,加重不等交换比例,而不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产品生产使用效率。同样企业在原料、资本品上的成本也不是什么要素消耗,同样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资本在会计计帐上表现为对资本品和劳动力的货币上的一个预付,目的是为了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社会就像一个人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一样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无需考虑社会组织的赢利,只考虑总劳动时间(或者每个人劳动时间)的节约。这样社会主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营企业事实上不是企业,它生产的目的已不是利润,而是相应劳动配额下更高的产量,更多的项目,或者相应产量、项目下少使用劳动配额(预算)。用于社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退休、政府公共等开支是的社会性劳动的比重是固化了的,并且个人从一种形式支出,又从另一种形式拿回,不会因为资本追求利润,而使剥削率越来越高,但同时利润率又不同下降,因为单位劳动力下资本越积累每个环节的资本都要分利润,利润率自然下降,但总剥削确在不断的提高,因为资本之间随时存在着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为主的竞争,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经济危机事实上就是资本对人的剥削达到极限,资本就能实现相应利润率下的价格而使生产大量过剩,这与古代过渡徭役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现实工业社会80%以上的工业时间都是不必要的,完全被该死的资本、金钱游戏所浪费!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核心正并不是在所谓的分配问题上打转转,而是要根除商品生产,根除金钱增值游戏,让每个人都能最大化的自主决定自身的生活节凑,拥有自由时间,即实现时间经济!
————————
但现实中说,保住国有企业对于左派来说只是返过社会主义的提供了可能,当然国有企业并非完全带有商品性的,因为这些有时还会受行政影响,也有非商品化的性质,但企业的性质已经很强了。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这使得国有企业内部的剥削较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人不愿企业私有化的原因,他们是反对下岗改制的,如通钢事件,打死私有化的公司领导。
————————————————
按劳分配是列宁的提法,马克思在《哥达批判领纲》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分配,就如同在批列宁所说的按劳分配,这是商品拜物教者的提法,列宁有些带有商品拜物教。
正如马克思所说,按劳分配,分配的是消费品,还是价值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虚幻的,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之初必须采用不公平的平均分配,只有资本等性质的财富被消灭后,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劳动时间)。(《哥达纲领批判》:“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 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又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 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成为主要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 早已弄清楚了,为甚么又要开倒车呢?”
谢邀。
题主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种理解:
1、马克思设想中的国企(按劳分配下)是否存在剥削?
2、中国1956-1978期间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3、中国1979之后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4、西方发达国家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对于1,理论上说是不存在剥削。
对于2,没看见有谁具体计算过当时的工人收入与劳动产出的差距,严格来说是不确定。而从整个国家的剩余价值分配来看,是从农业流向工业,所以,从整体收入来说,工人没有被剥削(反而是剥削农民)。但工人没有被剥削与国企不存在剥削还是有一丝距离,因为有可能是由国企剥削后,通过国家再分配又回到工人手中。
对于3,国企实行资产方的分离(由具体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剩余价值由国企剥削后,交到国家再分配。至于之后是流到谁手上,这个没计算过不确定。
对于4,西方的国企有剥削,剥削后的剩余价值交到国家,然后转到资产阶级手中。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下的国营企业,是不存在剥削的。原因楼上已经说得很清楚。
市场经济的国营企业,其运营已同私营企业无异,即使有时仍受到行政上的干涉。这样的国营企业对正式职工存在剥削行为,对劳务派遣工、劳务外包工更是赤裸裸的野蛮的剥削行为。
不知道题主提问有没有修改过,如果没有,那我比较费解这个问题怎么会聊到马克思主义。
国有企业,它的实质是寓税于价的向全民征税,是古代禁榷制的延续和延伸,是中央集权重要的经济保障。
那么,国家征税,算不算剥削呢,这是就成了政治性的话题了,题主你自己判断。
通俗的说,国有企业是古代国有专营制度的延续。
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发现,如果直接找人民征税,人民是不干的。那么,如果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人民看不见摸不着,大家不知不觉中纳税了,抵触心理会很小。
这就是寓税于价。
这种方法延续至今。
历朝专营商品都有这么几个特性:垄断性、暴利性、必须性、资源性,发展到今天,还能源性。
春秋时期,盐铁专卖。
汉朝时期,盐铁酒专卖。
唐朝时期,盐铁酒茶专卖。
宋朝:盐铁酒茶醋矾香药象牙专卖。
到了今天,禁榷制又进一步发展,更多行业被垄断。只是这种制度存在太久了,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甚至拥护它。
我们今天坐在电脑前,很难理解14年前还有民营企业因为在钢铁行业碰了国营的蛋糕而入狱。
存在,而且有着私有企业不可企及的利润率,我指的正是市场化之前的状态。有人说国企的利益会反馈给民众,那么很抱歉高税收、高福利同样可以。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5 )
正如马克思认为企业根本就阶级斗争的产物。企业造就阶级斗争!
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必然是为利润而生产。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
但国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事实上不一样,国营企业事实上就不是企业。因为它生产的目的就不是利润,比如像铁道部被彻变成铁路公司,那么就从非商品化生产的国营组织变成了追求利润的国有企业,而以前确是非商品化生产的,只有在非商品化下生产资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公有。(现实中还残余的真正生产资料公有的领域是义务教育领域)
国有企业是国家资本主义的产物,国家资本主义是向左或者向右过渡或者倒退的中间状态。离开了计划经济(非商品化生产)根本就无生产资料公有制。因为物质基础即便是公众所有,凭什么一部分人或者小集体独占大自然客观存在的物质基础,以此来榨取他人的剩余劳动?显然只要是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就一定不是生产资料公有制。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或者说非商品化的工业生产)不需要为剩余价值(剩余劳动)而生产。当个人自己给自己生产时,生产的目的是使用价值,个人会节约自身的劳动时间,而交换的社会关系中确不一样,通过交换榨取他人的活劳动来支配,这就代表了权力,而利润就是用货币计量的剩余劳动(剩余价值)。当生产的目的是利润时,成本就不是要素消耗,而是对劳动时间的不等交换比例,正如用相应的工资去交换更长的工人工作时间,或者相应工作时间下给更低的工资,资本的成本才更低,正如现实中企业为提高利润率而采用的减员增效,事实上就是让工人更长的工作时间不为自身服务,加重不等交换比例,而不是提高单位劳动时间内的产品生产使用效率。同样企业在原料、资本品上的成本也不是什么要素消耗,同样是花多少钱用多少钱代表的交换比例,资本在会计计帐上表现为对资本品和劳动力的货币上的一个预付,目的是为了榨取剩余劳动(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就社会就像一个人使用自身的劳动时间一样使用社会的总劳动时间,无需考虑社会组织的赢利,只考虑总劳动时间(或者每个人劳动时间)的节约。这样社会主义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国营企业事实上不是企业,它生产的目的已不是利润,而是相应劳动配额下更高的产量,更多的项目,或者相应产量、项目下少使用劳动配额(预算)。用于社会免费教育、免费医疗、退休、政府公共等开支是的社会性劳动的比重是固化了的,并且个人从一种形式支出,又从另一种形式拿回,不会因为资本追求利润,而使剥削率越来越高,但同时利润率又不同下降,因为单位劳动力下资本越积累每个环节的资本都要分利润,利润率自然下降,但总剥削确在不断的提高,因为资本之间随时存在着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式为主的竞争,低于平均利润率的金钱积累速度,资本就会缩水或者破产。经济危机事实上就是资本对人的剥削达到极限,资本就能实现相应利润率下的价格而使生产大量过剩,这与古代过渡徭役引发的经济危机是一回事。
也就是说现实工业社会80%以上的工业时间都是不必要的,完全被该死的资本、金钱游戏所浪费!
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核心正并不是在所谓的分配问题上打转转,而是要根除商品生产,根除金钱增值游戏,让每个人都能最大化的自主决定自身的生活节凑,拥有自由时间,即实现时间经济!
————————
但现实中说,保住国有企业对于左派来说只是返过社会主义的提供了可能,当然国有企业并非完全带有商品性的,因为这些有时还会受行政影响,也有非商品化的性质,但企业的性质已经很强了。利润不是来自本企业的剩余价值,就是来自其它行业或者企业的剩余价值。这使得国有企业内部的剥削较弱,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工人不愿企业私有化的原因,他们是反对下岗改制的,如通钢事件,打死私有化的公司领导。
————————————————
按劳分配是列宁的提法,马克思在《哥达批判领纲》批判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劳动分配,就如同在批列宁所说的按劳分配,这是商品拜物教者的提法,列宁有些带有商品拜物教。
正如马克思所说,按劳分配,分配的是消费品,还是价值量,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虚幻的,马克思强调共产主义之初必须采用不公平的平均分配,只有资本等性质的财富被消灭后,才能各尽所能按需分配(自身劳动时间)。(《哥达纲领批判》:“一个劳动者已经结婚,另一个则没有;一个劳动者的子女较多,另一个的子女较少,如此等等。在劳动成果相同,从而由社会消费品中分得的份额相同的条件 下,某一个人得到的事实上比另一个人多些,也就比另一个人富些,如此等等。要避免所有这些弊病,权利就不应当是平等的,而应当是不平等的。”)
马克思又说:“消费资料的任何一种分配,都不过是生产条件本身分配的结果。而生产条件的分配,则表现生产方式本身的性质。例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础就在于:物质的生产条件以资本和地产的形式掌握在非劳动者的手中,’而人民大众则只有人身的生产条件,即劳动力。既然生产的要素是这样分配的,那末自然而然地就要产生 消费资料的现在这样的分配。如果物质的生产条件是劳动者自己的集体财产,那末同样要产生一种和现在不同的消费资料的分配。庸俗的社会主义仿效资产阶级经济 学家(一部分民主派又仿效庸俗社会主义)把分配看成并解释成一种不依赖于生产方式的东西,从而把社会主义描写成为主要在分配问题上兜圈子。既然真实的关系 早已弄清楚了,为甚么又要开倒车呢?”
谢邀。
题主的问题其实有很多种理解:
1、马克思设想中的国企(按劳分配下)是否存在剥削?
2、中国1956-1978期间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3、中国1979之后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4、西方发达国家的国企是否存在剥削?
对于1,理论上说是不存在剥削。
对于2,没看见有谁具体计算过当时的工人收入与劳动产出的差距,严格来说是不确定。而从整个国家的剩余价值分配来看,是从农业流向工业,所以,从整体收入来说,工人没有被剥削(反而是剥削农民)。但工人没有被剥削与国企不存在剥削还是有一丝距离,因为有可能是由国企剥削后,通过国家再分配又回到工人手中。
对于3,国企实行资产方的分离(由具体经营向资本运营转变),剩余价值由国企剥削后,交到国家再分配。至于之后是流到谁手上,这个没计算过不确定。
对于4,西方的国企有剥削,剥削后的剩余价值交到国家,然后转到资产阶级手中。
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下的国营企业,是不存在剥削的。原因楼上已经说得很清楚。
市场经济的国营企业,其运营已同私营企业无异,即使有时仍受到行政上的干涉。这样的国营企业对正式职工存在剥削行为,对劳务派遣工、劳务外包工更是赤裸裸的野蛮的剥削行为。
不知道题主提问有没有修改过,如果没有,那我比较费解这个问题怎么会聊到马克思主义。
国有企业,它的实质是寓税于价的向全民征税,是古代禁榷制的延续和延伸,是中央集权重要的经济保障。
那么,国家征税,算不算剥削呢,这是就成了政治性的话题了,题主你自己判断。
通俗的说,国有企业是古代国有专营制度的延续。
早在春秋时期,管仲发现,如果直接找人民征税,人民是不干的。那么,如果把税收隐藏在商品里,人民看不见摸不着,大家不知不觉中纳税了,抵触心理会很小。
这就是寓税于价。
这种方法延续至今。
历朝专营商品都有这么几个特性:垄断性、暴利性、必须性、资源性,发展到今天,还能源性。
春秋时期,盐铁专卖。
汉朝时期,盐铁酒专卖。
唐朝时期,盐铁酒茶专卖。
宋朝:盐铁酒茶醋矾香药象牙专卖。
到了今天,禁榷制又进一步发展,更多行业被垄断。只是这种制度存在太久了,很多人都已经习惯了,甚至拥护它。
我们今天坐在电脑前,很难理解14年前还有民营企业因为在钢铁行业碰了国营的蛋糕而入狱。
存在,而且有着私有企业不可企及的利润率,我指的正是市场化之前的状态。有人说国企的利益会反馈给民众,那么很抱歉高税收、高福利同样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