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庭广众之下做出惩罚或者打鸡血的宣誓表演真的可以激起员工的归属感吗?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特别是销售类行业,我感觉类似的情节好像非常之多,这样的行为真的可以促进销售吗?或者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吗?还是特有企业文化? 2017年4月13日 10 条回复 1622 次浏览 企业文化,心理,销售
回复 ( 10 )
绝对有用,原理类似于宗教。
这一点没有体验的话不足以评价。建议阅读《乌合之众》。
这种行为是否有效,不是从员工的角度来看的,也不是从个体角度来看的。而是从企业或者团队、群体的角度想向下看的。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肯定滴说:这种行为有效!
这种行为源自日本,后经台湾香港先传入内地保险行业,再从保险行业传播到其它销售行业,目前连街边的发廊、大排档、地产中介也开始干同样的事儿,已经不是某些企业的独有文化,而是销售领域的共识。
对某些人无效,不等于对群体无效。销售是个连续战胜拒绝和挫折的行业,从业者需要正、反面双向刺激,尤其从业者自己的心态调节能力差的时候,更需要外部刺激。
其实多观察就会发现,越是学历低、年龄低的群体,这种方法越有效。随着个人成长,这种方法的效果将会减弱。
这种方法不是提升绩效和士气的唯一方法,只是方法之一。
让员工赚到满意的钱,怎么激情澎湃的宣誓打鸡血哪怕上只鸡都行,大家心里呵呵脸上戚戚也乐得配合 。
让员工赚不到满意的钱,作为一个领导你哪怕是普通的嘘寒问暖都被人嫌弃,连厂子里的狗都不待见你。
至于能否提升销售业绩,我认为应该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正反比也谈不上。这就像你每天出门都踩一脚你家狗狗拉的屎,然后认为一定会发意外之财一样。
有时候我觉得许多企业上到高管下到人力资源(注:某大企业除外,西湖传说中,他们的HR力压高管)嗷嗷叫着口口声声求员工归属感是一件挺可笑的事。
归属感属于一种自发的情感,属于人类比较高级的情感之一。
有些人感动阈值比较低,企业能按时发工资就觉得很安稳很有归属感了;有些人感动阈值比较高,企业比他爹待他都好依然会被弃若敝履。
办企业,唯一的任务是盈利。在盈利的基础上,自然可以锦上添花的追求社会责任感、员工归属感。
问题是,不少企业连员工的工资都发不出或者工资奖金福利处处最低标准,还腆着脸大谈社会责任和员工归属,这就有些无耻了。
你不能靠着大谈构建和谐社会不能浪费资源,所以就盼着不给小姐钱指望感动人家免费给你睡吧?
有效,傻逼领导绝对有用就行
其实。
一般来说,读书少的领导都会觉得这样的方式特别好,所以他们才会去上陈安之,上思八达。
其实。
一般来说,多数正常教育的孩子都会觉得很傻逼。没有辞职完全是因为穷。
其实。
归属感是要用心的,而不是这样简单粗暴的扯犊子。
补充一句。这种做法在一些评论学历和年龄较低的行业有奇效。
比如,服装销售,美容美发,简单工业制造,以及大学生。。。
没用的。
就像撸一发,那几秒钟你上了天堂,几秒后一边纸巾擦一边空虚。
只能短暂麻痹,等麻药的劲过了后,员工反应过来,该走的照走,垃圾公司没资格提归属感 ,这样的公司就该早日倒闭!
谢邀。说说个人的看法吧:
先说说归属感。私以为归属感就是一种被认同感,马斯洛曾经就说过人达到一定高度时候就会需要社会的认同感。情侣之所以成为情侣是因为双方都认同对方,对对方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一定程度上都是认同的,而且重要的是因为被认同,双方可以在对方那里获得满足感。
所以,结论就是:放到公司中,无论是打鸡血还是公共场合被惩罚,都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某一撮人的归属感。
为什么?
对于新员工来说,这种方法效果绝对微乎其微,除非对方是傻子(但是谁会真傻呢?)。原因是他们是新人,新人在初进公司的时候是很少有人认可的,这点我想谁都明白,毕竟谁都不认识你也不知道认识你会获得哪些利益,谁鸟你?所以公共场合惩罚或者打鸡血对这类人来说,收效并不大。但这里也考验作为新人老大和公司文化的时机。如果此时能让新人有愿意加入团队,也感受到自己被团队需要的时候,那么,新员工也不一定就不能激起归属感。
我想,一个新员工辞职的原因大多是因为在一个公司找不到那种被需要的感觉,这是个人的经历和感受。
对于老员工来说,这种方法应该会有效。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被整个公司接纳了,有了被需要的感觉,这种打鸡血的行为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激起斗志,但也只是一定程度上而已,上面的知友说像撸一发当时过瘾的感受就属于这类的。因为人都有受刺激的阀值啊,说白了就是G点,刺激多了还会有用吗?
最重要的还是公司。我们进入一家公司无非两样:赚钱和学习(积累经验),如果一家公司工资也发不出来,或者我努力了尽力了最后没有获得该有的金钱回报,比如和我同样努力的老王,人家每个月工资轻松上万,而我只能拿着七八千的工资,业务量有时还完不成,老总这时来说未完成业绩,罚个三五八百的,然后给我洗洗脑说只要努力什么都会有的,我这时绝对心里呵呵了,我能力不行我不怪谁,但是我要生活啊,去掉罚金、房租水电什么的,我努力下来毛都不剩一根,你说给我打鸡血有什么用?我还不如寻思找个其它简单钱来的快的,能保证自己生活的工作。记住:有志向是好事,可是也要能活下来,活着才能实现志向,理想和报复,在生活成问题的时候千万别谈理想。学习方面更是了,如果自己都不能进步了,那就别给我打鸡血,那没用,准备跳槽咯。
对了,有一些公司引入这种东西,目的并不是为了激发员工的干劲,也不是为了归属感,而是为了让员工少拿工资多干事,同时也是将那些为公司赚钱最多,拿的相对较少的一波人选出来,因为任何行业都存在中间多两头少的情况,其中能为公司赚钱多的人绝对是处于中间的这部分人,因为:离开舍不得已有的人脉,继续下去也无法将已有的人脉资源最大的利用起来,处于两头的人就不用多说咯。
对了,无论是谁:吹过的牛,画过的大饼,承诺过的话语,请一定做到,做不到就别乱说,实在做不到就大方承认,如果硬是要吹牛的话,请做好无人信任你的准备,因为没人是傻子啊!
最后的最后,谈点那些令人肃然起敬的吃苦耐劳的哥们些,真的很佩服这帮人,比如住地下室能住三五年的,吃泡面一两个月的,但我想说的是:这种事在每一个人的身上,都发生过,只是时间地点人物不同而已。而最终走上人生巅峰迎娶白富美的同学只是少部分,因为吃苦的方向、人与人能力的差异、背景、为人处事的方法等等各不相同,所以人家吃苦人家耐劳人家吃泡面最后发家致富的故事,听听即可,千万别以为自己努力了吃苦耐劳了就能达到比肩成功者的高度了,千万要认清这点!而这也是打鸡血常用的的手段!
谢邀
我觉得分环境吧?
如果企业属于劳动力密集型,教育程度比较低的环境,打鸡血可能确实比较有用。比如我家楼下的餐馆,发廊,房屋中介等等。。。不打鸡血恐怕员工很难保持旺盛的积极性。
如果企业属于脑力密集型,教育程度比较高的环境,打鸡血可能会适得其反。比如软件公司,时尚企业,咨询公司等等。。。打鸡血可能会被员工认为老板的脑子或者奶子已经坏掉了。
总之,义和团的识字率肯定不高。
如果从我一个受过教育的人看来,无论是打屁股还是打鸡血方式只是在羞辱或者欺骗,而不是激发员工归属感。
本质上这种方式还是大棒+胡萝卜使用,如下图。
工作本身是艰苦的上坡,胡萝卜+大棒方法,企业又哄又拉又威吓着员工前进。
传统的管理,核心无非就是胡萝卜加大棒模式同时进行的一种策略,又被称为独裁者的怀柔政策。胡萝卜是利诱,大棒是威胁,两者都是在利用人的弱点,即人性中的贪婪和恐惧,去操控员工,这个方式的理论依据麦格雷戈《企业的人性面》中著名的X-Y理论,X理论假设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工作越少越好,因此管理者需要用大棍(纪律/考勤/绩效)对他们施加压力,而为了提高劳动积极性,又需要设置胡萝卜(奖励/表扬)。重资产型企业,简单劳动者,尤其是流水线工人,企业会乐于采用这种方式。
而Y理论却假设大部分人并不抗拒工作,人们希望在工作上获得成就感,获得社会认同感。许多人具有主动的创新能力去解决问题,并把解决问题视为自身的成功。如果你在一个创意企业里,需要高级脑力劳动、面对高创造性要求的工作,你显然会赞同Y理论。
任何时候,只有发自内心的意愿才是最为强大的。硬性的制度要求,利益的威逼利诱,都很难把一个人的真实潜能给激发出来。
自带工作积极性的主动型员工是企业动力,拉着企业上坡。
但是Y理论也是存在局限的,不可能因为不采用任何纪律和绩效措施,大家就一致地就有积极主动性了,人的惰性始终是存在的,完全的无监控难免陷入平庸懒人驱逐优秀员工的平均主义泥潭。
那么对于这些聪明的脑力劳动者该什么管理呢?也很简单,Y型员工希望被信任、被放权,才能激发出主动性。此时,企业价值观的意义体现出来了:价值观就是一个共同目标,它可以激励得到信任和放权的员工发挥主动性。
打屁股和打鸡血的企业,是没什么价值观可言的,所以只能打屁股打鸡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