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营销专业角度,可口可乐为何将用了 7 年的广告语换为「Taste the feeling」?

理由
举报 取消

Coke launched its new “Taste The Feeling” campaign last week, which is its first global campaign across all Coke brands including Coca-Cola, Coca-Cola Light/Diet Coca-Cola, Coca-Cola Zero and Coca-Cola Life under one global creative campaign, “Taste the Feeling.” via Coke’s New ‘Taste The Feeling’ Brand Campaign Doesn’t Lose Bad Feelings – Forbes » Forbes Welcome在巴黎的活动上,可口可乐总裁兼首席运营官James Quincy是这么说的:“这不止是一场新的市场营销活动的发布,而是一种新的商业方法。所有拥有可口可乐商标的品牌都将团结在一起,这个新的策略就是‘同一品牌’”。via 可口可乐 slogan 换了,其目的是要更加强调产品

2018年2月2日 10 条回复 1796 次浏览

发起人:Cecile Liu 初入职场

喜欢匿名的隐蔽金属党

回复 ( 10 )

  1. 九品君
    理由
    举报 取消

    可口可乐新slogan的尴尬与无奈!

    2016年,由国际四大知名营销咨询公司联合操刀,协助可口可乐推出新口号“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觉),使用了7年的
    “Open Happiness”(畅爽开怀)被换掉了,震惊中外广告界和企业界朋友圈。热闹之余,细细思量,可口可乐能达到预期目标吗?

    下面,我们从广告类型开始说起:

    一、广告的类型

    1.不知所云型(unintelligible:目标消费群体看不懂的广告统统归到此类,大多属非典型懵懵懂懂型。创意出发点是“企业或组织自身”。

    2.产品型(product):以产品为出发点,强调产品的卖点(卖点论),或强调给消费者带来的价值(买点论)。创意出发点,“卖点论“是“企业或组织自身”,“买点论”是“目标消费群体”。

    3.精神型(feeling ):以情感为出发点,强调消费者的情感、归属感,或强调企业或组织的逼格(bigger)。这个创意的出发点也很明确,“强调对象”即“出发点”。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既有产品的卖点(或消费者的买点),又有诉求的情感、归属感。创意出发点,可列为4个象限,不是这篇文章重点,就不再一一阐述。

    二、广告类型适合的企业或组织

    1.不知所云型(unintelligible):古今中外,大中小型企业或组织均有,不建议任何企业或组织使用。

    2.产品型(product):中小型企业使用,大型企业酌情、酌量使用。

    3.精神型(feeling ):大型企业或组织使用。当然,如果背后有土豪站台或背书,中小型企业也可使用。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大中小型企业或组织使用。

    哪种企业或组织为什么适合相关的广告类型,大家可以细细思量,细忖之后,自有乾坤。

    三、各类型广告可以达成的效果

    1.不知所云型(unintelligible:需要反复播放、播放反复,不管是否有骂声,效果还是有的。

    2.产品型(product):达到“立即促进销售、打击竞争对手”的作用,一般短期效应较强。

    3.精神型(feeling ):达到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感、归属感,也就是使品牌与消费者的身份相匹配,或者使消费者希望成为品牌的拥有者,一般长期效应较好。

    4.综合型(product + feeling ):同时达到短期效应和长期效应。(这个是重点,接着往下看)

    四、可口可乐的尴尬之处

    2016年,可口可乐春节广告诉求“团圆,就该这个味”,业内纷纷议论:“可口可乐撞衫康师傅”,事实真的如此吗?投放效果又会如何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广告,“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就是这个味”。一方面康师傅的广告主画面以产品为主,夸张的表现方式,使消费者垂涎欲滴。同时强调“这是这个味”,使受众产生两种感受:一是“康师傅的自信,其他企业的红烧牛肉面不是这个味,我的味道最正宗!”,达到打击竞争对手、夺取市场份额的作用,二是通过广告画面的视觉刺激消费者味觉,使消费者产生消费欲望。缺点是未进行精神诉求,不利于对消费群体的长远培育。

    其次,可口可乐的换新slogan是在销量持续下滑的背景下推出的。至于可口可乐销量一直下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兴趣的朋友可看看我原来写的《可口可乐,产品跟随策略到尽头了》一文。可口可乐严重下滑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可口可乐属“非健康食品”已经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那么,可口可乐如何提升销量呢?作为传统企业,一般情况下,短期内提升销量,除了“销售方面”的提升方法外(各类销售促进活动),“市场方面”就会按照方法2和方法4来做。但可口可乐的尴尬之处在于:非健康的标签是一个硬伤,产品USP无法提炼,所以只有对feeling这个味觉high点进行刺激了(非消费者买点或产品卖点,因此作用有限,但实属无奈之举(四大国际广告公司水平还是挺高的,能想到此折衷的办法))。另外,作为一个高逼格的全球性公司,还要兼顾消费者的精神感受。如可口可乐春节广告,只好把春节吃饭团圆的场景凸显出来,利用“团圆的亲情场景+味觉诱导”来刺激春节期间的消费与购买。

    第三,此次可口可乐用“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觉)统领所有饮料诉求(可口可乐、雪碧等均用此slogan),历史上第一次,这个策略非常棒。将口味诉求运作到所有饮料,所有饮料均围绕此诉求进行诠释。一方面狙击所有品类的竞争对手,另一方面传达的诉求更加一致与统一。

    综上所述,本次可口可乐的调整slogan策略过于骑墙,但确属无奈之举,效果只能评为“中上”!

    更多精彩信息,敬请关注微信公众号:fmcgemkt,或猛戳:

  2.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百事是后辈,刚入行的时候,可口已经垄断市场,成为业内神话了。

    老人们都劝他不要以卵击石。

    他不听,硬要和他争。

    几年下来,他越做越好,还得到了政府内贵人的提携,从此平步青云。

    他发现可口也并非不可打败。他使了一些伎俩,也算是打过两三场翻身仗。

    可他知道,可口还是瞧不起他。

    越是明白,他越是努力。

    可口主打怀旧,他就主攻年轻消费者;

    可口进军第三世界,他就抢占苏联市场;

    可口决定打入中国,他次年就跟上。

    2016年,中华区新年总商会。

    他一身宝蓝西装,举着红酒杯,笑盈盈地接受宾客们对其猴年广告营销方案的盛赞。

    可口姗姗来迟,也不看他,只翩然走上圆台。

    众人只见那位长身玉立,宣布即日起更换其品牌slogan。

    宾客们瞬间掉转目标,向那绯色拥去。

    他看着台上那人,明明是个男人,却总偏爱着红裳。

    “从我知道你开始,我所做走的每一步,都是为了更接近你。”

    他腮帮子咬得紧紧的,眼角仿佛也染上那人的红,

    “可是,你从来不等我。”

    #自古红蓝出CP

    谢邀

  3. 陈璐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这个问题好难回答。广告语的改变,说明可口可乐的品牌传播战略做了调整,至于如何调整,相信可口可乐是非常专业的根据当下环境、可口可乐面临的挑战、可口可乐数据……等等所做出的。但至于调整后的效果,只能靠市场验证。

    这个问题应该让可口可乐品牌主管来回答。对可乐,我一直无感啊。

  4. 歪Q不歪
    理由
    举报 取消

    正如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看“Taste the feeling”就有一千种不同的看法。

    “Open Happiness(畅爽开怀)”变成了“Taste the feeling(品味感觉)”,说实话,我的第一反应是从表面的号召变成了意识感。之前有稍微肤浅地了解了一下这个经典品牌的广告语变化历程,下图是不知道从哪里copy过来的可口可乐90年代以后的slogan,所以不负责准确度,但大致差不了多少。

    红色字体是当时我凭个人喜好标的。单纯喜欢93/95年可口可乐的唯舞独尊的霸气,喜欢01年的情感沟通——将品牌上升一个层面去赋予生活美好的希望(背景应该是911事件,所以挺有品牌责任感),喜欢13年的号召行动力。

    “Taste the feeling”,结合那几支片子来想,其实我会觉得可口可乐很聪明,这句话其实踩着了产品和情怀的两边,可以是和产品相关——品味可乐带来的感觉,就像可口可乐的首席营销官说:“我们的目的是为了强调产品。” 其实从几支片子来看,这个感觉更多是情感的沟通——品味生活中友情、亲情、爱情等等带来的那份只有自己懂的感觉,为什么敢去讲后者的感觉?因为这是这个品牌和产品的自带优势——可口可乐,见证了多少人的多少故事。

    我个人是很喜欢用一个简单的故事就讲清楚的广告手法,也希望以后自己能练就成那样高要求的功力。所以这次的片子,我本人很喜欢《兄弟篇》,也是这一篇让我特别感受到 “Taste the feeling”所表达的另一种含义。

    可口可乐 兄弟情深广告片 http://v.qq.com/boke/page/v/0/c/v0181em9gsc.html

  5. 不系之舟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我不懂营销学啊 ,怎么想起邀请我了。

    说实话我觉得对于可口可乐来说,把广告语换成啥都没太大区别。不管是Taste the feeling,还是Taste the young 还是 open your feeling(这都是我胡诌的),口味没变配方没变,针对年轻人的市场定位没变。说真的,作为营销门外汉,我深深怀疑单单一个广告语的变化,对可口可乐这种人人都了解的著名产品在销量上有什么效果。

    从我个人来讲,就算是我敬爱的苍井空老师代言可口可乐,我也不会去喝的。不喝碳酸型饮料,原因非常简单,我胃不好,喝了肚子胀痛。

  6. 刘安军
    理由
    举报 取消

    单纯从一个消费者角度来看,「Taste the feeling」更能说出了可口可乐忠实消费者的心声。世界两大可乐,可能对一个刚刚消费可乐的人来讲,不容易或者不重视两者口味的差异,「Taste the feeling」对他们没有内心的触动,但是忠实的可口可乐消费者舌头却能忠实的区分两者口味上的差异:对,喝的就是这个感觉。在我(一个消费者角度)看来,“Open Happiness”更多的是开拓市场,而「Taste the feeling」更多的是讨好忠实消费者。

    不喜欢吃麦当劳,喜欢肯德基

    不喜欢百事可乐,喜欢可口可乐

    你说我是去麦当劳喝可口可乐还是去肯德基喝百事可乐?

  7. 西凉梅江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这个问题已经提问了很久,我一直没回答过,当时但我刚大二,觉得自己什么也不懂,就一直放着没回答。直到……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写了可口可乐的互动营销研究。

    我现在心想是不是当初因为你提的这个问题在我心里埋下了颗种子……让我入了坑[哭]

    开玩笑的哈~

    1.【可口可乐】是中国家喻户晓的国际品牌之一,其系列产品在中国市场上深受欢迎。可口可乐为中国消费者提供超过15个品牌50多种口味的饮料选择,其系列产品在华的每天享用量达到1.4亿杯。可口可乐自1979年重返中国市场至2014年底,已累计投资超过90亿美元。目前在华建有43家工厂,系统员工约45,000人,其中99%为本地员工。可口可乐及其装瓶厂在中国长期以来不遗余力地支持教育及公益事业,推广环境保护以及帮助当地社区的发展,捐资总额超过2.7亿元人民币。可口可乐亦是唯一一个全方位赞助在中国举办的特奥会、奥运会、残奥会、世博会、大运会及青奥会的企业。这是官方介绍好像[无辜脸]。

    2.2016年1月20日可口可乐发布了全新的营销口号「Taste the Feeling」,取代了使用了长达七年之久的「Open Happiness(畅爽开怀)」。作为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大品牌,口号更改的同时更是一场大型的战略调整,这自然免不了一大波广告的更新。据悉,包括麦肯,Santo,Sra. Rushmore 和奥美这四家代理商同时参与了此次的 Campaign,首批制作了十支 TVC,目前已经有六支在 YouTube 上发布了。

    其中由奥美制作的名为「Under Pressure」的 TVC ,同名歌曲来自 David Bowie 和 Queen ,很巧合地致敬了在前一周逝世的 David Bowie。

    与以往不同,这也是可口可乐有史以来第一次使用了「One Brand」的策略,将可口可乐旗下定位不同的品牌包括健怡可乐和零度可乐等等全部配备了「Taste the Feeling」的口号,这也标志着品牌在极具凝聚力的营销策略上有了一大跨步。

    事实上,「Taste the Feeling」的口号也是希望消费者能把对可口可乐的关注点放回到可乐产品本身。「Open Happiness」的确很带感,但是脱离了可乐罐中的可乐,难免有些飘渺和哲理化了。而「Taste the Feeling」却能与可乐本身产生对接,让口感完美地延伸到幸福感。

    3.最后附上可口可乐近二十年的口号供参考,不知道你最喜欢哪一个呢?但是无论如何,去年的改变,也许是希望广大消费者先「Taste the Feeling」,然后再更好地「Open Happiness」吧。

    4.毕业论文写的可口可乐实在是头疼,头发都掉了老多,还是在想为什么我要写可口可乐啊啊啊啊啊

  8. 主动极化粒子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知乎第一邀. 尽管不知道为什邀我.

    其实我并不知道可乐的广告语是什么, 我还以为是一万年不动摇的 “alway Coca-Cola”, 毕竟人家都说Always了, 变来变去显得不真诚了.

    营销方面, 本人从事营销,但从来没从事过快销, 很膜快销的从业者, 自叹不如.却又不知道究竟哪里不如.可能只是酒量不如而已.

    制造方面, 两个品牌的厂都进去过, 感觉可乐工厂比百事工厂更先进一些. 工厂的职工也更稳定些, 人人各就各位, 阶层森严, 但是因为阶层的稳定, 却也风平浪静,或许是因为可乐进中国较早, 经营模式以与国内饮料公司合资为主,都是老员工, 本来是车间主任的, 到了合资厂就是生产经理.

    然而, 对于可乐的无知, 并不影响对其喜爱, 不管它改什么广告语, 只要还生产这样普通口味的可乐, 不是什么零度,健怡, 也不放柠檬和樱桃, 不加热, 不放生姜, 不想快餐店那样没有气泡, 我还是会坚持喝可乐.

    并且,

    “老板, 有可乐吗? 冰的”,

    “抱歉, 只有百事”

    “那算了, 给我泡杯茶吧”

  9. 云笙
    理由
    举报 取消

    蟹妖。虽然我不知道你邀请我这个不懂营销的百事死忠粉干啥,但是我还是谈谈吧。就像百事当年更换logo一样,可口可乐更换七年的slogan也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眼球的噱头。会有相当一部分像题主一样的人会思考,为啥要换呢?这何尝不是7年积累的爆发。

    但答主的个人观点是,更换slogan并不能很好起到一个促销作用,只有可口粉才会去关注这种东西。倒是可口可乐的昵称瓶和歌词瓶成为了营销界成功典范。

  10.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 我觉得可口可乐本身已经遭受到了健康饮品的冲击。饮料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单纯的口感完全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可乐已经由一种好喝的饮料逐步变成了一种不健康的放纵式的好喝的饮料。

    姑娘们再想喝,一想到卡路里那么高,对身体没啥好处,就掐灭了自己购买的冲动;早年,可乐杀精的传言也有很深的群众基础哦

    其次 适应潮流的零度 健宜也解救不了可口可乐。因为并没有健康多少 还很难喝!

    最后 新的口号 在我看来 隐藏含义就是

    姑娘们 放纵自己吧!来罐冰爽的可乐!taste the feeling!别想发胖!别对自己要求那么高!开开心心爽一把!就是好喝 就是不健康!

    小伙子们!运动完了来一罐!不要想太多!

    默默隐含了一种现代人压力大 自我要求高中渴望脱离现实 渴望反叛的心理!

    Well played!

    我以前一直以为健康饮料会取代不健康的街头奶茶、可乐,现在我觉得很长时间之内,两者都有可能会并存!因为人也许可以抵抗后果严重的大诱惑,而对一罐可乐的小放纵,是大大可能作为释放压力的豁口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