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为企业做好市场公关类(MARCOM)和咨询类服务的采购?

理由
举报 取消

前几天看了一个广告人的吐槽短片,《拒绝比稿》(Say No to Spec),据说很火。主要是说,广告人对于比稿竞标的方式十分恼火,认为这是浪费自己的精力,诱骗自己做免费工作,根源在于广告业主的官僚式的采购。题主曾经长期担任采购人员,很想抱着探讨的态度来求教各位销售,我上面有老板,左边有财务,右边有需求部门,各方都需要一个相对公正的交待,老板还要我的工作可以度量,可以控制,你说我怎么做好呢?如果您是广告业,咨询业等服务的业内人士,很希望听到您的声音,这类服务型的B2B采购应该怎样进行才合适?********************************************************************市场类(MARCOM)服务,包括广告,策划,市场调研等;咨询类服务,包括做企业管理和运营咨询、生产现场管理等服务;成熟的企业是如何进行以上服务的采购的?成功的采购人士有哪些管理的技能和实践?你见过哪些精彩的案例?欢迎各位知友赐教!如果有相关书籍(服务类采购,而非物料类采购),也敬请推荐!谢谢!

2017年11月4日 6 条回复 1175 次浏览

发起人:显微无间 初入职场

门外汉

回复 ( 6 )

  1. 刘大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了几位大师的回答,吓的我手哆嗦,不会飚英文术语,敲不出玲珑有致的排版,不敢多说,短短两句,毕竟被翻了牌子,抖也得抖得题主满意。

    甲方乙方都做过,深觉做企业服务型合作伙伴的选择,前提一定是:

    你得懂啊朋友!得懂!

    不懂就去问!去看!去听!去学!

    这种采购不同于物料采购,而是真正的合作伙伴的选择过程,慎重程度不应该低于猎捕一位高层。

    见过选营销策划公司,合作前提案汇报,幻灯片一展开讲了没几页就被叫停清场吗?咱懂啊!人家拿着30块300套的模板,套几个火星上的案例,想挣老板300万,如果全场没人懂,怕是又成就了一个业内大神一战成名的故事。

    平时的积累、背景调查、案例回顾、创意复盘、办公场地考察,各种看和学;

    正式非正式地聊、跟对方老板聊,跟对方前台聊,跟对方公司保洁聊,各种问和听。

    真正的服务型合作伙伴,建议企业选择时,最终不要看他的价格,而是他能带给你司的价值。

    嗯。

    我自己滚。

    我也有公众号,但是偏不告诉你们。

  2. 梁先生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你确定不是在问回扣的潜规则比例?

    开个玩笑。我身在体制内,这类采购有庞大的灰色地带。回答可能不会有什么营养,抱歉。

    泛泛的说,你的工作更多的应该依靠工具来完成。最好建立一个采购平台。

    采购平台建立之初,资质、规模、关系背景的审核很重要。一旦完成平台建立,那服务水平和价格的趋向就是你重要的再评选指标了。

    平台的特点是公开透明,标准清晰。对你的boss有交代,横向对使用部门有参考。

    我曾经一直试图建立一个审核平台,对广告、管理咨询公司进行系统梳理。但利益错综复杂。结果是你好我好哈哈哈。

    职场之上,对业务的研究很重要,但对boss 的要求理解更重要。问问他要什么?

    你会进入角色更快。

  3. 飞寒风
    理由
    举报 取消

    感谢邀请!

    这个题目对于我个人来讲,完全吻合,这么多年来我几乎一直被比稿,已经习惯了。说说我个人的感受吧,题主说的那个短片我前几天也看过,一笑而过,因为真的是习惯了,虽然我不是做广告策划,不过我做的是销售类(包括电商类)的咨询服务,所以对短片里讲到的神有体会。

    作为乙方,我个人从来不介意比稿,尤其是甲方犹豫不决或者价格方面没有谈拢的时候,我基本也很少跟甲方在纠缠,直接告诉甲方,货比三家,肯定已经选了其他家,不妨综合看看,然后再谈。不过我比较介意的是两类甲方:

    第一,拿着你的建议书和项目解决思路,然后内定给某个企业内部关联人士的公司,又或者内定给有灰色收入的供应商,这种事遇到的太多了,无论是一线二线城市,尤其是发展中的民营企业非常常见,这种比稿就是让人无奈;

    第二,甲方自己确实想做这个事情,不过不花钱,把行业内有名气的这些公司全部搞来,然后把每个公司的都来一遍,找个自己认为最适合的,方案留下,然后自己干,这样的公司我就不指名点姓是哪家了,相信做智业服务的行业应该大家都知道那些黑名单中的甲方;

    实际上甲方想比稿,就像题主谈到了,有很多原因,尽量要慎重,而且我也很不客气的讲,这个行业里面鱼龙混杂,各种胡说八道,我经常说等在我这个行业干了十年,就会写一本书,书名就叫《咨询十年》,专门来揭露下这个行业里的所谓光环,所谓的大师,还有那些做100个case方案上永远都只会用一句话的公司,试问如果甲方碰到这样的咨询公司,也是醉了!

    实际上比稿方面真正让我们比较头疼的是,甲方自己都搞不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这个很郁闷,经常是每一轮的需求都在不停的变化,对于建议方案永远感觉还差一点点,自己又说不出来是什么,这个是真的让我们做乙方的也相当郁闷,尤其是那些参加了什么EMBA回来的企业主们,这种现象出现的概率更高。

    最后想说的是,只要甲方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乙方不介意比稿,就像真理不辩不明一样,只是最好内部高管团队先统一好意见。

  4. 崔旭辰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

    以下几步走,保你不亏本。

    ————————-

    一、说明:

    1、需明确企业的真实问题,好的答案永远来自一个好的问题,这是很多企业常犯的错误,认为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有时往往不是本质的问题。

    比如销量下滑,销售部认为是渠道推力量不足,品牌部认为是品牌拉力不足,纠结本质的问题是什么,其实需要整体自上而下梳理、自下而上分析、由内到外解决、由外到内把控。

    2、需明确企业实力,有句老话说得好,么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很多企业刚刚凑合的活下去,但是还是选择请聘请咨询公司、广告公司、公关公司….恰恰忘记了企业阶段性的核心是活下去。

    其实,第三方服务公司各有所长,管理咨询偏重内部优化调整做推力,广告、公关类偏重与外部的拉力,不同行业、不同市场、不同竞争环境、不同企业实力、不同发展阶段….所需要的解决方案大不相同,有时吧,不作真的就不会死啦。

    因没有深入了解,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核心问题,所以,以下方法作为启发和参考吧。

    因没有深入了解,不了解企业的真实核心问题,所以,不涉及各行业的具体公司名。

    二、整体流程分为两种:

    1. 自我开发:收集、分析、评估、招标、选择
    2. 招标邀请:招标、收集、分析、评估、选择

    三、具体流程的内容:

    1、收集:

    • 公司收集:行业、特长、基本信息、历史、团队、动态、相关证照、口碑;
    • 案例收集:历史案例、近年案例、案例总结、核心团队;
    • 信息收集:互联网企业自媒体、口碑;

    2、分析:

    • 公司分析:交叉分析收集企业的特长、基本信息、历史、团队、动态、相关证照、口碑;
    • 案例分析:交叉分析历史案例、近年案例、核心团队;
    • 信息分析:交叉分析企业自媒体的信息和观点、员工和用户口碑;

    3、评估:

    • 公司评估:对已选企业的实力、办公场所、特长、团队进行评估,实地考察、提案考察;
    • 能力评估:沟通能力、专业度、专业能力(观点、逻辑、工具等)、项目管理能力;

    4、招标:

    • 公司邀请:制作招标说明书、通过邮件发送电话通知
    • 项目说明:企业概况、项目概况、需求概况、要求说明、流程说明;
    • 费用说明:费用+成果

    5、选择:

    • 公司选择:能力、团队、费用
    • 团队选择:核心人员阅历和能力、组织构成完善度、作业流程合理性
    • 费用选择:企业实力强+团队能力高+费用低+成果详细真实的,ROI最高的企业。

    以上,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yingxiaozhanlue

  5. 程晓华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一样的人,不一样的咨询

    程晓华

    2012-12-15

    昨日夜观天象,见“嫦娥”直奔“战车”而去,有感而发!咨询界也如同天界,纷纷扰扰,啥人都有,依个人经验,总结如下,希望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发表自己的看法。

    我把目前中国大陆的咨询界人事分为以下几大类:

    1. Famous
    babies, 就是那些著名的婴儿,如MKX,BSD等,他们在咨询界很有名声,但基本上都是“吃过猪肉,没有见过猪跑”,在他们看来,猪是飞禽,而非走兽。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的牌子很大,尤其是到了中国,因为多属洋品牌,加上国人自古以来大多好崇洋媚外,故,花钱雇之,以为自此以后,粘上了洋气,必将飞黄腾达,殊不知,自己往往是死无葬身之地,死都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死的,如某某电脑公司,很早一个吃洋螃蟹的企业,如今早已销声匿迹。这些Famous babies的主要特点是“小资”,从来不会 dirty hands(弄脏自己的手),因为在他们看来,那是农民工的活儿,自己高高在上,怎么可能去干那种泥腿子的活儿(具体运营问题)呢?

    2. Pure professors,也就是那些纯粹的学院派,跟famous babies 类似,从来不沾地气的,基本上不食人间烟火,大多锦衣玉食,装模作样,因为有教授的头衔,故,动辄大道理,大概念,如同空气、鬼魂一般,在人间游走不定,令人费解。但之所以能大行其道,一是因为国人还是骨子里面一直在崇尚读书人,二是因为他们往往有惊天动地之言论,危言耸听之本领,连官员、农民企业家都能置洋房别墅、茅台五粮液、美女小三而不顾,而三思之,实属人才之列,不可小觑。这样的人有很多,如香港的狼教授,北京的张教授等等,皆属此列。

    3. Pure
    practitioners,纯粹的经验派。这些人属于咨询界的农民,可以挽着裤腿子下河帮你捉鱼的那种人。最著名的如偷压塌的工人,到了国内也可以是两万美金一天的咨询费,而且大行其道,究其原因,国人尽管天天骂鬼子,但其实骨子里面是既怕又恨的,既崇拜又无奈的,所以,一个老日本鬼子,到了中国也可以被尊为师,上上下下都得小心翼翼地伺候之,实属大陆一景,绝无仅有。他们的口头语儿就是,just do it! 照着我说的做!不要问为什么!

    4. Half
    Bottles,所谓半瓶水,就是我们山东人经常讲的,一瓶子不满,半瓶子咣当的那种人。这些人的显著特点是自己做过几年的实际工作,也可能还挂了个名企的背景,但由于自己不能安于现状,在企业升职无望,因为自己比较拽,比较孤独,也没有多少人气,老板肯定也不喜欢,故,愤而离职,然后在社会上游荡。自己尽管没有打家劫舍的勇气,但狐朋狗友、志同道合者也还是有几个的,所以也可以成立个咨询公司,骗些傻子的钱花花,买点肉,打点酒,日子过的倒也快活。这些人基本属于盲流性质,只要有人给钱,让他干啥都可以,it’s up to you,你说怎么办,我就怎么办,反正我是混子。

    5. Gotones, 俗称全球通,啥都懂,啥都不精,讲课可以从采购讲到销售,从销售讲到财务,从财务讲到leadership、执行力等等;做咨询项目,则是什么活儿都敢接,没有搞不定的。总之是到了哪里都好使,到了哪里都打得通,无所不通,无所不能,非凡人也。这种人目前国内比较多,所谓的“大忽悠”,除了赵、范二位先生,就是他们了。

    6. Experienced
    Experts,有经验的专家。这类人一般一辈子就实践、研究那么点东西,大多混迹业界多年,起身于基层,出身于名企,做过高管者居多,然后上了点年纪,开始著书立说,或者是一边做,一边总结,既有比较多的实践经验,又有一定水平的理论高度,这类人目前不多,尤其是国内,但还是有的,如旅美的华人供应链管理专家刘先生等人,堪称业界楷模。

    还有其他的类型么?

    免责声明:此文并非是为“打击别人,抬高自己”,只是一种客观分析,一点感想。如有曲解,并非本意。

    1. Famous babies – 从业人数很多,尤其是那几个著名的公司;

    2. Pure professors – 教授群体,有减少趋势,因为他们更不落地;

    3. Pure practitioners – 人数不多,一般人不敢玩,因为这些人往往自己没有总结,名气也小;

    4. Half bottles –
    非常多的人数,国内大多数所谓的顾问都是这个水平;

    5. Gotones –
    这种人培训界比较多,真正敢做项目的不多;

    6. Experienced experts –
    目前人数不多,但随着国内咨询市场的成熟,客户认知程度的提高,会成为趋势。

    作者程晓华先生,《制造业库存控制技巧》第一、二版(中国物资出版社)、《CMO-首席物料官》(供应链管理职场网络小说)著作者,“TIM-全面库存管理”首席咨询师、《制造业库存控制技术与策略》课程创始人、首席讲师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