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最近的共享单车大战?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随着摩拜单车刷爆朋友圈,近期又有几家新的单车项目(ofohttp://36kr.com/p/5052184.html/小鸣单车【独家】单车出行争夺战打响:“小鸣单车”获联创永宣冯涛等数千万人民币融资,剑指单车租赁市场_36氪/优拜单车借助政府资源入场的“优拜单车”,会掀起新的“百拜大战”吗?_36氪)获得融资,这是否意味着新的一轮烧钱大战即将开始?各位投资人和吃瓜群众你们怎么看。 2017年4月16日 10 条回复 1353 次浏览 互联网创业,分享,创业,投资人,经济,自行车,融资
回复 ( 10 )
不论ofo
还是膜拜我是觉得吧
不考虑清楚现实
没有做好风险评估时
就咣咣往里砸钱
以为人会自觉
这样的想法
太荒唐了
会亏损
进入2016年下半年之后,和资本寒冬成反比的是,共享单车市场非常火爆,目前共享单车APP的数量已经接近20个,还不包括地方公共自行车APP,整个共享单车领域的资金已经超过数十亿美元。
可见,包括腾讯和阿里的各大互联网大鳄都对共享单车市场非常有兴趣,不少业内人士预估,共享单车市场或将出现下一个滴滴,成为另一个千亿帝国。
那么共享单车市场,他们是怎么玩的呢?
一.百Bike大战,全新流量入口
一纸网约车规定,给了滴滴等汽车领域新兴崛起的独角兽当头一棒。共享单车的出现,成为出行领域全新的流量入口。8月份第一辆摩拜单车出现在北京街头时,共享单车的话题就由此引爆。
1.摩拜单车:主打科技范儿
从我们第一次听见“摩拜”这个名字,到橘色单车出现在北京的街头巷尾和我们的朋友圈,架势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海量投放帮助摩拜单车第一时间抢占用户,在一线城市里打响了“共享单车”的名号。
扫码取车、GPS定位、上锁还车,这样的设定新奇又带着科技范儿;高颜值也是吸引用户的法宝。
摩拜单车自己设计自己生产,为了防盗、防损坏做了十足的功课,也因此被贴上了“难骑”的标签。不过,在猎豹全球智库看来,这并不是一个很致命的缺点,毕竟摩拜是要解决最后几公里的交通问题,本来也不用骑很久;对于骑单车健身的人来说,正好合适。另外,摩拜对单车已经进行了两次升级,向着更轻、用户体验更好方向进步着。
2016年10月,腾讯和高瓴、华平、腾讯、红杉、启明创投、贝塔斯曼、美团创始人CEO王兴等对摩拜进行了新一轮的投资,虽然具体金额和摩拜的估值没有公布,但是在9月的C轮中,融资额是一亿美元。腾讯的战略投资对摩拜的意义非凡,腾讯手上有最大的流量入口QQ、微信,对于摩拜导流的作用举足轻重;而腾讯同时还投资了keep这个健身app,如果腾讯决定在健身方向更进一步的话,摩拜也有相应的想象空间。
2.ofo单车:从校园走进城市
ofo最开始跟摩拜的差异很明显,摩拜起初偏向单车制造,而ofo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共享单车模式的运营。ofo最先投放在各大高校,在决定进入城市之前,已经开始盈利了。
ofo背后的投资方,除了滴滴出行,还有大批投资过滴滴的投资机构。滴滴投资过的项目并不多,基本上是海外的共享出行,这次投资单车,是1+1>2的局面:
首先,共享单车与网约车都提倡“共享经济”,价值观相近,单车可以解决出行的最后三公里;
其次,滴滴对于单车也是一个非常合适的流量入口,在周围没有可用车辆时,滴滴完全可以直接把附近的ofo单车推荐给用户;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滴滴已经累积了一些出行方面的数据,可以应用于ofo,而ofo累积的数据对滴滴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ofo单车虽然比摩拜好骑,但是单车的电子锁容易被破解、不具备gps难以找到、损坏率高都是硬伤。目前擅长硬件的小米加入C轮投资、ofo宣布制造出更结实的新单车、与700bik达成战略合作,也可以看出ofo在单车制造方面的努力和潜力。
3.骑呗单车:我有芝麻信用
第一梯队的摩拜和ofo已经获得了各方大佬的助阵,腾讯美团力挺摩拜,滴滴小米则站到了ofo一边。一片火爆之下,阿里也坐不住了。
11月3日,骑呗科技宣布与芝麻信用达成战略合作,并计划短期内在杭州投放10万辆单车。在整个共享单车行业,骑呗的配置虽然不算出彩,但在免维护的理念上倒是向一梯队的摩拜看齐了。此外,骑呗单车的使用方法与摩拜、ofo等别无二致,运营上也采取了与多数竞品相同的无桩自由流动模式。
说到骑呗最大的看点,当属接入的芝麻信用征信了。“骑呗单车将成为信用出行服务的场景,同时用户的骑行行为又将对其芝麻信用产生影响,其中恶意滥用、损毁骑呗单车的用户,其信用记录将会有不良影响。”芝麻信用副总邓一鸣的这段话基本上涵盖了芝麻信用牵手骑呗单车的意义。
摩拜单车运营过程中出现的被偷被盗、二维码损毁、违规停车、加装私锁等问题让公司头疼不已。尽管摩拜已经在试图搭建自己的积分体系,但骑呗直接利用既有成熟征信体系进行监管的方式,显然要有效率。
4.优拜单车:背靠政府好乘凉
11月7日,位于上海的“优拜单车”领到了“单车大战”的入场券,宣布已完成过亿元人民币的A轮融资。创始人余熠介绍,新一轮融资将主要支持车辆生产,预计11月中旬单车陆续投放落地。
比起在“共享单车”届如日中天的橙黄二军,优拜的知名度要差上一些,但靠着接入近8万辆政府的存量单车,成本优势给优拜加了不少筹码。家喻户晓的自行车品牌永久集团,将为其提供车辆的技术改造、运营和维护等方面的支持。
据悉,这批来自政府的有桩公用自行车主要向覆盖度较低的郊区进行投放,主要CBD商圈和产业园等场景,则会投放优拜自营的无桩单车。后者是优拜在永久的技术协助下进行开发的自主产品,每辆车成本在1000元左右。
政府背景的加持配上传统自行车厂商的资源,优拜短期内的产品覆盖率和投放密度还是很值得期待的。
但自营产品生产成本过高的问题,究竟是会被产品的品质所抵消,还是成为短板,就要靠市场检验了,要知道,摩拜最初几千元造价的产品,一直是很多人质疑的焦点。
5.小鸣单车:单车是一种生活方式
资本对“出行的最后一公里”的热情,从“小鸣单车”的融资之路上可以窥知一二。
9月底,“小鸣单车”完成数千万元人民币的天使融资,10月8日宣布完成一亿人民币的A轮融资,领投方为运动单车品牌凯路仕董事长邓永豪。资本市场与共享单车的这把火在12天后又一次燃烧:20日,小鸣单车宣布获得B轮融资。在失去先发优势、融资背景不敌摩拜、ofo的情况下,小鸣单车到底凭借什么杀入城市最后一公里的争夺战,在一个月内完成两轮融资?
显然不是因为车子本身。比起优拜的千元成本,小鸣单车的首款产品XM02只要400元,但在ofo和摩拜lite面前,依然没有太多优势。其创始人出身自校内生活服务平台的背景尽管提供了一定的校内市场资源,但ofo在校内的深耕也让其难有太多发挥。
小鸣单车手中有力的王牌在于其A轮融资的领投人邓永豪,这位曾于1993年创立运动自行车品牌凯路仕的“老司机”,已经加入了小鸣单车的团队,全面参与其经验战略和产品开发工作。
区别于传统观念中“最后一公里”的定位,邓认为单车项目的更大意义在于“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包括骑行运动、低碳环保、时尚休闲三大版块。
小鸣单车的产品设计也就围绕“生活方式”展开。除去外观更加时尚,骑行体验也向易于运动健身的方向靠拢,这点就比摩拜好太多了。而邓在凯路仕的背景,也使得小鸣单车获得了凯路仕在国内的不少线下资源,这也让小鸣单车在实际落地和营销推广上方便很多。
6. CCbike和奇奇出行:有桩无桩相结合
目前市场的单车种类大多属于无桩单车,相比传统公共自行车的有桩模式,更加自由,但也带来找车难、违停多、维护难的问题;传统有桩模式,虽然管理维护很方便,但受制于站点,无法充分满足用户需求。
CCbike(西西单车)和奇奇出行,采用了有桩无桩相结合的模式。西西单车的做法是,每辆车都安装了一个带GPS技术的智能锁,既可以独立锁车,又可以与公司设计的一种停车桩(类似一个专利的东西)相连,用户可以通过扫智能锁显示屏上的二维码完成在线锁车。
奇奇出行则开发了名为“车锚”的装置。CEO石国伟介绍,“任何车辆只要配备有专用的车锚,都可以停在特定的停车桩上,识别码在车锚中。”奇奇出行未来很可能还会开发自己的专属停车桩。
两家单车项目目前来看都算不上知名,尽管拥有创新的思路,但要想在竞争者众的单车市场里分得一杯羹,难度着实不小。
………
以上是我对《如何看待最近的共享单车大战?》的一些思维的想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欢迎关注:办办学苑,全年分享超500篇线上运营干货,每周运营大师在线指导授课,举办百城千人线下沙龙,提供100G干货资源下载包,最重要的是,你还能获得人脉。
速途研究院:2016年中国共享单车市场报告
速途研究院1月4日报告 2016年是资本市场低迷的一年,而共享单车领域却一枝独秀、屡获融资。作为共享经济的产物、主打最后一公里的单车租赁行业,在资本倾注下迅速在一二线城市蔓延,竞争激烈,一如当年网约车厮杀市场格局的重写。12月27日,深圳市交通运输委公布了《关于鼓励规范互联网自行车的若干意见(征求意见稿)》, 首次对共享单车行业提出了鼓励和规范要求。当前共享单车市场正处在初级阶段,产品、用户间问题频发,行业内部正在不断调整,同时更多创业者的入局也有利于行业发展。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根据市场公开的网络数据和监测数据,结合相关用户调查取样,分析讨论共享单车市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快速萌芽的共享单车市场
中国的共享单车市场尚处在初级阶段。2015年共享单车概念开始兴起,资本和巨头开始了布局,2016年可定为共享单车发展的元年,除了原本定位在校园的共享单车开始在城市普及,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创业团队斩获融资,市场大战一触即发。从市场规模上看,预计2016年市场规模将达到0.49亿,较2015年翻了一番,明年共享单车市场的增速将会继续提升。
共享单车用户规模
用户规模上看,2016年共享单车用户预计在455.2万人,其中用户主要以在校大学生、年轻的上班族为主,并且主要在一二线等人口密集城市集中。学校、公交站、地铁站等附近的共享单车,给使用者提供了最快捷的“最后一公里”行程方案,不仅使用方便,而且对于城市来说,共享单车亦有着绿色出行的好处,在城市内快速普及。
摩拜、ofo领衔共享单车市场
尽管共享单车市场处在起步阶段,但当下市场上已经有十几家企业入局。从现阶段的共享单车APP下载量来看,摩拜、ofo小黄车在市场上遥遥领先,就像网约车市场最初的滴滴与快滴。摩拜、ofo分别斩获了366.49、347.1的下载量,处在伯仲之间。而下载量排在第三位的永安行,下载量则只有不到39万。但未来的市场格局仍有较大变数,其他共享单车品牌融资后,将会有新一轮的市场动作。
共享单车整体评分不高
从当前主流的十家共享单车APP用户评分上看出,共享单车行业整体的用户评价并不是很高,一步单车超过9分,小蓝单车超过8分,更多的共享单车APP评分惨不忍睹。作为使用频率很高的自行车,本身就容易出现损害问题,并且和汽车不同,共享的单车长期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很多时候需要靠用户发现问题并反馈。尽管平台一直在加大力度促进规范化,但短期来看,用户反馈的问题很难一一解决。
共享单车用户使用频率不高
在用户的使用频率方面,大部分用户还没有对共享单车形成固定的使用习惯。可以看出,29.7%的用户表示使用共享单车的品牌在5-7天每次,3-5天使用一次的用户占比22.7%,而1-3天和每天都使用的高频用户分别仅占18.2%和10.7%,大部分用户只是在平台注册,并根据需求择期选择单车出行,而每天都使用的用户,则是在上学、工作中形成了使用习惯,成为共享单车的粘性用户。当前共享单车企业也在靠着补贴的形式获取用户、培养用户。
年轻化人群成为单车用户主力
年龄分布上,20-39岁的年轻化群体成为单车用户的主力军,而单车骑行运动本身也是年轻化群体更容易接受的出行方式和锻炼方式。19岁以下的用户更多集中于大学、高中,而20岁以上的用户则遍布大学、上班族、以及城市务工人员,对这部分用户来说,只需支付低廉的押金和低廉的使用费,就可以进行单车出行,一是方便,二是节约了自己购买单车的使用成本。
用户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扩散
城市等级分布好不意外,共享单车用户主要在一、二线城市集中。由于一二线城市集中了大量的学校、上班族,年轻化人群较多,是共享单车品牌首要攻克的群体。此外,由于发达城市的人口密度较大,致使平均到每辆单车的使用次数增加,更加有利于单车流动、让单车赢利的机会增加。可以预见的是,一二线城市的单车市场很快将走向饱和,下一轮的争夺战将会在三四线城市展开。
速途研究院分析师团队认为,在当前共享商业繁荣的前提下,共享单车市场也会如网约车市场一般爆发,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绿色的出行方式。但和网约车相比,共享单车行业面临的问题更多,一部分来自于产品本身,包括车辆的损坏等。而另一部分,则来自于共享单车用户的道德监督,包括一些用户盗取共享单车、恶意损坏、换锁等,还需要平台与政府的共同监督,行业只有在规范化的前提下,才能健康发展。
——————————————————————————————
速途研究院是速途网络旗下的权威数据研究与分析机构。致力于国内互联网市场行业数据统计与分析预测。
或许单车大战的临界点,就是当参赛玩家大量涌入,在最后三公里需求明确的一线城市大量区域内,出现供给明显高于需求的状况,每辆车的平均单日使用次数大幅降低,又因为恶性竞争要投入大量的维护成本,同时替代性交通手段不断涌现。到这一天时,单车将成为一个真正的亏钱生意。防止这一天的到来,要靠玩家们互相之间的默契,以及海量融资的新玩家不再出现……但现在看来,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ofo:又称“小黄”,是从校园共享单车起家,没有体验过,听说车子是由车主贡献出来经过喷涂改造之后的,车主可以免费使用。
摩拜单车:交了299押金,充值了10块钱,至今还有7块钱在里面,不知道能不能退?骑了几次实在太难骑,上坡稍微有点坡度都能累死一壮汉。
小鸣单车:今天刚知道……
优拜单车:看到本话题才知道……名字有点山寨摩拜的感觉,第一印象有点不好了
享骑:共享电动自行车,据说上海已经有了,但是我至今没有看到过
作为用户,我比较期待群雄逐鹿之余带给用户的惊喜!
目前,我使用了的共享单车,可能也只有摩拜单车,每天在上下班看到大家使用的也只有摩拜和OFO,路边看到的有摩拜、ofo、小鸣单车以及我们的城市公共自行车。
我想说的是什么呢,在共享单车出现前,我们偶尔看到路人骑我们的城市公共自行车,现在它们都栓在那里无人问津。ofo出现后,摩拜也来了,骑车的人每增加,自行车却运来了一批又一批。上下班高峰期,路边的共享单车、公共自行车的数量不会比行人少吧。我仿佛看到了,那些我们行走所减少的排放,都在制造自行车时以好几倍的数量排放了。我们喊着共享单车,是为了绿色环保而生,但是实际上我们做了什么???
其实,我们明明可以在现有的自行车资源上做文章,为什么要去生产出过剩的自行车出来呢?
最新消息:国内最大公共自行车运营商永安加入“单车大战”
Sina Visitor System
2016年可以说是单车元年,先是摩拜单车在上海爆发,然后是小黄车后来居上,我觉得随着共享单车全面普及有可能终结个人单车,也意味着可能会解决我国多年来偷自行车的顽疾。
如果国内突然宣布自行车可以上公共交通,这种车子市场份额大减
轮子上面的资本狂欢,但在获得盈利的道路上面还要走很远。几家单车平台的全面对比,一张图全面解读。
完整长图文章知乎专栏
感觉ofo和摩拜的胜算比较大吧,最终也是这两家的博弈。最后结果如何不好判定,看一下这篇文章的分析:出行市场大混战 | ofo、摩拜与滴滴的商业本源 – Everything about a startup – 知乎专栏
因为租赁经济造成的规模效应要求,带来了对资本的强烈需求。这给 ofo 的启示是,要更好地讲好这个故事,做好PR,也要更迅速地迎接Mobike的挑战,甚至是更快速地进入城市直面拼杀,而不是固守阵地。风险越高,回报就越高,既然做的是规模经济的生意,就要把规模一做到底。
又所以,因为便捷性是用户最主要的需求,Mobike在主打一段时间的品牌后,还是应该认真考虑推出低端车辆的可能性,不管是从单位经济效益上来说,还是从为用户提供便捷来说,都应该更合理一些。更何况,相同资本总数的前提下,每辆单车越便宜,能够投放的数量就越多,这也反过来能造成规模效应。
最后,对于滴滴来说,单车市场无疑是一个低端颠覆,但是同时无人驾驶汽车市场也明显是个更大更值得争取的市场(甚至我觉得是需要all in,当做重新创业、重来一次的世纪性机遇),所以对于乱战状态的单车出行市场,入股某家可能是个更好的选择。既然ofo的背后已经是滴滴的老投资人们在站队,那滴滴反而不妨逆向思维考虑下入股Mobike的可能性,未来如果需要的话再顺势来一招合并。这对滴滴来讲,也已经是驾轻就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