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某公司获得C轮融资?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应该是今年互金行业最大规模的融资了,在今年资本寒冬的互联网行业里边应该也算很大一笔融资了,大家怎么看呢? 2017年4月13日 10 条回复 912 次浏览 VC,互联网,创业,金融,风险投资
回复 ( 10 )
从产品角度,51信用卡的产品定位很准,体验做的好,成功是必然的,我10张信用卡,京东白条,蚂蚁花白,都是在里面管理,离不开了。
一直纳闷为什么支付宝信用卡查账还款功能做的那么烂,经常查不到邮箱账单,更不用说短信查询。。。
微信钱包也不做个类似功能
否则谁会用别的,别的又怎么活。。。
国内各大行的信用卡账单,只有通过用户自身绑定的邮箱获得,支付宝也只能通过上述途径获取,质疑51card宣称的3000万活跃卡账单数据真实性。
一个好的工具型产品在历经蛰伏与沉淀之后,要么展现出惊人的爆发力,要么就因难以盈利而半路搁浅,而后者往往是大多数产品的宿命。——馨金融
洪偌馨、林意/文
支付宝从一个支付工具衍生为综合金融服务集团——蚂蚁金服,印证了一个可行的商业模式:利用工具沉淀数据、通过场景带来流量、介入交易产生利润、拓展边界形成生态。
但在此之后却并没有多少成功的案例,其根源在于工具类应用本身难以走出一条商业化的路径。而在新金融这个特殊的领域,试图通过提供一个工具切入细分市场,进而拓展金额业务、建立商业生态更是不易。
作为金融工具类应用的一匹“黑马”,51信用卡在9、10月接连完成C、C+轮融资,融资总额接近4亿美元,估值超过10亿美元,成为新晋的“独角兽”公司。 这个从负债管理应用起家的创业公司,通过沉淀的用户资源、金融数据切入交易环节,并衍生出了信贷、分期、理财、数据等多项金融产品和服务,并试图进一步向上下游延伸,形成更大的商业闭环。
关注51信用卡,除了它脱胎于工具类应用的独特身份外,作为在普遍亏损的互联网金融行业里,为数不多已经实现盈利的创业公司,它的发展路径本身也值得了解。
因为,这回答了现在很多人最关心的几个问题:新金融领域的创业公司在垂直细分领域到底还有没有机会?没有母公司输血、导流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如何掌握场景、流量和数据,最终构建出自己商业模式?
01从“工具”到“交易”的商业路径
如果说支付宝的“野心”是改变全民的支付习惯,那51信用卡切入市场的角度则小众很多:专注信用卡的重度使用者,即“多卡人群”。 51信用卡最早的业务是通过技术解析用户的信用卡账单邮件和短信,从中提取详细的账单信息,便于这些“多卡用户”实现信用卡的账单管理和分期,这是一个典型的工具类应用。
根据51信用卡公布的最新数据,目前APP的注册用户超过7000万,每月新增用户200万,月活跃信用卡账单3000万。2016年之后,51信用卡还纳入京东白条、蚂蚁花呗等新型“信用卡”数据,拓展了负债管理的范围。
在51信用卡CEO孙海涛看来,信用卡人群可以根据消费和还款行为分成不同的类型,比如单纯的支付用户、饥渴型的信贷用户、常处于透支状态的循环借贷用户还有专门“薅羊毛”的套现用户。
而通过对信用卡账单的分析,51信用卡可以识别出用户的不同类别,并实施不同的策略。对支付型用户不强行“挽留”,对于饥渴型的用户则有针对性的提供增值服务。
在互联网行业里,做工具类产品往往是一个冒险的选择。估值不高、盈利困难是这些创业者们共同面临的难题。从这个角度来看,51信用卡无疑是幸运的,在积累了一定的用户资源和金融数据之后,它们成功走出了一条商业化路径。
51信用卡商业化的第一步来自于跟银行合作在线办卡,借贷需求旺盛的用户往往有着较高的信用卡办理意愿,推荐成功后,51信用卡可以从中抽取佣金。凭借这项业务,51信用卡开始有了稳定的收入,并赢得了来自京东和小米的投资。
随后,借助自己创造“负债场景”,51信用卡又开始进一步介入交易,拓展更多的金融业务。 孙海涛认为,这也是在利用数据确定用户需求之后,从场景发力的业务。“用户在打开APP面对账单准备还款的时候,天然就有着对资金的需求,这是一个强借贷需求的场景。”
2014年4月,51信用卡与宜信合作的第一款借贷产品“瞬时贷”上线,由前者提供用户订单,后者完成整个风控审核,并给出授信、提供资金。产品上线后的那一年放款金额便突破8个亿,这也让51信用卡看到了更大的商业前景。
在与宜信合作试水成功之后,51信用卡开始自己搭建金融团队,正式切入信贷业务。2015年1月,51信用卡正式上线了自己的网络借贷撮合服务平台“51人品”。随后的2016年1月并购“99分期”,进而整合推出面向无卡人群的现金分期平台“给你花”。
目前,信贷业务的资金主要来源于51信用卡体系内、有理财需求的用户,即类似P2P模式撮合借贷双方。此外,还引入了包括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小贷公司等在内的持牌金融机构资金,目前机构提供的资金已占到贷款投放的30%。
自此,从负债管理工具起步的51信用卡实现了在一个体系内完成:从贷款用户、借贷场景、风险识别和资金供给的闭环,初步建立起了包括在线办卡、流量合作、网络信贷、理财服务、技术支持等一套较为完善的商业模式。
02“小工具”如何建立大生态?
官方数据显示,目前51信用卡单月营收已破亿元,预计今年营收超过10亿元,净利润达到3亿元。对于一个做工具类应用起家的公司而言,这个盈利能力着实不易。不过,从其收入结构来看,主要集中在个别业务板块上。
据孙海涛介绍,目前在线办卡、流量合作和技术服务带来的收入占总收入的30%,剩下七成收入均来自信贷业务,即撮合借贷交易带来的服务费。 尽管通过信用卡人群获取了一部分优质用户和数据,但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新金融领域,这个先发优势并不足以让51信用卡高枕无忧。事实上,它所涉足的信贷、分期、理财等多个业务板块都面临着来自互金巨头和流量大户的激烈围剿。
在刚刚举行的C轮融资发布会上,储备好资金“弹药”的51信用卡随即宣布,未来将围绕信用卡人群,进一步扩大生态开放。除了持续推进信贷产品线的补充与完善,扩大消费金融市场占有率之外,还计划设立产业基金,投资上下游企业。 这也意味着,这个曾经聚焦信用卡人群和负债管理服务的“小工具”试图进一步往上下游延展,围绕资产、数据、信用几个领域,拓展自己的边界、构建更大的生态。
目前,51信用卡已经通过收购“99分期”(即现有的“给你花”平台),将信贷业务的用户群从有卡人群扩张到无卡人群。未来,可能还将提供更多包括理财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利用积累的信用卡用户消费数据、现金流数据等拓展的大数据风控业务。 不过,当一个产品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区”,能否适应新的环境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例如,对于介入无卡人群的信贷业务,缺乏消费场景和相关数据的51信用卡似乎就并没有核心的优势。 此前,51信用卡之所以能够顺利涉足信贷业务,这一方面基于它本身所创建的“负债场景”,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它所积累的信用卡消费数据、现金流数据,这都是建立用户画像,进行信用分析的重要基础。
目前,51信用卡信贷业务的用户基本都源自于其负债管理APP的存量用户,即相对优质的信用卡用户。所以,尽管都是现金贷款,但贷款质量尚算不错,M3+逾期率在1%左右 对此,孙海涛表示,以“给你花”为例,针对无卡人群信贷业务的风控数据主要来源于一些公共的数据,例如运营商、公积金数据等等,再结合已有的风控经验和模型。当然,他也试图通过注资或收购一些数据、资产、信用等类型的公司来快速弥补自己的短板。
然而,不管是现金贷款、分期业务,还是理财业务、技术输出,51信用卡尝试形成“生态”的这条路径上已有不少先行者和竞争者。 最典型的莫过于从支付工具成长起来的蚂蚁金服,还有记账工具起家的挖财、随手记等。
此外,眼下不少互联网、零售业、房地产巨头等都在从各自的领域切入上述几块业务。 “中国有很多银行,每家银行提供的业务类似,但它们都活下来了并且活得不错,这是因为市场太大。”对于此时的孙海涛而言,竞争并不是问题,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尽快地稳定住自己的核心用户群体,并尽量去挖掘他们的附加值。
非正式访谈
采访的边角料里可能藏着最真实的态度
馨金融:你第一次意识到51信用卡迈入“独角兽”公司一级的时候,你脑子里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
孙海涛:在我们还没有成为“独角兽”的时候,我知道有很多公司的业务也不如我们,但估值也很高,我会心里不平衡。所以,今天自己成为“独角兽”也没那么开心,觉得亏了(大笑)。
馨金融:都说整个行业进入了资本寒冬,为什么51信用卡反而会在整个行业下行的时候被人关注?
孙海涛:一个是因为自身的业务涨的快,刚好又盈利了,公司起码能自己活下去。第二,在寒冬的时候,监管变紧变强,很多细则出来了,大家发现你做的事情,恰好也是符合监管要求的。
馨金融: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盈利的?
孙海涛:去年5月份。
馨金融:之前有想过那么快能够盈利吗?
孙海涛:没有想过,只是想过以后能尽量不亏钱。我想每个创业者烧钱的时候,都有这个愿望,什么时候可以不亏钱,这一点我们是期待的。但是创业公司始终面临一个成本的问题,只要业务在扩张,成本很快就上去了,你就又亏损了。
馨金融:早期你们只做信用卡人群,现在把生态做大了之后,你会不会担心核心优势被稀释掉? 孙海涛:我们的优势就是围绕我们所掌控的信用卡人群,在这个基础上面把它做的有特色,做的比别人精细。因为这个生态弄好了,这个人群也被抓得更牢,价值会更高,核心优势也会被进一步巩固。 因为金融不像电商,只要牢牢抓住一类客群,它可挖掘的价值是很高的。就像市场上有这么多家银行,他们其实提供的业务很同质化,但是每一家银行依然在赚钱,这是因为这个市场足够大。
馨金融:你们自己也会给用户提供信贷撮合服务,你还要给宜人贷等P2P公司,甚至银行导流。那你怎么来分配用户?
孙海涛:这很好平衡,就是首先满足自己的业务需求,自己消化不完的用户,或者用户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的再推荐给其它机构。人家赚钱,你还可以分一点,这个在金融领域是很合理的做法。但是在互联网领域可能不太多,因为传统的互联网生态是排他的。
馨金融:借贷业务可能和你们的主业强相关,那么理财业务呢?经常透支的“月光族”还有钱理财吗?
孙海涛:透支其实是低频的情况,一个人一年就那么几次透支,往往自己也没法预测是什么时候,通常都是突发情况。相比之下,理财人群更广,且理财行为也更高频。银行也一样,资金供给通常比较充足,反而是优质资产比较稀缺。
馨金融:那现在这个阶段,你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
孙海涛:我担心会错过一些大的机会好的机会。比如说针对无卡人群的信贷业务,它的增长比有卡人群更快。我们现在已经在布局,自己做的和投资的都有。
馨金融:如果按照重要性给51信用卡的业务排个序吗?你觉得最重要的是哪块?
孙海涛:最重要的是技术服务,负债的管理;其次是负债的还款业务,就是把钱还掉。其实信贷仍然是最赚钱的,最后还有一些其他的辅助业务。
馨金融:你们有申请一些金融、类金融牌照么? 孙海涛:正在进行中。政策是多变的,获取牌照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馨金融:很多人都说新金融领域,创业公司没什么机会了。
孙海涛:机会还是有,但要足够创新。而且,创业的成功率本来就低,多数人应该是痛苦的。成功的人更痛苦,还要面临着更高的增长压力。现在愉快的人,可能他们在走下坡路。
馨金融:所以你现在痛苦么?
孙海涛:痛苦,我要是愉快的话,问题就大了。
原创声明:馨金融的每一篇原创稿件都经过反复的打磨,只希望能带给大家更有价值的阅读。我们欢迎知识的分享,但更希望自己的劳动能被尊重,在转载时请注明来源馨金融(Xinfinance)。
说两点吧。
1. 核心业务是笔均上万的网贷,平均年化利率30%左右,这种业务盈利能力很好。
2. 媒体稿的数字也能信?
通过一些公开的渠道了解了到51信用卡的信息,它最大的优势是强大的金融数据量,据第三方数据统计:
他的APP安装量达到了1500万左右,这么庞大的用户数据以及信用卡等信息,是其最大的财富。要说他的用户多么活跃到是没有,DAU为40万+,日均UV1.5万+;
所以通过上述数据可以得出51信用卡对于用户的价值不高,但他对于一个通过信用卡做金融征信、金融大数据等确实价值很大。就跟蚂蚁金服估值750亿美元,旗下支付宝自己估值就达500亿美元,主要支付宝掌握大量的金融数据,可以扩展做的东西太多了!
51信用卡号称的7000万活跃用户是这轮融资的底气,并且这一帮客户大部分是信用极好的优质客户。在即将到来的个人信用时代,掌握这么多的信用卡数据、公积金数据等,必然有极大的用途。科技金融在未来的10年必然会有极大的发展,且看各个互金平台如何施展十八般武艺。
公司整天以nb的口号吹nb,光谈用户多少千万,没有实际意义,即便是真的有这么多又如何?用户的日活呢?留存率呢?51信用卡的模式跟其他app管理信用卡的模式又有什么区别?51人品的年化率目前比较高 以后呢?所谓金融品台 说句实话其实就是p2p 跟其他p2p有啥区别?
感觉评论里水平好多。
51信用卡在用,但是很可能某天就换掉了,说用户体验好的是没用过APP么?
一开始钱就花对了地方。这招真的绝了。
白条,借呗都没把握到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