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题~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将于2016年2月1日施行,想知道会对市场以及创业者会产生何种影响,是否会回到2013-2014年的那段好时光?不了解的就不要强答了。相关文件: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

2017年9月27日 10 条回复 1139 次浏览

发起人:可乐球 初入职场

The misfits. The rebels. The troublemakers.

回复 ( 10 )

  1. 王亚晖
    理由
    举报 取消

    上海市政府其实前后脚出了两个文件,第一个是《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第二个是《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如果把这个两个结合起来去看的话,毫无疑问,极其愚蠢的政策。

    《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里具体涉及钱的两条是:

    第九条 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给予补偿。对投资机构投资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可按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30%给予补偿。

    第十条 每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里具体涉及钱的两条是:

    1、天使引导基金可采用阶段参股天使投资企业和设立天使投资母基金等方式进行投资运作。

    2、天使引导基金对单个天使投资企业的投资金额原则上为500万元人民币至3000万元人民币,占单个天使投资企业认缴出资总额比例不超过50%。

    结合这两个文件一起看对于投资基金肯定是好事,政府帮你出钱玩,赚了就是赚了,赔了还有政府帮你兜着。

    创业缺的不是钱,缺的不是敢于博弈的基金,缺的是创业者,缺的是人。这点上海尤其明显,上海本地基金一点不缺,就是缺少足够优秀的创业团队,这个政策完全是把用力点搞错了。不应该是人跟着钱走,而是钱跟着人走。

    这种间接手段来吸引人,还不如拿这个钱直接补贴给创业公司,外地满足什么规模的创业公司在上海设立 office 政府补贴多少,如果整体搬迁到上海又补贴多少,效果肯定要更好。如果不想直接补贴公司不如直接做几个本地大基金的 LP,至少不是纯赔钱。

    《上海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管理实施细则》还算是比较好的文件,合乎逻辑,里面写的可执行性较强,另外一个完全就是胡闹。

    《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的逻辑是,很多投资公司没有在上海大规模投资,以往只投60分以上的项目,现在因为有这个补偿,所以必然有些投资公司会考虑投资低于60分的项目,政府的钱就是在补贴低于60分这部分产生的亏损,真正高于60分甚至80分的项目可能基本不会赔,所以跟这个方案其实无关。这里的问题就在于,低于60分的项目究竟有没有投资价值,还是政府真的以为就靠这点补贴就能让基金把外地团队忽悠过来?这个行业已经过于盲目,这个文件毫无疑问又是推高盲目性的一击。我个人觉得地方政府直接拿钱补贴亏损这种事情完全是浪费纳税人的钱。

    最大受益者是谁?显然是套利者。暂时不了解具体操作,但从文件细则来看套利空间太大。

  2. 林珑
    理由
    举报 取消

    专业问题很少有人来答,我乐意分享思路,科普一下。

    这条利益链上的所有人都得了好处,可能除了纳税人。

    金融很多时候像个游戏,遵守规则,然后看谁玩得好。

    让我们来看看,这个游戏本来是怎么玩的:

    创业者——天使投资——A轮——B轮——……F轮——上市(大众)

    我们不排除认真做公司,投资,上市经营的,但这个回答谈的是资本如何最高效率的获利,这也是资本的本性,狼性。

    本来的玩法,每一轮的投资人都等下一轮的接盘 ,而且接盘者一般投资大大大于前一轮者,过去天使投资应该是一直参与到上市的,这样利益才能最大化。

    如今不少采取短平快,有后来者接盘,前面一轮的投资人赚到心理价位就走人了。然后接着下一个。为了确保不亏损,有人接盘,所以创业者不用担心,投资人会使了劲帮你找下家,也就是他自己的下家。

    创业者呢,本来创业者的玩法是尽量游戏玩到最后一关,当然获利最大 ,然而通常不行,那么哪一轮不行了,哪一轮卷了钱跑路。

    现在你懂了创业板的疯狂和创业板的泡沫。上市了,牛终于养大了,卖给了普通股民,就等着杀了。

    要注意到,这个补偿措施,不是上海第一个开始施行的,据说好多省市都开始了,最早是浙江先开始的,不亏是金融玩得最好的几个地区。

    现在的玩法是:

    创业者——天使投资——政府(大众)

    你看,中间程序都神略了!是真的“神”略了,我真是佩服想出来的人。直接政府拿着大众的钱接盘就可以了,本来3年才能养成的牛,半年就能杀了。

    H3Y! 零零后CEO:学习压力再大,我们都有时间社交!_新浪新闻 虽然我知道国内的投资圈很疯,但是当时我还没想明白怎么会疯到11岁小孩的程度。这个新闻一出,我马上反应过来,根本是“皇帝的新衣”啊。

    过去多少还要担点风险,现在完全无风险收益啊。

    当然赔偿300,600一年的,大风投看不上,架不住那么多的小风投啊。而且各界采访里,许多学界,经济界人士都表示了担忧,但是却有一个人表示了欢迎——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

    好吧,这就是为P2P量身定做的产业啊,过去投资的都是子虚乌有,如今60%保底在,要玩庞氏骗局,妥妥的啊,集合平台的风险全部政府兜底了,根本不会有付不出利息的危险了,根本不用担心一般的计提了,所有项目60%的保赔,比许多财务公司都保险,堪比银行了。

    怪不得许小年都入股P2P了,在这个政策的两年里,是倒不掉了。我突然觉得我也该买个P2P产品了。

    创业者,天使投资人都很开心,现在周期这么短,大家一年可以干好多票啊。大家都不用做A轮B轮C轮N轮了,大家都是天使啊。

    这个消息出来的那天,A股大跌,我忍不住想,大家是不是都看到了新方向,抽钱加入新战斗要紧?

    对于政府来说,GDP的数值被创造了出来,就业被创造了出来,纳税行政费也是有一点的,最重要的政绩和好处都是有的。

    今天最新消息说了,110家上海的注册投资公司,就是说,我们就这个圈子里玩,你们就不要想来分杯了。然后,我不禁想,腐败管得那么严,自己伸手捞是不敢的,家属也不能成立公司,那么,去创业公司做个职员,当个联合创业者,然后领领正常的工资,分红,奖金总可以吧~~

    一个完整的游戏已经设定,规则明确,各个是赢家。是的,我想不出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的市场会允许这样用纳税人的钱。

    香港也在鼓励科技创新,做法是,风投投多少,政府跟着投多少。这样风险是各担各的,风投不会因此降低投资标准。受益的只是真正的创业者,而政府则省去了自己评估项目的人力物力。

    为什么内地的政策不是政府跟着投资60%呢?为什么各省市都急着兜底呢?

    我也希望不是我想的那样。

  3. 戴凝
    理由
    举报 取消

    亏损额度由谁审计?

    “最多”60%,但每一宗的补偿比例具体是多少?

    最重要的是,哪些亏损案例符合条例启动补偿程序?

    这么多权力套现的空间真的没问题么?

  4. 李建秋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尼玛套利比股市舒服的多啊。

    股市还亏得人赶紧啊。

  5. maomaobear
    理由
    举报 取消

    日前,上海市的《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引发各方争议。上海将从2月1日起,对投资机构投资种子期、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最终回收的转让收入与退出前累计投入该企业的投资额之间的差额部分,给予一定比例的财务补偿。

    按照上海出台的《办法》,对种子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的补偿比例不超过实际投资损失的60%,对初创期科技型企业项目所发生的投资损失的比例则不超过30%。上海还规定,每个投资项目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300万,单个投资机构每年度获得的投资损失补偿金额不超过600万元。

    风投本身是商业行为,政府居然要根据亏损进行补贴,这种事情令舆论哗然:没有风险还能叫风投吗?没过多久,利用该政策套利的段子开始在网上流行,“先成立风投公司A,再找人成立两家创业公司B、C。A给B投资1000万元,除正常开支100万元外,B用剩下的900万元买下C,实际钱回到自己手里。三个月后B经营不善倒闭,再找政府补贴60%,600万元到手。全球最牛套利,没有之一。”

    虽然上海科委相关人员对此进行了解释,但是所谓第三方审计的托词还是很难令人放心。

    目前正值资本寒冬,前一段无厘头的风投热潮刚刚过去,地方政府来了一招资本买单,这到底是唱的哪一出呢?

    一、风投泡沫有多大作用

    地方政府是想靠创业公司促进就业?创造社会效益吗?

    所谓“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虽然听起来好听,创业公司的估值虽然屡创新高,但是在林林总总的创业企业中,真正财务上有盈利模式,能够盈利的寥寥无几。

    小米公司可谓这一轮创业中的超级明星公司,估值已经堪比世界巨头了,但是小米公司的盈利和利润率有多少呢?未来预期即使有高成长,会有高利润吗?

    如果小米公司不上市,投资人就只能靠股本与分红来盈利,小米可以分多少红利呢?按照小米目前超过40倍的市盈率,这些投资人起码得40年才能回本。

    而小米好歹还是一家赚钱的公司,更多的所谓互联网创业公司是在烧钱赔钱,而未来盈利模式并不清晰,靠公司赚钱分红,不知道猴年马月。

    但这些创业公司还是能融到大笔的金钱,投资人们一是看好这些创业公司的增长潜力,二是随着企业估值提升,会有后续进入的投资人接盘,套现退出比较容易。而最后一棒的投资者只能期待企业能顺利IPO,以此进入二级市场套现获利。

    但说实话,真正能走向成熟的创业公司并不多。在资本导向下催生的创业热潮更像是一次资本的重新分配,是投机而不是投资。这样的创业公司不会给社会创造多少真正的效益,虽然可以暂时的解决就业,但一旦公司倒闭,该失业的还是得失业。

    当然,万里挑一总会出几个真正有持续盈利能力的明星公司,这些公司对社会是有效益的。但地方政府必然不会是在赌这个成功率。

    二、地方政府和部门利益的冲动

    对于地方政府来说,创业带来的就业和税收是效益,而更大的效益是政绩。当地方政府卖地经济遇到瓶颈,GDP考核激励着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

    虽然现在经济进入新常态,政府的收入在下降,但是随着反腐的深入,政府的日常开支也控制的越来越严格,政府是有投资冲动的。有投资项目,特别是与中央精神相符的项目,才可以名正言顺。

    这种政府冲动在当年招商引资时已经出现过,在各地工业园建设中也出现过。

    当年地方政府的招商引资消灭了一批国产品牌,美加净不见了,今天风光的格力当年也差点被卖给美国开利,成为招商引资的牺牲品。而无效的工业园建设浪费了大量土地。但是这些都被当年做出决策的地方政府引为政绩。

    如今对风投的政策,很有点当年招商引资的味道,当年招商引资随便一个外国人就可以来做项目:土地划拨,银行贷款,优质企业资源奉送,对方几乎可以空手套白狼。

    而如今的风投补贴,所谓全球最牛套利模式并不是笑话。就在前几天,电动汽车补贴套取补贴还在沸沸扬扬。而每一个补贴,无论是家电下乡还是汽车下乡都被套利。而风头补贴这种规定如此简单,监管手段难以信服的政策不被套利才是怪事。

    更可怕的随着上海政策出台,这种政策恐怕会引发跟风,成为各地政府的模仿对象。而出现套利,消费的是财政资金,也就是纳税人缴纳的税款,而肥的是投机者和掌握补贴审批监管权力的相关者。

    三、支持创新应该从市场端做起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的是GDP,是就业,是税收。而非资本市场套利。为风投买单只会滋生腐败,吹起更大的泡沫。

    政府支持创新,可以从消费端做起。随着科技的发展,现在确实有很多创新的机会,有很多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新科技,而政府可以做新产品的采购者。

    城管执法要拍摄证据,类似谷歌眼镜的穿戴式设备不就是最好的执法工具吗?

    交警要监控交通,获取大面积的路况,无人机不是最好的助手吗?

    政府正在搞公车改革,互联网约租车不是可以很好的满足公务用车的需求吗?

    其实上海市政府在新能源汽车的普及上做的就很好,新能源免费牌照与地方一比一配套补贴很好的促进了新能源汽车的普及。

    互联网企业的科技创新产品,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政府工作效率,政府在消费端作为采购者或者补贴者更为合适。

  6. 甄昊元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是一盘大棋啊,这是胜负手啊!

    这个政策明显是有利于将创新企业和投资企业吸引到上海来的。

    一直以来,风投资本和创新企业集中在北京,同为直辖市和金融中心的上海其实很难分一杯羹。

    在风投市场出现颓势的时候,上海来这么一手,确实很高明。

    从今天起,想创办一个创新企业的时候,你就会考虑要不要去上海注册了。

    从今天起,风投机构就要考虑是不是增加上海办事处和上海办事处的资金和人力了。

    如果其它直辖市和省会城市不跟进这个政策的话,不用很久,上海就异军突起,成为创新和风投的新的热点区了。

    按照1%的成功,10000个创新企业中,就有100个会发展起来,提供就业提供税收,更重要的是提供源源不断的成长实力。

    那要是有10万个创新企业呢?就是1000个成功者。

    单个项目最高赔偿额度不超过300万,单个投资企业最高赔偿额度不超过600万。你猜这10万个创新企业,背后会有多少个投资机构?我猜也就2000个左右。都赔上也就120亿元。更不用说上海一定有相关的配套认定的制度和手段,哪里那么容易就让你拿了钱走?

    这就是当年的千金买马骨啊!

    不得不佩服上海市政府的魄力、心胸、才干。

    这是买一个城市的未来,最多花120亿元就买下一座城市的未来,这笔投入比建一个开发区、建一段地铁、建一个机场小得多得多,但是影响又何止50年?!!!

  7. 边疆金行
    理由
    举报 取消

    你们啊,光看见给钱了

    主管是哪个部门?为什么是这个部门?这部门之前在干什么?现在怎么改行干这个了?

    这笔钱出自于预算啊!这是怎么预算进去的?

    多思考,再说就不妙了

    ===ppppppppppppp

    不会

    没什么影响

    因为看文件,这个钱不多,而且并不好拿,而且受预算控制,而且要备案,投融等也有不少限制,而且要交税,而且。。。

    单拿出一条来说事,只是耍流氓

    政策挺有趣的,希望能多产生好结果,少点白手套套钱

    然而考虑到之前很多种种,保持谨慎乐观

  8. 姜鑫
    理由
    举报 取消

    上海要是想成为创业城市,先解决这个问题吧:

    当前,所有在上海工商进行股权转让的创业企业,如果你的VC有一丁点政府引导基金,那么算国资背景,完蛋了,你需要进产权交易所。就算没有国资成分,假设你有5个股东,其中3个是机构股东,机构股东的股东中还有机构股东,依次循环,你需要调取所有的机读档案。你能让股东的股东的股东的股东也配合你做这个吗?所以还是进产交所。

    进产交所的问题是,你的股东需要出具股东会决议,所以还需要你的股东的股东进行配合。股东数量比较多的公司,直接就郁闷了。

    而且,以上的工商强制措施,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为依据。

    希望能尽快改掉这一点。谢谢。

  9. 黑焰十字
    理由
    举报 取消

    应邀写了篇评论,原文

    这件事实在是太值得嘲讽一下了,我节选了一部分。

    某天,突然狗圈的东区主人之一发话了,他说:“饲主们,今天我要说个好事,我们出了个文件叫《上海市天使投资风险补偿管理暂行办法》。从今天开始,你们给狗窝证在咱们这片的狗投食,要是哪个不争气的被咬死了,你们之前发的狗粮我给你们补了。”

    东区主人会颁布这个文件,主要是因为东区最近遭遇了狗窝建设危机。原本还能算是狗圈的中心之一,区里也有几只大狗窝,结果一手好牌硬是被自己打坏了。现在大狗窝的分布,北区一枝独秀、南区自成体系;东区这边虽然有最大的那只狗窝,但不归他管;连以前看都看不上的西区和中区,都隐约有赶超架势。再不下点猛料刺激下,眼看自己在狗圈的地位就快没有了。

    东区主人可能觉得,这个条例就是猛料。他觉得既然狗主人都愿意兜底了,饲主也亏不了多少,万一还是亏了,至少看斗狗的门票也能打个4折。毕竟咱东区也不差,都这样了,饲主没道理不来投食把。果然,饲主如东区主人所料,纷至沓来,主人很满意。

    到这里,狗汤的主料——那条聪明狗终于要登场了。聪明狗也是狗圈里的一只创业狗,他的狗窝上写着“互联网+公关”几个大字。他的狗窝还很小,不过他的狗心很大,一直梦想做一个能上市的大狗窝,所以也有一些饲主在考虑要不要给他发狗粮。

    在一些平行世界里,这只狗拿到了一包狗粮,但他在盖狗窝的过程中被其他狗咬死了。在另一些平行世界里,这只狗也拿到了一包狗粮,并且把狗窝越盖越大,出任CE狗,迎娶白富狗,走上了狗生的巅峰。还有一些平行世界中,聪明狗没有拿到狗粮,默默地埋头觅食等待着新的机会到来。不过在这个空间里,以上这些情况都没有发生。聪明狗之所以聪明,是因为他听得懂人话,还会算数,又懂点人情事故。立刻理解了“美好的事情即将发生”。

    于是,聪明狗把狗窝里最可靠的狗赶了出去,可靠狗新建了一个狗窝。接着,聪明狗找到好友海归狗,海归狗有一个资产管理专用狗窝。两狗聚在一起啃了一顿排骨,海归狗当场拍板,决定投资100吨狗粮给聪明狗。聪明狗狗粮一到手,转手就把可靠狗的新狗窝给买了,花了90吨狗粮。可靠狗带着到手的狗粮去大堡礁happy了。而聪明狗剩下的10吨狗粮,就和狗窝里其他的狗大吃大喝,很快就吃完了。聪明狗的狗窝由于缺少狗粮,就这么关闭了,而海归狗的投资也就黄了。

    海归狗很沮丧,找到了东区主人哭诉。东区主人表示没事,按之前说的,咱赔你60%,这60吨狗粮你拿走。海归狗千恩万谢,说下次一定把狗粮用在好狗窝上,拿着狗粮就跑了。最后,聪明狗、海归狗、可靠狗,一起在大堡礁的沙滩上分了这150顿狗粮。

    后来,聪明狗带着可靠狗回到了国内,建了个新的狗窝,狗窝的主要任务,就是专门帮东区的其他狗关狗窝,找东区主人拿补贴,然后从里面分一半做服务费。这个狗窝由于需求巨大,很快做大,在狗三板上市了。聪明狗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做出了一家上市狗窝,虽然狗圈东区只剩下一地鸡毛。Which dog care?

    故事到这里其实差不过就完了,对主角来说是一个good end。

    故事的后续是,狗粮满屋的聪明狗开始四处游历,在北区和南区大撒狗粮,那些拿到他狗粮的狗窝也越来越大。聪明狗已经不再是一只狗了,他成了发狗粮的饲主——天使投资人。闲暇时回忆当年,他想到一连串无法理解的问题。

    东区主人为什么要拿从其他狗手里收来的狗粮补贴饲主?狗不会觉得在给其他狗磨牙吗?为啥不投资给那些专发狗粮的饲主而要用补贴的形式?如果是为了狗窝的生存考虑,为何不直接免了狗窝的税,或者给狗窝一块不用狗粮兑换的地?到底如何在审核饲主补贴资格的问题上避免暗箱操作和权利寻租?难道不会因此造成饲主之间劣币驱逐良币?

    聪明狗很聪明,但却永远想不明白这些问题。索性不去想了,毕竟下午还要去狗群做演讲,吹当年怎样建成了第一个狗窝。

  10. Nick-Atom
    理由
    举报 取消

    如果你真的想帮忙, 就帮助那些创业的企业活下去, 而不是补偿投资者。

    投资者有自己成熟的风险分担策略, 不需要你瞎操心。

    你也帮不上忙, 你主要是在帮套利者。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