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 2 )

  1. 企业湾
    理由
    举报 取消

    其实在公司成立的时候,创业者就应该关注股东之间的股权协议以及知识产权有没有侵犯老东家的权利。

    创业公司的经营不仅仅是获得经济上的收益,股东之间的协议也是公司经营很重要的一部分。那么公司建设之初,股东之间应该遵循怎样的协议呢?

    首先,股东之前一定要签署股权协议,也可以称为合伙协议、合作协议、发起人协议。(这点很重要)

    那么股权协议(合伙人协议)应该关注哪些问题呢?

    一般而言,股权协议要关注的大方向有:

    (1)股权比例

    (2)分工与考核

    (3)出资方式

    (4)表决方式

    (5)一致行动

    (6)退出

    (7)竞业禁止

    (8)期权池

    总的来说,创始人很容易忽略的问题有:1)股东退出时股权的回购;2)股东的竞业禁止;3)股东的考核。问题也往往因此发生,我们遇到很多公司股东重新开一家公司进行竞争的例子,然后两边都很抓狂。如果公司是处理IT类的,涉及到软件,或者强品牌化的公司,都要特别关注股东协议。

  2. 光谷梦想
    理由
    举报 取消

    公司因为分股权纠纷而导致合伙人分道扬镳的事情屡见不鲜。与从前合伙人在公司强大时因利而争不同的是,近年来,由于资本的介入,许多初创公司在幼苗时期就因股权纷争而失去了长成参天大树的机会,如:估值近一亿的泡面吧在即将达成A轮融资时创始人团队分裂;西少爷肉夹馍创始人因股权纷争对薄公堂,等等。

      创业初期不重视股权架构设计往往是导致日后纠纷的重要原因。那么在创业初期的股权架构设计时,因注意些什么呢?为您整理了初创公司在设计股权分配应注意的四大点。

      1。股权分配要公平

      公平分配股权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有效激励各个创始人,提高其参与创业的积极性,把创业项目做好、做大。公平分配股权就要让创始人贡献及其市场价值是否与股东获得的股权相匹配。但公平是一种心理感受,既包括对自己付出和收获的感受,也包括看到他人付出和收获后的感受。因此,确保创始人的贡献及其市场价值与股权相匹配,尽可能让创始人既满足于自己的股权比例,又不会愤懑于别人的股权比例。需要注意的是,公平分配股权,不等于平均分配股权。各个创始人的贡献及其市场价值,很难说是完全一样的。既然每个人的贡献不一样,那么平均地分配股权就是不公平的。很多时候,项目中的平均分配股权,人往往只是人情上的妥协,并不能理性的看待各自的贡献,这样的股权结构,必将为项目发展带来隐患。

      2。重视创始人控制安排

      创始人要控制公司,最简单、直接、有效的办法,是控股。在创业初期,创始团队往往凭着一腔热情或者对合伙人的信任一起创业,遇到问题或者分歧也能相互商量,共同进退。但随着项目的发展,创始团队往往会出现对市场环境认知、项目发展方向等问题的分歧。在一件不能达成一致的情况下,就需要控制人起决定作用。当然,团队中的实际控制人要通过合理合法的手段获取项目的控制权,否则,项目和团队会有随时分崩离析的危险。

      3。设计股权成熟机制

      股权划分完了,必须要有相应的股权兑现,即约定,否则股权的分配没有意义。也就是说,股权要按照创始人在公司服务时间,逐步兑现给创始人。很多初创公司,在分配完股权之后,没有设定股权分配与服务期挂钩的机制,导致中途离开的创始人还持有公司大量的股权,分享着公司以后发展的收益,这对尚在公司继续创业的人来说,非常不公平。创业公司最终是靠人做出来的,股权要留给真正做事的人,服务公司了股权才能全部给。离开公司了就不能全部得到预期应该给的股权。一般的做法是按照4年兑现,具体操作方式是,工作满第一年后兑现25%,然后按照每月兑现2%。这是对创业公司和团队自身的保护。谁也没办法保证,所有的创始人都会陪公司走到最后。事实上,绝大多数情况是一些发起人由于各种原因会选择离开。

      4。要有契约精神

      信任是创始团队的基础,要把这种信任化为契约精神,很多创始团队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达成的口头约定,未能落实到纸面的协议上,成为后来纷争的导火索。因此,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把各种口头协议、约定变成法律文书,以这些凭证来佐证团队之间百分之百的信任。

      最后,各位正在融资路上的初创公司创始人们,并不是拿到了融资你的创业成功了,拿到融资只是创业起飞的开始,投资人投的不仅是项目,也是团队,更是项目的未来!融资前夕起纷争,往往是到嘴的鸭子也会飞走。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