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关村 ——王德禄中关村回忆录(三) 二次创业研究经历了从“四化”到“六化”的演变过程,也反映了长城所的视角和能力。 二次创业的六化战略研究 二次创业课题组的组长是我,副组长是邵欣平。课题组的成员有赵慕兰、刘志光、武文生、胡志强、罗利元、刘东、谭左亭、王胜光、胡慧珍、钱春元、高亮华、金凤春、郑永生、刘向东。 经过深入的研究,课题组提出六化战略表述如下:资本股份化是企业二次创业的体制基础;技术创新化是企业二次创业的动力源泉;管理科学化是企业二次创业的组织保障;产业规模化是企业二次创业的发展方向;融资多元化是企业二次创业的现实选择;经济国际化是企业二 […]
查看全文如何理清你的价值观?——摘自《成功自我管理的29个工具》
ö 价值观:确定职业目标的前提 价值观是指你对周围的人和事的看法或观点。换句话说,你认为什么是有意义、有价值的,是值得去努力追求的;什么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不能也不值得去追求。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人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价值观。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十分贴切地说明了价值观的问题。 有一个商人来到一个小渔村,看到一个渔民划着一艘装满了鱼虾的小渔船靠了岸,就问他:“用了多长时间打这些鱼” 渔民轻松地答道:“不到半晌的工夫。” 商人又问:“那你剩下的时间都干些什么?” 渔民回答:“也没干什么,就是晒晒太阳,睡睡觉,或者与伙计们打打牌,喝喝酒什么 […]
查看全文管理质量的法则与要诀
管理质量的法则与要诀 管理质量有两个法则﹕一次进步一点﹐持久不懈﹔以领导代替管理。管理质量有三个要诀﹕发掘真正人才并重用之﹑明确告诉部属做到什么程度﹑放手让他们做。 在看完质量改进十二大步骤和七大手法之后﹐大家都会发现﹐质量管理没什么高深的理论﹐最重要的是行动。 印度有句谚语﹕「怕流汗就得不到珍珠」﹐通俗的说法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两句话用在质量改进上﹐最为贴切。本章要谈的是领导者在执行质量改进这项工作时﹐应该不断提醒自己的几项原则﹐首先要谈的是两项法则﹐也是两项心理准备。 法则一﹕一次进步一点﹐持久不懈 我们处在一个剧烈变动的时代﹐每天要面临的问题不知凡几﹐逼得我们必须就这些事务的重要性﹐妥善分配自己的时间﹑精神去解决问题。 […]
查看全文第1章 项目与项目管理(XIV)
(4)项目负责人(或称项目经理)在项目管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项目管理的主要原理之一是把一个时间有限和预算有限的事业委托给一个人,即项目负责人,他有权独立进行计划、资源分配、指挥和控制。项目负责人的位置是由特殊需要形成的,因为他行使着大部分传统职能组织以外的职能。项目负责人必须能够了解、利用和管理项目的技术逻辑方面的复杂性,必须能够综合各种不同专业观点来考虑问题。但只有这些技术知识和专业知识仍是不够的,成功的管理还取决于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因此项目负责人还必须通过人的因素来熟练地运用技术因素,以达到其项目目标。也就是说项目负责人必须使他的组织成员成为一支真正的队伍,一个工作配合默契、具有积极性和责任心的高效率群体。 1.4. […]
查看全文《管理一定要落地》连载 (一)
第一章搞定之前看环境 第一节管理装修的环境 一、 “管理装修”概念的引入 新世纪以来,中国的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中国的企业对内部管理的规范性、科学性的需求不断增强,管理教育和管理传媒飞速发展,管理理论和管理知识市场需求也出现了“井喷”式的爆发机会,管理咨询的需求也旺盛起来了。 结合咨询需求,为了方便区分所有不同类型的企业管理基础、管理阶段,我们引入了“管理装修”的概念。 所谓“管理装修”,就是指对企业的管理体系和管理规范进行“装修”,即是“管理咨询”。企业不同阶段有不同的管理咨询需求,形象地说 […]
查看全文企业成本的12种主要驱动因素
企业的成本是由若干成本驱动因素导致的,这里仅列举12种主要驱动因素: ◇ 规模经济 ◇ 学习曲线 ◇ 生产能力利用模式 ◇ 内外部业务流程 ◇ 共享资源 ◇ 业务整合与外包 ◇ 时机选择 ◇ 资本结构 ◇ 产品结构 ◇ 地理位置 ◇ 机构因素 ◇ 其它自主性政策 若干成本驱动因素结合起来,构成了一项活动的成本。同一产业中的各个企业如果采取不同的价值链,那么它们之间重要的一个或多个成本驱动因素便可能互不相同。企业在一项活动中的相对成本地位,取决于它相对于重要成本驱动因素的地位。对成本驱动因素进行必要的分析研究有助于降低企业的综合成本。 ◎规模经济 通过更大批量生产与销售来降低采购成本、分摊制造费用、研发费用和广告费用,这种能力叫规模经 […]
查看全文企业创新的三大基本因素
创新是企业业务增长、业绩提高和估值提升的核心推动因素。因而,随着全球化打破曾经阻止公司实现全部潜力的地域界限和市场障碍,公司的创新能力,即借助公司员工、合作伙伴、客户、供应商和其他各方的创新增值思维,成为名至实归的时尚话题大行其道。 在创新已经发挥重要作用的公司内进行创新,所经历的挫折要远比所想像的大。而模仿最成功的创新实践者的做法,似乎效果也不好。保持创新势头,创造大规模的真实价值的持续创新,唯一能够创造重大财务影响的创新就更难。 对于播撒和培育创新种子,并没有最佳实践的解决方法。很多领导偏好的结构和流程虽然重要,但还不够。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高管都认为员工和公司文化是创新最重要的推动因素。 经验证明,不懈地 […]
查看全文回过头来看周礼——如何认识制度的历史局限?
如何看待周礼,是掌握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毫无疑问,周礼是有历史局限性的。但是,世界上没有无局限的事情。当人们试图彻底排除局限性时,就有可能陷入“理性的自负”。 周礼作为一种国家和社会的管理体系,在管理思想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后世的儒家,梦寐以求的就是“克己复礼”,回到周制。显然,周礼已经成为历代国家治理的样板。至于周公,更是宰相执政的典范。即便不是儒家,面对渗透到朝野上下方方面面的礼仪规范和礼治精神,也不可能完全更弦易张,因为周礼已经具体化到生活细节之中,直到当代,吃饭饮酒的程式,招呼朋友的称谓,无不同周礼有着形形色色的关联。那种试图彻底割断传统的努力,不但会遇 […]
查看全文“赢”在动态竞争中的“四部曲”
动态竞争理论,是过去20年间战略管理领域新出现的一个研究体系,是以行动为导向构建的一套有关企业间竞争与互动的系统化理论。 竞争,必然是你来我往,在“一方攻击、另一方反击”的攻防交错中发生,因而,所谓“动态竞争”,并非止于通常意义上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竞争关系有所变化,而更加强调竞争各方在“攻击——反击”的配对中相互对抗与制衡,动态竞争理论就是专门研究竞争者之间的对抗与互动如何发生并不断演进的理论。 动态竞争理论在西方学术界提出,却源自东方的中国传统哲学,是东方哲学与西方管理科学融合的结晶,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深刻体现在动态竞争理论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