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品牌符号之变 在中国,人们最爱又最恨的是什么?也许很多人会说,当然是钱——恨钱太少,爱钱如命。然而,钱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一种象征,归根到底它还是用来购物。在众多的选择中,恐怕只有房子才真的能让人们又爱又恨,痛不欲生或喜极而泣。2006年,房子在中国一直发“高烧”,而且发的让人迷糊——有人哭有人笑有人死有人跳。而走在中国地产最前面的广东,却似乎波澜不惊,相反的是,有些企业还纵横全国,获取了累累战果。谁能想到,在这样严酷的宏观调控之下,广州的一些房地产企业正经历着从空洞符号到灼灼金牌的符号聚变。 做企业,管理界认为有三种境界:一流企业做品牌、二流企业做产品、三流 […]
查看全文企业战略理论两大学派的比较分析
两大学派 对企业战略的研究,是从20世纪中期在欧美国家开始的。以1977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的一次学术会议为标志,战略管理正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在企业战略理论发展的过程,由于研究的角度不同,产生了两个不同的学派:外部环境学派和内部资源学派。 (1)外部环境学源(又称产业组织学派) 外部环境学派兴起于六、七十年代,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毫无疑问应该是哈佛大学教授迈克。波特,他的著作《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成为企业制定战略的宝典,也是现代市场营销学的理论基础之一。 外部环境学派的基本观点如下: ①企业的外部环境(特别是行业和竞争环境)决定着企业能否赢得高额利润。 ②企业的资源和能力优势不具有长久稳定性,其他企业通过模仿或购买,同样可以获得。 […]
查看全文中粮入主蒙牛是“国进民退”吗?
7月7号,中粮联合蒙牛召开了媒体沟通会,对外界说明了中粮联手厚朴基金入股蒙牛20%股权的一事。之后,中粮入主蒙牛一事,“国退民进”的说法似乎也成为了主流。这种说法未必有意义。 这次的“国进民退”的说法,正好与前些年的“国退民进”形式上相对应。于是,“国进民退”的说法便提出了。但两者根本不是一个层级上的事情。当年的国退民进,是体制改革大背景下的战略安排,是与整个国企改革进程分不开的。而这次入主蒙牛,只是一个企业向另一个企业投资而已,就算是国有资本有整体性安排,也最多只是竞争性的策略安排而已。一定要将两者等同起来有点勉强。 […]
查看全文蒋小华:让员工自动自发
有一首打油诗: 一流的管理者,员工为他打拼! 二流的管理者,和员工一起打拼! 三流的管理者,每天自己打拼! 四流的管理者,没有机会打拼! 五流的管理者,员工找他拼命! 更多不入流的管理者,他们从不学习如何成为一流的管理者…… 请问:你属于第几流的管理者呢? 管理的最高境界–让员工自动自发、为结果而战! 像罗文一样–立即采取行动,全力以赴“把信送给加西亚”; 像西点军校的士兵一样–没有任何借口,没有条件创,就创造条件; 像中国人民解放军一样–保证完成任务。 这是每个管理者都梦寐以求的,也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在许多管理与砺志书籍中,自动自发 […]
查看全文企业不能只有科学心而无悲悯心
改革30年,中国公司正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实现这两个转换:看重人脉关系的第一代企业家正在淡出舞台,那些以科学心专注客户和行业的新一代企业家正走上前台;损人利己的科学心日渐消退,由悲悯心支撑的科学心日益强势。 王育琨/文 我在博客“没有悲悯心支撑的科学心走不远”中提出:“未来的世界只有两种公司不会被淘汰,一种是具有悲悯心的公司,另一种是具有科学心的公司。而能够创立长青基业的公司,则必须是真正具有悲悯心的公司。当一个公司形成了一种由悲悯心滋生的意识时,这个公司也就成了一个不可分裂的整体,才会有无穷的竞争力”。 这是我近一个时期以来,一直关注的问题。这个基本观点,在我对史玉柱 […]
查看全文企业战略有一套和文化完全相对应的逻辑
长久以来,研究者以及企业管理者都习惯于把战略和文化作为两个独立的领域来研究和对待。在人们的意识头脑中,战略更多的是解决企业未来在目标、方向、定位、路径、资源这些问题,而文化解决的是企业诸如价值观、信仰、精神这些软性、无形的层面。然而,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文化却越来不可不缺少,甚至成为战略制定和战略实现非常重要的部分。 Yintl(鹰腾咨询)通过追踪多家国内外企业,发现有明确价值观的企业,其战略实现比没有明确价值观的企业要更能发挥效力。概括来讲,企业文化中的使命、愿景以及核心价值观解决了企业存在根本哲学问题,回答了“我是谁”;企业战略要回答的是“我该怎么做”。所以从根本而言,文化是企业的 […]
查看全文一个惊心的小故事触发的变革思考
很多故事和案例看过之后就没有什么印象了,但是以下这个简短的小故事,我看过之后很久不忘,并且经常回想起这段话,引发很多思考。 特科在《变革之心》引述了这样一件小事: 当一个人买了一所大房子之后,房产经纪人一定会给这样一个忠告:一定要在6个月之内把它装修好,而不能给自己5年时间。“因为6个月之后,你就会习惯现在的状况,你会觉得一切都挺好。就算客厅里有一具尸体,你也会若无其事的跨过去。” 如果每天经历这样的生活场景,是不是感觉很可怕、很惊心?但是认真想一想,这样的情景可能每天都在我们身边发生: 习惯会把不正常的事情变得习以为常。就像我每天习惯了熬夜,如果哪天夜里两点之前躺下,就感觉对不起自己。某个企业的领导经常鼓励 […]
查看全文民营企业集团化之路——势在必行!
民营企业集团化路在何方?——上篇 中国的民营企业是中国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开放三十年后的今天,民营企业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国人的就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在中国,目前缺少的不是生意人,而缺少的是真真正正的企业家,优秀的企业家,伟大的企业。在西方的企业界,在500强的企业里,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民营的股份制企业集团。在中国的下个30年经济发展中,需要中国的企业加强集团化发展,需要中国的民营企业进行集团化发展与改革。目前,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正在进行国有企业的集团化并购,重组与改制,来提高市场竞争力与企业综合实力。民营企业也不能等闲,应加快民营企业的集团化发展改革之路,提高企业的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竞争力,创建中国的企业品 […]
查看全文可行愿景—企业立足高远,不断迈向另一座高峰的内驱力
作者:张青 笔者有次和弟弟聊天,聊得是职场中的个人发展问题,谈话中间,他说到:“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的”,我说:“非常正确,但是人生苦短,我们现在如果能赋予这个‘准备’清晰的内涵,并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手段,可有效缩短得到机会的历程,这个定义‘准备’内容并自我管理的过程,就叫愿景管理”。 愿景是什么,是最终希望实现的图景,是看的见的目标。关于愿景的话题,现在越来越多,人们对它的兴趣也越来越大。 对个人来说,愿景就是个人的“梦想板”,非常清晰的知道自己现在那、想到哪里去、在这个过程中要付出怎样的努力、以及坚持怎样的原则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