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的公共自行车项目运营情况如何?私营创业公司比起政府是否有优势?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目前看来共享单车创业项目越来越多了,但是很多城市原本都有政府的项目在做,共享单车领域创业是个健康的趋势吗?私营创业公司做会比政府做得更好吗? 2017年4月19日 10 条回复 1189 次浏览 O2O,共享,出行,单车,市场分析,自行车
回复 ( 10 )
前段时间看到某单车租赁项目很火,当时就感觉不对劲。以我实际生活并观察的两个城市来做个对比吧。苏州和武汉,两个城市应该相差不远,无论是经济水平还是地理环境,单车项目均由政府主导。然而我在苏州就办了自行车卡,武汉就没有。苏州的车子比较新,据我观察一直在更新,使用频率很高。尤其是在工业园区的某些居民聚集点,比如公租房,有时候周六中午出去会发现小区门口的车子都被骑走了;又比如一些还建房小区,一般附近都有菜场邻里中心之类的,村民们也喜欢骑。在老城区,使用频率明显要低些,年轻人少,本地中年人骑电动车,老年人宁愿坐公共交通。我总结出来,苏州自行车做得好的地方,一来换车点多,很多邻里中心乃至地铁口附近往往有四个点,一出来就可以骑,有限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转乘。二来,车子质量不错,经常有更新,坏了有修,我有时候骑着车子觉得不大好就会找下一点换一辆,重新计时且更加舒服。记得前面还有新闻,有人划了很多公共自行车的座椅,激起大家义愤,警方也很快抓住了人予以惩戒,这说明苏州政府公共服务意识到位。第三,苏州的城市建设好,自行车跟机动车抢道的情况基本没有,园区不少地方有专用道,我骑车很安全,不担心有机动车在旁边滴我。另外各种城市公园如湖边对机动车控制很好,很多人喜欢骑车出去玩。对比下武汉的实在差远了,自行车点少,位置信息不明确,从一个点拿了车不知道目的地哪里好还车,我就不骑了,到时候推个车还要跑很远,划不来。对应的,自行车往往比较破旧,灰尘很厚,看着就不想用。而且空气质量差,街上到处都是灰,我朋友原先最爱骑行的,到了这边来自己一万多的单车基本就搁置了,带了口罩都没用。武汉目前在满城挖,开车的人不守规矩,一拥堵就在人行道上行驶,走路都要小心,更别说骑车了。只在很少几片区域如东湖边搞了骑行专用道,完全是面子工程,除了举办活动就没看见过谁平日去骑的,但是电动车在上面走的很开心,这就更然后单车爱好者们担心安全了。由这几点对比可以看出,武汉的公共服务跟苏州还差得远,对于那些非公益性质还要指望赚钱的单车项目,那就更别说了,想要服务质量,先看看成本再说吧。这事真的只能政府来做,否则公共服务的义务跟权利一旦让渡出去,我们普通市民的生活水准和成本又会成为一个大问题。
首先,题主没有定义什么叫“更有优势”?是服务更好,还是成本更低,还是什么?
我认为对于共享单车来说,根本不存在什么私营企业和政府谁更优势的问题,而是私营企业能不能将商业模式走通,持续做下去的问题
评论里很多不太懂商业的人,一直忽视一个商业的基本问题:干什么事情都有对应的成本,而成本又是和效率相关的。
作为一个投资人,且以前做过线下服务的投资人,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如果提供同样质量的服务,政府的效率一定比私营企业低,成本一定比私营企业高。如果给予同样的成本限制,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一定比私营企业低的多。不要以为政府为了政绩什么都能干,政府干事情也一样要花钱的,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政府的成本,是真真切切的,用的是纳税人的钱,也就是你的钱,
对于政府为什么做事情总是效率这么低,成本这么高,这个问题经济学管理学界都是烂大街问题了,我就在此就不多说了。事实上,从来还没发生,在任何一个领域,政府的效率比私营企业高的情况出现。尤其是线下服务业,这样的行业,怕的私营企业不愿意进,而一旦进了,政府,甚至旗下的国企,基本就等着被横扫吧。
我以前做连锁短租(汽车),这个行业里发生的事情就很有典型性。在私营企业进入之前,这个行业里就有北京的首汽租赁、上海的锦江、巴士这样的大国企。而当神州、一嗨这样的私营企业进入这个行业后,很短时间内基本就占据了大部分市场,这些国企根本没法竞争,因为连锁短租要求的系统化运营能力太高,根本不是这些腐朽老化的体制能够做成的。这些国企能做的就是守着自己的长租市场,长租的运营非常简单,但吃资源,说白了就是关系客户,而这些客户大部分都是其他本地国企。你说神州、一嗨当时的运营能力有多强?我不认为有点多强。但仍然足够在运营的效率和成本上秒杀这些国企。
你说政府和国企有什么优势?大概有两种优势:一是拥有非市场化的行政垄断权力;二是短期内可能会因为某些政绩而不惜成本地去做事。但我还是那句话,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要成本的,成本都是要老百姓承担的。
所以,我是很希望共享单车模式能够由私营企业走通,走通的关键是成本能覆盖,能有利润出来,不然长期来看私营企业肯定不会坚持。但反过来,如果私营企业都坚持不然,没有利润出来,那政府去做,烧的钱其实更多,只是隐形的而已
二线城市泉州的微笑自行车项目,上百个点,上万量自行车,第一小时免费,第二小时一元,然后两元三元。关键是我骑了两三个月了,到现在都没付过钱,你说项目赚钱么?几百个租车点的地址那么好选么?地皮的业主让你安装么?你的信誉会让市民放心交三百押金给你么?私营的无政府背书,到时一堆小车乱停放挤占租车点的空间你能怎么样?
总之,不看好私营的项目。唯一的收入来源就是押金的利息吧,这才多少?而且工作人员需要不少的,亏钱的项目,只有政府来做。
武汉的例子可以说很典型了
武汉的公共自行车发展有两个阶段,先是民营公司运营,之后是政府运营
在一开始的时候武汉是把公共自行车以外包企业经营的方式把公共自行车交给了鑫飞达公司做。私营企业肯定想的是赚钱了。鑫飞达在做这个项目的时候一方面把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做广告上,也就是说在车身和车棚放广告,另一方面因为政府支持这个项目,所以这个公司又从政府那边套了好多补贴走。这种利益的驱使必然导致了对服务的质量不怎么上心了,最后各种车辆破损,车辆被偷,还不上车,基本上无人管理,整个系统基本上是瘫痪的,典型的拿钱不办事。
之后政府把这个项目收回来,交给了城管委下面的环投公司运营。之前去他们公司了解过,目前他们还没有盈利,他们跟我们讲,公共基础建设方面的很难盈利,做公共自行车的话做的最好的也就是微盈利。做公共自行车计时收费基本上是不赚钱的,主要是靠广告。他们未来的方向也就是做广告,在一些副产品上面作文章。目前来看现在公共自行车发展得挺好的,去年还只在汉口建站点,现在已经遍布武汉三镇了,管理的挺不错,借的人也挺多的。
说到底,公共自行车是一种社会公共服务项目,更加应该追求的是公共利益而不是一味追求利润,社会资本主导的公共服务模式虽然更加灵活,但是私利性过强,所以交给政府做反而更合适。这个过程看上去像是国退民进的逆流,其实是真正的惠民。
常州永安公共自行车。扫码借车,扫描借车就是打开支付宝的扫一扫,扫完就可以借车。芝麻分超过600的可以免押金借车,不超过600的需要交200押金。同时也可以下载APP或者微信扫码借车同时也可以办卡借车,不知道现在可不可以使用江苏一卡通借车。
根据政府规定不同,扫码借车有不同的免费时长,在常州是30分钟,以后每30分钟收一块钱。
别的地方不知道,最近常州新北区又增加了好多车桩和自行车。一到下班上班的点,车桩上的车子确实不多。
总体感觉很方便,每次骑的时间不长,没交过钱。看我十月份的记录。
开通公共自行车的城市和开通扫码租车的城市。
杭州表示很好很强大
并不看好私营公司从事单车租赁业务。
先是定位,单车租赁本质上是解决最后一公里出行的问题(公交、地铁站到家门口)。括号中的两种方式都是所谓的公共出行工具,都是有政府补贴大量亏本的服务。单车显然也是公共出行工具,也应该是亏本和享受政府补贴的。
再看逻辑。猜测一下,盈利逻辑是客户的押金能覆盖到车辆成本,再通过资金沉淀和广告收费来解决盈利问题。面临的挑战主要是,资金需求巨大、无法轻资产运营。
有多少资本愿意进入本来一直亏本的基础民生项目?融资难度大。
不能轻资产运营,持有的又是很容易被损坏和折旧率很高的自行车,也阻碍了资本的进入。
客户押金能否覆盖车辆成本也是问题。融资困难的前提下,靠自身运营的资金沉淀维持现有规模没什么问题,但是想扩张就难上加难了。
最终的结论:
1、在前期没有政府运营的城市(空白市场),项目半死不活的运营,每年找政府要一些补贴,客户把单车当做玩具,有就骑没就算。
2、类似杭州、太原这样的城市,完全不去凑热闹了。
有可能 但是预测最后还是会和政府合作产业链或者收编 上海那边商用自行车已经在和政府合作了
并没有。
用脑子想想就知道公共自行车是赔钱生意,从选址到建设到使用维护无不需要大量的补贴,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公司价钱不可能这么低,自然没有竞争力。
况且现在的公共自行车支持支付宝免押租车,有私营的机会支付宝早就上了。
我充值交了299的押金,却还一次也没骑过呢。但是街上很多年轻人骑它,确实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