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艺林小宇 初入职场

知名自媒体人丨专栏作家丨某互联网公司运营总监喜欢用白话文讲述移动互联网时事热点,专注于产品运营、策划、BD合作等领域。新书《崛起的运营——后产品时代的运营之道》即将面世,转载文章请联系微信:18820785106;微信公众号:艺林小宇(cs-jy8)微博@艺林小宇

回复 ( 10 )

  1. xinzhi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 36Kr 离开一年多,作为初创员工,之前近 5 年里一直负责 36Kr 的媒体部门技术和产品研发,NEXT 是我们的最后一个公开发布项目,离开前一个月在做公司内网和网管。

    作为外人回答这个问题,我觉得是:前期 5 年的积累 + 新政策风口驱动 + 一些真正优秀的员工奉献。

    1. 从积累到转变

    • 媒体:5 年媒体积累,但内容平泛,主要是流量和广告渠道的建立和巩固;现转向知识付费、行业调研等打包产品,近期在深度报道、媒体平台方面有一些进展,从始至今变化并不大(强插一个信息,最老的作者一直还在是远程兼职翻译的,id:boxi);
    • 创投数据库:冷数据居多,没有实际应用价值;现打包为创投助手,作为服务投资人的平台工具,而股权众筹业务基本停滞(项目上新缓慢);
    • 氪空间:之前对标 YC 作项目孵化,现在转为只卖工位,全国布点,典型的房产租赁项目;
    • 活动:活动一直是 36Kr 一大特色,目前转向线上直播和合作活动居多,页面发布的活动信息基本都是半年以前的了。

    可以说,36Kr 越来越不酷了,只是离用户越来越近,和钱越来越近,并不断抹除用户人群的边界,这是好事;产品和业务方向上做小做精,获得了更稳定的口碑,产品技术存在感较低,在盈利方面仍然是一大挑战。

    2. 风口一个都不少

    全民创业、互联网金融、众创空间、知识变现,36Kr 从之前的线上线下转向了当前全终端的覆盖,我看到的是追热点、公关能力的不断增强,并在逐步膨胀的体量上,能和更多巨头和资本牵手。

    3. 优秀员工默默奉献

    真正的改变在于人。

    过去 5 年在产品研发的用户体验上的积累,我认为基本为 0,最初的产品形态已全然不在了,而环境政策的变化有利也有弊(政策监管等因素推延了 36Kr 的上市计划)。

    而最近这一两年,我看到了一些实质性的提升,产品体验趋于简单和纯粹,现在我始终觉得,36Kr 还是有 3~5 个能力特别强悍的优秀员工的;36Kr 集团员工应该接近 500 人,绝大多数人都是螺丝钉角色吧,但也是这样大量的新血液和过往大多数人的“牺牲”,才换来了整体的迅速发展。

    外在看来顺风顺水的公司,背后哪个不是荆棘满路、勾心斗角和充满欢乐拥抱变化的成长过程呢。我们可以若干年后回头再看这个问题。

    P.S. 目前从官网页面无法找到 NEXT 的入口(直接访问网址是: ),可以说是 36Kr 目前仅存的最纯粹的项目,当前每天还会有几十人在上面分享互联网新应用,背后技术和运营团队已经全部撤离,弥留之际再次安利一下这个项目。。

    利益相关:从 36Kr 出来这一两年,我们几个老员工筹备的新项目近期上线,分享职业成长、项目管理方面的实践经验,欢迎关注知乎专栏 @每日工作。

  2. 粘胶
    理由
    举报 取消

    感觉很多人对36Kr的印象还停留在“媒体”、“科技博客”这样的标签上。

    事实上36Kr一直还有一个身份是国内知名互联网创业生态服务平台

    其实只要列出百度百科上的时间轴,我想这个问题就很明晰了:

    最早 在11年8月30日,36氪就推出创业投资服务,帮助有需求融资的创业者对接投资人。

    2013年1月,创业服务平台36氪+正式上线,主打方向是为创业者服务(为创业者提供寻求融资、寻求报道和创业项目数据库等服务)。整合36氪的所有资源,利用线上线下一切形式满足创业者的各种需求。

    14年4月22日,36氪启动氪空间,并一炮走红,成为最早一批中关村管委会“创新型孵化器”。截至目前,第一个氪空间(位于中关村创业大街)孵化过101个项目,项目总估值超过105亿。

    14年8月,NEXT上线,旨在用更快、更全、更轻量的方式展示项目,让新产品能够有接触种子用户的机会。

    2015年6月,36氪股权投资平台正式上线,并与蚂蚁金服达成全面战略合作。

    15年10月15日,36氪宣布完成D轮融资,本轮融资由蚂蚁金服领投,华泰瑞麟、经纬中国跟投。

    16年1月25日,“氪空间”宣布从36氪独立拆分,并完成了A轮融资。估值约10亿元

    至此,36Kr的整个创业生态已经全部布局完成。

    从2011年从科技博客起家的36氪目前已经成长为全国最大的创业生态服务平台,氪空间为早期创业者提供孵化器、媒体为创业提供了最早的曝光机会,而NEXT则为创业者提供了种子用户,最近上线的投融资平台则可以帮助解决初创企业融资需求。负责36氪投融资业务的合伙人周尤说,36氪的核心是互联网创业的第一孵化器和第一媒体,这两个“第一”的底层是与互联网创业者的深度连接。

    整个过程在我看来,应该是前期足够的积累(五年的媒体和两年的融资平台)才有这两年的发展。

    而不应该是虎嗅突然拿到百度1000万投资去做物流的感觉。

    ——————————————————————————————————————

    另:可以参考百度百家上孕峰的36氪如何从边缘媒体做到主流金融–百度百家

  3. 艺林小宇
    理由
    举报 取消

    2010年12月8日,36氪网站正式上线,但是在前几年都是比较平凡

    没有收到太多的关注,但是去到2015年,36氪就像打了鸡血,一下子就火了

    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说:

    36氪的崛起和李克强总理喊出的口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离不开的!

    如图百度指数: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又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然后36氪刚好是一个创业科技媒体,就乘着这股东风起来了。

    但是无可否认,36氪也是众多创业科技媒体做的比较好的,所以起来也是趋势所为!

  4. coderman tao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业的多了,软文也便多了。互联网普及了,小白变多了。

    人家一篇软文写的“惊世骇俗”,你也pia~pia鼓掌,可悲的是人家不过是抱着一篇软文的态度来和你分享所谓的knowledge。

  5. Noodle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告做得好,一般人发现不了。这样的良心软文刊载站不火简直没天理啊。

  6. 黄蠊
    理由
    举报 取消

    大众创业的浪潮兴起了,时也

  7. 张榐
    理由
    举报 取消

    确实是发展的很快的

  8. 郭长杰
    理由
    举报 取消

    想获得资讯的人多,自然关注多了。

  9. 全云峰
    理由
    举报 取消

    也可以说,前几年都是探索和积累。

    像挖财一样,创业过程是不断试错和调整的过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