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天池大数据竞赛对校园招聘有帮助吗?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天池大赛参加的人很多,而且TOP20的选手还有阿里校招绿色通道特权,近期又看到腾讯TST招聘贴上也认可天池大赛,所以我想问问过来人,参加这个竞赛到底对校招有帮助吗,天池证书在业界认可度高吗? 2017年11月5日 10 条回复 2085 次浏览 学习,数据挖掘,机器,校园招聘,阿里巴巴,集团
回复 ( 10 )
先说结论:参赛对校招有很大帮助。
至于原因,已经有好几位大神现身说法总结得很好了~ 简单说说个人看法,希望能帮到题主和考虑参赛的同学 🙂
1. 校招绿色通道,直通终面环节
参加过第一届天池大数据竞赛,也就是天猫推荐算法比赛。Top 10 的队伍要去杭州现场答辩,答辩结束后这些队伍里所有应届的同学都被安排了面试。虽然我当时并没有想工作,连阿里的校招系统都没有注册过,也稀里糊涂被安排了面试。印象中是连续的两轮面试,之后阿里的系统就显示“三面通过”了… 后来才知道这就是普通校招的终面环节了。
如果不走绿色通道,在这之前至少要完成注册帐号、填写资料、上传简历、通过笔试、通过一面等环节。从这个角度来说,校招绿色通道省去了很多麻烦,也不用担心在前面的环节被淘汰,省时省力又省心。此外绿色通道不会限制 offer 级别,如果面试中表现不错,会有机会进入到后面的阿里星面试环节。
2. 比赛关注度高,成绩认可度高
比赛的社会关注度高,第一届就吸引了 7000 多支队伍参加(每支队伍最多三人)。一次比赛能有这么多队伍,即使是 Kaggle 上的国际比赛也难得一见,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如果能在这样的比赛中取得好成绩,不仅在阿里,在国内整个业界都是普遍认可的。
3. 接触真实数据,体验生产环境
阿里对天池比赛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和支持,也投入了相当可观的资源。我参加的第一届比赛,提供了脱敏后的天猫用户数据,并为参赛选手提供了千台服务器的集群和阿里内部的生产工具(ODPS, XLib等),用于大数据分析和分布式模型训练。据我所知,那次比赛光是集群的成本就远远超过了百万奖金这个量级。对于象牙塔里的学生来说,能在比赛中接触工业界海量高质的真实数据,使用内部的生产环境和工具链,这些都是宝贵的实践机会,当然对于校招也是大有裨益的。
4. 赛题很接地气,关注实际问题
天池比赛的选题很棒,旨在解决工业界遇到的实际问题,而不是无病呻吟为了比赛而比赛。就拿我参加的第一届来说,赛题是预测天猫用户的购买行为。这是一个典型的推荐系统问题。当时参加第三赛季的同学进驻了天猫团队,他们让自己的算法真正跑在了后台,并在双十一的真实流量中以 16.9% 的显著优势击败了天猫原有的推荐算法。给这些能力超强的同学点赞,也给阿里对这些同学的信任点赞。
刚看了下天池最近的赛题
如果题主的简历有一两项解决这些实际问题的经历,即使没有取得非常好的成绩,我想也比写上某某课程大作业要好很多 😀
此外,注意到天池已经不再是一年一次的单项比赛,平时也会不断举办比赛,这样的形式很接近 Kaggle 了。
5. 锻炼团队合作,广交天下好友
由于比赛是组队制,大部分同学都不会选择单兵作战。比赛其实就像工作中的一个小项目,两三个同事一起合作完成。做比赛也一样,从进度规划、团队分工、小组讨论,到文档管理、代码管理、成果展示,都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个人英雄主义已经过时了,当下的企业总是欢迎团队合作能力强的人才。
参加比赛的队伍来自天南海北的各大高校,甚至包括海外的名校。和高手过招自然很有乐趣,同时也能结交不少志同道合的朋友。这算是参加比赛的附加价值吧。
————————————————-
我是正经回答的分割线
————————————————-
提起这个比赛,勾起了不少美好的回忆,于是专门去翻了翻相册,顺便分享几张老照片吧~
当时的比赛前后有几个月时间,主办方为了鼓励大家不断提高成绩,每个月给当前排在 Top 10 的队伍一点小奖励,就是一人发一个阿里云手机… 我们队有幸拿了两次,有种开店卖手机的错觉…
决赛答辩是在阿里总部的“光明顶”,巨大的宽屏幕很震撼。
颁奖结束后的合影,决赛的评委阵容也很强大,比如杨强老师… 让我们这些答辩选手鸭梨山大。
主办方还给我们安排了阿里总部的参观活动,西溪园区是新建的一大片地盘,办公环境很不错。
比赛的奖杯是专门设计的,一只萌萌的淘公仔~ 虽然我们只拿了第七名,还好有最佳团队奖安慰一下… 感谢队友的辛苦付出!
有幸受邀参加了阿里云大会,在台上分享了一些比赛的体验。
大概就这些啦。
希望天池比赛越办越好,也祝参赛的小伙伴们取得好成绩!
利益相关:马上毕业即将入职阿里巴巴。
小硕一枚,从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就读于南京某理工大学,身上的标签最多的可能就是“平凡”。平凡的上课,平凡的写论文,平凡的毕业,就业在某某研究所里做一个平凡的员工。以上全部是我曾经的职业规划,直到我遇见了天池大数据竞赛,人生才发生了转变。移动推荐比赛是我参加的第一个数据类竞赛,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池对我的帮助足以改变我的人生轨迹。
好了,不扯那些没用的,作为过来人,在这里分享一些我对这个问题的见解。那么,天池大数据竞赛对校园招聘有帮助吗?
1、知识储备。对于一些今后想从事机器学习&数据挖掘岗位的数据新手来说,参加天池竞赛后你会面临许多新的词汇,例如建模,特征处理,ODPS平台,机器学习各类算法等等。接触这些新鲜的关键词相当于给了你一份List,为了充分了解这些词汇的具体意义,你一定会去费力钻研这些词汇背后都是些什么意思,都有哪些资料文献可以参考,不得不说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我看的资料确实非常多,这些都是知识储备,面试时候可都是实打实用的上的。但是如果面试官问你问题后,你连一些基本术语听都没听说过,那你就真的悲剧了。。。
2、项目经验。天池大数据竞赛往往会抛出一个赛题和一个真实数据集,在复赛中甚至可以利用阿里的分布式数据平台访问大数据,这也是平常在学校里接触不到的。对于与面试官的一对一交流中,天池比赛经历可以算是非常优秀的项目经验。根据我的经验,如果针对阿里的校招,面试官本身就对天池竞赛比较了解,那么你们的交流将会非常愉快;如果是针对别的公司校招,那么铁定会请你解释一下比赛的来龙去脉,这时候抓紧时间赶紧亮出你的比赛经历,如果你还有一个好的名次,再不经意的展示下参赛人数(嘿嘿嘿),吸引一下面试官的注意,是不是也更容易拿offer了呢?
3、志同道合的朋友。我的队友有全能学霸implus,学识渊博的大师兄,还有比赛中认识的各位大神,阿里星江神(膜拜脸),天音大神等等。加入天池大数据竞赛的群也是增长人脉的好方法,校招信息,岗位内推在群里都有发布,对于整个求职季来说,招聘信息渠道的多样化也更有利于找到一个好工作。除了这些,经常会有小伙伴分享一些面试笔试经验,找工作时多参考一下这些经验也是极有益处的。
所以,我的结论就是天池大数据竞赛对校园招聘有巨大帮助,无论是不是阿里的校园招聘。
最后我再啰嗦两句,以上所有情况仅限于你专注的至少完成了一个天池比赛的基础之上,包括比赛的前期破题,框架构建,特征工程以及最后的coding。如果你只是来打酱油或者怒抱队友大腿而什么也不干的,那么当我没说。。。
额,因为本人还是博士go,并未参与工作,甚至也未参与过面试。。虽说有在商汤和微软亚研实习,但是都是直接过去的,没有经过正常流程。。所以我来讲讲我身边的大神们在参加天池之后的求职情况吧~
首先是我在2015年移动推荐大赛夺冠的两个队友,先是nothing,我们在现场答辩的那几天共享事业部,阿里妈妈,蚂蚁金服,淘宝搜索就纷纷抛出橄榄枝,另外一场资金流比赛的前五直接在那几天进入终面环节了。接下来一周后nothing经过三次简单的电话面试后毫无压力拿到高薪的搜索部职位,异常轻松~
然后是大师兄,大师兄也是同理先是斩获共享事业部offer,然后又被一家上海公司高薪挖走~
还有我们的阿里星江神,人称offer星收割机,斩获了无数星星。具体可以从他的回答中细解~包括广结人脉,面试有料,工程经验等等~
最后,给个建议,如果要参加,请专心致志,心无旁鹜,因为只有专注才能有所收获,才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即使因为时运成绩不够理想,那么你的收获足以成为你参加面试以后工作的高能资本~
参加过天池的处女赛-天猫推荐算法比赛以及移动推荐算法比赛、穿衣搭配比赛,也参加过2015年的秋招,面试过国内外7家公司。个人觉得在校招中这些比赛经历对于面试数据挖掘&机器学习类的岗位是相当有帮助的。
首先,好的比赛成绩是简历的一大加分项,我参加的这3个比赛人数分别是7400+,7200+,2100+,这么大的基数,比赛成绩可信度、参照度是相当高的。
其次,内推的时候会让人觉得你有货,这些比赛踏实做就是个好项目,能接触到亿级别的数据,用分布式平台,跑分布式算法,有团队协作。面试的过程中这些比赛是个很好的谈资,介绍完背景、数据、如何建模、特征处理、ODPS品台和Xlib算法,然后围绕着这些点再聊聊,1次面试就过去了。靠着这些比赛经历和成绩,我的内推基本都过了。
最后,这些比赛带来许多的隐形帮助。天池的比赛有现场答辩,能和其他团队和一些大牛评委面对面交流,阿里的一些算法团队也会直接过来招人。这些能够带来帮助内推的人脉。
至于问题中提到的天池证书,在面试过程中并没拿出来过,单个比赛成绩、天池综合排名这2个数据更有用些。
利益相关:移动推荐第四名团队
结论:对于非计算机专业进入互联网非常非常有利
之前在知乎上获得过许多帮助,很感谢那些素不相识,但却热心给我意见的人,希望我的回答也可以帮上点小忙。
研一上学期比较迷茫,我本科是自动化专业的,但本身对硬件并不感兴趣,所以选择了系统工程专业,做运筹优化。大四开始跟着研究生导师做项目,发觉专业本身就业十分有局限,而且跟我理想中的互联网公司相去甚远。期间咨询过很多大公司的HR和工程师,他们都反应普通的项目在招聘时并不具有竞争力,推荐我参加一些认可度比较高的比赛,这样会有很大的优势。锵锵锵锵~~~天池比赛登场~~~
首先,天池比赛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对新手都是绝对的友好,会SQL就可以做,小白学几个小时就能上手。当然如果想要获得好的成绩,不断延展对算法和业务的理解才是关键。
下面主要介绍一下找工作方面的优势。
1.
天池比赛在其他公司也被认可
我是17年毕业生,面试了一些算法工程师的岗位,发现面试官跟我的聊得最多的其实就是这次天池比赛,从特征工程聊到模型选择,从模型选择聊到参数调优,一聊就是半小时。如果删去简历中的这一条,估计面试官让我写个快排就可以回家了吧,作为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实在没什么出彩的地方。
2.
认识许多大神,获得黑技能
开始找工作才发觉,信息和人脉是有多么重要,大神总在聊天的时候透露点他们习以为常,你却不知道的招聘消息,这时候你其实就比那些海投简历的小白多了很多优势,比如哭着让大神帮你内推什么的….
3.同学你想进阿里吗?
在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2016年,你还在海投简历,期待阿里的HR在成千上万的学霸当中选中你吗?去阿里答辩,工作人员认可你、了解你,肯定也会优先考虑你,去年答辩完,小伙伴们就受到蚂蚁金服、共享事业部等多个部门的青睐,如今收到offer的也有1/2了吧,其他人还有很多没毕业的,大家都知道阿里去年是多么难进吧。
所以你还不来?
14年参加了第一届天池大数据比赛(天猫推荐算法比赛),感觉好处多多,具体对于校园招聘来说,如果你能取得比较好的成绩那对于校园招聘有很好的帮助。
1.增加工程实践能力:
见识到上亿级别工业界数据,在阿里的odps数据平台,使用xlab,御膳房等里的各种算法handle如此规模的数据集,用mapreduce进行特征提取,这些对工程实践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2.拓宽人脉,认识很多大牛;
比赛期间就结识了很多朋友,大家在qq群,旺旺群里各种思想碰撞,吸收到很多营养。比赛进入top20,不但有校招的绿色通道,更见识了一些阿里水平很高的师兄,互相认识,有几个比赛认识的同学就是这个时候就接触加入了师兄们的团队。
后来有幸参加第三赛季,在阿里呆了一段时间,认识好多阿里的师兄师姐,在真实的业务中感受实验室所学和公司工程实践的面对面的差别与联系。
3.如果比赛有好的名次,对找工作用处还蛮大
开始找工作后面试了阿里、百度等几个公司,问的第一个且最主要的问题都是阿里的这次比赛经历,把比赛背景,数据,使用的平台,建模过程,算法细节,特征处理的过程等很多可以谈,而且面试官往往觉得你说的有说服力,因为面试官往往觉得你是真正见识过工业界真实数据和真实业务的,且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认可你的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凭借比赛经历以及其他一些项目,拿了几家公司的offer,且都给了相对高的待遇。
前面回答的大神基本上在校期间就是来自于计算机科学专业。作为一位非本行出生的互联网从业者,简单聊下我的体验。
我是本硕读的都是通信,研究方向是信息论,可以说和计算机半点关系都没有,做天池比赛纯属偶然。从个人体验来讲,如果你不是计算机专业,又想加入互联网大潮,那么天池比赛对你就业是很有帮助的。原因在于以下几点:
1.提升编程能力。非计算机专业coding能力是入职的一个大瓶颈,平常没有项目自己去学Coding,往往学习仅限于课本。天池平台提供一个target,让你为这个target不得不自己去编程解决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
2.提升工业建模思维。很多做数学的同学转行做machine learning,自己有一肚子深厚的数学基础,但是没有实战经验。天池比赛相较于数模,更大的优势在于可以体验工业界的MathModel。
3.结交一大圈志同道合的朋友。天池比赛两岁了,在这两年间,形成了一个个圈子,因为比赛聚集在一起,互相交流。和这里面的大神们做朋友,会给予职业规划的启发和各种就业消息来源。
如果你拿了很好的名次,会有第四点好处:
4.面试中的很大的谈资(国内的互联网企业一般对这个比赛还是相当认账的),它会成为你冲刺各种special的资本之一….
记得在14年决赛答辩会上,有个评委老师说”这里面有些学生的简历,如果放在平常,可能都到不了我眼前“。
所以说,如果本身简历(即相关技能和经历)不够出彩,那么通过天池的比赛丰富一下简历,甚至拿个top来获得绿色通道甚至阿里星的校招面试机会,无疑对自身极其有益。即使是参加其他公司的数据类岗位面试,也有极大帮助——只要你确实从中学到了东西。
就我自己的经历来说,其实本身技术不是很出彩,对于数据挖掘的东西也是学了个半懂不懂,在比赛里才真正算是摸到了边儿。
强烈建议对数据类岗位有兴趣的同学在自学理论的基础上(最好也有一些实验的基础),再参加天池的比赛来增进相关的实战经验——毕竟学习任何东西都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在实战过程交替增强对实践和理论的掌握。
参加过第一届天池大赛(天猫推荐算法比赛),简单说说我的感受。
题目是对校招的帮助,所以我就不再赘述对编程能力、工程能力、建模能力、扩展视野、扩展人际圈这些帮助了,实际上这些帮助潜在地也对校招起到了很多有益的帮助。
如果你拿到了TOP20的阿里校招绿色通道特权,首先你能够直接跳过笔试和初面,对于进入阿里来说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其次,这个证书在业界还是认可度很高的,基本上去一线互联网公司,提到这个比赛,面试官们都是听过的,并且很有兴趣听听你在比赛中用到的技术以及你的表现和收获。
不过有的人认为自己拿到不校招绿色通道,所以就放弃这个比赛了。其实,就算你拿不到TOP20,这个经历拿出来跟面试官吹吹也还是很有帮助的,聊聊比赛,基本面试时间就到了。其实,面试官是想通过了解你在比赛中的表现,来看你是否是一个肯吃苦、学习能力强、工作有激情的人。所以,就算最后无缘TOP20,这个比赛还是很值得参加的。
PS:利益相关。首届天池大赛无缘校招绿色通道的阿里人。以上为亲身经历。
利益相关:已入职阿里巴巴
如果竞赛能取得不错的成绩,对校招很有帮助[有点废话]。
首先,从阿里来说,top20的选手本身就有校招绿色通道,可以直接免笔试。
内部很多大佬也比较认可天池竞赛的选手,毕竟大部分比赛都是阿里的实际业务,用的平台odps也是内部算法同学的基础工具,省去了很多初级培训时间,直接就能干活。有些大佬们都是直接来答辩会与参赛选手沟通交流,你懂的。
其次,其它互联网相关公司对天池竞赛也有一定的认可度,毕竟在校期间很少有能拿得出手的跟招聘相关的亮点工作,
一个好的天池竞赛会给你的简历和面试过程加分,光竞赛的来龙去脉就够和面试官聊上十来分钟了。
如果竞赛没能取得好成绩,但是认真做了,想必也是极好的。
首先,在做比赛的过程,你一定会学到一些东西,包括对业务的理解、思考和动手能力。
其次,相比于其他没参赛经验的同学,你接触过阿里的实际业务和数据,熟悉了阿里算法同学常用的odps平台。
最后,你会认识一帮有意思的小伙伴,有些会成为以后的人脉,在内推、分享校招信息等方面也会有帮助。
在校期间,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天池竞赛,积累经验、提升能力,还能拿奖金、校招offer,这不挺好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