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徐小平说:“天使投资的灵魂是投人”? ?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刚刚看到一篇徐小平的文章,提到 “天使基金是以人才为核心的想象资产投资”。相比之下,同样作为股权投资,VC和PE似乎对创始人的重视程度没有这么高。作为投资人,股权投资究竟是看人还是看什么? 2017年4月28日 10 条回复 1938 次浏览 VC,创业,天使,投资,风险投资
回复 ( 10 )
泻邀,这不废话吗.. 天使投资,不看人,难道看PPT? 天使投资除了PPT和人还有啥?二选一当然看人了。
xy.
这几年关注股权投资的人越来越多了,看来“人无股权不富”这句话的影响力还是挺大的。徐老师是个感性的人,所以去做天使,VCPE就没那么感性了。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看人是没错的。公司是由人建立的,看待一个公司的未来,肯定和这个公司的创始人、创始团队分不开。你无法想象离开马云的阿里巴巴、离开马化腾的腾讯、离开李彦宏的百度还会是现在这个阿里巴巴、这个腾讯、这个百度吗?不仅互联网企业如此,其他行业同样如此。离开任正非的华为?离开柳传志的联想?离开马明哲的平安?离开王传福的比亚迪?离开唐宁的宜信?离开宗庆后的娃哈哈? ……可以说绝大多数的企业,成败都是和创始人息息相关的。
具体到股权投资这件事上来,不能全部看人,但天使投资主要看人。为什么呢?如果你手里拿着一笔钱,一个初创企业过来和你说,我们公司行业前景良好,未来五年肯定是行业前三,市场占有率超过20%,净利润超过20%。但这个人说话不太靠谱,之前也没有过创业经验,你敢信?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不信的。
人总是容易看到美好的事物,相信很多人是被徐小平的800倍回报吸引,或者被阿里巴巴上市给软银创造的巨额回报所吸引,而关注股权投资。股权投资这几年确实势头很好,根据清科和宜信财富发布的《2016中国股权投资回报专题研究报告》,中国股权投资基金内部收益率长期保持较高水平,IRR中位数约20%,前四分位基金IRR约30%。细分行业中,近5年TMT投资IRR中位数超30%,医疗投资IRR中位数约20%。
这些数字是什么概念?巴菲特的年化收益也就是20%,可人家股神哎。
不过,建议你还是别光盯着收益,也看清楚风险吧。要做股权投资,首先了解清楚究竟这些概念都是啥意思,有啥区别。这里不说百度百科上的东西,也不说太深的东西,只是就我的理解做个简单的分享。会引用一些数据来帮助说明。
第一,天使看人,VC看模式,PE看盈利。
徐小平说天使看人,其实也只能看人,算是无奈之举。一个企业刚刚成立一两年,跟你聊创业理想没问题,谈模式也没问题,谈盈利的未来也没问题,但终归要看谈这些的人是否靠谱。靠谱的是创业,不靠谱的是骗子。
天使投资看似很简单,其实很难。在去年的全民投资大潮中,很多人怀揣着几百万甚至几十万去中关村找项目,都想成为第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个徐小平,投出第一个聚美。但事实上,如果你自己没有做过企业,没有那些著名天使投资人的“阅人无数”,你根本无法判断谁真谁假谁能成功,每个创业者在找资金的时候,都会有一套越来越“完美”的话术,一般人根本就看不透,所以天使投资的失败率才这么高。看似门槛低,实际上门槛在门里面,一不小心就是一个大跟头。看人是最难的事。
天使阶段还有很多自然人,有很多著名的天使投资人,但到了VC阶段,基本都是以机构的形式存在了,所以你知道的著名VC投资人肯定比天使少得多,PE也是。著名的机构就多了起来,比如IDG、鼎晖,或者国外的黑石、KKR。
为什么要以机构形式来做呢?因为要看的东西需要更多人力物力资源人脉去评估了,不仅仅是看人。VC阶段看的主要是模式,PE阶段看的主要是盈利能力。
为什么这两个阶段就不去看人了呢?其实也不是不看人,而是“灵魂”不在这里了。一个公司如果做了几年,模式出现问题,或者盈利能力没有,看人有用?没用。在VC阶段,投资人主要会看公司的经营模式是否合理,是否有创新,是否能在行业中立稳脚跟,这决定了这个公司在未来几年的前景,投的钱是否能收得回来。天使投资人甚至还能有些任性的做出自己的选择,但VC不会,要理性的多。
PE更是如此,核心是看盈利能力,到PE进入的时候,企业已经接近成熟,还是赔本赚吆喝,那资本为什么要进入呢?资本进入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陪绑。所以PE会重点考察企业过去几年的盈利情况,以及未来是否还能盈利的能力。
第二,进入的时间越来越晚,投资金额越来越大,风险越来越小。
大家其实都知道,天使是最早期的,VC次之,PE再次。同时,每个阶段投资的金额也相应在增多。这很好解释,天使阶段,一个有很好前景的公司可能估值只有千万,你投资100万就能拿到10%的股份了。等它发展几年壮大了,VC进来,没有上千万你就别想了,至于PE,甚至是动辄几千万上亿的投入了。因为公司在不断壮大,越来越值钱。
风险呢?天使的风险是必定大于VCPE的,投入早、时间长,风险注定大。偏后阶段的钱进来,能看到企业逐渐有了模样,风险要小得多。
投资是个三边形,风险、时间、收益,不可能兼顾,风险小的,注定收益就低;收益高的,或者风险极高,或者时间很长,看你选哪个而已。
然而可是,还要说一句,其实即便你知道了这些,还是不建议自己去做股权投资。熊晓鸽都说,20%的成功率就很不错了,这个成功率是IDG的,红杉也是。一个门外汉去做?估计能有2%就谢天谢地了。
想靠股权投资赚钱,有这么几个途径,第一,自己做企业的直投,这个是上面所说的,最不建议的,相信我,你真做不了。第二,找到靠谱的基金,做LP,就是你拿钱买基金,基金管理人帮你去选公司。这个风险小多了,而且门槛也不高,100万,人民币。但问题在于,大的基金公司,都是你认识他们他们不认识你,表面的门槛是100万,但好的公司好的项目,一般都是很快就筹集到了资金,而且很多都是B2B的,比如社保基金,比如很多财富管理机构的资金,比如大学的捐赠基金,根本就不愁没钱,那你这100万甚至1000万都可能投不出去,去找小的基金公司相信你也不放心。第三也就是最后,就是找个母基金了。母基金有两种,一种是国家引导基金,这个不用管它。一个是财富管理机构成立的母基金,就是他们会和那些牛*的基金公司合作,通过母基金,能间接的投资到这些基金公司里面去,比如黑石、KKR、IDG、真格、鼎晖等等,做个间接的LP。不要问我哪个母基金靠谱,自己去找,网上有榜单,找权威评选的去参考。
如果你手里有钱投天使,这个时候比尔盖茨来找你,想让你投他的新的养猪项目,而比尔盖茨可能这辈子都没见过活的猪,你投还是不投?
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这样的话有很多,比如,选人主要是德才兼备,比如,创业公司最重要的的是找到合适的人,比如,人活着开心最重要等等
但真实世界里,人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根本无法标准化定量,投资当然要看人了,但同时要看的东西多了,人靠谱做的事情不靠谱的例子还少吗?
讲究速成的社会总是喜欢寻找捷径,期待一两个点就能把握事物背后的主要规律,这是病,懒病!
不管是天使投资、VC还是PE,人都是非常重要的参考指标,越是靠近企业的投资前段,越是看重人,因为起步阶段的公司,产品尚不完善、盈利模式也不成熟,市场尚未打开,这个时候人(其实是创始团队)就更加重要。
当然,考察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是不是优秀也是非常难的,没有一个明确的公式可供学习参考。比如创业初始期的马云,在大多数人的眼中就是个“疯子”,你会把投资投给一个“疯子”吗?如今我们作为事后诸葛亮,可能会说会的。但是任何人在事前面对这样的问题都是很难回答的。
如果是做风险投资、股权投资的话,不仅要看所投的创业公司团队,还得看基金的管理团队,比如一个是基金是徐小平管理,一个是过往业绩比较差的人管理,你会选哪个?即便是我个人是非常推崇FOF、MOM和TOT这种类型的产品的,也一样要看团队的。管理团队牛产品表现好的概率就大。
天使投资投人是肯定的,一个再好的项目没合适的人运营,同样是白搭,然后一群优秀的团队,运营一个废柴的项目几率并不那么高,游戏界不是有句话叫没有NB的角色,只有NB的玩家嘛!商场也同样适用。而VC/PE的节点市场已经验证了团队及项目……
那问题来了,除了投人还能投什么?
自己做授信(企业贷款)业务出身,因此授信业务风险管理对我影响较深。
首先简述授信业务风险管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
财务指标比较容易,简言之就是以财务复核企业的经营是否真实。
非财务指标涵盖范围较广,主要有实际控制人的管理能力,经营能力,个人爱好,股东之间协作等等,这一部分很难。
以上为授信风险管理。
——
现在做投行承揽,很轻松,只要按照公司要求找项目就好。但是我依然会加上个人判断。主要判断项目控制人的经营管理能力,说到底看他是不是在忽悠我。
举例:前几天看了一个三维扫描项目(具体行业不说了,保密,见谅)。该项目2014年接触过,当时刚起步,还不成熟。今年快2年了,感觉可以做新三板挂牌或者引入PE资金了。然后联系负责人,面谈。
以下是个人的判断。
首先:公司人员偏少,办公区空荡荡,现场除了老板,还有副总,秘书,财务,前台共计5-6人。没有看到研发团队。有可能研发外包或者不在办公地。
然后,问询公司营运情况,老板反馈2016年销售大概能有3000多万,净利润20%左右(再三追问下,老板才告诉我的)。
再者,老板还在描绘前景,说这个市场有40亿,自己在做40亿的市场。已经接触了不少机构,但是舍不得让度股权。问起公司估值,跟我讲2亿。问公司净资产,含混过去。
再者,老板想引入个人投资者,让度1-2%股权,标的在2000万左右。what?不要机构要个人?
问到项目落地,已经规划到非本业的游戏与融资了。
最后还说自己的团队多么牛叉,有一个什么样的牛人。
——-
这个项目我没有向公司推荐,实际控制人的话让我无法拿捏,太空,比2014年还空。没有企业家的踏实。
2017年这家公司要不一飞冲天,要不销声匿迹。无论那种情形,我想都不会是我的机会。
=======
在下入投行年资很浅,哗众取宠,但是并不妨碍认同徐总的精辟总结!
因为人是源头,这么早期的阶段除了人其他的也没啥能拿的出手的东西了
不请自来
真格基金在市场上有大量的投入,尤其喜欢天使轮的投资,不得不说他的眼光独特。
那么问题是投资是不是看人,其实答案我们都不知道,每个投资人都有自己的标尺,如果人好项目不行,我相信真格基金也不会冒险;如果项目好人不行,选择的可能性也不会很高!
其实还有一点,大部分情况下,拿着项目的人绝对有过人之处!
之前看了一些节目,几个投资人选项目,徐总分析利弊和价值观的能力让人折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