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创业公司,想做大疆那样的产品,有什么需要注意的?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本题已收录至知乎圆桌 » 玩转无人机,更多无人机(Drone)操控、应用、研发方面的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2017年4月16日 10 条回复 1950 次浏览 DJI,Drone,公司,创业,创新,无人机
回复 ( 10 )
我觉得你给先理解DJI是怎样的一个公司,才能说怎么去做一样的产品。
转一个内网的帖子:
13 rumors about DJI R&D
关于 DJI 研发部的 13 条江湖传言
1. DJI 有数量不明的Linux Committer在为开源社区贡献代码,其中包括APM家的。
2. DJI 有数支 Dark Army,负责原型机开发,其中包括 机械 硬件 嵌入式系统 上层软件框架 和 基本的控制算法。他们以轮询的方式周期性投入不同原型机的开发任务中,保证从无到能飞的这一过程。
3. DJI 有数支 White Army,被称为paper收割机,其中每人每天的paper阅读量以斤计数。他们负责将paper中的算法转化为生产环境中的代码,保证从能飞到智能飞行这一过程。
4. DJI 以一种养蛊的方式进行新产品开发。每年有20种以上的产品会被进行研发,最后这些产品会相互竞争和吸收,最终只有四五种产品会被发布。
5. DJI 有70%的研发员工住在距离公司两个地铁站的距离之内,其中有50%的员工住在距离公司走路10min的范围之内,其中又有20%的员工住在公司。
6. 每年的 CVPR 和 iROS 都会有一些paper做了 DJI 两年前就已经在产品上用到的技术。我们虽然劝说了他们很多次,工业界染指的research方向你们就不要主攻了,可他们依然不听。
7. DJI 目前的对手是波音和空客。xx厂/xxx厂/xxxx厂?那是啥?
8. DJI 员工们觉的上下楼吃饭要等电梯很浪费时间,所以他们下楼的时候用滑梯。啥你说上楼?我们不是造飞机的吗?
9. DJI 研发部中物理系出身的人占到多数。所以他们把厕所都改成了薛定谔的厕所。也就是说当你推开厕所门之前,你永远不会提前知道,现在厕所墙上挂着的是排风扇还是空调。
10. DJI 的技术都会先自己用爽了之后再放到产品上。比如 DJI 在华强北设有停机坪,每个小时都会有无人机自动起飞去取回大家购买的零散元器件。这个系统两年内非常稳定,只出了一次错误,那次是店家忘记给发票了,所以飞机又半路折回去了一次导致中途没电。我们只好又派了另一架飞机去给他换电池。
11. DJI 的研发人员喜欢自己造轮子而不用别人的轮子。比如说每个开发小组都有一套自己的数学库。那么问题来了,有的人用了JPL四元数,有的人用了Hamilton四元数。所以大家有很开心的写了好几个JPL转hamilton和hamilton转JPL的轮子。
12. DJI 的研发人员不喜欢git/svn为代表的版本管理软件,因为他们写代码太快了,不喜欢中途停下了切到git/svn里面去commit自己的代码。所以研发支持部不得已开发了一款高并发的全自动代码备份服务器,本地的客户端的parser会自动判断当前函数有没有写完,再根据ide的动态编译结果决定是否会自动commit代码并上传到服务器。服务器上有365个硬盘,运用了类似于RAID5的存储阵列(因为每一个硬盘的内容都有相同也有不同,所以我们叫做RAID5.5)每天会换掉一个旧硬盘再换上一个新硬盘,以保证旧代码可以备份一年。现在 DJI 已经有八十立方米的硬盘存档了。你一定很好奇为什么新的硬盘不用同步旧的commit log就可以直接长出tree,因为他的本质并不是代码版本管理,而是新建文件夹。
13.有一个魔法部 在 DJI 魔法部工作是怎样一番体验?
一句话总结:
不要做无人机,除非你能热启动。
关于DJI一些比较燃的事情:
第一件事,保密制度
DJI是我见过的保密制度最森严的民企。甚至保密程度要超过我那个红且砖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第二件事,没有外国研发
因为DJI是个国际化的公司,所以总会出入很多的外国人,可是我这一层,一个外国人也没有。随便抓了个同事问到,我们这里为什么没外国人?对面戏谑得答道:“技术垄断,我们不招外国人,再屌的外国人也来不了核心研发。”当然,后来我们有了硅谷研发分部就是后话了。
第三件事,深藏不露
现在市面上开源的飞控代码遍地都是,几乎每个开源飞控衍生品都支撑起来了一家公司,比如X航、PixHawk和3DR。而DJI的飞控是闭源的。这就和IOS和安卓一样。
当然,和手机不一样,造出一架合格的无人机并不需要花里胡哨的app,稳定决定一切。而稳定又是靠传感器决定的,传感器不准怎么办?当然是靠滤波算法。dji的滤波算法是一个非常核心的竞争力,光EKF和UKF这样的滤波算法就有很多轮子,最早的文章据说也有那么几篇是我们的研发写来发过paper的。至于核心产品的核心滤波算法,全公司也就只有那么一两个人知道,他们平时坐在研发的一个小角落里,深藏不露。
第四件事,研发效率
一个在公司内外广为流传的故事就是DJI和GoPro。两家公司在phantom2时代的合作甚为紧密,甚至p2有专门适配GoPro的云台。但当两家开始准备展开进一步合作的时候,发生了决裂。说破大天,是钱的问题,GoPro打算和DJI出一款云台运动相机,当然,GoPro天真的认为DJI和富士康别无二致,希望从这个业务中抽走绝大部分的利润。最后的结果就是,GoPro打算自己做无人机,却一直没动静,甚至现在大规模裁员、股票大规模缩水。
而DJI呢?我们用了6个月的时间研究出了osmo,尽管osmo本身有很多不足,但是从这个研发周期来说,已经是工程上的“奇观”了。而这样的研发速度,一直在DJI长期存在着。
第五件事,phantom4和我认识的一组创业小伙伴
在来dji之前,在学校里偶然遇到一个创业团队,四五个大学生。
学校很倚重他们,当然,他们也很努力。有搞经管的,有搞技术的。实现了顶刊的paper,主要做的是智能跟随,说想拉我入伙。但是考察一番之后,发现这个根本行不通的技术路线。虽然是顶刊,但是仍然是离线计算视觉,延迟也很大。当然,这是技术选择上的问题,和这事行不通根本没什么关系。
因为没过两天我就跑来DJI玩,恩,智能跟随。同样的技术,同样是顶刊会议。一样的课题,dji硬生生把他们做到了飞机上的一颗小arm上面,什么概念呢?
创业团队的小伙伴和学术顶刊的技术领先程度大概是奔腾电脑和阿尼亚克(世界第一台计算机)这样的差距,而他们和dji比呢,大概就是奔腾电脑和iphone手机之间的差距。
可怕的是,要知道,智能跟随在dji也一样是一群二十多岁的年轻人搞得,具体有多少个呢?和那组创业团队一样,四五个人。
更可怕的是,phantom4的研发团队有150-200个人同时研发….谁也不比谁差到哪里。大家都有各自的屠龙绝学。
第六件事,小事也做到极致
对于dji来说,饱受传统制造业的人诟病的是,他们觉得用敏捷开发的方法来搞制造业简直就是作死,殊不知dji的飞机也会在定型前做上万小时的压力测试、老化测试、单机数百次跌落测试等等系列标准化的测试。对于潜在的问题也会以几近强迫症的方式去解决。比如M100的早期版本一直存在振动耦合问题,因为机臂和飞机是固接的。我们专门安排了一个研发团队,用刚从院校里走出来的最先进的有限元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的方案是往机臂里填充海绵。这个海绵就是dji黑科技系列的冰山一角。
第七件事,学术领先
通常来讲,一个学术上的paper能够应用或者得到验证在物理学上可能要花上数年甚至数十年,在化学生物上会用上一两年,在工程上也是一个以年为单位的事情,应用领先学术的话大概只有IC制造、计算机科学(如M$RC)这样的地方了,航空上面一般是军队领先学术。但是毫不客气地说,dji的飞机用的技术,随便都是顶刊的文章。比如当年的guidence就发了一篇 (CVPRW)
第八件事,紧密配合
dji研发部门的配合是异常紧密的,而且也没有什么专门的人在管这样的事情,一般想到的技术路线简单的话几分钟之内就可以得到批复和讨论,重要的也会在当天得到结论,框架性的设计最长也不会拖过一周。人事调动的时候基本上不会超过8个小时完成物资的对接。大家都是很乐于帮助别人解决问题的,从来不会出现拖延或者怠工的情况。
第九件事,慈善与体量
dji对慈善的贡献以及领先程度已经完爆绝大多数企业和个人。我们为了给国内的工程师文化做贡献,专门成立了一个部门叫robomasters,通过办比赛的方式吸引年轻人重视创新,热爱科学。每年光比赛的投入就有5000w。
dji如今作为无人机的大头,无疑体量是巨大的。大到什么程度呢?二月底的时候我们报废了200w的设备,报废方法是想要的话就派发,用不了的也就只好报废。
第十件事,垂直产业链
我们制造自己的电机、自己的电调、自己的传感器单元、自己的无线电设备、自己的控制器、自己的电池、自己的电源管理、自己的镜头、自己的相机。甚至IMU单元都是dji独家垄断的。总而言之dji的无人机上面的所有组件都是dji制造的。
无人机市场环境:
到了2015年最后一个季度,消费级无人机产业开始进入白热化的阶段,随着高通intel联手,google、facebook、小米入场搅局从那个时刻开始,正式宣布了无人机产业竞争已经关上了大门,创业团队很难在其中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技术壁垒也越来越高。消费级无人机已经变成了几个寡头的游戏。如果说你只是来创业,拉到的投资还没dji一年报废的资产多,你能那什么和dji比?再者说,高通、intel、google这些资本大鳄,在无人机产业的投入也只会比dji多不会比dji少。何必那自己毕生的赌注和别人的零花钱比呢?所以我奉劝各位想在无人机行业创业的人:“不要再来做无人机了!”你以为的机会早在两年前就不存在了。
利益相关:DJI研发
1、公司注册资金尽量要少,这样破产时损失会小一些,特别是认缴制下,破产是要补足注册资金的;
2、了解好破产法和劳动法,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选择破产的时机,避免到最后都付不起工资的情况,这对信用有影响;
3、多看看心灵鸡汤,避免公司破产之后想不开;
4、做产品过程中尽量多接触供应链和同行,积累技术和人脉,以便以后东山再起。
—————–上面根本不是在抖机灵或者开玩笑,上面说的可以让死相不那么难看—————–
在大疆已经如此成熟,其产品已经如此完善的情况下,再去做和他一样的产品,除非你比大疆更有技术积淀和供应链管理能力以及对市场的把握能力,要不然死掉几乎是百分之百的了。
我只是在说去做功能和市场均和巨头基本重合的产品是几乎不可能的,而并不是说无人机或者无人系统这个大方向没有前景。只要出现了某些具有一定潜在市场规模的应用场景,并且自己的技术和产品够稳定可靠,加上短期内政策不会直接限制这种产品的发展,这时做出针对这种应用的产品,就很有可能发展壮大。
科技是我们比较关注的行业,对无人机行业也略有研究,不请自答。
前方超长文请注意!!!
先说个可能延伸了话题的话:
根据题主的意思,可以理解为希望切入多旋翼消费级无人机领域,并以大疆作为自己的标杆。虽然无关主题,但我觉得作为创业公司,最应该注意的恰恰是进入的行业是否是好的行业,面对的是否是好的市场。从这个层面而言,是不建议在这个时间点进入消费级无人机领域的。
仅针对消费级旋翼无人机来说:
所以,对于创业公司而言,与其闭门造成,重新造轮子,我们觉得不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多探索下无人机在应用层和数据层的拓展,致力于让无人机能够产生更多的生产价值。毕竟,舞台都搭好了,就等时代的弄潮儿们来演上那么一出了。
说了这么多,言归正传,让我们来掰扯掰扯,从零开始造出一台像大疆精灵4(且不说MAVIC这个小妖精)一样的无人机,究竟需考虑哪些呢?
技术
既然以大疆作为对标,那技术一定是创业中最需要关注的一项。仔细想想,要设计出一台精灵4,其中的技术还真不少,粗粗可以分出基础技术(机体设计、飞控、控制)和应用技术(云台、相机、图传、图像识别)两大类,可以挑其中最具有技术含量的来说说。
飞控
飞控是无人机的大脑,主要负责完成几项任务:
对于飞控而言,传感器模块已经比较成熟,通常采用6轴陀螺仪和重力加速度计的组合检测机身姿态和运动状态,采用GPS模块进行无人机绝对坐标定位。数据交互方式采用点对点无线通信方式,对于控制等基础信号的交互而言,是比较成熟和稳定的。最核心的难点在于控制建模、算法设计和嵌入式整合:
首先,不同传感器得到的机体参数需要进行融合和相互校准以得到准确的机体位置、姿态和运动状态参数(典型的如陀螺仪和加速度计);
同时,无人机是一个强耦合的复杂非线性系统,整套控制方案和算法都需要根据机体构架和配重情况进行重新建模和调试,所以目前市面上常见的消费级无人机都长得差不多也就无可厚非了;
最后,需要将数据处理算法和控制模型移植到计算能力有限的MCU系统中,并优化代码以提高执行效率,不过对于这点而言,MCU的高速发展倒是降低了其难度。
如果说现在想从无人机市场中分一杯羹的玩家可以用多如牛毛来形容的话,那么真正拥有自主开发飞控技术的企业只能说是凤毛菱角了。
大疆做飞控花了5年,06年开始做到12年才能出售,昊翔、亿航之类的无人机更是不知道其飞控出自何方,而诸如Paparazzi(2003)、Arduino(2005)、APM(2007)、OpenPilot(2009)、PX4等开源飞控也经历了至少10年,三个大时代版本的升级迭代,所以说飞控是一家无人机创业公司的核心技术。
云台
在相机云台出现以前,想要做航拍无人机,就只能把相机固定在机身上(如下图),而这样的解决方案存在几个显著的问题:拍摄视野固定,不能随意调整;图像稳定性差,机身抖动将严重干扰航拍质量。
所以云台的存在与否直接划分了这台无人机能否用于航拍,云台的性能优劣则决定了航拍的视野范围和稳定性。
从技术难度上说,云台的难度虽然小于飞控,但也足够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件消费电子产品出售了(参照大疆的OSMO和GoPro云台)。其实云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很简单,一是扩展视野,二是图像稳定,从技术实现角度而言也是通过传感器做姿态参数输入,建立控制模型进行稳定,所以如果有信心能做好飞控,那么云台系统的研发门槛就要低很多了。
图传
作为无人机应用层的技术,图传技术一般是独立于飞控系统中的传输系统的数据链路传输系统,其主要任务是将无人机拍摄到的图像数据实时高效的传输到地面控制端。而评价图传技术的标准基本为三项:图传距离、传输带宽和传输延时。
目前较为主流的图传技术为2.4GHz链路,而且整体技术也比较成熟,基本可以实现2km半径内720p视频的图像传输。所以作为一个创业公司,对于图传可以根据技术指标要求和价格权衡选择解决方案。
更多无人机图传的相关技术可以参照以下文章无人机整机设计:2.4GHz图传链路解密_无人机新闻-泡泡网
结论
经过10年的发展,旋翼无人机行业已经走过了蛮荒时代,虽然离大规模行业应用还有一段路要走,但是基本舞台就搭好了,很多要踩得坑先驱们也都踩过了,所以想要做出像大疆一样的无人机,不难,但要做出一台像大疆一样好的无人机,还真是蛮难的。
换而言之,在这个时间节点,作为创业公司,更探索一下基于这种硬件的商业模式,应该仔细思考如何将无人机更加广泛地应用于产业领域。
以上回答由青锐创投负责科技行业研究的薛昊洋 @ICY.XUE 提供,我们也在自己的同名公众号『青锐创投』更新自己的行研和观点,欢迎知友们关注与交流。
要能实现无人机的商业运用,有几个关键技术必须克服,这些都是创业公司可以着力的点,没必要在硬件平台上再去硬碰硬的较量。
1. 全自动飞行
虽然号称无人机,其实还得有一个人在地面操作,起飞、降落、飞行、充电、上传或下载资料等各种动作,都要通过人的参与才能完成。如果把这一部分的人工参与也完全自动化,无人机便可以在人不方便的时间(例如晚上,虽然目前美国航空局禁止无人机在夜间飞行)、人难以抵达的地点(例如偏远地区),执行人们事先交代的任务,这才会大幅增加无人机在商业上的运用范围。
要能做到全自动飞行,无人机必须能够自动导航,按照下载的飞行计划自动飞行。再加上定点降落。这虽然不太困难,但要达到精准并不容易,需要影像和各种传感器的辅助。最难的则是充电,飞机必须自动准确降落在充电站上,再通过接触式或无线方式进行充电。
创业公司参考:Skysense, Hus Unmanned Systems
2. 长时间飞行
目前一般无人机都使用电池做为动力来源,想要飞得远,电池就要大,电池越大,无人机越重,飞行的效率越差。因此目前一般多轴式小型无人机的飞行时间很少超过二十分钟,固定翼无人机虽然飞行时间较长,但操作性差,限制了运用范围。
因此想要大幅增加飞行时间到数小时以上,必须舍电池而就油电引擎或是燃料电池,因为石油或柴油的能源密度比电池高出10倍。但是如何能将石化能量通过引擎转换成启动螺旋桨所需的直流电,也有一定的技术障碍。
创业公司参考:Top Flight Technologies,Skyfront
3. 飞行航线规划
长时间、远距离的无人机飞行很难由人在地面操控,最好的方法是根据任务需要(例如拍照、送货),事先规划好飞行的路线和高度,然后交由无人机自动执行。
无人机在空中飞行的路线不比开车,只需要二维的平面地图。飞行路线加上了高度,既需要3D地图,也需要3D的导航演算方法。有些任务属于点对点(例如送货),有些任务需要覆盖全部面积(例如地表勘查),这都需要很好的人机介面,才能产生最优化的飞行计划。
创业公司参考:DroneDeploy,Skyward
4. 飞行安全
当满天都是无人机的时候,公共安全成为最大的考量。尤其商业用无人机重量较重,又有负载物,一旦从空中摔机,后果不堪设想。安全,是所有商业用途无人机最重要的指标,通常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
地理围栏(geofencing)。对于飞安敏感地区,例如机场、军事敏感地区、政府单位等区域,无人机会自我设限,绝不进入。
紧急迫降。如果重要零件故障,或者与基台失去通讯,无人机必须能够安全紧急降落。
无动力处置。当无人机完全失去动力时,如何处置?除了降落伞之外,是否还有其他方法?
创业公司参考:Fleye, PrecisionHawk
5. 防卫无人机系统
对于不请自来的无人机,是否可以及早得知?于是有人发展出声音辨识技术或建立雷达系统,对于“入侵”的无人机能够早期侦测。如果发现无人机来者不善,需要采取进一步措施,可以发出相应的无线电波来干扰入侵者的信号接受,甚至建立“空网”捕捉具有威胁性的无人机。
对于许多敏感的地区,例如监狱、军事要塞,甚至于人群聚集的场所(例如运动场、演唱会等),这种对无人机的防卫系统迟早会是必备的装置。
总之, 无人机的运用越广泛,防范无人机的需求越高。这正像电脑病毒与防毒软件,道与魔的较劲永无止境。
创业公司参考:Dedrone,Droneshield
6. 飞行资料的传送与分析
未来无人机上装备的影像设备会越来越先进,感应器越来越多。每一次飞行任务带回来的大量图像或环境资料都需要储存、传输、处理。事实上,无人机在商业运用上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如何有效处理这些信息,归纳出有价值的情报,协助企业的经营决策。
许多空航资料收集与分析的技术,跟产业有关。例如未来航拍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农业,其次是基础建设的监测与维护,例如油管、输电、水源等,此外建筑工地的进度管理也是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每个特定领域,都会发展出专业的数据分析能力,也都可能产生一家创业公司。
创业公司参考:Airware, SlantRange
7. Drone as a Service (DaaS)
当无人机的技术越发达,应用范围越广泛,越会造就一些公司,专门提供各种无人机的服务事项。从最简单的无人机租赁,到无人机连同操控员一起出租;从以项目方式论件计酬,到长期提供企业整体解决方案,无人机技术将成为许多企业不可缺少的功能。部分大型企业还有条件自行建立无人机专业团队,大多数的企业缺乏经济规模,只有选择外包,因而创造了无人机服务业兴起的机会。
无人机快递也将成为一个新兴行业。目前因为负载重量有限,初期只有单价高、体积小、重量轻、具有紧急时效的物品,值得通过无人机运送,例如药品、维修用零组件、重要文件等。
创业公司参考:Matternet,DroneView
反重力飞行,核动力电池,纳米材料,人眼摄像机…(搞出任何一个,或者逼格比上面的高的)
我们就可以谈合作辣
要是能使用二向箔,实现迁跃,最基本也要加速到宇宙第一速度,那是最好了
做无人机的细分市场呗。
我有同学在深圳做工业用无人机。柴油动力,八旋翼,臂展一米多,飞起来嗡嗡嗡,用来撒农药施肥什么的,人公司也活的的挺滋润
注意不要走康帅博、营养快栈的老路,名字都帮你想好了:太疆、大僵、尢疆、ナ疆
我司深圳零度也是做无人机的,号称要从大疆口里分出一碗羹,然而第一代飞机各种问题,第二代飞机现在不知道有没有出来,根本玩不过大疆,没有自己的产业链,没有自己的技术,原来的无人机团队已经被砍去很多人了,现在估计也就半死不活的维持着吧。
这个无人机公司是一个子公司,有着母公司的投资,现在还做成这个鸟样子,没办法和大疆匹敌,以后估计也够呛了,你想一下,有公司投资,有背景支持的企业都没办法追赶上大疆,你自己在这个领域创业,能拼得过大疆么? 就像是你想重新开发一个操作系统,能拼得过微软么?
其实像parrot已经给出了很好的答案:做大疆不擅长或者还没涉足的领域。
消费级的航拍机领域目前来说还没有能够撼动大疆的存在,那么parrot就出小的有趣好玩价格相对低利润又大的多旋翼产品。就算出高端,也出的是disco这样的固定翼,大疆目前在固定翼市场暂时空白。
或者像极飞这样,专攻行业应用市场,给出完整的配套解决方案。
要是你能拿出比大疆消费级飞机牛逼很多的产品,当我上面说的都是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