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阿布熊 初入职场

[db:提问者简介]

回复 ( 10 )

  1. 裘Benjamin
    理由
    举报 取消

    典型的VC也是PE的一种,但这里的PE应该指的是投晚期的项目的那些,或者并购基金(buyout fund)。

    无论PE还是VC,都寻求最大回报,M&A或者IPO都可以,特别是现在中美市场上潜在买家都在增加趋势,而且IPO后上市的公司日后还是可能被并购,届时可能投资方还在继续持股,因此M&A和IPO之间的区分变得逐渐模糊。

    投资方往往保留权利,希望在最佳时机最自由的退出:(1)关于潜在的M&A,如果和公司管理层/创始人谈不拢,可以通过“拖带售卖权”(drag-along rights)强行要求创始人参与一起卖公司,或者(2)关于潜在的IPO,通过登记权(registration rights)要求公司必须上市公开发行股份。

    拖带售卖比较容易理解,就是如果有投资方股东认为有合适的第三方出价,所有股东要跟着一起卖股份。

    登记权比较复杂一些,下面总结一下(从美国IPO市场的角度作为例子):

    – 目的是让投资方可以强迫公司通过在SEC登记股份完成上市;

    – 即便公司认为上市时机不好或者过程太昂贵,也必须配合;

    – 但是,历史上几乎没有任何投资方真的行使这个权利,因为如果公司管理团队并不愿意配合,上市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虽然理论上投资方可以强迫公司做到);

    – 因为上市的成本,通常公司希望将投资方对此权利的行使限制在一次SEC登记,但投资方通常要求两次(实际上即两次增发;上市后还是可以再增发股份融资);以及

    – 关于一些细节的讨论,比如投资方何时可以开始行使权利、登记股份的成本如何承担、关于投资方提出的上市融资是否要有融资额等门槛。

  2. 青锐吴斌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说法并不对

    1. 如果有足够好价格的并购机会,无论PE还是VC都很喜欢,我是说,只要价格够好

    2. PE通过并购退出,那你要看哪里的PE。其实中国PE通过并购推出的几率少的可怜,国外PE则是比较多元化,并购占比更高,但也不是全部,buyout—私有化,经过整顿切割,重新IPO,是常规玩法,这是因为国外PE往往吃的本身就是上市企业

    3. 其实中国的PE以前更多的是Pre IPO玩法,投的都是未上市但很快可以上市的公司为主,恰恰都是奔着上市溢价去的,中国PE的IPO退出比例,不但比并购退出比例高的多,比VC的IPO几率也大无数遍。可以说,中国的PE就是奔着IPO去的

    4. VC当然也很喜欢IPO,一个VC项目能到IPO,那估值肯定几十X了。但这个几率对VC来说真是和难得。所以VC实际上更期待并购退出。

    5. 可怜的中国VC,因为环境所致,被并购的几率非常小,只能赌一把大的,只能死磕IPO了。未来,随着环境改善,VC项目的并购概率会越来越大,会比PE项目更大

  3. Mal先生
    理由
    举报 取消

    先分个类:

    PE可以列举这么几种主流模式吧……

    1,LBO,买了,拆了(换ceo),卖了。

    退出方式可以是上市,也可以是并购呀(见门口的KKR、黑石)。

    2,地产pe,并购和reits,这种业务做的是周期和估值差为主,业绩提升对估值影响比企业小一些。(改建或者管理改造除外,见黑石、凯德系)

    等等,地产人妄念较多,还可以运营变现,或者还有一种是拆了分开出售的,我就试过欧洲城堡拆了卖成移民资格的模式。

    3,pre-ipo,上市呗,进入的时候已经不便宜了,排完队撤(见九鼎,中科招商什么的)。

    4,成长,就是稍后会提到的vc口中的D轮接盘侠,当然会投一些老土行业,大家还是希望上市的多,无奈很多只能并购。(几乎每家都干过)

    5,国企股改,可以看作一种特殊的lbo,也是需要入股后做资产整理、换ceo什么的,总体希望上市,因为国企那破烂资产最后卖给谁?央企?那还需要pe干嘛?(见弘毅资本)

    6,海外代购,并购。

    7,产业资本,不退出,就那么待着。

    8,忘了忘了,有种对冲基金和pe的混合种类,啥都投,会把账面现金换成证券类或者流动性高的资产。我听说有一个基金用一级市场资产和投行换了些二级市场资产,这是一个趋势,以物换物听起来就好玩。

    vc呢?

    我觉得大体可以分三种:

    1,美式瞎jb投的,你看看他们投的领域吧,乱七八糟。我觉得丫们根本不在乎怎么退出,投那么多零售类、服务业、管理咨询、我说的这家投过精品投行,退出得猴年了吧,和做慈善差不多吧,虽然收益还可以。(国内的话见浙商会和城商行做的这些个破vc)

    2,硅谷mian-street跑道玩法,还是盯着互联网/AI/物联网/云/大数据去把玩用户数、GMV、traffic、预计覆盖规模这些大家都看得懂的东西,投的方向也不算前沿,主要冲着上市去的,不得已被并购,在北京互联网领域被并购是骂人的话(见中关村满大街的vc)。

    3,资本前置,非……常前沿的一种投资,可以理解是教授的经纪公司或者技术中介,投的很多是研究成果,找个公司壳投个资去划分一下利益开始引导技术进入创业阶段,但创业一半可能会卖掉专利(算盈利),也可能会接着憋个六七年出个产品,马斯克属于这个路子,(去圈第2种vc的钱),再有是找真正的技术交易商去租出去一次这个技术换点钱(长期经营一项技术),并购也会发生,ipo的话……问问马斯克需要几年吧?我觉得这个模式就没把退出放在时间表上,是真.风险投资。

    据我所知这种模式国内木有。除了科技部、团委搞得什么慈善基金有点类似。

  4. JenniferSpecial
    理由
    举报 取消

    从2016起至今的数据来看,通过并购退出の项目数量首次超过IPO数据,然而这并不能说明投资机构更青睐何种退出方式。按常理来讲,不论是哪个阶段的投资机构,肯定都希望自己の项目能顺利IPO,这比M&A吸引人多啦。不过照今天这个行情来看,能顺利退出已经感谢上苍了。

    题主这样问可能因为近几年国内不少PE都盯着pre-IPO项目赚快钱突然改口吧…这样不好,不好。

  5. nonstyle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种话要不是外行说的,要不是内行敷衍一下外行说的。

    看你还来知乎提问,目测是后一种情况。

  6. 投资小V
    理由
    举报 取消

    VC的持股量小,在二级市场退出比较容易;但专注中晚期、甚至控股性收购的PE,一般持股量非常大,在二级市场退出有麻烦。特别是buyout fund,想短期内在二级市场退出50%以上的持股而不造成股价波动几乎是不可能的。因此,buyout fund偏好通过trade sale,一次性将大量持股卖个好价钱。

    这行业的所有行为,归根结底就只有一个原因:钱。

  7.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匿名了之后悄悄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财务性投资为主的PE从业人员。什么快就来什么好么?管他是并购还是IPO。无所谓,能持续造血,现金流好的企业,嘿嘿嘿,考虑IPO会多一点吧。对于某些政策性行业,比如新能源汽车的某些细分行业,则需求的是一个交易性机会,捞一把走人,并购可能好一点。

    ——————————————————–

    看见有些答案,忍不住来吐槽一下。VC喜欢在二级市场退出?大哥,VC的投资阶段你搞清楚了么张嘴就来,还体量小所以在二级市场退出?小VC老早就让人接盘了好么?你以为是美国资本市场啊?还给你搞个8+2的期限。这年头,pre-ipo都得3~5年。你还直接VC阶段就进然后想着二级市场退出?你家基金不用清算的?

    ———————————————————-

    匿名真好,装了x就跑,真tm的爽!

  8. 王咪咪
    理由
    举报 取消

    1. pe大股东,占比好几十,动不动锁定个一年三年,A股估值搞不好已沧海桑田。本身大股东退出对股价也有影响

    2. 从投钱到递材料到上市到退出,可能超过五年投资期了,退不了出下次融基金的时候咋回答lp

    3. 风投投死十个,一个上市就能翻盘。pe交易少金额大,不亏是底线,过水线就行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不知道提问的语境是国内还是国外。国外的不清楚。

    据我所知,国内的做pre-IPO的PE不是。PE对M&A退出的偏好,只是A股IPO堰塞湖退而求其次的做法。要是能IPO退出,PE还是希望IPO退出的。

    近年来新成立的专注M&A的PE,本来在成立的时候就希望通过M&A退出的。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理解的这段话的逻辑是

    跟吃自助一样,进去晚的可能没多少可以吃的了,吃完就赶紧走人,进去早的为这一顿半天了,能吃多撑就多撑,毕竟下一次就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吃这么饱了。

    最后,只要有得吃,一般不挑食,毕竟只有吃下去了才是你的,不然再高级的餐厅或者料理都对不起你那份餐券的价格。

    以上。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