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公司或产品经理在招产品助理的时候,考验和衡量的标准是什么?
题主最近在寻求产品助理一职,有几个疑惑:1、企业(特别是创业公司)在招产品助理考核的标准是什么?2、用爬虫抓了各大招聘网站上的产品助理任职要求,大部分的任职要求都以软技能为主(例如执行力,沟通能力,协作精神,责任感),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产品大大们是怎样去衡量一个新人是否胜任产品助理这个职位的呢?(我理解的产品助理考核标准为:对求职行业有一定的知识积累,对求职领域的产品有一定的认知和体验的积累,和求职岗位的知识储备,再加上产品汪必备的一些职业技能。才是一名合格的产品汪。最后趁机安利一下自己,互金行业一级市场综合运营出身,寻求一份互金行业产品助理一职,坐标广深。以上です )
回复 ( 10 )
废话,产品经理哪来什么硬技能,本来就是一个靠软技能吃饭的职业
我一般考量这几方面的能力:
1、沟通能力,测量情商够不够
2、业务理解能力,对市场、行业的理解深度够不够
3、技术能力,对技术的理解和熟练程度够不够
4、经验,包括在其它岗位上的经验
5、眼缘,这点其实蛮重要的
上拉勾去看了一下广深互联网企业招聘产品助理的任职要求
也没有那么看不见摸不着啊?
我抽样看了20来个产品助理的JD
大部分要求有相关经验还有会基本的原型、文档、项目跟进,对产品有兴趣
另外就是一些相对比较有针对性的要求,比如某个专业毕业、研究过某个主题、在某些对口公司实习过等
不同垂直领域、不同企业、不同leader对产品助理的要求侧重点可能可以差很多
你爬出来的结果感觉软技能为主
一方面是因为产品助理本身不是要求资深的经验,基本还需要继续培训,不太好对硬技能做多高的限制;另一方面,软技能的部分,怎么说呢,说了好像废话,可不说又不合适,确实这些要求是存在的,属于政治正确,也确实需要,只是让你觉得无从量化判断
你理解的主要是知识和硬技能部分
但实际在工作中,软技能对一个产品从业者的重要程度是不容小觑的
作为产品助理,也是照样可能需要跟产品leader、研发团队、测试团队、运营团队、bd团队、sales团队、外在客户等各种人沟通、协调
如果沟通和协调能力不行,项目根本推进不了
事儿做一半跑了,没有责任感,事情交给你就是公司的灾难
执行力不行,推进难、勉强做完了时间延迟严重、落地效果差
这些软的特点不具备,再怎么知识丰富、技能过硬,也不是大家愿意合作的PM
面试很大一部分就是在看软技能上的潜质
沟通、表达、气质,以及是不是跟公司企业文化匹配,面试也是可以进行甄别的
真正有经验的面试官都有判断
1. 思考力——决定工作能力的上限;
2. 执行力——决定工作能力的下限;
3. 坚强和热爱;
记得上次招产品助理的时候面过几个从我个人角度出发有以下几点吧
1、是否了解产品职位,了解产品需要和那些人打交道,了解产品每天都干嘛
2、是否做过类似的实习
3、是否喜欢把玩APP,是否对新事物有足够的好奇心
4、是否认真对待每一件事,是否聪明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
5、是否会使用一些软件,是否是本科或重本
6、是否开朗外向,是否乐于与人聊天
我不太注重产品经理的技能,我认为技能是下限,总能学会;更重要的是眼界,眼界决定上限。
几年前我面试人(已经好几年不面试了,现在就管我自己一个)的时候经常问这样几个问题:
1、支付公司的前3名是哪几家?大概多少的市场份额;–很多应届生只知道支付宝、财付通(当时还没微信),其他还有啥支付公司都不知道,更别说市场份额占比。
2、团购的前3名是哪几家?各自大概每年多少的交易额;—现在可以换成共享单车的主题
3、当前有个小伙子前两个都答上来了,而且他的简历还模仿了俞军的那段著名的求职简历,于是我问了第三个问题:雷军和陈年有什么交集?能答出雷军投资了凡客,而陈年是凡客CEO的加分,能答出雷军和陈年一起做了卓越网的满分。
4、怎么理解手机是人体的一部分而PC只是外界环境
5、另外如果微博有不少粉丝,写博客,玩知乎的会大大加分
基本上就是这样的类似问题,不一定是支付和团购,也可能是其他话题,也不一定要准确,比如把第4名说成了行业前三名也没关系,主要就是看平时是否关注行业,对于一些东西是否有思考。
先说明,我不是产品大大,是一个段位有限的产品专员,谈谈自己的理解。
首先产品助理不是产品经理,所以我个人认为注重的是对产品的热情和潜力,同时考察执行力。(也别怪那些招聘要求里面要求 2 年垂直经验,要去了直接出活的公司,世界参差多态,都不容易)
1 先说说热情和潜力,你是否足够喜欢这个行业?个人目标是什么?(还是挺重要的,目标代表着一个人的野心,野心越大,自我驱动力多半不会差)对行业的了解有对少?(你本身是互金的,了解应该不少)平常都在使用什么产品?有强烈的创造和创新欲望嘛?为什么选择互金行业?产品和其他行业不一样,天性往往比努力更重要。
执行力就是你为产品工作做了哪些努力,达到了什么样的效果。用证据证明你的热情和潜力可以转化为做好这份工作的能力,比如做运营的时候,有没有基于数据和用户行为发现产品有缺陷或者不好用的经历?如果是你的话该如何改进?或者直接亮出自己对于求职公司产品的改进,越多效果越好(要保持质量),向学生一样向负责面试你的产品经理讨教。
2 关于沟通能力,协作精神,责任感,可以从自身的经历入手,在自我介绍或者面试题里面通过举例子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自己曾化解过工作中三方的矛盾来证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提前完成任务来证明执行力、作为运营曾帮助其他岗位上的同事完成了某些事来证明责任感,这些都可以是证据,就是把虚无票面的问题具体化,同时前后逻辑可以自洽。
我说下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在面试工具类产品经理助理的时候做了如下几个准备:
1 产品功能交互改进,对产品的分析
在不确定公司战略和内部数据的情况下,从用户体验出发,只能做到“哪里不爽改哪里”也就是只能看看竞品怎么做,然后自己做个简陋的定性分析,出了解决方案和原型。具体内容请看:锤子论坛 APP 产品设计小改进(我的产品经理面试材料)
当时也特别傻的写了万字有余的产品分析,阅读体验不太好,现在看也有不足的地方(也不打算改了,嘿嘿),估计当时面试我的产品经理毅哥也没细看,但也多少证明我对这个产品的热情,如果有哪位同学天生不怕麻烦,也可以看看,写的时候还感觉自己有些观察和观点挺牛逼的,哈哈:谈谈 Smartisn OS 的系统和交互(我的产品经理面试材料)
2 虚拟项目的产品原型
我在求职之前参与了著名互联网学习社区 三节课 的线下培训活动(3.3 计划),和给力的队友们做了一个虚拟的小项目,也算是在面试里面有谈资,感兴趣的话可以看,做到这种程度基本就可以当找助理的资本了:我组产品 MVP 虚拟项目(我的产品经理面试材料)
3 自学产品的完整经历、自己掌握的基础知识
我主要通过体验各种产品、看书、看行业新闻分析评论、读交互设计规范来自学。
也参加了产品经理培训,线上我会看三节课的教学入门视频,在三节课社区领过线上作业。线下参加了三节课的 3.3 计划,帮母校做个广告:三节课-互联网人的在线大学
最后企业的招聘要求不是白写的,一些特定的工具、方法论也得足够熟悉。硬技能推荐看看了刘飞老师的回答,相当严谨、专业: [面试产品经理需要注意什么? – 刘飞的回答 – 知乎]()
P.S 上个月从老东家离职了,也投了一些互金行业,根本没人叫我去面试……多半是因为我的简历和经历和互金完全不搭边……
其实,产品经理最重要的两个能力太难衡量了:
第一,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二,准确表达和良好沟通的能力
前者决定了你能否正确理解所谓的“用户需求”,正确解读乃至质疑其他部门提供给你的数据以及他们的分析结果,进一步也就决定了你对产品大大小小的规划是把产品引向天堂还是地狱。往小了说,也是给用户糟糕的体验还是让用户觉得“爽”。
后者,从基础方面讲,你能否准确的理解运营和老板等内部人员的需求和想法,以及将产品的规划完整和准确的传达给开发和测试等团队伙伴,决定了团队的效率。从更高的维度讲,决定了你能否将利用自己前一种能力获取的关于产品的“答案”,传达给团队的其他成员并且让他们信服。
遗憾的是,这两种能力统统不是短时间就能明显提高的,什么培训班之类的,几乎完全不可能改善这两种能力。
但是不要灰心。因为:
第一,你可以慢慢提高。
第二,你可以通过提高行业的经验,提高自己在垂直领域的竞争力。毕竟处理上述两种基本能力,更了解行业,也是一种极大的便利,让企业更加信任你。
第三,你可以“装作”很厉害的样子,通过读书,读相关文章,甚至参加一些我说过可能没太大用的培训班之类的。这样,你至少就学会了很多“黑话”,什么“精益创业”、“敏捷开发”、“增长黑客”、“颠覆式创新”……你也能谈笑风生了。如果能顺便关注一下微信和支付宝每个版本迭代了什么,以及强行尝试解释一下这些迭代的利弊和背后原因。面试的时候可能就得到更多加分了。当然,最好在准备一两个冷漠的产品,这样B格会瞬间提高。其实别瞧不起这些“装”,有时候,装着装着,你自己也就真提高了不少。拿那些概念性的黑话来说,如果你不懂,就很难和业内的人流畅和精准的交流。
至于技能。
说实话,产品经理是对技能要求很低的职位。会很多的技能的确能帮你加分,其实本质上,会了那些技能只不过是“让别人更容易相信”你的综合能力比较强。比如,你会画图,别人会觉得你可能审美好一点,你会编程,别人觉得你的逻辑思维能力好点(至少你和程序员沟通更好)……等等。但这些在很大程度上是“错觉”,比起我最开始说的两项能力,这些根本无足轻重。除非你是仅仅负责“执行”的产品经理。这种情况往往更接近交互设计师。
那么,说了半天,那独立思考和分析能力难度真的只是天赋异禀的人才具有吗?其实也不是,思考和分析能力无处不在。很大程度上,分析能力的强弱建立在你的知识框架的基础上。做一款APP,和设计一个别墅,设计一条法律政策,设计一套完美的合作协议,规划一片合理的城市区域,改良一个落魄的奶茶铺等等行为,充满了“共通性”。不是说它们一样,而是说它们需要的思考方法在内核上有很相通的地方,它们的不同在于满足的具体需求不同,可能面向的用户群体不同,可能边际成本和盈利方式不同。但在准确地确认需求,分析用户过去的行为,揣测用户以后(新产品或产品改版)的行为,明确核心的目标数据等等……几乎是一模一样啊。所以无论你熟悉什么领域,拥有哪些相对系统的知识,尝试用一种“产品的思维”,去理解人们的需求,人们的行为都将会对你的分析能力有很大提供。
至于沟通能力,其实更加是好多好多行业通用的能力,在这里不再赘述。
仁者见仁,每个人的答案都是不一样的,但有几个点是共同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对产品独立的见解,对用户的洞察,这些是需要打磨的。
小公司能干活 大公司有潜力。通常招聘JD都差不多,无非就是画原型,搞需求,跟项目,能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