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风险投资从业者,你在 2015 年都看好哪些优质的项目?看好的原因是什么?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想问问知乎上的风投从业者都在 2015 年看好哪些优质的项目,这个项目可能是你自身经手,也可以是其他人看的。看好的原因是什么呢?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本问题已收录到知乎圆桌- 2015 年度盘点,欢迎关注圆桌参与更多讨论。 2017年9月28日 10 条回复 1115 次浏览 VC,盘点,风险投资
回复 ( 10 )
蟹妖。
1.某万亿级市场B2B项目
这个市场SKU极多极乱(数以亿计),且SKU之间有明显的替代和关联关系。
某公司耗时数年从各个渠道收集清洗底层数据进行SKU信息库构建,并完成关联和替代关系数据库建设。最后,去年这个数据团队开始切电商了,第一个月交易额破千万。
感悟:最基础数据漫长的收集清洗整理可能带来巨大价值,看起来又脏又累又没钱赚,实则是“九阳神功”(某投资人评语),内功十年修成,轻轻一掌就能把竞品拍死。
2.某千亿级市场B2B项目
这个市场供应端极其分散,需求端的“场景”明确但是无法对需求本身做出明确定义,带有严重的咨询需求。
某公司积累了大量咨询经验和客户数据,建立了完整算法(包括算法中的因子界定和因子数据的获取方式优化,可规模化低成本获取)。基于算法的咨询立即改变了这个市场的交易撮合方式,此公司第一个月净利润几十万。
感悟:长期定性经验的积累最终可能会获得定量(标准化)的生产方式,且易于低成本地规模化获取。结构化的总结定性信息并尝试量化可能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3.某千亿级市场泛娱乐文化项目
这市场国内比较新,但海外已有比较明确的对标。某公司将内容生产和粉丝运营两端通过同一个产品完美结合,上线即达到了粉丝生产内容的状态(公司只是顺应粉丝辅助生产),并采用了某种古老的互联网变现方式。此公司上线即盈利。
感悟:人丑就要多读书,“人性”是能变现的。。。
这是15年看到的最牛逼的三个公司。
以上。
谢邀。作为风投,今年我们几乎都不投P2P和O2O的项目了,今年这两个项目倒的太多,行业标准不明确。
我们公司一方面比较关注的是跟校园有关的项目,校园的活动或者校园的最后一公里快递。因为校园是个大市场,目前可以细分出很多服务再进行优化。尤其对于天使轮的部分,我们对于学生的项目选择范围较广,今年有一个做高校社团管理系统的学校创业团体,做的项目还很不错。
其次我们开始放眼关注一些娱乐行业项目,比如网络迷你剧之类,这些项目因为创始人的名气或者之前有一些粉丝受众的基础,目前都是可以看到盈利的。尤其网络剧还有广告和赞助。
今年投的还有一些供应链服务商、背单词APP、智能水杯项目、以及水果生鲜电商,目前对于这些项目投的都不是特别多,有一些事通过出让股权做股权众筹的形式跟我们进行合作。
总体来说,今年的投资方向基本都在更加明确有盈利模式的项目上,或者至少是未来可以看到盈利的,不再青睐于纯堆砌情怀或者通过烧钱拉用户的项目
谢邀。
作为去年年底成立的新基金,我们今年上半年的风格非常激进,下半年市场遇冷,我们的节奏也放慢了。但无论如何,在这个过程中看了很多很多项目。不在这个圈子里的人总是会问,真的有那么多项目吗?但作为行业内的一名小兵,确确实实是可以感受到政府一个双创口号喊出来之后,市场的热度。但遗憾的是,这样的创业“风口”,带来的是大量的低质量的垃圾项目,这些项目既不可能获得风投,也不可能有机会长大。
不说负面的东西了,就说今年一年来我们接触的,也非常看好的几个项目好了。
项目专注于做企业的二手电脑无抵押融资租赁。看上去没有任何门槛,也非常传统的low行业,但因为其独特的运营模式和创始人的背景经验,在一个蓝海市场上迅速扩量。半年时间发展到现在的过万台的在租量,成为了这个细分市场的领跑者。目前项目已经Close了A轮,未来1年在市场上会有很大的影响。
家装O2O概念已经被市场说烂了,但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在行业建立起自己名气的项目还是很少见的。创始人成熟老练有狼性,整合资源能力极强。就目前来说,可能外界还不太知道这个品牌,但无论是家装行业还是风投圈,这项目的名气已经很响了。估计2016年可以完成2轮融资。
垂直电商很多,但能做到这么极致的产品真的很难得。120天,100万粉丝,真的不是随便哪个电商平台就能完成的数字。
这是我们今年投的几个项目,其实好的项目远不止这些,但想想其他的可能还没有到公开的时间,就先不说了。(几个项目本来也写了名字,但后来想了想还是隐去了)从市场上看,未来一年在线教育领域应该不会有很大突破,互联网金融、消费升级和企业服务领域会有很大进展,如果有这几个领域的项目,也欢迎推荐给我~
如果风险投资没有实业经验,也只是像赌轮盘,扔出几十个飞镖,总有离靶心近一点的。
有实业经验的,喜欢在关联业务内寻找空间。
现在资本集中在类金融业务,文化娱乐,互联网+是有原因的,掌握产业资本的来源基本上有这几个:
1:金融业务机构,
2:灰色财富的联合体,
3,产业资本转移,
金融业务机构资本财大气粗,而且几乎都不是自己的钱,所以投资面比较广,喜欢类金融业务和资产价格再定价。
灰色财富联合体比较隐蔽,总在熟人之间转移,偏好不容易定价但圈子较小的业务。
产业资本转移因为有实业的经验,会在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做拓展,也是带领热点的资本。
就本质而言,有前景的投资方向一般也就这几个:资产价格的再定价,商品或服务的流通途径的重构,生产资料或者消费品的技术跳跃,或使用场景延伸。
这些东西的本质是如此的显而易见,但事实上,投资失败的机率仍然十之八九,是因为大量的投资集中在小的价格波动,小的改良之上,反映的是从业人员对业务的理解深度宽度。
实际上,越小的投资失败几率越高,越大的投资成功的机率越高。
投资并无热点,关键看项目,没有项目,什么热做什么,最没有意义。
投资的本质不是盈利,而是资本的再配置,盈利是附带的结果。资本的再配置在于流动能力,能够撬动资本流动性的项目,不需要太关注盈利。
一开始就盈利的项目为什么吸引人,是因为它本身就带着流动性,资本的杠杆够充分。
虽然和我的领域毫无关系,但我看好钉钉。之前我已经说过看好Slack,2015 年有哪些产品让你印象深刻,为什么? – 孙志超的回答 而钉钉和Slack还不完全一样,涉及的面越来越广。
我们先看大环境,过去的中国太穷,成本有优势,东西可以很便宜,所以一开放外资,生产体系建立起来,赚钱后在国内消费,形成一个正向循环。但以前很多商业行为未必正规,到现在台面下的交易纷纷浮上台面,税收也因而上升。最近十几年,工资上涨不到十倍,政府收入上涨快三十倍,企业需负担的社会福利也上涨许多,上述因素让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而周边国家如东南亚,开放的越晚其成本优势就越明显,制造成本都比中国还低。与欧美国家相比,我们的产品没有顶尖品牌的品牌经营与设计的能力;跟经济刚开放的国家相比,成本优势又不如以往。所以互联网带来的创新是唯一的出路,不管国家上层政策是否最终能落实,但这条路可以说别无他选。
所以过去这些年,各行各业都在进行信息化,但信息化的是数据,并没有影响到人。这是因为工作的本质没有变。什么是工作?《摩登时代》里赶工的卓别林,和正在用手机或电脑的你来说,工作的意义显然非常不同。你不必换上汗衫和吊带裤,在无边无际的生产线上配装螺丝。你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电脑,埋首完成一份又一份的报表。的确,科技进步了,工作环境也人性化了许多,但工作的定义却没有太多改变。
不知道你是否意识到,电影《回到未来2》里假想的未来其实就是今年,然而电影里的飞行滑板没有出现(似乎能看到有人在制造原型),反倒是办公室内的隔间一直都在。我们对工作的定义没有任何改变,就像装配螺丝的工人一样,工作的重点仍然不是人,而是那个职位。
每天早晨,我们退出生活模式,进入工作模式。切换心情,切换正式服装,坐交通到公司,打开,打开电脑,打开office。不过虽说工作本身虽然没有改变,但上班时只要一连上网络,就进入了“黑客帝国”的世界,无论现实中的地位如何,都享有民主自由,人人都可以拥有自媒体。甚至连创业都可以众筹和通过社交媒体推广,用户也可以开放地表达意见与创意。
反观工作模式,却依然古老,沟通中依然层层阻碍。科技的进步并没有让工作中拥有沟通的平等和效率,公司的系统组织复杂、缓慢、没有效率,内部的各种软件和流程本身就是一种官僚。
之前的很多发展都是企业沟通工具的改进,试图以同一种工具处理工作和生活内容。而另一种是以 Slack 为代表,尝试以同一套沟通逻辑,处理工作和生活。
前者比如说微软前两年的企业社交平台Yammer,基本上就是以分享文件加留言讨论为主的社交网络。今年发布的Facebook at Work或许是这种哲学的最终型态,即认为工作是一种社交行为,办公室则是大家围绕工作内容的社交圈。
但是,社交网络因为符合人类需要分享生活点滴的需求而流行;但工作沟通的需求非常不同。工作沟通的需求是效率,而不是分享或社交。人们不断寻找最有效率的办公室沟通工具,才发现沟通缩减到最后,就是信息传递和回应,利用新工具让企业内部的讨论和工作流更快、更专注以及更有效率。
近年来来软件即服务,即SaaS(Software as a Service),作为移动网络普及后的应用形态之一,让企业强者越强、弱者越弱。一家企业想建立规模化的SaaS,除了需要技术,还需要相当资金才能搭建相关设备或租用云服务,形成进入SaaS产业的门槛。
云服务概念衍生出三个服务层级:基础建设即服务 IaaS(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平台即服务 PaaS(Platform as a service),以及SaaS。Slack也算是支持跨平台的SaaS应用。
在SaaS应用中信息是即时互动的,所有同事能在最短时间内得知彼此状态、想法,造就更快的进步。另一个由SaaS催生的概念是“共享”。共享经济大家已经比较熟悉,共享也可以让知识更容易被大家使用,还能通过提供不同权限与不同呈现方式,让用户获得有用的、已被整理的资讯。
钉钉所做的事情和Slack几乎一样,OA+邮件+云盘,协同办公以通讯为基础,通过工作流管理、客户资料管理等方式对日常工作进行量化。加上阿里本身的重视,以开放平台为解决方案,不可小觑。
刚做投资的人,容易从产业发展角度去评判项目,但真正能让一个项目取胜的远远不是idea那么简单,而是要靠强化执行力。以滴滴打车进入北京出租车市场的过程为例,要同时让司机与乘客接受新产品其实相当不容易。出租车司机的年龄都在40到50岁之间,不容易用广告触及这些司机,更别指望他们使用新产品。所以滴滴一开始的作法是先请人去司机休息站,教他们用滴滴的APP并帮他们下载,再找自己团队去搭车,让司机觉得真的可以带来生意,慢慢的将产品推入市场中。所以说任何新服务的推广还是需要配合坚实的规划和执行才能顺利的将产品导入市场。在这方面,钉钉是阿里诸多产品中执行得比较好的,所以我觉得前景是非常强悍的竞争对手。(虽然是自来水,不过阿里的工作人员看到不妨打赏一下)
从更大角度看,SaaS的影响非常深远,知识产业的落伍者将被淘汰。工业革命的意义不仅是机械代替人工,更深远的改变了社会结构,让农业阶级陨落,工业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壮大。生产力提升导致市场变得多元,也让资产阶级巩固其社会地位。
当前,以互联网技术从事各产业工作的人也越来越多,相关研发资金与市场也越来越大,情况类似工业革命前夕的状况。市场追求快速、精准与有效的商业行为,生产方式革命的前提已经形成,举例来说,过去记者需花费大量设备的实地采访,还需要经历繁琐的校稿历程。现在通过网络,很可能仅靠一台手机就可以即时完成文章,同时发布给读者阅览。知识产生与创作的距离,在移动APP的帮助下被缩得极短。
当传统产业不跟上那些通过网络协作工具的新兴产业,在产能上迟早会落后,这可能造就出信息时代新的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而伴随着工作者的行为变化,类似Slack这类工具,其实就是通过最快最好的通讯,结合扁平且弹性的功能,让不同产业都能依据工作需求优化管理和通讯流程。或许未来有一天,我们能用自己最习惯的方式,更有效率,并更快乐的工作。通过SaaS应用,似乎可以看到一些雏形或是曙光。
谢@文wen邀请,具体项目就不细说了,去年看了几个方向:
1. “互联网招聘”看了很多:探讨未来互联网招聘的商业模式? – 知乎用户的回答
2. “网贷基金(P2P活期)”产品逻辑很有意思:P2P活期的业务逻辑是怎么样的?合规么 – 知乎用户的回答
3. “二手手机2B回收或者2C交易”也一直关注:互联网+收破烂,这里有出现独角兽的机会!
Thank 知乎 for A2A。
其实我的工作本质不完全是VC,我所在的基金是专注于医药和消费行业的成长性投资,同时我们在医药行业也有产业布局的规划,因此我就从个人关注的医药领域和略知一二的消费领域简单回答吧。
医药领域我们是早期、成长性和PE阶段都看的,分别谈一谈个人的感觉:
早期领域:目前以医疗媒体和轻问诊为主,同时有一些早期的器械项目,这三个领域我们基本是不看的。其中风险相对小一些的是器械,毕竟硬件的壁垒较高,而且卖硬件是这个阶段比较靠谱的盈利模式,但是因为医疗行业的特性,大部分项目的市场空间不大,成长的周期较慢,而我们的基金本身不是那种投进去寻找接盘者的风格,因此这类的项目不适合我们。2015年曾经被某A股上市公司抢过一个智能血糖仪的项目,应该说是不错的标的,错过比较可惜。不过那个公司已经做过代工和产品很多年,才积累了较成熟的运营团队和产品。而如果相对于这类公司的话,市场上大部分的早期硬件项目的不确定性很大。
医疗媒体目前大部分开始兼做医生教育/培训,未来可能的盈利模式就是e-marketing,其实是很类似丁香园的,而且除了丁香园,这个领域国内已有很专业的公司在做,规模也不小,有一些有业绩支撑,只不过很多都是没有针对非医生的消费者的,市面上的人大多不知道。同时考虑到本身基金的情况,类似的早期项目我们也就不做重点了。
关于轻问诊,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自己不能接受在手机上搜索一个大夫然后在线支付后给她/他打电话咨询病情的话,那你为什么要投这样的公司,然后寄希望于别人接受这种看病模式呢?我个人投资的第一大原则就是相信。更何况这样的公司不做线下的话很难长久。
另外还一个因素,类似上述的早期项目,估值过高,没利润的所谓“互联网企业”就不谈了,有些利润的,估值叫到30倍以上的P/E,那类似的业务A股上市公司也都有做的,我为什么不去买股票呢?想卖就卖。
成长期的项目:这其实更适合从公司来谈,不过因为涉及很多具体标的,我就简单说说两个领域,因为其中大部分的公司都处于成长期,比较匹配话题。其他的细分领域暂不赘述了。
我个人关注过的两个领域:医药电商和医生集团。医药电商其实是纯互联网项目,如果没干过互联网的人其实不太适合做特别到位的研究。我没有互联网的经验,因此谈谈自己DD过的一个项目的总结——这个领域是完全的红海,而且短期内看不到有独特模式的标的出现,因为现在是烧钱抢流量的阶段,无论谁告诉你他是什么模式,如果他不靠卖避孕套和减肥药挣钱的话,基本上没有什么概率跑出来了。而这两个品类的线上推广,目前已经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和公司在做。天猫医药馆上排名不是很靠前的公司,机会不大。而且本身这个领域利很薄,感兴趣的可以研究研究太安堂收购康爱多后的一些披露,而且康爱多马上要上新三板了,届时数据会公开。寄希望于未来处方药放开?更考验品牌、上游议价能力和供应链了。纯器械类的电商?本身器械的客单价就不低,谁想冲都能上来,看看鱼跃医疗的网上销售吧。
医生集团是我们一直在关注的标的,目前还是比较看好的模式,但是也要分领域和老板来看。主要关注可复制性、品牌和上下游延展的能力。
PE阶段:目前市场上追逐的机会主要还是新三板,当然这也是我们很早就开始研究的领域。新三板上有些不错的标的,无论药品、器械还是服务,无论流通还是生产,只不过现在价格和估值预期太高,合适的不多。我个人对投资的第二大原则——价格,在这个市场很难实现。如果同样的业务,规模相差10倍,一个在新三板,一个在A股,但是估值水平一样,你说你买哪一个?
消费领域:主要是同事们在看,我一直在跟着学习。目前研究得比较多的一个是传统的连锁业态(因为我们有中国连锁行业协会终身成就奖的老前辈做指导),另一个是那些关注国内之前一直被忽略的群体的消费品牌/品类。国内有一些生活习惯独特的群体之前一直被忽略,为他们出一些时尚的、专属的产品也能做得很好。找到自己的niche market,然后专注、坚持的人,会成功。具体到看公司,这个领域的壁垒大多是品牌和供应链,有实业经验的人更容易看到,看懂。
暂时先谈这么多吧。请轻拍。
谢邀。
如图,如果你有100万以上金融资产或30万以上年收入,跟投以上项目即可。
主要看医疗健康。
移动医疗领域方面各种在线问诊太多了,慢病管理也是,玩法都一样烧钱,不建议。可穿戴智能硬件配合APP在应用于老年人,慢病,突发可致死疾病等方面,可以考虑。
传统医疗领域方面,”精准医疗”中包含内容及较多,有一些可在5年内有较大发展,个人基因数据解读及数据库建立,分子诊断,癌症免疫疗法,新进靶点的靶向药物研发等。
国外的互联网金融,尤其是区块链技术(Blockchain),这项技术的应用面将会跨越金融界,比特币只是一个开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