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户注册

登录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为什么中国有很多人攻击物价?

星巴克、烟酒、水果、雪糕、汽车、旅游、电影、iPhone、游戏……这些都不是【生活必须品】。为什么很多人觉得贵,就会【攻击定价高】、希望政府管管、骂商家黑心……而认识不到自己其实【完全】可以【不必买】它。这一种什么心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心理?希望能从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原因等角度分析下,谢谢了。【持类似观点的一些提问】:三亚市物价局对早餐限价不得高于350元,算是纵容宰客么? – 旅游我就搞不懂了,物价涨那么快,物价局怎么不作为,他们不能印刷钱发放给穷人? – 经济学圣诞节一个苹果涨到十块,物价局不管吗? – 经济为什么中国的物价越来越贵,工资涨不上去? – 宏观经济学

查看全文

“一两亿新兴中产阶级人群”的数据从何而来?

2015年公布数据显示中国缴纳个人所得税的人口才2800万而已,总人口占比不到2%。月薪3500元以上的人总共才这么点,那么其中中产阶级人口能有一两亿?我所听说过的“中国中产”标准大致有两种:一是个人收入在国民收入中位数附近,这个似乎没有准确可靠的统计数据,据说也就是八九千元/月左右的样子(估计也不准确);二是个人可支配收入达到百万元/年,不足千万。若按标准一,中产阶级人口应低于2800万,很可能不足一千万。就算统计有误差,就算富豪们不交个税(再说富豪数量极少,且本来就不是中产阶级,忽略不计),这一误能差出一二十倍?若按标准二就更少了,可支配年收入过百万不足千万的人比月收入八九千的又要少很多,哪来的一两亿?即使把标准放低一大截,可支 […]

查看全文

为什么很多境外排名第二的企业在中国市场却是第一?

中国市场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在某一行业内境外市场占有率第一的跨国企业在中国市场通常排第二,而那些在境外市场排第二、第三的企业在中国却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如: 餐饮行业: 麦当劳(世1美1中2)与百胜餐饮(肯德基母公司,世2美4中1) 可乐行业(非软饮料,仅限可乐单一品种): 可口可乐(世1美1中2)与百事可乐(世2美2中1) 便利店行业: 711(世1日1中2)与全家(世2日3中1) 方便面行业: 统一(台1陆2)与顶新(康师傅母公司,大陆第一)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类似的案例,为什么会有这种情况?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