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商品”的属性比较明确,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成其为商品。但是,两者又是矛盾的,对商品生产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必须让出其使用价值;对购买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则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因此,我认为商品的本质应该是含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属性并用于交换的东西。
艺术品的概念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因为艺术史的书写并不是依循严格的艺术品定义进行筛选。当杜尚将男用小便池放进展览馆进行展出时,现成品(即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也进入了艺术品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品”是包含“商品”的,但下这个结论显然非常武断,毕竟艺术品和商品在给人的感觉上还有一些些区别。
之所以只能从感觉上来说,是因为很多艺术品在创作之初就是为了否定艺术的定义,就是为了拒绝被定义。杜尚(没错,还是这位这老兄!)解释道:“(现成品)是一种拒绝对艺术进行定义的方式,因为您也不会给电下定义。”(尼玛!我觉得“电”的定义要比“艺术”清晰得多)因此,20世纪以后再试图为“艺术”下定义完全是一种作死的行为。
我只能凭借感觉,依循商品的定义方法,谈谈艺术品与商品的区别。两者肯定都包含价值,因为都需要通过社会劳动产生。艺术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即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需求,包括对“美”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对政治宗教宣传的需求,对自我观念表达的需求,对性的需求……
区别主要在“用于交换”的目的性上,艺术品的产生的动机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换”,即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物而从事艺术生产的。但我也不赞成认为艺术品是“无目的”的,按照康德美学思想中对“无目的性”下的定义,根本找不到历史上有什么艺术品是具有“无目的性”的。所以,我只能认为,艺术品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用于交换,而可以有更丰富的动机。
利益最大化和影响力最大化,这是最根本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商品?
能成为艺术品,必须具备三要素:
艺术家将一个世界凝聚在作品中 受众拥有相应的感知能力 当受众从艺术品身上读懂了一个世界、产生了共鸣
艺术家将一个世界凝聚在作品中
受众拥有相应的感知能力
当受众从艺术品身上读懂了一个世界、产生了共鸣
这时候,艺术品是连接艺术家和受众的媒介,内容就是那个世界,那个世界就叫艺术。
而商品是什么东东?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所以,两者根本区别就是:
艺术品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交换。
一件物品,可以拥有艺术性,也可以拥有商品性。
当一件艺术品可以被交换的时候,就具有了商品性。比如刚拍卖出天价的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当它在市场上被交换了,就成为了商品。
而我们通常称一件物品为艺术品的原因,是因为其拥有很突出的艺术性;称一件物品为商品的原因,是因为其商业性(比如可大量廉价地复制生产)更加突出。
“可否被复制”不是定义艺术还是非艺术的先决条件。
照片、电影,甚至流水线上生产的可乐瓶子、iphone都包含了一定的艺术性,也能够大量复制,只不过,他们身上拥有了更多的商品性。
iphone 无疑是最成功的手机之一,如果有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人一定知道,从边框到电路板,到天线的安排,到“less is more”的设计哲学,再到复杂的制造过程……无一不是充满着让人激动的元素。它身上凝聚了创造者的世界,使用者也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所以iphone 也具有艺术性,只不过它的商品性同样表现得很好。
或许不堪入目的国产手机的表达比不上iphone 那么凝聚、销量那么大,那么它们就不具有一丁点艺术性,也没有一丁点商品性吗?明显不是的。
所以一件物品,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商品或者没有艺术性,只能讲艺术性不够,商品性不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类似于行画这种商品性很强的东西,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卖钱,也没有什么可表达的东西,艺术性很少。当然也有其中的佼佼者,比如索尼苹果的一些商品。
而真正的艺术品,它凝聚了一个世界,本身可能卖得很廉价,商品性很低,但如果有伯乐欣赏,也可以卖得很贵,这时候商品性就很高了。
但以上结论不唯一,有例外。
艺术品是实体,但艺术不一定是有实体的,比如传播的艺术、谈话艺术、演技、行为艺术、创举等……只要你认为这能感染到你,艺术就产生了。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设计了一样商品,能划时代地改变整个世界(蒸汽机、发电机、电脑、互联网……),也是一件fascinating 的艺术品!但这些物品设计的初衷,明显就是为了“交换”。
看了题主的内容,先说一下题主对艺术的理解有洁癖,有偏差,而且脱离了时代。
下面这几句:
【比如蒸汽火车相对于电动机车性能差不少但是艺术性却高了许多,因为它更加纯粹。】
【许多所谓艺术品实际上都是商品,但是如果我们要找到那些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比较困难了。】
觉得物品越纯粹就越艺术的思想有几个问题,物品的纯粹性怎么判断呢?是否越古老就越纯粹?是否技术上越落后就越纯粹呢?
依我看电动机车的外观更流线型,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而趋于极致,这难道不是一种纯粹?
还有下面这几句:
【许多是有价值的但是更多的是垃圾,不过它们伪装的很深。】
【艺术就是能启发人的东西,也分好坏,那指向美善方向的都是好的。】
【艺术是主观的,那么参照系就是一个当前的不大的群体】
既然题主明白艺术是主观的,那么某件产品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垃圾就不是由题主说了算的,你眼中的垃圾,可能是他人眼中的艺术品。你可以有你的主观,他人也可以有他人的主观。
又由于艺术是主观的,能否启发人就不是艺术的属性,比如某件作品能否启发人由谁来判定?是艺术家本身,艺术家的主观?还是他的受众,受众的主观?
如梵高当年这样,不为同时代接受的作品还很多,我们是站在超越时空的角度都认为其是艺术呢?还是局限于当代,暂时将那些不为当代人所接受的作品列为非艺术?
很明显由于时空的局限,某件作品是否能启发人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又由于每个人确实主观差异巨大,件件事物都可能对某人有启发。
艺术是否需要一个标准?需要某种权威的判断?如果需要,还谈什么艺术是主观的?
==========================================================================
以上种种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题主表面上是需要区分商品和艺术品,实际上等于想要给艺术一个框框,把艺术给严格定义了,而艺术的发展史却是不断有艺术家出来打破曾经的那些定义,题主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显得过于陈旧,是在逆时代而行。
艺术正因其主观性,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比如日本的村上隆在其著作《艺术战斗论》中就喊出了要创作赚钱的艺术这样的口号,艺术并不是排它,商品也不排斥艺术,两者反而因为结合而完善了自身。
题主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这句话里:“艺术品往往是无用的”
艺术品有审美作用,怎么能说是无用的?题主没听过“千金难买心头好”?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最大的核心价值,而审美体验又是主观的,所以艺术才可以百花齐放,在这个商业时代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商品提高了审美就是结合了艺术,而艺术在审美以外增加了其他实用性,就是成功的结合了商业。
艺术品,是艺术家因为情感的爆发而急于发泄出来而衍生出来的纯粹的艺术品。
商品,基于某种目的,考虑外界因素,考虑其他人需求而创作出来,或者制作出来的东西。
商品有一定艺术性。
艺术品可以变成商品。
好像在艺术原理一书里有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商业产品就像流水线作业,艺术产品需要时间慢慢打磨。
两者互不排斥,商品可以是艺术品,艺术品也可以是商品。
商品和艺术品的定义都有两个层次:
以商品为目的生产的物品/
作为商品交易对象的物品。
以艺术品为目的创作的物品/
产生了艺术价值的物品。
从生产目的来看,可以一开始以商品为目的生产,但是产生了艺术性,可以一开始以艺术为目的生产,但是又成为了商品。
从结果来看,成为商品的不一定是商业产品,成为艺术品的也不一定是以艺术为目的而创作的。
所以硬要把一个东西排他的定义为商品还是艺术品,没有意义。
商品的标准化。艺术品的唯一性。
商品的目的是利益
艺术品的意义是欣赏
工艺品是为了真实反应人类认知世界的某一个角度而诞生的,在用具体的形式把他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直观的通过工艺品去了解他。
艺术品是完成度非常高的工艺品。他往往能够最真实、最准确的表达出人类认知世界的某一个角度。
工艺品也是商品。
工匠是制作工艺品的人。这里的工匠是广义的定义,画师也是工匠,因为他生产了具体的价值。一个人在家画画,谁也不给看,也不出售的人最多称为绘画爱好者。但以后别人认可了他的作品,也可以追认为画师。
我非常喜欢这个工匠,认为他的能力无与伦比,我就可以叫他艺术家。
艺术家的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独一无二。工匠只有在欣赏他的人眼里才是艺术家。
现在可以总结商品和艺术品的区别了:
商品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可。
艺术品只需要你的认可。
当然艺术品通常也是商品,这是一件物品的两种属性。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商品”的属性比较明确,作为商品,必须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缺少任何一个都不成其为商品。但是,两者又是矛盾的,对商品生产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价值,而要取得价值,必须让出其使用价值;对购买者来说,目的是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而要获得其使用价值,则必须付出商品的价值。对双方当事人来说,对这一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都不能兼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这种矛盾对立,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得到解决。
因此,我认为商品的本质应该是含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属性并用于交换的东西。
艺术品的概念就不是那么清晰了,因为艺术史的书写并不是依循严格的艺术品定义进行筛选。当杜尚将男用小便池放进展览馆进行展出时,现成品(即传统意义上的商品)也进入了艺术品的概念。从这个角度来说,“艺术品”是包含“商品”的,但下这个结论显然非常武断,毕竟艺术品和商品在给人的感觉上还有一些些区别。
之所以只能从感觉上来说,是因为很多艺术品在创作之初就是为了否定艺术的定义,就是为了拒绝被定义。杜尚(没错,还是这位这老兄!)解释道:“(现成品)是一种拒绝对艺术进行定义的方式,因为您也不会给电下定义。”(尼玛!我觉得“电”的定义要比“艺术”清晰得多)因此,20世纪以后再试图为“艺术”下定义完全是一种作死的行为。
我只能凭借感觉,依循商品的定义方法,谈谈艺术品与商品的区别。两者肯定都包含价值,因为都需要通过社会劳动产生。艺术同样具有“使用价值”,即满足某一部分人的需求,包括对“美”的需求,对知识的需求,对政治宗教宣传的需求,对自我观念表达的需求,对性的需求……
区别主要在“用于交换”的目的性上,艺术品的产生的动机并不一定是为了“交换”,即艺术家并不是为了获得某物而从事艺术生产的。但我也不赞成认为艺术品是“无目的”的,按照康德美学思想中对“无目的性”下的定义,根本找不到历史上有什么艺术品是具有“无目的性”的。所以,我只能认为,艺术品的目的并不一定是用于交换,而可以有更丰富的动机。
利益最大化和影响力最大化,这是最根本的。
首先我们先来明确,什么是艺术品,什么是商品?
能成为艺术品,必须具备三要素:
这时候,艺术品是连接艺术家和受众的媒介,内容就是那个世界,那个世界就叫艺术。
而商品是什么东东?商品是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所以,两者根本区别就是:
艺术品产生的目的是为了表达,商品生产的目的是交换。
一件物品,可以拥有艺术性,也可以拥有商品性。
当一件艺术品可以被交换的时候,就具有了商品性。比如刚拍卖出天价的莫迪里阿尼作品《侧卧的裸女》,当它在市场上被交换了,就成为了商品。
而我们通常称一件物品为艺术品的原因,是因为其拥有很突出的艺术性;称一件物品为商品的原因,是因为其商业性(比如可大量廉价地复制生产)更加突出。
“可否被复制”不是定义艺术还是非艺术的先决条件。
照片、电影,甚至流水线上生产的可乐瓶子、iphone都包含了一定的艺术性,也能够大量复制,只不过,他们身上拥有了更多的商品性。
iphone 无疑是最成功的手机之一,如果有工业设计相关领域的人一定知道,从边框到电路板,到天线的安排,到“less is more”的设计哲学,再到复杂的制造过程……无一不是充满着让人激动的元素。它身上凝聚了创造者的世界,使用者也感受到了这个世界,所以iphone 也具有艺术性,只不过它的商品性同样表现得很好。
或许不堪入目的国产手机的表达比不上iphone 那么凝聚、销量那么大,那么它们就不具有一丁点艺术性,也没有一丁点商品性吗?明显不是的。
所以一件物品,我们不能说它不是商品或者没有艺术性,只能讲艺术性不够,商品性不够。
回到题主的问题上,类似于行画这种商品性很强的东西,生产的目的是为了卖钱,也没有什么可表达的东西,艺术性很少。当然也有其中的佼佼者,比如索尼苹果的一些商品。
而真正的艺术品,它凝聚了一个世界,本身可能卖得很廉价,商品性很低,但如果有伯乐欣赏,也可以卖得很贵,这时候商品性就很高了。
但以上结论不唯一,有例外。
艺术品是实体,但艺术不一定是有实体的,比如传播的艺术、谈话艺术、演技、行为艺术、创举等……只要你认为这能感染到你,艺术就产生了。
所以我认为,如果你设计了一样商品,能划时代地改变整个世界(蒸汽机、发电机、电脑、互联网……),也是一件fascinating 的艺术品!但这些物品设计的初衷,明显就是为了“交换”。
看了题主的内容,先说一下题主对艺术的理解有洁癖,有偏差,而且脱离了时代。
下面这几句:
【比如蒸汽火车相对于电动机车性能差不少但是艺术性却高了许多,因为它更加纯粹。】
【许多所谓艺术品实际上都是商品,但是如果我们要找到那些真正有艺术价值的东西就比较困难了。】
觉得物品越纯粹就越艺术的思想有几个问题,物品的纯粹性怎么判断呢?是否越古老就越纯粹?是否技术上越落后就越纯粹呢?
依我看电动机车的外观更流线型,为了追求更高的速度而趋于极致,这难道不是一种纯粹?
还有下面这几句:
【许多是有价值的但是更多的是垃圾,不过它们伪装的很深。】
【艺术就是能启发人的东西,也分好坏,那指向美善方向的都是好的。】
【艺术是主观的,那么参照系就是一个当前的不大的群体】
既然题主明白艺术是主观的,那么某件产品有没有价值,是不是垃圾就不是由题主说了算的,你眼中的垃圾,可能是他人眼中的艺术品。你可以有你的主观,他人也可以有他人的主观。
又由于艺术是主观的,能否启发人就不是艺术的属性,比如某件作品能否启发人由谁来判定?是艺术家本身,艺术家的主观?还是他的受众,受众的主观?
如梵高当年这样,不为同时代接受的作品还很多,我们是站在超越时空的角度都认为其是艺术呢?还是局限于当代,暂时将那些不为当代人所接受的作品列为非艺术?
很明显由于时空的局限,某件作品是否能启发人根本无法做出准确的判断,又由于每个人确实主观差异巨大,件件事物都可能对某人有启发。
艺术是否需要一个标准?需要某种权威的判断?如果需要,还谈什么艺术是主观的?
==========================================================================
以上种种问题的产生都是由于题主表面上是需要区分商品和艺术品,实际上等于想要给艺术一个框框,把艺术给严格定义了,而艺术的发展史却是不断有艺术家出来打破曾经的那些定义,题主对艺术的理解和观念显得过于陈旧,是在逆时代而行。
艺术正因其主观性,才有了无限的可能性,比如日本的村上隆在其著作《艺术战斗论》中就喊出了要创作赚钱的艺术这样的口号,艺术并不是排它,商品也不排斥艺术,两者反而因为结合而完善了自身。
题主最根本的问题就出在这句话里:“艺术品往往是无用的”
艺术品有审美作用,怎么能说是无用的?题主没听过“千金难买心头好”?
艺术品的审美价值是其最大的核心价值,而审美体验又是主观的,所以艺术才可以百花齐放,在这个商业时代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商品提高了审美就是结合了艺术,而艺术在审美以外增加了其他实用性,就是成功的结合了商业。
艺术品,是艺术家因为情感的爆发而急于发泄出来而衍生出来的纯粹的艺术品。
商品,基于某种目的,考虑外界因素,考虑其他人需求而创作出来,或者制作出来的东西。
商品有一定艺术性。
艺术品可以变成商品。
好像在艺术原理一书里有一个比较好的答案。
商业产品就像流水线作业,艺术产品需要时间慢慢打磨。
两者互不排斥,商品可以是艺术品,艺术品也可以是商品。
商品和艺术品的定义都有两个层次:
以商品为目的生产的物品/
作为商品交易对象的物品。
以艺术品为目的创作的物品/
产生了艺术价值的物品。
从生产目的来看,可以一开始以商品为目的生产,但是产生了艺术性,可以一开始以艺术为目的生产,但是又成为了商品。
从结果来看,成为商品的不一定是商业产品,成为艺术品的也不一定是以艺术为目的而创作的。
所以硬要把一个东西排他的定义为商品还是艺术品,没有意义。
商品的标准化。艺术品的唯一性。
商品的目的是利益
艺术品的意义是欣赏
工艺品是为了真实反应人类认知世界的某一个角度而诞生的,在用具体的形式把他表现出来,让人可以直观的通过工艺品去了解他。
艺术品是完成度非常高的工艺品。他往往能够最真实、最准确的表达出人类认知世界的某一个角度。
工艺品也是商品。
工匠是制作工艺品的人。这里的工匠是广义的定义,画师也是工匠,因为他生产了具体的价值。一个人在家画画,谁也不给看,也不出售的人最多称为绘画爱好者。但以后别人认可了他的作品,也可以追认为画师。
我非常喜欢这个工匠,认为他的能力无与伦比,我就可以叫他艺术家。
艺术家的本质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独一无二。工匠只有在欣赏他的人眼里才是艺术家。
现在可以总结商品和艺术品的区别了:
商品需要大多数人的认可。
艺术品只需要你的认可。
当然艺术品通常也是商品,这是一件物品的两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