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几率那么高,要不要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创业?

理由
举报 取消

听很多朋友说,在北京只要有个idea就能拿融资,并且去孵化器什么的有补贴,费用不是很高,并且互联网创业一夜暴富的很多,也非常容易。毕业两年了,现在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请问要不要离职去创业试一试?

2017年10月15日 6 条回复 1358 次浏览

发起人:噢布 管理大师

我叫文非。

回复 ( 6 )

  1. 左勇江
    理由
    举报 取消

    创业这个事情,因人而异。如果你实现了财富自由,想追求更高的价值实现,欢迎你创业。如果你爸妈尚且年轻,没有家庭负担,自己也不愁吃喝,想体验一下创业的感觉,欢迎你创业。如果你还指着工资过日子,却希望通过创业来改善生活,赢取白富美,走上人生巅峰,那你还不如买彩票。

    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戴春平-创友 提到的数据,2014年新增注册公司1290万,而拿到融资的不过2000家。获得创业融资的概率不过万分之一点五。真实数据没有那么悲观。因为这1290万新注册的企业当中,有较大一部分企业是依靠自身业务能力活下来的。只有少部分新注册企业是依靠融资而存活的。假设我们把小数点往前推一位,获得创业融资的概率为千分之一点五,那么你认为你是那个幸运的人么?那你还不如买彩票。

    别人是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而你是听过很多故事,所以过不好这一生。那些获得融资的故事,你永远不知道背后发生了什么。你看到一个很烂的点子获得了融资,你却没看到这个烂点子的操盘手是一个有超强执行力的团队。你看到一个吊儿郎当的轻狂少年获得了融资,你却没有看到他对市场趋势有独到的见解。你看到刚红没到半年的papi酱获得1200万融资,却没看到她背后是Angelababy 的经纪人。总之你只是看到了流于表面的形式,却没看到事务的内在。你只看到了经过包装后的故事,却不知道故事的背后潜藏着什么。

    这是创业最好的时代,也是创业最坏的时代。

    去年O2O,共享经济、智能硬件、在线教育、互联网金融、跨境电商等等一堆概念吹大了创投泡沫,再加上”万众创业,大众创新“这股春风,很明显整个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行业已经上天了。有个段子说的好,创业孵化器太多,创业公司明显不够用。北京、上海、广州、杭州的具体情况我不太清楚,就深圳而言,我看到了遍地开花的创业孵化器。孵化器与孵化器之间相互竞争日趋激烈, 看到不少孵化器的使用率不到50%的。还有各种补贴也是种类繁多,随随便便一个由头就可以申请政府的扶持基金。每天大量媒体报道哪个哪个项目又融资多少百万多少千万多少亿,看得都让分燥起来了。是的,这确实是创业最好的时代。

    去年到现在,我亲身经历的,以及周围朋友亲历的创业失败故事,连起来绕地球一圈。一个眼镜电商公司,已经半年没发工资了,20多人的团队陆续离职。一个互联网金融公司获得了A轮融资,但是员工们看到的确是千疮百孔。一个跨境电商公司,有点热情,有点资源,熬不过一年,也关闭了。一个BAT出身的中层,自己投资了几百万组建团队做装修导购,最终也不了了之了。解散的时候甚至连产品都没有正式上线。还有一个明星90后团队,做电商导购APP,半年之后也因为融不到下一轮资金而被迫关停项目。还有许多APP停止升级了,还有许多许多的微信公众号也都停止更新了。是的,着确实是创业最坏的时代。

    风口与险情是并存的,有人看到风口,有人看到险情。于是就有了风险投资,虽然现在人们更乐意称之为创业投资。但本质上两者还是一样的。

    你不能因为博尔特拿到了百米冠军之后每年代言签约收入数千万美金,就认为你跑步也可以达到这样的收入。你不能因为凤凰传奇14年每人收入5000万元就去唱歌当明星。你不能因为王宝强从临时演员一步步走上明星这条路就跑去整天跟剧组。虽然你也会跑步,也会唱歌,也会哭笑怒嗲。但你离这些还有很远的距离,也不一定能有那么幸运。

    回到问题的本身,如果你没有什么经济压力,没有家庭压力,想趁着年轻试试,那就大胆的去试,反正经得起失败。如果你依然要靠工资度日,每月给爸妈寄生活费,女朋友也等着跟你结婚的话,建议你再慎重考虑。不能为了创业而创业,你应该是因为发现某个行业痛点,你有更好的方法解决它,所以创业推动这个方法市场化。而不是因为别人创业很轻易就能拿到融资,所以你也来创业。

    当你无法取舍难以抉择的时候,我教你一个方法。掏出一枚硬币,正面辞职创业,反面继续工作。当你硬币正面朝上,而你还想再投一次的时候,你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

    创业不是你想创,想创就能创的。你需要积累:能力、资金、人脉、以及一定的市场经验等等等等。如果你有一颗创业的心,希望你继续保持学习,进取。

    本文始发于知乎,并已录入原创基地 版权池,如需转载或使用,请上原创基地获取授权。我的个人主页:原创基地 – 自媒体授权第一站

  2. 创投圈小V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创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解决市场上的痛点,同时也是一种变相的市场创新改革。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传统行业凸显出了一些劣势与不足,创业大部分所面临的瓶颈是为了更好的解决互联网与传统行业更好的相互融合。前两天在创投圈天使晚宴的活动上,李开复老师说过,针对创业者,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独角兽,其实这些投资人只不过看到了一些比较有特色的互联网+的创业项目,而这些创业项目基本都是是基于互联网+的领域,但是他们也并不完全的拯救了传统领域,他们只不过是把互联网的能量和价值变得更加高效了。相对来说,传统行业与互联网思维的相互灌入是都不太容易的,但这也会是未来走向的一个发展趋势,其实一个公司的基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能不能成为一个引领创业这个领域的巨头。有点跑偏了,回归一下正题。创业路途艰辛,或许当初的初衷是一时冲动的想法,不过渐渐地你会为你当时的冲动进行一个不断的修缮。

  3. 刘承轩
    理由
    举报 取消

    好好做梦,别醒

  4. 戴春平-创友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如果你说想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去创业,那你还不如去买彩票

    我一哥们的公司,经历了五个月的沧桑和磨难,终于夭折了。不过他留给了我这么一句话:创业的失败率为百分之九十五,但是那剩下的百分之五里面什么人都有,有些人坚持到底,有些人越战越勇,有些人是技术大牛,有些人是忽悠大神,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走了狗屎运。

    其实真正创业的没几个

    如今到处谈论自己是XX公司CXO的已经明显比以往少了,浮躁的创业气氛也变的严肃了。现在到处谈论创业的无非是那些什么微商,开淘宝和那些大学生,给自己贴个创业的标签多半是为了装B,尤其是那些通过不正规手段赚到点钱然后就觉得了不起,然后到处和别人讲些自己都不懂的大道理。

    说个我朋友的案例,去年年底的时候,说要在上海这边创业,算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吧!说打算做个科技媒体,然后整天在微信上勾搭妹子,还问我:你们创业圈的妹子都挺多啊,怎么不勾搭勾搭呢!我都勾搭了好几个在创业的妹子了。……后来过完年我到上海了后,他已经改行做小卖部了。总有那么一些人嘴里嘟囔着要创业,其实无非是和别人炫耀自己有过什么样的创业的经历而已。

    是人是鬼都说在创业,你有真正的创过业吗?

    有人说,只要去注册个公司就算在创业,有人说,只要和几个三教九流的人一起组建团队就算在创业,还有人说,只要代理个产品做做微商,搞搞淘宝也是在创业。

    我并不知道什么是创业,但我知道创业是什么,创业就是一种暴动,是自己去推翻另一个自己的暴动,一方面是自己本身就有良好的能力和资源,另一方面是为了改变某些事,顺便提升自己能力,最后再将资源变现的一个过程。

    别说自己什么都不懂,什么都没有,什么都不会,但是看到别人创业不仅很赚钱,而且还非常有面子,然后就屁颠屁颠的跑来创业。实话告诉你把,你这种根本就不是在创业,无非是在糟蹋自己的青春,更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无知,创业失败后欠一屁股债,最后替你擦屁股的只有你爹妈。

    创业需要的不是勇气,而是智慧

    举个例子:小明是一个不经常练习跑步的人,而且不经常锻炼增加体质,后来去参加马拉松,于是小红建议小明不要去跑马拉松,小明认为小红是个胆小鬼,没有听小红的话,毅然选择了去跑马拉松。最后:小明卒,享年17岁。

    从上面例子来看,小明没有勇气?有,但是为什么小明最后会“卒”?因为没有脑子,不懂得去思考。

    很多人都认为创业的第一要素是热情和信念,然而都知道就光凭热情不能一步登天,凭信念不能横渡海峡,可都执着的相信只凭热情再加上摔几个跟头就能创业成功,凭什么?凭什么世界上那么多事都要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思考,由简至难循序渐进,单单创业就这么简单,靠几次试错就能成功?多数“创业者”觉得自己很有“挑战精神”,然而,这种所谓的挑战无非是和买彩票一样“一万个人里总有一个能成功”的碰运气心态罢了,说实话,这种“挑战”还真不如去买彩票。

    如果我记得没错的话2014年全国注册公司的有1290万,拿到融资的数字只有2000个,这个成功概率是万分之1.5,而彩票的概率确实万分之1,如果你真的只想去碰运气,买彩票中奖的概率比拿融资的要高。

    创业是经验、想法、执行、反馈等一系列过程在不断的强化完善中,自然而然,顺理成章形成的。而不是嗷嗷叫,就能争取过来的。

    可参考此文:如果说创业是“碰运气”,那你还不如去买彩票–创友+

  5. 敖敖敖敖
    理由
    举报 取消

    听很多朋友说,那么请问你那些很多朋友有多少个拿到融资,年薪百万的?

    年轻人好好做梦,不要作死。

  6. gsn110119
    理由
    举报 取消

    兄弟,我当初的想法与你一样,刚从创业公司离职。一个号的idea至关重要。但更关键的是:1、将idea变成切合市场接受,能去掉补贴后依然能保持用户粘性的,为行业创造价值的产品的执行力。非常同意楼上哥们说的:创业是:经验+想法+执行+反馈。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