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当然是打入海外市场更容易,每个国家都有多多少少的贸易壁垒。收购这些企业是打通贸易壁垒的好途径。比如万达收购AMC之后,能引进更多的中国电影给美国观众看,也方便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宣传,扩大海外票房和影响力,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文化输出吧。刚刚随手谷歌的LA地区《湄公河行动》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场次和时间表(I belong to you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英文片名),当然这两部片子上映三个星期了,前两个星期影院数量和场次比这多好几倍。至于烂片不烂片的,以前你连在别人院线上映都很难做到,现在好歹美国人也能直接看了,这不是一种进步?而且中国人美国人口味不一样,早年在国内被批的很惨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评价很低,但在国外其实评分很高。PS:其实在今天看,个人认为上述的几部片子根本不烂,甚至可以说是国产良心,有演技有画面有特效没小鲜肉,看看近几年上映的片子都是些什么鬼。
回复 ( 7 )
谢邀,这又是科技又是文化的,题目太大了。
首先,收购有没有好处?
当然有,没有人家收购的干嘛,像万达这种规模,任何一个重大决定都是经过仔细考量的。商人肯定不做赔本的买卖。
那么,好处有哪些?
最重要的当然是打入海外市场更容易,每个国家都有多多少少的贸易壁垒。收购这些企业是打通贸易壁垒的好途径。比如万达收购AMC之后,能引进更多的中国电影给美国观众看,也方便中国电影在美国的宣传,扩大海外票房和影响力,也可以看作是另一种文化输出吧。刚刚随手谷歌的LA地区《湄公河行动》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场次和时间表(I belong to you是《从你的全世界路过》的英文片名),当然这两部片子上映三个星期了,前两个星期影院数量和场次比这多好几倍。至于烂片不烂片的,以前你连在别人院线上映都很难做到,现在好歹美国人也能直接看了,这不是一种进步?而且中国人美国人口味不一样,早年在国内被批的很惨的《英雄》《十面埋伏》《无极》和《满城尽带黄金甲》,在国内评价很低,但在国外其实评分很高。PS:其实在今天看,个人认为上述的几部片子根本不烂,甚至可以说是国产良心,有演技有画面有特效没小鲜肉,看看近几年上映的片子都是些什么鬼。
科技方面,我又要说万达,因为万达是真土豪,万达还收购了好莱坞的传奇影业(据说还要收购派拉蒙)。对这个公司不了解不要紧,它制作的《环太平洋》,《星际穿越》,《盗梦空间》,《超人:钢铁之躯》和《侏罗纪世界》以及蝙蝠侠三部前传。你肯定看过其中一部。这家公司掌握好莱坞成熟的电脑特效制作能力和优秀的团队,这恰恰是中国电影最需要但也最缺乏的,大家常吐槽国内电影烂片太多都是五毛特效,这其中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中国电影市场膨胀太快(13年破两百亿,14年年近三百亿,15年直接440亿,今年可能突破五百亿),而后面的制作团队水平跟不上导致的。中国电影市场的票房规模已经接近北美的水平,在明年或后年赶超美国是没什么悬念的。但中国电影公司的制作水平和好莱坞的水平实在差距太大,为了满足国内观众的需求,引进一整个优秀团队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但好的团队不好挖,干脆把整个公司挖过来算了。顺便也能借壳提高知名度。比如当年联想在美国根本就没人听过,凭借收购IBM的个人电脑业务,不仅打入了美国市场,而且极大的提高了联想的知名度和曝光率。这算是中国公司早期收购的成功范例。以后万达制作的电影(无论中外)既能依靠好莱坞的特效实力,又能通过AMC在全美推广。形成横跨中美的一条完整产业链。
最后再扯两句:以前中国并购海外企业,是需要人家的技术这个没错。现在其实更看重海外的市场,中国企业现在有资本了,但国内市场已经渐渐饱和(经济新常态),海外市场值得冒险,但要了解海外消费者的习惯和需求,收购一家海外大中型公司是很好的捷径,况且现在全世界经济形势都不好,收购也不贵。
谢邀。
对于题主,实在是不能苟同。
烂片不怕多,怕不多,如果你在美国常住过,还经常关心一下美国电影院线,就知道美国烂片更多,没有那么多烂片,也就没有那么多好演员、好导演、好编剧、好摄影从烂片海中杀出血路拍好片。
文化产业越做越烂又是从何说起呢?你至少得给一个数据证明烂啊。至少从总量上看,目前我国的影、视、乐、艺都是欣欣向荣。十年文化产业腾飞之路 我国文化产业10年发展对比分析报告
创业公司多,水分大没关系,经过竞争和整合会挤出水分的,市场会淘汰那些劣质公司,而庞大的创业公司数量为竞争淘汰提供了足够的基数。
不同的地方大了去了。
首先,唐朝你在这块土地上不能骂姓李的,宋朝你不能骂姓赵的,清朝你不能骂爱新觉罗,现在你谁都可以跳着脚骂,只是可能去喝茶。
其次,这块土地可是变大了不少的,以前世纪屋脊不是咱的,以前大草原也不是咱的,以前大沙漠不是咱的,以前大东北都没多少是咱的。
第三,土地上的人也变了,以前养活的是地主和佃户,现在养活的是资本家和工人。
即使地还是那块地,也取决于人们怎么利用它开发他。
对于高挂在树上的果子,你必须找个垫脚石才能够到。
对于浮在水中的船,你必须找个跳板才能登上。
欧美市场,就是高挂在树上的果子和浮在水中的船,而中国收购外国公司就是找垫脚石和跳板。当然垫脚石和跳板随时都可以被人拿走,但是就看你摘了果子,上了船是干什么的了。摘了果子吃果子,把种子拿来种树年年有果子吃就行,上了船到目的地或者直接当船长也行。
欧美不缺欧美那样的大公司,中国缺欧美那样的大公司。买了欧美大公司,学技术,树品牌,进市场,赚钱,扩大市场占有率,打破贸易壁垒,形成垄断得到定价权或者标准制定权,这几样占哪一样都行,哪怕过几年再卖掉,实惠你已经得着了~
这话我实在是理解不能啊,能不能解释一下,为什么股权在某些情况下起到的作用并非很大呢?
股权大,分到的利润就多,对公司事务就有更大的控制权,我们买了欧美大公司的大部分股权,我们就有了自己的大公司,这个大公司就得为我们服务,我们对这个公司就有生杀予夺的权利。
而且,我们买得起欧美的公司,说明我们出钱买的公司比欧美的公司强大。那么又何来“而我们的呢”这种问题呢?我们的在买欧美公司啊,我们的公司在吞并做大啊,我们的公司在竞争中赢了啊~
就万达为例,万达在收购美国影视 AMC过后 其旗下影视公司所拍摄的《聚焦》获得了第88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奖。
请问,如果不是收购,只是培养本土团队,什么时候才能拍摄出来同一等级的影片呢? 而这个团队,被万达收购后,有将近10部国语影片被提上日程并拍摄,是不是有利于提升中国影片的质量呢?是不是有利于万达抢占中国第三产业龙头的位置呢?
最近又传出消息,万达又将收购 DICK Clark Productions,那么其团队组织全美音乐奖,金球奖,好莱坞电影奖的经验是否有利于中国文化产业的兴盛呢?同样,是不是有利于万达抢占中国第三产业龙头位置呢?
同时,腾讯顺利进军世界游戏产业,也是否有利于中国游戏产业的发展呢?
而中国企业对国外科学技术研究方面的并购其实更胜一筹,之前中国买了乌克兰的安-225被各种人骂说废柴机型没脑子,其实中国就是奔着发动机技术去的,在媒体新闻报道中,也只有一句话提及而已。
现在有钱,买设备,买公司,也就等于把人买下来了,把技术买下来了,把经验买下来了,机会难得,时间也不等人,不如直接买下,为我所用,加快发展,减少摸索,增强学习,岂不美哉?
成长也得慢慢来,不能一口来个胖子吧。
我猜你一定是在说企鹅
可能人家只是想赚钱
谢邀
太宏观了
大概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的节奏
题主问题的这个问题还是比较难回答的,能收购海外企业肯定说明我们的实力比10年前有了很大的提升。不过上面也有答主给出了积极的回答,不过都太“媒体”的感觉,网上搜搜每个收购案例新闻也都这样写的,没什么多大区别。我想题主想问的是一些网上得不到的答案,然而能给出这些答案的人也不会有时间或者精力关注到题主的问题!
其实题主之前自己发过来的链接怎么看待中国公司疯狂收购国外企业,是否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 商业 已经给了多方面的回答,题主自己看看就完了。
题主想得到答案,还是等到自己有一天能够收购海外大公司的时候,自己体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