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我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提到过uber的三大核心算法,溢价算法,就近派单算法,多人乘坐算法。前两者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而第三个多人乘坐的算法,就是uber的新功能 人民优步+。这个功能最初于2014年4月使用于发源地硅谷,目前已经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巴黎,奥斯丁五个城市运营。在人口越密集的城市,使用该项功能的人越多,这项功能所带来的实际好处将越明显,因为用户共乘路段将越容易重叠。
简单的说就是,司机带着甲出发要去A地,途中收到拟行进路程中的某乘客乙发出的要去基本同一方向的B地的需求,于是顺上乙继续向A或者B地行进(是先向A还是B视规划而定)。经由UBER官方授权,解答一下一些问题:
1. 使用界面的按钮会如何变化?
原有的人民优步按钮会变成人民优步+按钮,然后在人民优步+里面可以选择单独乘车或拼车,而拼车就是 Uber Pool功能,单独乘车就是人民优步功能。使用人民优步+这个类似互联网+的概念,不得不佩服Uber确实是一个很懂国情的外来公司,本地化做得很到位。
2. 上线城市有哪些,上线时间呢?
近日广州,杭州, 成都会成为第一批使用此功能的城市,北京8.20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测试了。大约9月底全国的人民优步都会升级为人民优步+。
3. 为什么选择 杭州,成都成为首批城市?
这需要了解Uber的各城市运营状况,在Uber的地图里,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并非北上广深一线的城市反而一直是活跃度最高发展最为良好的城市。究其原因,专车这种新生事物,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直接决定了本地该种业态的活跃度,而上述两个城市的政府采取的是开放的心态,并没有扼杀,因此发展起来就顺畅很多。而北京,滴滴的大本营,争夺的激烈程度自然很大。
4. 会区分优步司机和 Uber Pool司机吗?
不会,所有司机的车都将提供Pool的功能。这就要求对司机的培训要加强了,毕竟功能复杂了很多,使用中遇到的环节也更多,如果不认真学习,初期的司机和用户肯定是一团糟。
5. 多人乘坐会给成乘客和司机带来怎样的实际好处呢?
Uber Pool可不是一个Uber用来展示酷炫的和计算能力高超的装逼功能,这是对乘客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的。
降低车费。为什么呢?因为某一段路程是甲.乙共同乘坐的,因此这段路程所涉及的油费和司机费用是两人均摊的 .假设共乘路段占某乘客总路程的70%,则这部分费用降为70%*0.5=35%,于是总费用变成(1-70%)+35%=65%. 这样一算,你应该就明白了,确实降低了不少。而这,也正是把Uber所倡导的共享经济进一步升级到了多人共享阶段。
6. Uber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推出此功能呢?
我们可以看到,选择了多人乘坐功能的乘客的费用降了35%,也就是打了六五折,这就意味着饱受竞争对手的顺风车战略冲击的价格劣势又被重新填平了。
7. 使用中乘客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明确了目的地,才能在系统中自动匹配顺路的乘客,否则就成了现代版的南辕北辙。
8. 使用Uber Pool会有什么限制条件吗?
会限制用户只能带最多一名同行者,目的是为了未来的乘客留有空间。
9. 因为要去接第二个客人,第一个客人会因为绕路而增加费用吗?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UBER由出发地和目的地估算出了路费,然后直接打6.5折左右,这样乘客就不用担心由于要接第二个乘客而增加的路费了。如果路上没有刚好搭上第二个乘客,6.5折仍然奏效。不过我仍然有问题要问,这样做,费用问题解决了,但是时间问题呢?多产生的路上耽误时间怎么破?
10. 会有人因为如上的时间增加或者不愿和陌生人同乘等原因放弃多人乘坐方式而继续选用单人打车模式吗?
当然会有一批这样的乘客,他们更加看中私密性,更加看中时间的宝贵性,于是他们选择放弃了相当于6.5折的多人乘坐。这就是花钱买时间,或者叫花钱买专属。各人的不同喜好选择,完全合理。当然,时间上,我们要相信Uber的这套算法,一定会尽量使得额外增加的绕路时间降到最低,否则就称不上牛逼的算法。
11. 这套牛逼的算法到底有多牛呢?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运算系统,如果滴滴等竞争对手们没有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好的相似功能。这样的功能使得Uber的运力至少提高一倍,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拥有2万台车的运力,就可以抗衡竞争对手4万台的运力。这就是技术带来效率提高的典型案例。这就涉及到数学领域中著名的“旅行商问题”,旅行商问题,即TSP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又译为旅行推销员问题、货郎担问题。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之中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TSP问题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是数图论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迄今为止,这类问题中没有一个找到有效算法,有部分人认为这类问题的大型实例不能用精确算法求解,必须寻求这类问题的有效的近似算法。而Uber Pool的复杂性还在于不止一个“旅行商”,目的地不停的变化,不停的有新的旅行商加入,和旧的旅行商离开系统。此中算法,不再细述,非专业人士看了也是白瞎。
12. 多人乘坐的陌生人交往模式一定会成为Uber的话题营销的重点! 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在我的另一篇阐述话题营销的热文《雷军和UBER之间的话题营销水平,差了99个杜蕾斯》中谈到了若干个场景性话题,那个时候我们谈的还是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可能发生的狗血剧本,然而到了今天的多乘客场景下,戏份就会大大增加了,就会有乘客们之间的故事,司机和多乘客之间的故事等多种排列组合了。帅哥乘客和美女乘客之间的一见钟情,却又是短暂相逢,像不像古时元宵节上公子和小姐的偶遇相思?说不定留有手巾帕子待来日再相见。那句话要改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程乌”。再说不定有人为了和偶遇的意中人多呆一会故意把对方送到家才又折返回去。
无社交,不产品。滴滴顺风车用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社交来讲故事,而Uber将会用乘客和乘客之间的社交来说事了。坐等看好戏上演。
13. 不论是增加了司机收入,还是减少了乘客的费用,我认为都是其次的,最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这种实实在在的马路上出行车辆的减少带来的减排效应,环保效益巨大。当全球政要还在争排放量的时候,有一家叫UBER的公司正在默默做着些什么。
以上就是近日 Uber在广州,杭州,成都等地启动的多人乘坐大杀技,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到,用户的尝鲜心理必然导致流量的转移。滴滴请在相应城市储备好一捆一捆的现钞以做好防洪沙包的准备。广大乘客用户们尽可以敲锣打鼓,争相转发了,让消息传播得更远些,因为一场新的战斗意味着我们又可以享用新的一轮优惠啦!啦!啦!
先答啥是人民优步+,然后谈谈拼车市场,最后是喜闻乐见的产品PK。
一、Uber的杀器
“人民优步+”就是拼车功能UberPOOL的中国版。UberPOOL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奥斯汀、巴黎等城市推出一年多,反响不错,技术成熟,就准备推广。北京机智地在阅兵限行开始日8月20号上线。
它的特色是:
让有相近路线的乘客1与乘客2拼车。
下面两张是我搜刮来的模式图,一目了然呀。
过去,两个相似路途的乘客需要两辆专车分别接送:
拼车模式让乘客可以分摊价格,共同搭乘:
发现好处了没?
对个体来说,乘客坐车的价格会更便宜,司机可以一趟赚两趟的钱;对公司来说,等于翻倍了现有Uber的运力;打开上帝视角的话,它使交通更高效、更绿色,让城市更美好。
多赢的结构啊。
二、拼车的两个模式
从Uber的产品思路来看,拼车在Uber的地位很高(这一判断基于:其拼车功能选择直接整合进原功能;今天Uber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需要uberPOOL?》,阐明2015年Uber的全新”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Big Hairy Audacious Goal,源自《基业长青》]就是UberPOOL)。拼车可能至此要侧室变正房,从过去的出行补充方案(滴滴模式)要变成正式出行解决方案(Uber模式)了。
原本的顺路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代表者是滴滴和嘀嗒两个重名好基友,视拼车为互补品:用拼车巧妙地弥补出租车、专车不能供给的上下班高峰期乘车缺口。
新的人民优步+(UberPOOL)则更像是替代品:它直接嫁接在现有产品人民优步上,司机是原来的司机,专车用户可以直接转化为拼车用户。如果Uber的拼车体验不差,拼车带来的价格优势会转化原来人民优步的用户,并带来对价格敏感的新用户。
Uber其实有种技术男的傲娇,他们的CEO卡兰尼克(技术出身的大叔)说,我们就是想“填满未被利用的空座。”因为单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Uber不搞预约不搞社交,搞出了这么一个推广性强的拼车模式。而滴滴的拼车模式则是单独的事业部,重视用户使用拼车时的瓶颈心态,重在给用户贴Tag,强化社交性能来化解尴尬。
以上谈的是模式和意图上的不同,但是一个服务还是要看呈现给消费者的最终体验。模式好但是玩砸的事情我们也是扼腕而见的多了。
消费者的最终体验——我分为价格对比、界面体验和乘车体验三个部分来分析。
三、拼车测评:滴滴、嘀嗒、人民优步+
1、价格对比
人民优步+的新功能定价方法是:原本人民优步价格的65折,换算一下的话,即为0起步价,0.1625元/分钟,0.975元公里,算完这个收费让我比较吃惊。我预设了三里屯到国贸的路线,告诉我价格是6.5元,蹦蹦价。
滴滴顺风车和嘀嗒拼车的计价方式则是一样的,起步价10元/3公里,1元/公里,无时间计价,并且在99元封顶。嘀嗒拼车同时可能收取过路费乘客路线带来的过路费、高速费。
从定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两种拼车模式的差异:滴滴顺风车是以顺路车主与乘客之间的拼车,因为车主本来就要去一个目的地,因此不收取计时费用;而人民优步+是乘客1与乘客2之间的拼车行为,所以同样有计时费。
在定价上,人民优步+有一特色,叫做Upfront Fare,我理解了老半天才明白,也许可以翻译为“预先定价”。它的意思是:叫车时Uber就会根据起终点估算一个费用,这个费用就是下车时真正所需支付的费用,从而和实际路线脱钩,没关系了。这招很妙,让乘客减少了对于接送第二名乘客时的路线、时间的顾虑。
为了能够清晰比较,我将各乘车计价方案以远途、中途、短途三种假设路线进行价格对比,可以看到如下的信息:
可以看到,拼车模式比先前的出租车、快车模式都更加便宜。在中途、短途的费用支出上,新上线的人民优步+在价格上有优势,而在长距离上,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具有优势。
2、乘车体验对比
那么,拼车到底乘车体验如何呢?
总体上,乘车体验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种拼车模式的出发点上:即顺路车主和乘客的拼车/乘客间拼车的体验差别。我想了以下几个要点:司机素质、知识;拼车难易度;人际互动压力(欢迎补充)。
(1) 司机素质、知识:两极VS常态
根据我的检索,顺风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呈现出两极化的司机素质、知识程度。
一方面,车主+乘客拼车的目标车主是有车的公司白领,他们出于顺路载客、补贴油费的目的成为顺风车主。这种车主通常素质很高,并且不计较细节。我有一次坐滴滴顺风车,遇到一个在国企上班的员工,在我上车的附近买家具,纯粹出于兴趣成为顺风车主。一路我们聊得挺开心,他就准备给我免单了。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车主基于挣取补贴、认识美女等目的加入拼车行列,因为拼车车主的审核机制比较简易,因此存在一定风险,例如知乎关于“你为什么不愿意拼车”的一个高票答案(你为什么不愿意拼车? – 拼车服务)就展示了一名女乘客遭到骚扰的例子。
人民优步+的司机端则是基于既有的人民优步车主,接受过司机培训,载客目的更为单一。比较重要的是,专职司机的审核机制比较严格,安全性相对较高。
(2) 拼车难易度:人民优步+更加容易
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总体上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有这样的条件:车主提早知道自己在何时需要去往何地,并且将其提交给平台→恰好有接近路线、同时出发的乘客。正因为如此,这种拼车模式集中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它在这一时段容易匹配并且廉价,但是其他时间容易拼不到车。
人民优步+的乘客1、乘客2拼车模式发生情景就容易很多:只要乘客选择拼车模式,就有机会拼到车;而无论真正拼车成功与否,Uber都将以拼车价格计费。
(3) 乘车便捷性:路途上顺风车更便捷
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下,车主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路途,提前将乘客带到目的地。而在人民优步+模式中,拼车乘客需要让渡出一定的等待时间方便另一名乘客上车与下车。
我尝试了两次人民优步+,一次没有拼到乘客,等于打了65折。
第二次拼到了乘客,我的起终点是三里屯SOHO和潘家园,系统为我匹配到了一名乘客,这名乘客的起终点是三里屯太古里和广渠门。下图是Uber发来的行程邮件,可以看出,我们的行车路线还是相当匹配的,总体上我大概多花费了5分钟时间。如果这是Uber常态化的匹配水准,这一体验相当有前景。
(4) 人际互动:和乘客VS和顺风车主
拼车是以牺牲部分体验(乘车空间、时间)换取更低的价格,把车从私人空间变成公共空间,因此都有与他人互动的场景。
在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下,顺风车主与乘客的关系不像是服务关系,车主相对没有服务他人的义务。我的切身体会是,顺风车模式下需要礼貌地与车主进行交流,在乘车期间冷场会产生一种尴尬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都重点推出社交功能,通过给司机、乘客贴“标签”等等方式,希望解决乘车尴尬。
在人民优步+拼车模式下,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明显的服务关系,人际互动的相对难点在于乘客之间。相比于顺风车模式下车主与乘客的服务被服务/帮助与受助两种感受重合的尴尬感而言,与陌生乘客共同搭乘的感受还是比较熟悉的,就像坐公共交通。
不过,拼车还是都需要开放心态的,需要人们去接受。
3、界面体验对比
界面是企业的窗户。就像Uber的主色调蓝灰色和滴滴、嘀嗒的橙色两个主视觉给人带来的感受一样,Uber的操作界面展示的是极简、高效的风格,滴滴、嘀嗒则拥有更多界面指导,更容易上手。
在拼车界面(人民优步+功能、滴滴顺风车功能、嘀嗒拼车)上,三个产品都体现出了易用性。
滴滴顺风车的乘车界面有3页,在功能选择界面选择乘坐顺风车,然后在第二个界面输入起终点、出发时间,把信息输入后开始预约,然后默默等待就好了,滴滴给出的数据是平均需要15分钟才会接单。
截了三张图,有很多细节做得其实很棒。
滴滴顺风车操作简单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其原理简单,我们来看看这款专注于拼车的软件嘀嗒拼车的界面:在界面首页就提供三种拼车预约:上班约车、下班约车和其他预约。选择一种预约后,同样输入起终点、出行时间,也同样开始默默等待有没有顺路的车主。
人民优步+的拼车有一些复杂,毕竟这是傲娇技术大叔的软件。
人民优步+基于算法,匹配乘客1与乘客2的路线重合程度,自动推荐合适的拼车乘客。它的优势在于无需预约,任何时候出行都可以选择拼车省钱(无论匹配成功与否,Uber都收取拼车费用)。
不手动截图了,上一个Uber自己出的Gif。
与先前的人民优步相比主要的操作变化在于:
l (1)需要输入准确的目的地以匹配乘客
l (2)要选择“与人拼车”或“自己乘车”
其他没有操作差异,仍然相当简洁。虽然Uber的界面如往常一样比较高冷,它的操作关键信息仍然传递地十分准确。
小结
作为小结,“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与“乘客1、乘客2拼车模式”都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出行低价的产品。
我看重拼车模式,是因为它可持续。烧钱进行市场培育是阶段性的战术,而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才能真正改变生活。在这一点上,拼车的意义很大。
滴滴将顺风车作为一个当下出租车、专车市场的一个补充,有效地提供了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服务;Uber则好像站在一个更远的地方,想把拼车服务全面推广(第一个UberPOOL城市旧金山的拼车份额已经占到Uber订单的一半以上),构想一个和谐城市的理念。
Uber在行程单中告诉我,这次拼车减少了561.1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这一定是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数字,但还是让我心中一动。卡兰尼克还是个有情怀的技术大叔啊。
大叔镇楼。
—————————————————————————————————————————————
因为写这篇答案,查阅了一些资料,感慨是:中国市场的胜败当然重要,却不能动摇一些事情。Google退出,Facebook从未进入,但是没人认为是它们不行。那些闪电一样难忘的、人们从未想到的新事物的诞生,才是科技公司根本的价值所在。
上周和朋友去春熙路玩儿,9点30在太古里打uber回家,手滑点成了拼车,真是手滑。。。我并不喜欢等人。。。(。•ˇ‸ˇ•。)上车以后和司机闲聊,司机大哥说第二个上车的人最划算,只需要付自己车程打7折后的钱,而我要付总行程7折的钱………手残没药医嘤嘤嘤。
到了第二个拼车人的地方,司机大哥停下,打电话说在路口,过了半天才从黑暗里走出一对小情侣……路灯下看还是小巷……知道拼车能不能到路口………
更过分的是那个男的直走到后座右边很不客气的说:“你坐那边去。”
我:“……………”
大哥这旁边又不是有地狱刀山火海,你特么叫你女朋友走2米到左边不行么。
所以我巍然不动的微笑着看着他。
司机大哥就说:“喊你女朋友过来坐这边嘛”
他们俩坚持到了目的地不让司机停在路口,而是送到小区门口,这个可以理解,就是把他们送下来后,小区往外的路口太暗,又窄,然后我们迷路了………
最后10点能到的目的地,因为拼车绕路加迷路,11点才到……
我一个人坐只需要花25元左右花成了30好几……
再也不拼车了!(严肃脸)
为了配合监管,UBER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此为其一。
人民优步+是优步的大招,是支撑起Uber500亿体量和未来理想的必由之路。
就在这两天,Uber(优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上线了它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Uber Pool),这就是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所提到的“大招”。在讨论这项新产品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Uber现在的状况。
本月初,有消息人士称Uber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这次融资让创建才5年的 Uber 估值接近510亿美元,超越了小米(小米在去年12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为46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然而不久之后又出了另一则新闻——Uber内部文件曝光,文件显示,2013年,Uber的亏损达5600万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就达到了5100万美元;2014年第二季度亏损更多,达到了1.06亿美元。亏损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扩张的补贴。
新闻一出,一时间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Uber一边融资,一边大手笔烧钱,然而补贴真的有意义吗?补贴一停司机会不会跑光?乘客会不会跑光?估值510亿的Uber到底要能给投资人带来怎样的回报?
先要明确一点,Uber发补贴的本意绝对不是让司机赚得更多,而是要营造起一个生态系统,Uber的生态中包括:Uber叫车平台、司机(和他们的车)、乘客和政府。面对全世界政府的打压,Uber的态度是带领司机和乘客们“闹革命”。只作为平台的Uber自己不拥有司机,也没有乘客,所以作为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它要培养起这两方,最终达成三方共赢,补贴其实是领导者为了建立生态系统而转移的一部分利益。
要让乘客打车总得首先有车可打吧,所以Uber才会用疯狂的补贴来招募司机,这样当乘客因为一时好奇或是一张五十块钱的打车券打开Uber时,看到屏幕上一大堆缓慢移动的的小车时,会觉得“哎哟不错嘛,居然已经有这么多车,似乎很靠谱又很方便的样子”,这种印象真的很重要,前不久去厦门旅游,因为那里没有Uber,只有滴滴打车和神州专车,于是特地下载了神州专车,但在城区打开了一次十分钟都没有司机接单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用过这项服务了。
有车可打的便捷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乘客,再提供一些优惠,乘客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和高额的补贴,又会让更多司机觉得有利可图而加入。由此形成的循环可以快速地建造起一个生态系统。
在中国,在滴滴和快的夹击下的Uber正是利用其本土化业务“人民优步”成功地圈了一块地。人民优步的门槛超低,本地牌照本地人,5年内新车,车价不能低于10万元,只要这些硬件没问题,直接在网上提交注册资料和一些文件,再去参加个一小时左右的培训就可以当人民优步的司机了。虽然车费比出租车还便宜,但是会有2-3倍的补贴,对完成订单多的司机还有额外奖励,因此人民优步的司机数量迅速增长。而乘客方可以以低于出租车的价格享受优于出租车的服务,有时候还能打到彩蛋——酷炫的司机和酷炫的车。
于是乎人民优步一时间大发展大繁荣,据传现在杭州人民优步司机的数量已经是出租车司机的3倍,高峰期一天能发展500人,而乘客的范围也从白领扩展到了学生和其他群众。
那么问题又来了,现在的这个生态是靠补贴建立起来的,供需之间是不匹配的,补贴总是暂时的,那么补贴停了之后会怎么样?
不可否认,虽然总不乏有情怀的、闲得慌的、富得掉渣的司机,但大多数司机还是趋利的,是看到Uber有利可图所以加入,还总有“机智”的司机利用刷单来多赚一点是一点,连彭博社都撰文介绍了Uber中国的刷单热潮。在其他公司还在持续补贴之前Uber的补贴是不可能停的,只可能逐渐降低到相近的水准,在降低至停止补贴的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洗掉一部分司机,但是会洗掉多少很难说。
专职做司机的只要比出租车赚得多就会继续,而且往往投入的固定成本高(为了开Uber特地购置了车),不容易退出;最有可能被洗掉的是人民优步中的高档车型,它们的油耗和保养花费比较多,是真的是有可能会亏本;而那些有赚头的兼职司机,可能是从月入两三万到月入一万,再到月入三千,但是具体哪个值是他们放弃的临界值不得而知(此处还应考虑机会成本,我曾遇到司机说不出来开车就打麻将,一打麻将就输钱,所以开车即使赚得少或不赚钱也优于打麻将输钱)。而乘客方,除了新用户和介绍新用户的,Uber官方对乘客已经没有补贴了,当前留下的用户已经是真正被培养起了用户习惯的,有经济基础的持久型选手,是真正的“目标客户”。
特拉维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竞争的看法:
当行业内的公司发展到烧钱已经不是必须的时候,补贴就会慢慢的往下将。但这同时,由于已经培育起来的消费习惯,整个专车市场的体量是在不断增大的,每个司机的行程更多,司机的收入也不会因为补贴减少而收 到影响,相反司机能赚更多的钱。
Uber一直试图运用看不见的手来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国外“实时定价”,就会出现很有意思的局面,Uber的官方定价下调导致需求上升,此时车价又自然上调,最终定下来的价格是真正反应供需的。综上所述,如果补贴停止,司机和乘客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到时候是可以通过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的。不过Uber的野心显然不尽于此。
同样面临着营利点的难题,Uber不像滴滴快的那样发展快车、代驾、顺风车、巴士……而是一直专注于人民优步,柳甄认为
目前Uber对于中国市场的专注点就是怎样在5分钟之内有一辆车到达你面前,实现你经济、可靠的出行目的”。
人民优步是防止滴滴快的的垄断而圈起的一块地,接下来推出的Uber Pool才是Uber的大招。Uber原本将人民优步定义为拼车,但它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强调这个属性,因为Uber Pool才是真正的拼车。
Uber Pool将由多位乘客拼车合乘,共享重合路程,共同承担车费。如果人民优步是“车主+乘客”的拼车行为,那么Uber Pool就是“车主+乘客1+乘客2”的拼车行为。乘客只需要选择App中的Uber Pool按钮,输入自己的上车地点和目的地,一键呼叫司机便可成功上车。司机接载乘客后,可能会在行驶过程中接到另一个乘客的拼车订单,系统会根据两位乘客的行程安排计算最优化的路径,显示在司机的导航系统中,司机可依据导航接载第二位乘客,分别将两位乘客送到目的地,完成整个行程。每位使用Uber Pool的用户仅可和一名朋友一同登车,为可能到来的拼车伙伴留下合理的空间。Uber Pool的价格至少比人民优步便宜30%,不过可能需要多等几分钟,毕竟是实时的运算嘛。
这款新产品于2014年4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发布并开始内测,之前已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巴黎、奥斯丁等五个城市运营,在旧金山占到Uber在该市总订单量的50%。现在落地中国成为“人民优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乘客付得少了,订单变多了,路上的空驶少了,司机赚得多了(跟没有补贴比),用更少的车就能满足需求了。Uber内部的数据显示,通过拼车合乘,Uber Pool在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等地实现了乘客付出价格近乎减半,而司机收入提升的运营效益。
再开一开脑洞,当一个城市里所有的车都被这样“上帝视角”地实时调配,那么就能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公交车和地铁了,堵车的情况也将大大改善。当Uber能够实时对接人和车之后,它还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送快递、搬家、送外卖这些就再也不只是营销的噱头了,而是运力充分利用的题中之义。Uber还在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最终可能都不需要司机了。到时候Uber想用平台费或者其他方式赚钱,都轻而易举了。
这就是特拉维斯的终极愿景,相比较滴滴快的和在其他行业疯狂烧钱的企业,Uber看似天方夜谭般的长期目标其实反倒明确些。所以对于巨额亏损,Uber的新闻发言人也是这么回应的:媒体透露的数据是陈旧的,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公司,凭一个陈旧过时的数字下结论简直是个笑话。在任何一个创业公司看来这是基本常识:先融资,再投资,高速增长,之后盈利,让投资人得到长期的回报。这不难理解,亚马逊也是亏损专业户,但投资人还是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Uber的故事讲圆了,是不是让人觉得心潮澎湃?只是不知道在Uber达到它的美好明天之前,还得烧多少钱,以及投资人的耐心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这其实是最近写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公众号日常是对各类商业现象的介绍和分析,有兴趣欢迎关注。
先为UBer PM 和DEV 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点赞!
率先开启了,顺风车由1V1搭车转向1V2拼车的模式。
UBer是一个有愿景的公司: 以【更低】的价格,【更快】打到车。
更低的前提,是司机的收入至少不下降;
以前大家的思路是,帮助司机【减少空驶】,所以UBer只做马上用车,就近派单。
现在UBer开始尝试新的办法:允许司机同时接2单,售卖空闲的座位。
Nice Try!
但是,这件事UBer却【很难做成】,反而是为【滴滴顺风车指了一条明路】。
第一,实时匹配顺路订单的成功率,远比预约匹配低太多了!
A、对订单规模的要求太高。
B、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太高。车辆实时移动,这个计算量会随着订单规模,一直扩大。
C、对匹配顺路订单的精确性太高。车辆是在行驶移动的,设想你从中关村进入了4环主路,然后又让你回来接一个在村里的同路乘客,稍有差错,就30分钟过去了。
D、最重要的,留给司机决策的时间只有短短15秒,此时司机还在开车过程中。
第二,乘客的体验无法保障,且不符合乘客的习惯。乘客不习惯中途【突然】改变目的地,尤其目的地无法提前预知。任何一个细小的计算偏差,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极大浪费。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UBer依靠【实时】计算顺路算法,建立技术壁垒,竞争对手难以抄袭。
我却相反的认为,滴滴顺风车做同样的事情【太容易了】。
第一,拼车的主场景还是提前预约,只要绕过以司机位置实时计算顺路;只根据乘客预约上下车地点匹配,所谓的技术壁垒就不存在了,且容易太多。
第二,提前预约,司机至少有30分钟来响应匹配,比起实时的15S匹配决策,成功率高太多。
第三,两位乘客、车主在出发前都能已知对应的路线,并且能提前规划,比起行驶过程中突然改变,体验不要好太多!
顺风车的PM会这么做:
1、乘客A,发布订单,并勾选愿意拼车。
2、司机W 在查看到此顺路订单1及拼车标示,选择接单。
3、乘客A,收到接单提醒。
4、乘客B,发布订单,并勾选愿意拼车。
5、司机W 在查看到此顺路订单2及拼车标示,选择接单。
6、乘客B,收到接单提醒。
7、乘客A、B的路线,时间点、信息(头像、评价等)同步给对方。
8、A、B、W在IM组里,相互沟通确认,先接谁,在哪碰头。
9、开启拼车。
————————————
想方设法不断寻找降低价格才能普及到每个人。
平台补贴时代在过去,降低价格,依然能达到车主、乘客之间预期收入、支出的平衡点无非两种。
1、顺路,完全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驶成本。
2、分摊座位,同时向两位乘客收钱。
虽然个人不看好拼车模式和UBer现有业务形式的结合。
依然要为UBer点赞!
世界上存在2类公司,一类是拼命想收更多的钱,一类是努力想收少一点。UBer是后者!
Uber这是不懂中国人性的作死行为
非常艺术的产品模型&商业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滴滴一元补贴刚刚开始的时候推出,避其锋芒。相比来说,滴滴的补贴相比UBER 就是low b!!
滴滴快的以「汽车生态链」作为商业化的方向之一有哪些想象空间? – 打车类应用
严重不看好在中国的前景。会成为一个工程师试图改变世界,但因为缺乏调研用户体验而失败的经典案例。立此存照
想得很美,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可行。低估了中国人的人性之恶,很多人是既想省钱,又不愿意多付出时间的。他没必要接受你优步做出的预设,最终多付出了时间之后,就给司机打个1星发泄不满。
反正我是绝对不会接人民优步+ 的单的。我询问过,大部分乘客也不愿意选人民优步+的单。
选人民优步+单的人,多半是半夜,估计不会有人恰好同方向走的人,平白无故省了30%车资。
你说优步是不是傻,推出了这样的产品。。。
案例1:
广州,拼车单,第一名乘客在东风路西往东方向,第二名乘客在东风路东往西方向。最终共同要走东风路西往东方向。下班高峰期,如果要接载第二名乘客,势必要在东风路连续两次掉头。仅仅接载第二名乘客就会导致第一名乘客多花费20分钟以上(还未知第二名乘客下车点,迁就她的下车点还需要额外的时间)。
最终第二名乘客选择了放弃。
案例2:
还是广州,乘客1本来可以走高架路过天河路,为了迁就乘客2,走天河立交底层接载乘客2。
乘客1的目的地本来可以走内环,为了迁就乘客2,走了中山路。一路多走了七八个红绿灯。
最终,全程跟乘客1有说有笑的情况下,依然被乘客1打1星。当天奖励全无。
想象一下作为司机的我的心情。。。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我在之前的一篇回答中提到过uber的三大核心算法,溢价算法,就近派单算法,多人乘坐算法。前两者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而第三个多人乘坐的算法,就是uber的新功能
人民优步+。这个功能最初于2014年4月使用于发源地硅谷,目前已经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巴黎,奥斯丁五个城市运营。在人口越密集的城市,使用该项功能的人越多,这项功能所带来的实际好处将越明显,因为用户共乘路段将越容易重叠。
简单的说就是,司机带着甲出发要去A地,途中收到拟行进路程中的某乘客乙发出的要去基本同一方向的B地的需求,于是顺上乙继续向A或者B地行进(是先向A还是B视规划而定)。经由UBER官方授权,解答一下一些问题:
1.
使用界面的按钮会如何变化?
原有的人民优步按钮会变成人民优步+按钮,然后在人民优步+里面可以选择单独乘车或拼车,而拼车就是 Uber Pool功能,单独乘车就是人民优步功能。使用人民优步+这个类似互联网+的概念,不得不佩服Uber确实是一个很懂国情的外来公司,本地化做得很到位。
2.
上线城市有哪些,上线时间呢?
近日广州,杭州,
成都会成为第一批使用此功能的城市,北京8.20已经开始在部分地区测试了。大约9月底全国的人民优步都会升级为人民优步+。
3.
为什么选择
杭州,成都成为首批城市?
这需要了解Uber的各城市运营状况,在Uber的地图里,杭州和成都这两个并非北上广深一线的城市反而一直是活跃度最高发展最为良好的城市。究其原因,专车这种新生事物,当地政府的支持程度直接决定了本地该种业态的活跃度,而上述两个城市的政府采取的是开放的心态,并没有扼杀,因此发展起来就顺畅很多。而北京,滴滴的大本营,争夺的激烈程度自然很大。
4.
会区分优步司机和 Uber Pool司机吗?
不会,所有司机的车都将提供Pool的功能。这就要求对司机的培训要加强了,毕竟功能复杂了很多,使用中遇到的环节也更多,如果不认真学习,初期的司机和用户肯定是一团糟。
5.
多人乘坐会给成乘客和司机带来怎样的实际好处呢?
Uber Pool可不是一个Uber用来展示酷炫的和计算能力高超的装逼功能,这是对乘客有实实在在的帮助的。
降低车费。为什么呢?因为某一段路程是甲.乙共同乘坐的,因此这段路程所涉及的油费和司机费用是两人均摊的
.假设共乘路段占某乘客总路程的70%,则这部分费用降为70%*0.5=35%,于是总费用变成(1-70%)+35%=65%. 这样一算,你应该就明白了,确实降低了不少。而这,也正是把Uber所倡导的共享经济进一步升级到了多人共享阶段。
6.
Uber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推出此功能呢?
我们可以看到,选择了多人乘坐功能的乘客的费用降了35%,也就是打了六五折,这就意味着饱受竞争对手的顺风车战略冲击的价格劣势又被重新填平了。
7.
使用中乘客输入起始地和目的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因为只有明确了目的地,才能在系统中自动匹配顺路的乘客,否则就成了现代版的南辕北辙。
8.
使用Uber Pool会有什么限制条件吗?
会限制用户只能带最多一名同行者,目的是为了未来的乘客留有空间。
9.
因为要去接第二个客人,第一个客人会因为绕路而增加费用吗?
为了避免这个问题,UBER由出发地和目的地估算出了路费,然后直接打6.5折左右,这样乘客就不用担心由于要接第二个乘客而增加的路费了。如果路上没有刚好搭上第二个乘客,6.5折仍然奏效。不过我仍然有问题要问,这样做,费用问题解决了,但是时间问题呢?多产生的路上耽误时间怎么破?
10. 会有人因为如上的时间增加或者不愿和陌生人同乘等原因放弃多人乘坐方式而继续选用单人打车模式吗?
当然会有一批这样的乘客,他们更加看中私密性,更加看中时间的宝贵性,于是他们选择放弃了相当于6.5折的多人乘坐。这就是花钱买时间,或者叫花钱买专属。各人的不同喜好选择,完全合理。当然,时间上,我们要相信Uber的这套算法,一定会尽量使得额外增加的绕路时间降到最低,否则就称不上牛逼的算法。
11. 这套牛逼的算法到底有多牛呢?
这确实是一个复杂的运算系统,如果滴滴等竞争对手们没有提前几个月就开始研究这个课题,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很好的相似功能。这样的功能使得Uber的运力至少提高一倍,也就是说一个城市拥有2万台车的运力,就可以抗衡竞争对手4万台的运力。这就是技术带来效率提高的典型案例。这就涉及到数学领域中著名的“旅行商问题”,旅行商问题,即TSP问题(Travelling Salesman Problem)又译为旅行推销员问题、货郎担问题。假设有一个旅行商人要拜访n个城市,他必须选择所要走的路径,路径的限制是每个城市只能拜访一次,目标是要求得的路径路程之中为所有路径之中的最小值。TSP问题是一个组合优化问题,是数图论中最著名的问题之一。迄今为止,这类问题中没有一个找到有效算法,有部分人认为这类问题的大型实例不能用精确算法求解,必须寻求这类问题的有效的近似算法。而Uber Pool的复杂性还在于不止一个“旅行商”,目的地不停的变化,不停的有新的旅行商加入,和旧的旅行商离开系统。此中算法,不再细述,非专业人士看了也是白瞎。
12. 多人乘坐的陌生人交往模式一定会成为Uber的话题营销的重点! 不信?我们拭目以待。
在我的另一篇阐述话题营销的热文《雷军和UBER之间的话题营销水平,差了99个杜蕾斯》中谈到了若干个场景性话题,那个时候我们谈的还是司机和乘客之间的可能发生的狗血剧本,然而到了今天的多乘客场景下,戏份就会大大增加了,就会有乘客们之间的故事,司机和多乘客之间的故事等多种排列组合了。帅哥乘客和美女乘客之间的一见钟情,却又是短暂相逢,像不像古时元宵节上公子和小姐的偶遇相思?说不定留有手巾帕子待来日再相见。那句话要改了,“百年修得同船渡,千年修得同程乌”。再说不定有人为了和偶遇的意中人多呆一会故意把对方送到家才又折返回去。
无社交,不产品。滴滴顺风车用司机和乘客之间的社交来讲故事,而Uber将会用乘客和乘客之间的社交来说事了。坐等看好戏上演。
13. 不论是增加了司机收入,还是减少了乘客的费用,我认为都是其次的,最最让我欣赏的还是这种实实在在的马路上出行车辆的减少带来的减排效应,环保效益巨大。当全球政要还在争排放量的时候,有一家叫UBER的公司正在默默做着些什么。
以上就是近日 Uber在广州,杭州,成都等地启动的多人乘坐大杀技,又一场暴风雨即将来到,用户的尝鲜心理必然导致流量的转移。滴滴请在相应城市储备好一捆一捆的现钞以做好防洪沙包的准备。广大乘客用户们尽可以敲锣打鼓,争相转发了,让消息传播得更远些,因为一场新的战斗意味着我们又可以享用新的一轮优惠啦!啦!啦!
先答啥是人民优步+,然后谈谈拼车市场,最后是喜闻乐见的产品PK。
“人民优步+”就是拼车功能UberPOOL的中国版。UberPOOL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奥斯汀、巴黎等城市推出一年多,反响不错,技术成熟,就准备推广。北京机智地在阅兵限行开始日8月20号上线。
它的特色是:
让有相近路线的乘客1与乘客2拼车。
下面两张是我搜刮来的模式图,一目了然呀。
过去,两个相似路途的乘客需要两辆专车分别接送:
拼车模式让乘客可以分摊价格,共同搭乘:
发现好处了没?
对个体来说,乘客坐车的价格会更便宜,司机可以一趟赚两趟的钱;对公司来说,等于翻倍了现有Uber的运力;打开上帝视角的话,它使交通更高效、更绿色,让城市更美好。
多赢的结构啊。
从Uber的产品思路来看,拼车在Uber的地位很高(这一判断基于:其拼车功能选择直接整合进原功能;今天Uber发了一篇文章《为什么我们需要uberPOOL?》,阐明2015年Uber的全新”宏伟的、大胆的、冒险的目标”[Big Hairy Audacious Goal,源自《基业长青》]就是UberPOOL)。拼车可能至此要侧室变正房,从过去的出行补充方案(滴滴模式)要变成正式出行解决方案(Uber模式)了。
原本的顺路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代表者是滴滴和嘀嗒两个重名好基友,视拼车为互补品:用拼车巧妙地弥补出租车、专车不能供给的上下班高峰期乘车缺口。
新的人民优步+(UberPOOL)则更像是替代品:它直接嫁接在现有产品人民优步上,司机是原来的司机,专车用户可以直接转化为拼车用户。如果Uber的拼车体验不差,拼车带来的价格优势会转化原来人民优步的用户,并带来对价格敏感的新用户。
Uber其实有种技术男的傲娇,他们的CEO卡兰尼克(技术出身的大叔)说,我们就是想“填满未被利用的空座。”因为单纯为了提高出行效率,Uber不搞预约不搞社交,搞出了这么一个推广性强的拼车模式。而滴滴的拼车模式则是单独的事业部,重视用户使用拼车时的瓶颈心态,重在给用户贴Tag,强化社交性能来化解尴尬。
以上谈的是模式和意图上的不同,但是一个服务还是要看呈现给消费者的最终体验。模式好但是玩砸的事情我们也是扼腕而见的多了。
消费者的最终体验——我分为价格对比、界面体验和乘车体验三个部分来分析。
1、价格对比
人民优步+的新功能定价方法是:原本人民优步价格的65折,换算一下的话,即为0起步价,0.1625元/分钟,0.975元公里,算完这个收费让我比较吃惊。我预设了三里屯到国贸的路线,告诉我价格是6.5元,蹦蹦价。
滴滴顺风车和嘀嗒拼车的计价方式则是一样的,起步价10元/3公里,1元/公里,无时间计价,并且在99元封顶。嘀嗒拼车同时可能收取过路费乘客路线带来的过路费、高速费。
从定价上我们也可以看出两种拼车模式的差异:滴滴顺风车是以顺路车主与乘客之间的拼车,因为车主本来就要去一个目的地,因此不收取计时费用;而人民优步+是乘客1与乘客2之间的拼车行为,所以同样有计时费。
在定价上,人民优步+有一特色,叫做Upfront
Fare,我理解了老半天才明白,也许可以翻译为“预先定价”。它的意思是:叫车时Uber就会根据起终点估算一个费用,这个费用就是下车时真正所需支付的费用,从而和实际路线脱钩,没关系了。这招很妙,让乘客减少了对于接送第二名乘客时的路线、时间的顾虑。
为了能够清晰比较,我将各乘车计价方案以远途、中途、短途三种假设路线进行价格对比,可以看到如下的信息:
可以看到,拼车模式比先前的出租车、快车模式都更加便宜。在中途、短途的费用支出上,新上线的人民优步+在价格上有优势,而在长距离上,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具有优势。
2、乘车体验对比
那么,拼车到底乘车体验如何呢?
总体上,乘车体验的差异主要来自于两种拼车模式的出发点上:即顺路车主和乘客的拼车/乘客间拼车的体验差别。我想了以下几个要点:司机素质、知识;拼车难易度;人际互动压力(欢迎补充)。
(1) 司机素质、知识:两极VS常态
根据我的检索,顺风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呈现出两极化的司机素质、知识程度。
一方面,车主+乘客拼车的目标车主是有车的公司白领,他们出于顺路载客、补贴油费的目的成为顺风车主。这种车主通常素质很高,并且不计较细节。我有一次坐滴滴顺风车,遇到一个在国企上班的员工,在我上车的附近买家具,纯粹出于兴趣成为顺风车主。一路我们聊得挺开心,他就准备给我免单了。
但另一方面,也有一种车主基于挣取补贴、认识美女等目的加入拼车行列,因为拼车车主的审核机制比较简易,因此存在一定风险,例如知乎关于“你为什么不愿意拼车”的一个高票答案(你为什么不愿意拼车? – 拼车服务)就展示了一名女乘客遭到骚扰的例子。
人民优步+的司机端则是基于既有的人民优步车主,接受过司机培训,载客目的更为单一。比较重要的是,专职司机的审核机制比较严格,安全性相对较高。
(2) 拼车难易度:人民优步+更加容易
车主+乘客的拼车模式总体上并不容易,因为需要有这样的条件:车主提早知道自己在何时需要去往何地,并且将其提交给平台→恰好有接近路线、同时出发的乘客。正因为如此,这种拼车模式集中发生在上下班高峰时期,它在这一时段容易匹配并且廉价,但是其他时间容易拼不到车。
人民优步+的乘客1、乘客2拼车模式发生情景就容易很多:只要乘客选择拼车模式,就有机会拼到车;而无论真正拼车成功与否,Uber都将以拼车价格计费。
(3) 乘车便捷性:路途上顺风车更便捷
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下,车主会牺牲自己的时间和路途,提前将乘客带到目的地。而在人民优步+模式中,拼车乘客需要让渡出一定的等待时间方便另一名乘客上车与下车。
我尝试了两次人民优步+,一次没有拼到乘客,等于打了65折。
第二次拼到了乘客,我的起终点是三里屯SOHO和潘家园,系统为我匹配到了一名乘客,这名乘客的起终点是三里屯太古里和广渠门。下图是Uber发来的行程邮件,可以看出,我们的行车路线还是相当匹配的,总体上我大概多花费了5分钟时间。如果这是Uber常态化的匹配水准,这一体验相当有前景。
(4) 人际互动:和乘客VS和顺风车主
拼车是以牺牲部分体验(乘车空间、时间)换取更低的价格,把车从私人空间变成公共空间,因此都有与他人互动的场景。
在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下,顺风车主与乘客的关系不像是服务关系,车主相对没有服务他人的义务。我的切身体会是,顺风车模式下需要礼貌地与车主进行交流,在乘车期间冷场会产生一种尴尬的感觉。也正因为如此,滴滴顺风车、嘀嗒拼车都重点推出社交功能,通过给司机、乘客贴“标签”等等方式,希望解决乘车尴尬。
在人民优步+拼车模式下,乘客与司机之间的关系是比较明显的服务关系,人际互动的相对难点在于乘客之间。相比于顺风车模式下车主与乘客的服务被服务/帮助与受助两种感受重合的尴尬感而言,与陌生乘客共同搭乘的感受还是比较熟悉的,就像坐公共交通。
不过,拼车还是都需要开放心态的,需要人们去接受。
3、界面体验对比
界面是企业的窗户。就像Uber的主色调蓝灰色和滴滴、嘀嗒的橙色两个主视觉给人带来的感受一样,Uber的操作界面展示的是极简、高效的风格,滴滴、嘀嗒则拥有更多界面指导,更容易上手。
在拼车界面(人民优步+功能、滴滴顺风车功能、嘀嗒拼车)上,三个产品都体现出了易用性。
滴滴顺风车的乘车界面有3页,在功能选择界面选择乘坐顺风车,然后在第二个界面输入起终点、出发时间,把信息输入后开始预约,然后默默等待就好了,滴滴给出的数据是平均需要15分钟才会接单。
截了三张图,有很多细节做得其实很棒。
滴滴顺风车操作简单的一个客观原因是其原理简单,我们来看看这款专注于拼车的软件嘀嗒拼车的界面:在界面首页就提供三种拼车预约:上班约车、下班约车和其他预约。选择一种预约后,同样输入起终点、出行时间,也同样开始默默等待有没有顺路的车主。
人民优步+的拼车有一些复杂,毕竟这是傲娇技术大叔的软件。
人民优步+基于算法,匹配乘客1与乘客2的路线重合程度,自动推荐合适的拼车乘客。它的优势在于无需预约,任何时候出行都可以选择拼车省钱(无论匹配成功与否,Uber都收取拼车费用)。
不手动截图了,上一个Uber自己出的Gif。
与先前的人民优步相比主要的操作变化在于:
l (1)需要输入准确的目的地以匹配乘客
l (2)要选择“与人拼车”或“自己乘车”
其他没有操作差异,仍然相当简洁。虽然Uber的界面如往常一样比较高冷,它的操作关键信息仍然传递地十分准确。
作为小结,“车主+乘客拼车模式”与“乘客1、乘客2拼车模式”都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带来出行低价的产品。
我看重拼车模式,是因为它可持续。烧钱进行市场培育是阶段性的战术,而通过提高资源配置才能真正改变生活。在这一点上,拼车的意义很大。
滴滴将顺风车作为一个当下出租车、专车市场的一个补充,有效地提供了上下班高峰期的出行服务;Uber则好像站在一个更远的地方,想把拼车服务全面推广(第一个UberPOOL城市旧金山的拼车份额已经占到Uber订单的一半以上),构想一个和谐城市的理念。
Uber在行程单中告诉我,这次拼车减少了561.16(kg?)二氧化碳排放量。虽然这一定是方程式计算出来的数字,但还是让我心中一动。卡兰尼克还是个有情怀的技术大叔啊。
大叔镇楼。
—————————————————————————————————————————————
因为写这篇答案,查阅了一些资料,感慨是:中国市场的胜败当然重要,却不能动摇一些事情。Google退出,Facebook从未进入,但是没人认为是它们不行。那些闪电一样难忘的、人们从未想到的新事物的诞生,才是科技公司根本的价值所在。
上周和朋友去春熙路玩儿,9点30在太古里打uber回家,手滑点成了拼车,真是手滑。。。我并不喜欢等人。。。(。•ˇ‸ˇ•。)上车以后和司机闲聊,司机大哥说第二个上车的人最划算,只需要付自己车程打7折后的钱,而我要付总行程7折的钱………手残没药医嘤嘤嘤。
到了第二个拼车人的地方,司机大哥停下,打电话说在路口,过了半天才从黑暗里走出一对小情侣……路灯下看还是小巷……知道拼车能不能到路口………
更过分的是那个男的直走到后座右边很不客气的说:“你坐那边去。”
我:“……………”
大哥这旁边又不是有地狱刀山火海,你特么叫你女朋友走2米到左边不行么。
所以我巍然不动的微笑着看着他。
司机大哥就说:“喊你女朋友过来坐这边嘛”
他们俩坚持到了目的地不让司机停在路口,而是送到小区门口,这个可以理解,就是把他们送下来后,小区往外的路口太暗,又窄,然后我们迷路了………
最后10点能到的目的地,因为拼车绕路加迷路,11点才到……
我一个人坐只需要花25元左右花成了30好几……
再也不拼车了!(严肃脸)
为了配合监管,UBER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此为其一。
人民优步+是优步的大招,是支撑起Uber500亿体量和未来理想的必由之路。
就在这两天,Uber(优步)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上线了它的拼车服务“人民优步+”(Uber Pool),这就是Uber中国战略负责人柳甄前段时间接受采访时所提到的“大招”。在讨论这项新产品之前,让我们先看一下Uber现在的状况。
本月初,有消息人士称Uber已经完成新一轮融资,这次融资让创建才5年的 Uber 估值接近510亿美元,超越了小米(小米在去年12月完成了新一轮融资,估值为460亿美元),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初创企业。然而不久之后又出了另一则新闻——Uber内部文件曝光,文件显示,2013年,Uber的亏损达5600万美元;2014年第一季度,亏损就达到了5100万美元;2014年第二季度亏损更多,达到了1.06亿美元。亏损的这些资金,主要用于扩张的补贴。
新闻一出,一时间出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Uber一边融资,一边大手笔烧钱,然而补贴真的有意义吗?补贴一停司机会不会跑光?乘客会不会跑光?估值510亿的Uber到底要能给投资人带来怎样的回报?
先要明确一点,Uber发补贴的本意绝对不是让司机赚得更多,而是要营造起一个生态系统,Uber的生态中包括:Uber叫车平台、司机(和他们的车)、乘客和政府。面对全世界政府的打压,Uber的态度是带领司机和乘客们“闹革命”。只作为平台的Uber自己不拥有司机,也没有乘客,所以作为生态系统的领导者,它要培养起这两方,最终达成三方共赢,补贴其实是领导者为了建立生态系统而转移的一部分利益。
要让乘客打车总得首先有车可打吧,所以Uber才会用疯狂的补贴来招募司机,这样当乘客因为一时好奇或是一张五十块钱的打车券打开Uber时,看到屏幕上一大堆缓慢移动的的小车时,会觉得“哎哟不错嘛,居然已经有这么多车,似乎很靠谱又很方便的样子”,这种印象真的很重要,前不久去厦门旅游,因为那里没有Uber,只有滴滴打车和神州专车,于是特地下载了神州专车,但在城区打开了一次十分钟都没有司机接单之后,我们就再也没有用过这项服务了。
有车可打的便捷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乘客,再提供一些优惠,乘客的数量就会大大增加,而需求的增加和高额的补贴,又会让更多司机觉得有利可图而加入。由此形成的循环可以快速地建造起一个生态系统。
在中国,在滴滴和快的夹击下的Uber正是利用其本土化业务“人民优步”成功地圈了一块地。人民优步的门槛超低,本地牌照本地人,5年内新车,车价不能低于10万元,只要这些硬件没问题,直接在网上提交注册资料和一些文件,再去参加个一小时左右的培训就可以当人民优步的司机了。虽然车费比出租车还便宜,但是会有2-3倍的补贴,对完成订单多的司机还有额外奖励,因此人民优步的司机数量迅速增长。而乘客方可以以低于出租车的价格享受优于出租车的服务,有时候还能打到彩蛋——酷炫的司机和酷炫的车。
于是乎人民优步一时间大发展大繁荣,据传现在杭州人民优步司机的数量已经是出租车司机的3倍,高峰期一天能发展500人,而乘客的范围也从白领扩展到了学生和其他群众。
那么问题又来了,现在的这个生态是靠补贴建立起来的,供需之间是不匹配的,补贴总是暂时的,那么补贴停了之后会怎么样?
不可否认,虽然总不乏有情怀的、闲得慌的、富得掉渣的司机,但大多数司机还是趋利的,是看到Uber有利可图所以加入,还总有“机智”的司机利用刷单来多赚一点是一点,连彭博社都撰文介绍了Uber中国的刷单热潮。在其他公司还在持续补贴之前Uber的补贴是不可能停的,只可能逐渐降低到相近的水准,在降低至停止补贴的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洗掉一部分司机,但是会洗掉多少很难说。
专职做司机的只要比出租车赚得多就会继续,而且往往投入的固定成本高(为了开Uber特地购置了车),不容易退出;最有可能被洗掉的是人民优步中的高档车型,它们的油耗和保养花费比较多,是真的是有可能会亏本;而那些有赚头的兼职司机,可能是从月入两三万到月入一万,再到月入三千,但是具体哪个值是他们放弃的临界值不得而知(此处还应考虑机会成本,我曾遇到司机说不出来开车就打麻将,一打麻将就输钱,所以开车即使赚得少或不赚钱也优于打麻将输钱)。而乘客方,除了新用户和介绍新用户的,Uber官方对乘客已经没有补贴了,当前留下的用户已经是真正被培养起了用户习惯的,有经济基础的持久型选手,是真正的“目标客户”。
特拉维斯在接受采访时也表达了自己对竞争的看法:
Uber一直试图运用看不见的手来做一些事情,比如在国外“实时定价”,就会出现很有意思的局面,Uber的官方定价下调导致需求上升,此时车价又自然上调,最终定下来的价格是真正反应供需的。综上所述,如果补贴停止,司机和乘客都会不同程度地减少,到时候是可以通过调节来达到生态平衡的。不过Uber的野心显然不尽于此。
同样面临着营利点的难题,Uber不像滴滴快的那样发展快车、代驾、顺风车、巴士……而是一直专注于人民优步,柳甄认为
人民优步是防止滴滴快的的垄断而圈起的一块地,接下来推出的Uber Pool才是Uber的大招。Uber原本将人民优步定义为拼车,但它现在已经越来越少地强调这个属性,因为Uber Pool才是真正的拼车。
Uber Pool将由多位乘客拼车合乘,共享重合路程,共同承担车费。如果人民优步是“车主+乘客”的拼车行为,那么Uber Pool就是“车主+乘客1+乘客2”的拼车行为。乘客只需要选择App中的Uber Pool按钮,输入自己的上车地点和目的地,一键呼叫司机便可成功上车。司机接载乘客后,可能会在行驶过程中接到另一个乘客的拼车订单,系统会根据两位乘客的行程安排计算最优化的路径,显示在司机的导航系统中,司机可依据导航接载第二位乘客,分别将两位乘客送到目的地,完成整个行程。每位使用Uber Pool的用户仅可和一名朋友一同登车,为可能到来的拼车伙伴留下合理的空间。Uber Pool的价格至少比人民优步便宜30%,不过可能需要多等几分钟,毕竟是实时的运算嘛。
这款新产品于2014年4月5日在美国旧金山发布并开始内测,之前已在旧金山、洛杉矶、纽约、巴黎、奥斯丁等五个城市运营,在旧金山占到Uber在该市总订单量的50%。现在落地中国成为“人民优步+”。
在这样的情况下,乘客付得少了,订单变多了,路上的空驶少了,司机赚得多了(跟没有补贴比),用更少的车就能满足需求了。Uber内部的数据显示,通过拼车合乘,Uber Pool在美国旧金山、法国巴黎等地实现了乘客付出价格近乎减半,而司机收入提升的运营效益。
再开一开脑洞,当一个城市里所有的车都被这样“上帝视角”地实时调配,那么就能达到资源配置最优,可能就不需要那么多公交车和地铁了,堵车的情况也将大大改善。当Uber能够实时对接人和车之后,它还能做的事情就更多了,送快递、搬家、送外卖这些就再也不只是营销的噱头了,而是运力充分利用的题中之义。Uber还在研发自己的无人驾驶汽车,最终可能都不需要司机了。到时候Uber想用平台费或者其他方式赚钱,都轻而易举了。
这就是特拉维斯的终极愿景,相比较滴滴快的和在其他行业疯狂烧钱的企业,Uber看似天方夜谭般的长期目标其实反倒明确些。所以对于巨额亏损,Uber的新闻发言人也是这么回应的:媒体透露的数据是陈旧的,没有任何意义。对于一个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公司,凭一个陈旧过时的数字下结论简直是个笑话。在任何一个创业公司看来这是基本常识:先融资,再投资,高速增长,之后盈利,让投资人得到长期的回报。这不难理解,亚马逊也是亏损专业户,但投资人还是对它的未来充满期待。
Uber的故事讲圆了,是不是让人觉得心潮澎湃?只是不知道在Uber达到它的美好明天之前,还得烧多少钱,以及投资人的耐心能不能等到那一天。
这其实是最近写在公众号的一篇文章,公众号日常是对各类商业现象的介绍和分析,有兴趣欢迎关注。
先为UBer PM 和DEV 的创造力和战斗力点赞!
率先开启了,顺风车由1V1搭车转向1V2拼车的模式。
UBer是一个有愿景的公司: 以【更低】的价格,【更快】打到车。
更低的前提,是司机的收入至少不下降;
以前大家的思路是,帮助司机【减少空驶】,所以UBer只做马上用车,就近派单。
现在UBer开始尝试新的办法:允许司机同时接2单,售卖空闲的座位。
Nice Try!
但是,这件事UBer却【很难做成】,反而是为【滴滴顺风车指了一条明路】。
第一,实时匹配顺路订单的成功率,远比预约匹配低太多了!
A、对订单规模的要求太高。
B、对系统性能的要求太高。车辆实时移动,这个计算量会随着订单规模,一直扩大。
C、对匹配顺路订单的精确性太高。车辆是在行驶移动的,设想你从中关村进入了4环主路,然后又让你回来接一个在村里的同路乘客,稍有差错,就30分钟过去了。
D、最重要的,留给司机决策的时间只有短短15秒,此时司机还在开车过程中。
第二,乘客的体验无法保障,且不符合乘客的习惯。乘客不习惯中途【突然】改变目的地,尤其目的地无法提前预知。任何一个细小的计算偏差,就会造成时间上的极大浪费。
大多数人可能认为,UBer依靠【实时】计算顺路算法,建立技术壁垒,竞争对手难以抄袭。
我却相反的认为,滴滴顺风车做同样的事情【太容易了】。
第一,拼车的主场景还是提前预约,只要绕过以司机位置实时计算顺路;只根据乘客预约上下车地点匹配,所谓的技术壁垒就不存在了,且容易太多。
第二,提前预约,司机至少有30分钟来响应匹配,比起实时的15S匹配决策,成功率高太多。
第三,两位乘客、车主在出发前都能已知对应的路线,并且能提前规划,比起行驶过程中突然改变,体验不要好太多!
顺风车的PM会这么做:
1、乘客A,发布订单,并勾选愿意拼车。
2、司机W 在查看到此顺路订单1及拼车标示,选择接单。
3、乘客A,收到接单提醒。
4、乘客B,发布订单,并勾选愿意拼车。
5、司机W 在查看到此顺路订单2及拼车标示,选择接单。
6、乘客B,收到接单提醒。
7、乘客A、B的路线,时间点、信息(头像、评价等)同步给对方。
8、A、B、W在IM组里,相互沟通确认,先接谁,在哪碰头。
9、开启拼车。
————————————
想方设法不断寻找降低价格才能普及到每个人。
平台补贴时代在过去,降低价格,依然能达到车主、乘客之间预期收入、支出的平衡点无非两种。
1、顺路,完全降低时间成本和空驶成本。
2、分摊座位,同时向两位乘客收钱。
虽然个人不看好拼车模式和UBer现有业务形式的结合。
依然要为UBer点赞!
世界上存在2类公司,一类是拼命想收更多的钱,一类是努力想收少一点。UBer是后者!
Uber这是不懂中国人性的作死行为
非常艺术的产品模型&商业模式。
最重要的是,在滴滴一元补贴刚刚开始的时候推出,避其锋芒。相比来说,滴滴的补贴相比UBER 就是low b!!
滴滴快的以「汽车生态链」作为商业化的方向之一有哪些想象空间? – 打车类应用
严重不看好在中国的前景。会成为一个工程师试图改变世界,但因为缺乏调研用户体验而失败的经典案例。立此存照
想得很美,但是实际上根本不可行。低估了中国人的人性之恶,很多人是既想省钱,又不愿意多付出时间的。他没必要接受你优步做出的预设,最终多付出了时间之后,就给司机打个1星发泄不满。
反正我是绝对不会接人民优步+ 的单的。我询问过,大部分乘客也不愿意选人民优步+的单。
选人民优步+单的人,多半是半夜,估计不会有人恰好同方向走的人,平白无故省了30%车资。
你说优步是不是傻,推出了这样的产品。。。
案例1:
广州,拼车单,第一名乘客在东风路西往东方向,第二名乘客在东风路东往西方向。最终共同要走东风路西往东方向。下班高峰期,如果要接载第二名乘客,势必要在东风路连续两次掉头。仅仅接载第二名乘客就会导致第一名乘客多花费20分钟以上(还未知第二名乘客下车点,迁就她的下车点还需要额外的时间)。
最终第二名乘客选择了放弃。
案例2:
还是广州,乘客1本来可以走高架路过天河路,为了迁就乘客2,走天河立交底层接载乘客2。
乘客1的目的地本来可以走内环,为了迁就乘客2,走了中山路。一路多走了七八个红绿灯。
最终,全程跟乘客1有说有笑的情况下,依然被乘客1打1星。当天奖励全无。
想象一下作为司机的我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