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如题…
刚需!
所有的o2o的机会,都是中国现有服务业做的太烂。
知乎首答,不喜勿喷…
苗阜《厕所在哪里》
相信让不少人都信以为真地去应用市场里狠狠搜了一下,导致这款莫须有的App在应用市场的关键词搜索排序中异军突起,但最后却是一个三人成虎的结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滴滴拉屎“App。
以上是“滴滴拉屎”的百度指数变化图,世界厕所日当天指数翻倍,达到633
而现在滴滴把这款虚构的app成功实现并融合到了专车司机端的界面当中,在大众掀起了什么样的反应?目前主要听到了三个方面的声音:
一、话题营销:认为这又是滴滴运营部的一次杰作,借世界厕所日的契机,可能又会掀起一场狂热的话题营销。
二、无厘头:为了和司机端的用户互动,配合上广大群众对“滴滴打人”的期待,纯粹是公关团队创作的一条打趣的娱乐新闻。
三、解决需求:解决现有的专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的生理需求,很接地气的一个功能。
以上的观点都有各自的观点为自己的结论做支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何况产品设计的评判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但我们不妨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看看这一个新增的找厕所的功能,能给滴滴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滴滴这么一个打车O2O的产品来说,产品的核心指标除了每天的订单量,覆盖的城市数目,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司机的注册数和活跃度。
而找厕所的功能,很可能就会成为滴滴司机端的一个“引爆点”。
也就是说,滴滴希望通过“找厕所”这么一个功能,在司机端的用户中引发一场潮流,对自己原有的流失用户进行一次强心针来促活,给那些徘徊在Uber和滴滴的十字路口的新手司机一次助推,同时给那些还没有产生“共享经济’欲望的车主一次吸引。当然,对于现有的滴滴司机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用户留存率的手段,但可能是这股潮流的基身,而不是高潮部分。
格拉德威尔(《引爆点》作者)的流行理论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引发潮流有三钟关键人物,分别是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联系员这个角色的特点就是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职位人群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涉足许多不同的领域,通过他们可以将不同的领域联系到一起。在“滴滴找厕所”这个环节中,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之类的社交平台就扮演了“联系员”这一个角色。
内行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那些在一个行业中摸滚打爬了很多年的老手,他们能掌握许多不同的有效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喜欢主动和其他同行去讨论这些消息,并且喜欢对别人的请求做出回应,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自然,在“滴滴找厕所”这个流性传播的环节中,各路老司机就成扮演了内行这一角色。
推销员这个角色则更容易理解,他们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公信力,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乐于接受他们的观点,去体验他们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服务。可能在“滴滴找厕所”的环节中,推销员这个角色很模糊,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群体能完全匹配上推销员的特征。而且滴滴公司也不可能专门为了推广这个功能,而大面积地安排了地推人员在各个厕所门口蹲坑蹲点。但是各种新闻媒介和与滴滴合作的有关厕所的公共组织,凭借他们威信力和公益性对“滴滴找厕所”这个项目的报道和相关信息的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推销员这一个工作。
第二是“着附力因素法则“:流行事物的本身应该具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着附力,这点得益于八个月之前网友恶搞的“滴滴拉屎”这一估值百亿的创业项目对用户的早期教育,可能你对它能估值百亿这一描述表示疑惑,因此本文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论坛上摘抄了一段,仅用作娱乐性质的参考:
我们来分析一下”滴滴拉屎”的市场
1、在中国,平均每3个人,使用一个厕所,保守估计中国有,4亿个厕所,而这些厕所90%闲置并不产生经济效益。
2、中国13亿人口,每天人均上厕所次数:小便3次+,拉屎1次。每人每天有一半概率在外如厕,假设每次使用”滴滴拉屎”如厕,均价5元,则”滴滴拉屎”销售额将会达到:6.5亿*5元=32.5亿元,年销售额32.5亿元*365=11862.5亿元。
第三个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用人话讲就是存在这么一个用户需求场景,是专门为“滴滴打厕所“而存在的,或者反过来说,”滴滴打厕所“是有他所依附的用户需求场景的,而且这个需求是很”痛“的,从现实情况来说,确实如此,而且痛得比较真实……
无论是什么平台上的司机用户,司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司机的多数时间都在路上,减少饮水、长期抑制内急成为“家常便饭”,以下是滴滴做的一个司机用户的调研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9%的司机认为“找厕所难”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在司机开车找厕所的方式中,占比最多的是“找加油站的厕所”,但仍有26.2%的司机选择“直接在路边解决”,而在中国这么一个构建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勿喷),这么做显然不优雅。同时,选择“无所谓”的那21%的司机很可能就包含在“直接在路边解决”的那26.2%的师傅里面。
再以滴滴平台上全大陆所有的计程车和专车司机数量推算,可以大致推算出约有400万司机受此困扰。因此,“滴滴找厕所“可以说是深度解决用户痛点而且是普遍痛点的一个功能。
回到我们之前关于产品运营的讨论当中,“滴滴找厕所“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滴滴公司的一个新的力作,基本满足了流行的基本条件。不知道现在后台的数据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但是根据侧面的信息的情况和流行事物的正常发展过程来看,”滴滴找厕所“这个功能肯能还处在指数增长的起步阶段,产品运营专员可能还在满意地观察着数据,坐等各项指标的”奇点到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觉得讲的不对可以不赞同,如果你觉得看了之后浪费时间可以不感谢。
我只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滴滴约炮”。
楼上答主 @欧志豪 就数据层面说的很详细,这部分不深入讨论了。
对于职业司机来说,确实是刚需。
对滴滴来说,一个新的热点话题,一个营销热点,一个细分生活服务方向的尝试,足够了。
他们还会继续尝试更多的事情,毕竟,需要突破点又不缺钱不缺人的滴滴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讲真,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最少倒退十年
点赞的都是跟我一样胃肠不太好吧,哈哈
谢邀~刚需,很好!
不过我建议: @陈俊伟@滴滴打车@罗文@李小鹏 最好在这个功能上进一步细分:蹲坑商务社交,具体设想如下:某用户打开“滴滴厕所”功能之后发现附近总共有1K多个坑,然后显示有300多个被占用,然后点击某地点,会显示该地点正在使用滴滴厕所的蹲坑用户的一些核心信息,比如:UI工程师;HR总监,最近正在招聘;融资经理; 然后还有一个功能:附近正在蹲坑的人,允许相互交流,但屏蔽主动骚扰;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整款产品以及用户都能够更大程度地进行有的放屎;
这样带来的效应的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纯属个人YY。
看了 @欧志豪 的答案,我觉得我应该多看书多看行业分析报告。
周末快乐~
谢邀。
我想起早年范伟的一部电影,里面问到他:幸福是什么?
范伟回了一个排比句,其中一个是,当我想拉屎的时候,坑在那里。
同样,在我还年轻得闲得蛋疼的年轻日子里,时常会打开家里的收音机,听一些广播节目,那时候大多数节目都是交通广播,说白了就是给市内交通的司机和乘客听的广播节目,偶然一次我听到主持人与的哥互动,临到挂电话之时,他十分认真地对司机师傅说,注意保重身体,别憋尿,对身体不好。许多师傅就是懒,不愿意下车找个厕所…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滴滴找厕所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好笑或者给贴上营销造势这样的帽子,相反我深刻感觉到滴滴对司机师傅的体贴入微。
滴滴平台解决的并不只是乘客的问题,司机也是它需要服务的对象。想起之前朋友跟我说在他家那边,一到冬天路边就会撑起一些临时的帐篷,摆着个小吃摊,下面坐着一堆又一堆的司机师傅大清早地在那吃馄饨。
每看到这种场景他就觉得酸。
解决用户的难题,即使这并不高雅,这应该就是滴滴找厕所的意义吧。
欢迎各位与我讨论互联网及文学方面内容,微信号:ygyywb。
大爱= =
抓到痛点了
谢邀,这是刚需,就和找餐馆之类的一样,做平台而已。
谢邀,厕所是好找的
纸才是不好弄的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刚需!
所有的o2o的机会,都是中国现有服务业做的太烂。
知乎首答,不喜勿喷…
苗阜《厕所在哪里》
相信让不少人都信以为真地去应用市场里狠狠搜了一下,导致这款莫须有的App在应用市场的关键词搜索排序中异军突起,但最后却是一个三人成虎的结局——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滴滴拉屎“App。
以上是“滴滴拉屎”的百度指数变化图,世界厕所日当天指数翻倍,达到633
而现在滴滴把这款虚构的app成功实现并融合到了专车司机端的界面当中,在大众掀起了什么样的反应?目前主要听到了三个方面的声音:
一、话题营销:认为这又是滴滴运营部的一次杰作,借世界厕所日的契机,可能又会掀起一场狂热的话题营销。
二、无厘头:为了和司机端的用户互动,配合上广大群众对“滴滴打人”的期待,纯粹是公关团队创作的一条打趣的娱乐新闻。
三、解决需求:解决现有的专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的生理需求,很接地气的一个功能。
以上的观点都有各自的观点为自己的结论做支撑,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更何况产品设计的评判本身就没有对错之分。但我们不妨从产品运营的角度来看看这一个新增的找厕所的功能,能给滴滴带来什么好处。
对于滴滴这么一个打车O2O的产品来说,产品的核心指标除了每天的订单量,覆盖的城市数目,还有很重要的一项就是司机的注册数和活跃度。
而找厕所的功能,很可能就会成为滴滴司机端的一个“引爆点”。
也就是说,滴滴希望通过“找厕所”这么一个功能,在司机端的用户中引发一场潮流,对自己原有的流失用户进行一次强心针来促活,给那些徘徊在Uber和滴滴的十字路口的新手司机一次助推,同时给那些还没有产生“共享经济’欲望的车主一次吸引。当然,对于现有的滴滴司机来说也是一个提高用户留存率的手段,但可能是这股潮流的基身,而不是高潮部分。
格拉德威尔(《引爆点》作者)的流行理论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是“个别人物法则“:引发潮流有三钟关键人物,分别是联系员,内行和推销员。
联系员这个角色的特点就是他们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职位人群中都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们涉足许多不同的领域,通过他们可以将不同的领域联系到一起。在“滴滴找厕所”这个环节中,微信朋友圈和微博之类的社交平台就扮演了“联系员”这一个角色。
内行从字面意思来说就是那些在一个行业中摸滚打爬了很多年的老手,他们能掌握许多不同的有效信息,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常常喜欢主动和其他同行去讨论这些消息,并且喜欢对别人的请求做出回应,通过解决别人的问题来满足自己的需求——获得尊重和实现自身价值。自然,在“滴滴找厕所”这个流性传播的环节中,各路老司机就成扮演了内行这一角色。
推销员这个角色则更容易理解,他们身上有一种强大的感染力和公信力,让人们不由自主地乐于接受他们的观点,去体验他们所推销的产品或者服务。可能在“滴滴找厕所”的环节中,推销员这个角色很模糊,可能没有一个明确的群体能完全匹配上推销员的特征。而且滴滴公司也不可能专门为了推广这个功能,而大面积地安排了地推人员在各个厕所门口蹲坑蹲点。但是各种新闻媒介和与滴滴合作的有关厕所的公共组织,凭借他们威信力和公益性对“滴滴找厕所”这个项目的报道和相关信息的提供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推销员这一个工作。
第二是“着附力因素法则“:流行事物的本身应该具备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着附力,这点得益于八个月之前网友恶搞的“滴滴拉屎”这一估值百亿的创业项目对用户的早期教育,可能你对它能估值百亿这一描述表示疑惑,因此本文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的论坛上摘抄了一段,仅用作娱乐性质的参考:
我们来分析一下”滴滴拉屎”的市场
1、在中国,平均每3个人,使用一个厕所,保守估计中国有,4亿个厕所,而这些厕所90%闲置并不产生经济效益。
2、中国13亿人口,每天人均上厕所次数:小便3次+,拉屎1次。每人每天有一半概率在外如厕,假设每次使用”滴滴拉屎”如厕,均价5元,则”滴滴拉屎”销售额将会达到:6.5亿*5元=32.5亿元,年销售额32.5亿元*365=11862.5亿元。
第三个法则是”环境威力法则“:用人话讲就是存在这么一个用户需求场景,是专门为“滴滴打厕所“而存在的,或者反过来说,”滴滴打厕所“是有他所依附的用户需求场景的,而且这个需求是很”痛“的,从现实情况来说,确实如此,而且痛得比较真实……
无论是什么平台上的司机用户,司机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司机的多数时间都在路上,减少饮水、长期抑制内急成为“家常便饭”,以下是滴滴做的一个司机用户的调研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79%的司机认为“找厕所难”对他们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困扰,而在司机开车找厕所的方式中,占比最多的是“找加油站的厕所”,但仍有26.2%的司机选择“直接在路边解决”,而在中国这么一个构建文明城市的大背景下(勿喷),这么做显然不优雅。同时,选择“无所谓”的那21%的司机很可能就包含在“直接在路边解决”的那26.2%的师傅里面。
再以滴滴平台上全大陆所有的计程车和专车司机数量推算,可以大致推算出约有400万司机受此困扰。因此,“滴滴找厕所“可以说是深度解决用户痛点而且是普遍痛点的一个功能。
回到我们之前关于产品运营的讨论当中,“滴滴找厕所“这个项目可以说是滴滴公司的一个新的力作,基本满足了流行的基本条件。不知道现在后台的数据是怎么样的一个情况,但是根据侧面的信息的情况和流行事物的正常发展过程来看,”滴滴找厕所“这个功能肯能还处在指数增长的起步阶段,产品运营专员可能还在满意地观察着数据,坐等各项指标的”奇点到来“。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如果你觉得讲的不对可以不赞同,如果你觉得看了之后浪费时间可以不感谢。
我只想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出“滴滴约炮”。
楼上答主 @欧志豪 就数据层面说的很详细,这部分不深入讨论了。
对于职业司机来说,确实是刚需。
对滴滴来说,一个新的热点话题,一个营销热点,一个细分生活服务方向的尝试,足够了。
他们还会继续尝试更多的事情,毕竟,需要突破点又不缺钱不缺人的滴滴来说,这都不是事儿。
讲真,没有肯德基和麦当劳,我国的公共卫生事业最少倒退十年
点赞的都是跟我一样胃肠不太好吧,哈哈
谢邀~刚需,很好!
不过我建议: @陈俊伟@滴滴打车@罗文@李小鹏 最好在这个功能上进一步细分:蹲坑商务社交,具体设想如下:某用户打开“滴滴厕所”功能之后发现附近总共有1K多个坑,然后显示有300多个被占用,然后点击某地点,会显示该地点正在使用滴滴厕所的蹲坑用户的一些核心信息,比如:UI工程师;HR总监,最近正在招聘;融资经理; 然后还有一个功能:附近正在蹲坑的人,允许相互交流,但屏蔽主动骚扰;
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整款产品以及用户都能够更大程度地进行有的放屎;
这样带来的效应的想象空间是比较大的。纯属个人YY。
看了 @欧志豪 的答案,我觉得我应该多看书多看行业分析报告。
周末快乐~
谢邀。
我想起早年范伟的一部电影,里面问到他:幸福是什么?
范伟回了一个排比句,其中一个是,当我想拉屎的时候,坑在那里。
同样,在我还年轻得闲得蛋疼的年轻日子里,时常会打开家里的收音机,听一些广播节目,那时候大多数节目都是交通广播,说白了就是给市内交通的司机和乘客听的广播节目,偶然一次我听到主持人与的哥互动,临到挂电话之时,他十分认真地对司机师傅说,注意保重身体,别憋尿,对身体不好。许多师傅就是懒,不愿意下车找个厕所…巴拉巴拉说了一堆。
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滴滴找厕所的时候,我并不觉得好笑或者给贴上营销造势这样的帽子,相反我深刻感觉到滴滴对司机师傅的体贴入微。
滴滴平台解决的并不只是乘客的问题,司机也是它需要服务的对象。想起之前朋友跟我说在他家那边,一到冬天路边就会撑起一些临时的帐篷,摆着个小吃摊,下面坐着一堆又一堆的司机师傅大清早地在那吃馄饨。
每看到这种场景他就觉得酸。
解决用户的难题,即使这并不高雅,这应该就是滴滴找厕所的意义吧。
欢迎各位与我讨论互联网及文学方面内容,微信号:ygyywb。
大爱= =
抓到痛点了
谢邀,这是刚需,就和找餐馆之类的一样,做平台而已。
谢邀,厕所是好找的
纸才是不好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