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说的「创造力」、「天才」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吗?

理由
举报 取消

西蒙曾说被认为是从事科学发现这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顿悟,已被证明是「识别」这一我们所熟知的认知过程的同义语。就像一个资深的工程师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总是能够想到各种各样的解决办法,这其中并不存在创造力或是其他玄而又玄的东西,他们只是熟知问题解决的过程。如果是这样,也就是说,所谓灵感一现 = 顿悟?所谓的有天才,只是积累的经验足够多?

2017年9月18日 10 条回复 1960 次浏览

发起人:小红拖拉机 初入职场

人力资源遇…

回复 ( 10 )

  1. 小红拖拉机
    理由
    举报 取消

    一、创造力当然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哥们!

    研究僧时跟导师做的课题就是决策风格与创新的关系,结合心理学研究进展和自己的经验性证据,谈谈创造力。

    创造力是古已有之的,在大叔的另一篇文章(在互联网搜索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博学”对于个人事业发展来说是不是一种鸡肋? – 小红拖拉机的回答)中提到,创造力是推动人类进化的重要动力,也是人类明显区别与其他生物物种的典型特征之一,总的来说,这与人类大脑进化扩大的颞叶的容积有关。但你以为大叔会说,创造力是跟大脑容积或基因等生物学因素直接相关而不能改变的吗?

    不,肯定不会这么说。

    你知道,如果心理学家研究了一个结果说,创造力的影响因素是遗传,后天无法改变,那么这个研究在当下基因修改尚无法成功操作的技术水平下,还有毛意义?

    这就好比宣布了人类的意志无法改变命运,以后科研经费还申请个毛?

    所以即便收效甚微,我们也会说,是的,创造力是可以改变的。而无数的事实也验证了这一结论。

    以下,我将结合欧美、中国大陆、台湾的心理学家对创造力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既在组织中的实践,谈谈创造力能否后天习得。

    1、创造力的定义

    不知道题主这句话从哪从哪听来的,赫伯特·西蒙(Herbert A.Simon) 作为仅有的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2位心理学家之一,其研究方向主要在有限理性与决策理论。

    西蒙曾说被认为是从事科学发现这类工作所必须具备的顿悟,已被证明是「识别」这一我们所熟知的认知过程的同义语。

    1950年的秋天,在首都各界40余万人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一周年之际,作为对P.R.C.的献礼(大叔的YY),南加州大学的著名的心理学家Guilford老爷子在《美利坚心理学家(American Psychologist)》期刊发表了一篇文章《论创造力(Creativity)》,正是这篇文章,开始了心理学界对创造力、创新、创新行为的研究。这一研究,就是50多年。

    关于创造力的定义,心理学界并未达成一致,大家公认的创造力定义指向三个点:个性特质、行为过程、成果产出。然后各家观点就不一一列举了,以我最喜欢的心理学家津巴多主编的《心理学与生活》中所采用的定义,选择了斯滕伯格的解释,即“个体产生新异的和合适的思想和产品的能力”(Sternberg & Lubart, 1999)。

    2、创造力的衡量

    我们知道如果不能衡量创造力的水平,就无法证明后天能否习得。为什么呢?就好比你说,吃鱼肉和猪肉肥肉,哪个对身体健康更有利呢?那你得说说什么怎么衡量健康水平吧,比如体重、肌肉含量啊、胆固醇水平等等~

    创造力也是一样的,现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量表多是通过自陈量表如“我比别人有更多的创新想法”,或者靠谱一点,再加上这个在创新成果的历史记录,之前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Amabile曾经这么搞过。

    而靠谱一点的创造力的测评,被大家所接受的是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即对于一个问题可以产生许多不寻常的想法的能力。并通过流畅性,既独特想法的总数;特别性,即在适当的例子中,没有被别人说到的想法数;非普通性,例如少于5%的人给出的想法数(Runco,1991)。

    得益于这些研究方法,我们可以进行对创造力进行探索。

    3、影响创造力的因素

    • 个性特质

    人格、智力水平、知识和能力外, 个体的情感、动机、开放性、自我效能感和角色认同等也会对员工创造性产生影响。一个人特别聪明,或者爱学习,对陌生知识有好奇心的人,也倾向于拥有更高的创造力水平 (George et al., 2007;
    Oldhamet al., 1996) 。

    • 领导的管理风格与组织氛围,及地域文化特征,也会影响个体的创新能力。

    如高权力距离、集体主义,及社会文化儒家思想的阶级二重性(Hierarchical dualities),都是削弱创造力的影响因素。(張秋政,2002)我们可以通过创造开放的社会来培育创新人才,

    • 工作特征

    工作自主性、工作压力, 工作复杂性或挑战性会影响个体创造力。当个体从事挑战性或复杂性工作时, 能够产生较强内在动机, 增强员工对其工作的兴趣, 从而产生高创造性(Farmer, Tierney, &
    Kung-McIntyre, 2003)。在复杂的创造性工作中, 员工必需具备较高的自主决策和资源分配权等, 以使其具备较高的个人自主性, 从而充分施展创造性(Shalley,1991, 1995; Zhou, 1998)。

    员工创造性形成机制全模型(王先辉 etl, 2010)

    4、创造力的习得

    被动习得。被动习得应该从国家教育、组织管理的层面来说,要创建多元化的评价体系,不要只依照高考分数这样单一的评价指标对个体进行衡量,导致知识的广度不够。还要鼓励怀疑权威,进行创新。同时对创新失败给予更多的宽容性和支持以促进个体创新动机。等等……

    主动习得。那么作为一个个体,除了有好奇心、怀疑感、自信之外,还能如何改善自己的创造力呢?以下所列方法,并非穷举,只是举几个例子。

    ·创新思维方法

    英国心理学家华莱士(G.Wallas)所提出的四阶段论,认为任何创造过程都包括准备期、酝酿期、豁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大家可能会感兴趣,这特么也能算创新吗?

    事实上,是这样子的,许多脑力劳动的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直在研究的一个问题始终无法突破,然后开始忙碌其他的事,突然在一个不经意的瞬间找到了解决此前问题的答案。

    • 准备期。准备阶段是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的第一个阶段.这个阶段是搜集信息,整理资料,作前期准备的阶段.由于对要解决的问题,存在许多未知数,所以要搜集前人的知识经验,来对问题形成新的认识.从而为创造活动的下一个阶段做准备.
    • 酝酿期。酝酿阶段主要对前一阶段所搜集的信息、资料进行消化和吸收,在此基础上,找出问题的关键点,以便考虑解决这个问题的各种策略..
    • 豁朗期。豁朗阶段,也即顿悟阶段.经过前两个阶段的准备和酝酿,思维已达到一个相当成熟的阶段,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进入一种豁然开朗的状态,这就是前面所讲的灵感.如:耐克公司的创始人比尔·鲍尔曼,一天正在吃妻子做的威化饼,感觉特别舒服.于是,他被触动了,如果把跑鞋制成威化饼的样式,会有怎样的效果呢?于是,他就拿着妻子做威化饼的特制铁锅到办公室研究起来,之后,制成了第一双鞋样.这就是有名的耐克鞋的发明.
    • 验证期。验证阶段又叫实施阶段,主要是把通过前面三个阶段形成的方法、策略,进行检验,以求得到更合理的方案.这是一个否定-肯定-否定的循环过程.通过不断的实践检验,从而得出最恰当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TRIZ理论

    根里奇.阿奇舒勒(GenrikhAltshuller)发明的TRIZ理论(Teoriya Resheniya
    Izobreatatelskikh Zadatch
    )是可以直接使用的方法,被许多科研机构和工厂予以应用。根里奇.阿奇舒勒在14岁时就获得了首个专利证书,在15岁时他制造了一条船。1946年,阿奇舒勒开始了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研究工作,通过研究成千上万的专利,他发现了发明背后的模式并形成了TRIZ理论的原始基础。TRIZ理论也被用于各种研发人员与工艺改进人员的培训内容,甚至被纳入工业工程等专业的教材。

    二、天才是可以后天培养的吗?

    天才是什么?我们对天才的定义为卓越的智力水平,到底有多卓越呢。

    这个问题就好比说女神得有多美。宋慧乔、高圆圆有没有美到女神,李宇春到底到没到女神?

    因此必须用一个可以量化的数值,比如颜值,但即便有真有了颜值,那谁能定下来多少分是女神,多少分又不是?

    统计学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们这个问题。

    受益于心理学研究的进展尤其是心理测量技术的发展,我们实现了对智力的标准化测量,在20世纪初期就广泛使用的斯坦福—比奈智力量表,给了我们量化的智力水平表达。

    但问题还是来了,到底多高的智力算天才?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特曼(Lewis Terman)选用了智商在135~170 之间的儿童做研究;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霍林沃斯(Lita Hollingworth)选择了智商在180 以上的儿童进行研究。

    没有统计学概念的人来说,我们就取个特曼教授的中间值吧,152.5,大家可能不知道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简单说下,智商是平均值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智力水平在85-105之间的人数,差不多在所有人员的68.34%,见图中示意。你只要达到137.5,你就在200人中排行第一了。

    那么智力152.5的人有多少人呢?几率大约在 0.0002,也就是说,差不多1万人中,会有2个这样的人。

    那么像TBBT里面Sheldon的智商187的人有多少呢?3E-09,也就是说1亿人中差不多会有3个。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

    1869 年,进化论创始人达尔文的表弟,英国人类学家高尔顿(F .Galton) 发表了《遗传的天才》,采用谱系调查方法, 得出了天才乃遗传所得的论断。而且这一论断结果到目前为止仍是主流思想,也就是说,天才是遗传的结果。

    后天虽然可以进行智力开发,但是是不可能实现从普通资质到天才的,是的,就是上东华门幼儿园、史家胡同小学和哈佛附中也不行~

    所以结论来了,天才是不可以培养的。

    先占楼,这篇回答还会更新,扩充内容……

    Reference:

    1. 王先辉 等. (2010). 员工创造性: 概念、形成机制及总结展望. 心理科学进展. 2010, 18: 760–768
    2. 吳靜吉 等. (2010). 創造力的發展與實踐. 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2002.9
    3. Philip G. Zimbardo. Pschology and Life. Pearson Education.2003
    4. Amabile, T. M., & Gryskiewicz, S. S. (1987). Creativity in the R&D laboratory. Technical Report No. 30, Center for Creative Leadership, Greensboro, NC.
    5. Guilford, J.P.
      (1950). Creativity. American Psychologist, 5,444-454
    6. Shalley, Christina. E, Zhou, Jing., & Oldham, Greg. R. (2004). The Effects of Personal and Contextual Characteristics on Creativity: Where Should We Go from Here? Journal of Management, 30, 933-958.
    7. Tierney, Pamela., & Farmer, Steven. M. (2002). Creative Self-Efficacy: Its Potential Antecedents and Relationship to Creative Performances. The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5, 1137-1148.
    8. TRIZ by Wikipedia

      知乎 Live 专题 : 跳槽求职必修课「面试加分指南」- 小红拖拉机主讲

      附送我的一些精选回答(部分已在日报上和大家见过面了)

      「面试篇」

      如何制作高水平简历?

      有哪些应届生需要留心的面试技巧?

      面试官问你的缺点是什么,应该如何回答?

      「职场篇」

      进入职场1~2年的人,做「自己擅长的事」是一种好的选择吗?

      毕业后工作的成长速度差异是如何造成的?

      20 岁做什么,可以在 5 年后受益匪浅?

      怎样才能告别充满「重复任务」的工作,进入职业发展的新阶段?

      「心理篇」

      休假或跳槽有助于解决工作的倦怠感吗?

      如何克服严重的拖延症?

      为什么制定的计划总是实现不了?

      初入职场的新人,什么行为或者话会让老员工反感?

      「跳槽篇」

      离职前一定要找好下家吗?公司招聘时一般如何看待裸辞和骑驴找马?

      在考虑是否要「跳槽」前,至少应该考虑清楚哪些问题?

      怎样的跳槽频次在 HR 眼中是合理的?如果跳槽次数太多,如何合理化?

      跳槽面试时,是否应该如实澄清上一家的离职原因?

      「HR篇」

      人力资源管理,适合初学者的书籍有哪些呢?

      HR 做到什么程度叫专业?发展之路有哪些?

      HR在公司中没有地位和价值?转行做HR难吗?

      怎么通过面试辨别一个人的责任心?

      搞搞笑,涨姿势,来我的专栏:HR小白进化论

      .

  2. 国民第一初恋
    理由
    举报 取消

    天才意思不就是天生么?

  3. 神速蜗牛
    理由
    举报 取消

    诶……先吐两个槽

    首先,这个问题都够写本书了(而我刚好最近在写的书就是这个题目,进度不到2%)

    其次,下面的回答我挨个都看了,每个人都在强调“天才”的字面意义,但似乎唯独就没有人确认一下天才到底是什么意思。贴几个轻而易举就搜得到的:

    新华字典:

    基本解释

    [释义]

    (1) (名)卓绝创造力、想象力;突出的聪明智慧。艺术天才。

    (2) (名)有这种才能的人。

    [构成]

    偏正式:天(才

    [例句]

    天才并不都是与生俱来的。(作主语)

    [反义]

    蠢才

    百度百科:

    天才,是指人拥有一定的天赋(即天分:不是可以学到的东西),包括卓绝的创造力、想象力;天然的资质的人(如:体质;嗓音等)。一般认为,超过140的叫做天才或者接近天才,有的学者将天才的高智商标准划在了160(sd15)。就是具有卓越想象力,创造力和突出的聪明才智的人。

    维基百科:

    天才

    是指某人展现了卓越的智力、创意。而此创意则通常指在某一或某些领域展现前所未有的洞察力

    在科学上,对天才两个字并没有准确的定义。而天才这个用语模棱两可,也依旧是争论性的议题。天才可以形容一个人的某种特殊才能;也可以用在通晓各方面学问的博学家(例如艾萨克·牛顿、列奥那多·达芬奇);或是某个领域的佼佼者(例如阿尔伯特·爱因斯坦或是史蒂芬·霍金)。对于是什么原因造就了天才,目前科学界仍在研究中,但是在心理学界则已经提出了相关见解。 许多天才的精神疾病患

    所以,总结一下,上面的大多数回答,都认为天才仅限百度的定义。但事实真相是,大多数人之所以会把一些特质称呼为天才,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因素在起作用。

    因素1:逃避。是的,你没看错,逃避。因为如果天才是可以习得的,那我的普通就没有任何借口了。所以,对于大多数非天才来说,我们本能的都有把天才归为“命中注定”的趋势。

    因素2:随着我们对事物的认识越来越深,很多之前我们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其实都是可能的。比如说,在远古时代,我们就认为闪电是天神在施展神力。但现在,我们都知道闪电只是一种很普通的自然现象。

    所以,我的结论是:很不幸,楼上各位都错了。天才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事实上,大多数人所以为的“天赋”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比如过目不忘,比如超常的创造力,等等等等。这些因为内容超多,是我最近2年研究的主题,也是我现在在写的书的内容,要展开的话就没完没了了。所以,我只从自己的公众号贴一些文章过来,希望各位看完这些文章之后,可以理解我所说的“天才是可以后天习得”的到底是怎么回事。

    第一篇:关联思维

    关联思维是一种思维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并且关联思维也是人类创新的核心方法。所以基于关联思维,我个人又总结出了一种创新的方法,我管他叫关联创新法

    同时,关联思维可以让我们掌握“过目不忘”这个所谓的天赋。

    第二篇:关联创新法

    第三篇:物理思维

    物理思维是一种让我们快速脱离原有系统的束缚,洞察事物本质的思维方法。掌握了这种思维方法,我们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看到事物的关键点,让我们永远保持围绕核心做事。物理思维结合关联思维,可以衍生出很多种做事的方法。

    第四篇:Elon Musk 所说的「物理学的思考方法」是什么意思? – 神速蜗牛的回答

    这篇是我在知乎的回答,其实还是物理思维的内容。而且也是这个问题让我发现了原来elon musk的思想和我发现的物理思维是一样的。只是我自我膨胀一下,我觉得我的理论体系实践性比他强:-D

    然后,提供两个案例。这两个案例都是基于我自己研究出的思维方法,让我想明白的几件事。

    第一件事是说商业的。我认为,这就是商业的本质了。如何学习商业逻辑? – 神速蜗牛的回答

    第二件事是关于人生规划的。要确定一个工作的哪些情况,才可以签约? – 神速蜗牛的回答

    这两个案例是希望能证明,在掌握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的基础上,思维方式是可以帮助我们后天学会一些我们目前口中所谓的“天赋”的。

    最后,强调一下。并不是所有天赋都是可以后天习得的。比如嗓音,比如相貌带来的沟通优势。我想表达的观点是,我们普通人以为的大部分“天赋”,其实并不是天赋,而是在正确思维方法影响下的一些“行动优势”,这些,的的确确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4. 兔晴晴
    理由
    举报 取消

    是的,创造力和天才是可以后天习得的。

    只是我们大部分的人还没有到需要创造力的高度。

  5. 华崽子yu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造力的确是后天能够培养的吧。但是所谓天才,更好的解释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但是现在大众所理解的天才不过是关于智商和某方面有着与年纪大相径庭的突出成绩的人。其实大多数的天才都还没被发现。人不是生而知之者,需要的是引导还有教诲。一个人的创造力取决于你是不是在动脑筋去探索去创新。

  6. mingchaoyan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造力可以后期积累,你多接触些有意思的,有创意的事物。

    天才是基因。基因的多样性导致每个人都有他“天才”的领域。 只是当前人类社会需要哪些领域的发展,哪些领域的“天才”就被重视。

  7. 周瑜
    理由
    举报 取消

    后天学习是成为任何才的前提 脱离后天社会学习 那就是野人

    大脑先天发达一点 那就是天才野人 但还是个野人

    所以这个问题的提法是有问题的

    这个问题相当于问 天才是否可以不学成才?

    自学成才听过 不学成才谁听过请告诉我~

  8. 孤獨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在说爱因斯坦?!

  9. 学霸猫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造力和天才来且仅来自于:源源不断的灵感,合适的社会环境,以及,个人艰苦卓绝的刻意练习。文末有书单推荐。

    我们在读小学,刚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就被灌输了一种,智商决定论和宿命论的观点。那个人因为智商高,所以数学成绩好,那个人因为语言天赋高,所以他的语文成绩好,以及,那个人上小学之前就学过英语,所以基础好。我们被父母和老师灌输了这种宿命论式的失败观点—— 一切的原因都在不可改变的过去,却不在我们可以掌握的未来。

    少部分幸运的人,通过几次机会,和掌握正确的思维和学习方法,在比较早的时候就打破了这种观念。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成绩,是完完全全可以借由自己的勤勉努力来提高的。当我们把这个观念放到影响人们一生成就的角度来看—— 创造力,和所谓“天才”,几乎不可能是天生的,其中有部分确实来自于较早时期的启蒙,和在青少年时期天才们就开始进行的练习,但也有相当多有创造力的人们,是在成年后,甚至中年,才开始启蒙和进行练习,最终也一样获得了丰硕的成果。

    所谓天才,或所谓创造力,确实是1%的灵感和命运机缘,99%的勤奋和努力。这1%的灵感,来自于环境—— 偶然在网上浏览到的某个信息,或接触到了自己完全没接触到过的某些人,大吃一惊,发现,人居然还可以这样过!人居然可以这样博学,这样去创造!太震撼了!这样的时刻,我们对生命的整个认知全部被颠覆掉了,我们燃起了巨大的信心和勇气,开始勇敢地面对挑战,开始解决问题,进行创造。

    那么,这1%的机缘真的是命中注定吗?毋宁说,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正是让这看上去可遇不可求的1%,变得人人可及。试想一下,千年之前,你得出生在多么正确的地方,多么正确的时间,才能够跟着孔子学习。试想一下,几百年前,你想找一个王阳明式的人物,信息的闭塞让你根本都不知道这号人的存在。而今天,你可以花很少的钱博览群书,了解当代中国与世界各个领域最先进最令人振奋的信息,你可以在知乎上随意探索,找到千奇百怪而魅力无穷的各个学习者,思考者。也许就是那么一两本书,一两个人,点燃了你的信心和勇气。——社交网络,信息传播,让启发,让灵感瞬间,对有心人来说变得越来越触手可及。

    盐野七生的《罗马人的故事》,点燃了很多人研究罗马史,研究政治制度的渴望。阳志平老师孜孜不倦地推荐,点燃了很多人对脑科学对认知和学习的兴趣。张爱玲的一篇《白玫瑰和红玫瑰》可能让你想要动笔写一个哀怨的爱情故事。郝景芳的一篇《北京折叠》可能让你想要立马提笔写科幻。Steve Jobs的巨大传奇让你发愿要做最好的产品,用科技改变世界。你看,我们今天活在一个多么广阔,多么生机勃勃的世界。永远都有取之不尽的灵感和创意,等着你来发掘。

    你会花很多时间去探索,也会发现大多数创造力爆棚的人,成就并不会仅仅局限于一两个领域,他们用产品、用文字、用设计、用美术、用音乐来表达自己头脑中丰沛的宇宙。正如今天最应该说的人物,Bob Dylan:我首先是一个诗人,其次才是一个音乐家。

    在漫长的一生中,创造力强悍的人们,都被熊熊燃烧的渴望鞭策着,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创造活动的练习和提高中。工程师们不断地思考问题, 研究前人的问题解决方案,浏览大量的专利,试图找到更好的规律。文学家们不断地练习写作,广泛阅读不同语言中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句子和音韵中,在故事和想象力中,磨练自己去构筑一个世界。音乐家们不断地练习作曲,学习各个流派的音乐作品,参考不同的艺术形式来让自己的音乐更有表达和震撼力。他们的伟大作品都绝非一蹴而就的过程,而是漫长的积累,技艺的提升,和源源不竭地创造力得到表达。

    发现热爱,并用时间与练习去灌注这份热爱,让它最终结成丰硕成果。是我们能够给予这个世界的,最高赞赏。

    推荐几本关于创造力和练习的作品,从宏观到微观都有,希望能对你有一点点启发:

    1、《创新的本质:日本名企最新知识管理案例》 野中郁次郎(创新的本质 (豆瓣)

    知识创造!在书中,作者选取了13个企业,详述了13种产品的研发过程,并通过“故事篇”与“解说篇”就每一个创新过程的本质进行了深度解析。本田公司的旅行车,佳能公司的数码相机,雅马哈公司的吉他、松下公司的洗衣机……

    2、《创新算法:Triz,系统创新和技术创造力》根里奇·斯拉维奇·阿奇舒勒 (创新算法 (豆瓣)

    阳志平老师评价:天才之作。人类二十世纪最重要的著作,没有之一。从接触到这本书开始,那种透彻人类创新行为本质,感受人类智慧大门在你眼前,慢慢打开的感觉真爽。

    学霸猫其实看不太懂这本,我的工程学基础很差, 没关系,人不用样样都强,我做我擅长的呗,这本书要特别推荐给做工程和产品创新的同学。

    3、《PEAK:Secrets from the new science of expertise》Anders Erricson (

    Anders Erricson 是“刻意练习”理论的提出者,这本新书目前还没有中文版。“刻意练习”这个理论可能大家在采铜老师的《精进》里已经了解过了。它可能是我们解锁创造力,成为天才的最关键步骤。你知道自己今天要刻意练习的是什么吗?

    4、《创作大师:从乔叟,丢勒到毕加索和迪士尼》 保罗·约翰逊 创作大师 (豆瓣)

    保罗·约翰逊是个很好玩的英国历史学家,他的三部曲从知识分子,到创造大师,再写人类历史上的英雄,你将会透过他的眼睛,看到这些创造大师又天才,又人性的一面。并非所有艺术家都在贫困中工作,乔叟和莫扎特都傲娇地追寻奢华的生活。读一读它,你会觉得,创作大师也只是普通人,但,一刻不停手地练习技艺的普通人。

    5、《文明的解析:人类的艺术与科学成就,公园前800年至1950年》 查尔斯·默里 文明的解析 (豆瓣)

    直接照搬介绍《文明的解析》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将计量法引入历史学著作的巨著,它开创了卓越值可以计算的先河。《文明的解析》统计了上下3000年全世界范围内艺术和科学领域的顶级人物和他们的成就,通过严谨的计量学分析的方式,编制了文学、音乐、艺术、哲学和科学各领域的名人录(共4002人)和重大事件。作为比肩《从黎明到衰落》的文明史巨作,《文明的解析》没有局限于西方文明,而是以全球视野,勾勒出整个人类文明史的宏观景象。 《文明的解析》的核心部分是一系列引人入胜的描述性章节:关于艺术领域内的巨人以及他们卓然独立的原因;关于艺术与科学两个领域的伟大成就之间的区别;关于人类创造伟大艺术和科学的能力的14次重大飞跃;关于人类成就在时间和地理坐标图上的图形和轨迹。

    6、《德国天才》彼得·沃森 (德国天才1 (豆瓣)

    这一套书一共有4本,亚马逊和京东都可以购买套装,非常建议大家一看。18世纪中期德意志的命运大转折不是源于普鲁士的崛起及其由它完成的德国统一,而是德意志大学的兴起。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理念塑造了德意志与众不同的知识分子,引发了阅读革命。温克尔曼、莱辛、康德、费希特、歌德、贝多芬、莫扎特、克劳塞维茨、高斯、洪堡、门斯等天才人物陆续登上历史舞台,由此促成欧洲历史上的第三次文艺复兴,也为即将到来的工业革命做好了准备。

    在这里你读到一个又一个德国天才的故事,不禁掩卷长思:今时今日,我脚下的这片大地,是否正在孕育我们的文艺复兴的可能性呢?

    21世纪的中国,注定是一个大师辈出的年代。在科学,文化,艺术的种种领域,聪明而勤奋的中国人都正在完成一项又一项令人瞩目的作品。今天,科技创新正在被丰厚的回报奖励,文艺和思想的市场逐渐开始兴起,人们对艺术和音乐作品的追求正在蓬勃发展。

    而你,准备在这台大戏中,扮演什么角色呢?

    我们拭目以待。

    (现在时间是上午8:17,我从上午7:30开始写这个答案,每天早上起床后更新一篇知乎答案,其实是对自己思维和写作的刻意练习。)

  10. Eric Kong
    理由
    举报 取消

    随着知识面的拓展,眼界的开阔,就像是从林中升起而看到那唯一的道路一样,这不是创造力。

    司马光砸缸,我认为这是创造力,曹冲称象,这也是,创造力是在有限的条件下,可以充分的发挥运用各种事物的能力,来达成自己想要的结果。这和学习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是一回事。

    创造力必然是天生的,这和人的性情,智商是一样的,都是天生的。

    后天可以通过过早的学习知识使思维固化而扼杀创造力,这也是科学的研究发现。

    不要以为学了MBA就知道该如何创立企业,这就像是刻舟求剑,纸上谈兵。

    天才就是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加上百分之一的灵感。汗水谁都有,灵感来与创造力。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