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搞二级制,但哪次长久了?郡县制撑了不到百年,州就逐步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再说了,腐败问题是需要靠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和法律来解决。跟区划有什么关系?封建社会腐败少?
说白了,同样具有人口多和面积大两个因素的国家基本就是中国一个。这个体量和经济总量决定了只能实行三级制。不可能再简化了。并且经济决定政治,你能把大城市和小县城拉成一个级别吗?
虽然很多人质疑地级市的法律地位,但现在立法权都发了,并不能说在法律上没有地位,这个事情得从历史上找结论。
最初,建国时我国的行政层级是“省县乡”三级制,但是这个设置是有问题的。第一,经济决定政治,城市的经济好过县,所以难以和县平级;城乡情况迥异,在一个级别也难以统筹。加之当时城市也不多,所以很多城市是游离于“省县乡”这套体系之外的。国民政府末期曾经设置过很多类似于今天意义上的直辖市,刚建国时,也暂时继承下来,后来废除了绝大多数。宪法里为了弥补“省县乡”体制的不足,补充了两个概念。“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二者或多或少都被赋予了管理县级政区的权力,算是“省县乡”体制的一个补丁。但司法解释模糊,这位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当时,我国行政区划非常混乱。军政大区辖区太大,被废除。但是即便是省,也难以管辖几十个,甚至近百个县。所以,省政府将每十几个县“编成一组”,派一个派出机构进行管理,赋予这个派出机构很大的权力,好比是钦差大臣。这个派出机构一般的驻地就在管辖的几个县中,选一个经济最好的。这个派出机构叫“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所以,当时我国很多地名全都是“XX地区”。
但虽然是派出机构,可官僚体系有自我膨胀的特点和由虚变实的特点。地区的设置确实比省长亲自管几十个县长方便,所以久而久之,省长只管地区行政公署了,地区政府成了省政府直管的单位,省委书记也直接管理地委书记了。所以,“地区”是派出机构,但实质上已经是一级政府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街道办事身上。
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市场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轻松碾压县域经济,县成为了城市的经济附庸。省管县没有了经济基础,其本质也早名存实亡。于是,80年代掀起了“地改市”和“市管县”改革。顺应经济发展和区划规律,让经济发达的城市去管理经济落后的农村。所以“XX地区”都变成了“XX市”。也就是俗称的地级市。
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在宪法上没有正式承认地级行政区,所以留下了“违宪”的口实。。不过,今年两会,将立法权赋予给所有地级市,等于变相承认了地级市,将地级市和宪法里“较大的市”划等号了。
因此,地级单位根本不违宪。有正当的法律地位。
如今的省管县改革和镇级市改革都是中央一厢情愿,“省县乡”体制已经回不去了。省直管县日后只可能成为市管县的补充和点缀。。不管行政级别的名称如何变,日后区划终将向“省-地-县区”靠拢。。
1.中央—省—县 是否可以减少腐败?
毫无疑问,会增加腐败。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但凡没有足够的监督和制约制度的权力,无一例外地都会迅速走向腐败。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
2013年,广东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要求,严格审核各地上报的行政区划变更材料,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37个县、3个自治县、58个市辖区,4个乡、7个民族乡、1128个镇、446个街道办事处。
管理学一般认为一个人管理7个下级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虽然行业不同,属性不同,但我们不能期望在行政上可以超越目前研究最深最透的管理学。如果抛开2个副省级市和21个地级市,还有63个县级辖区,已经远远超越了管理的极限,这样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管理混乱、管理缺位、监督无力。
2.是否可以提高行政的效率?
从层级减少的结果来看,确实存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可能,但行政效率的高低主要依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来决定。从目前一些砖家的改革理论来看,脱离实际,不具备操作性。
个人认为未来要探索的应该是“市管镇”,从辖区面积和管理难度上来看,更有操作性。
我还在研读相关论著中,需更多的思考才能解答进一步的问题。
五级行政改三级行政是总趋势,不知各位如何得出三级行政比五级行政更低效的结论,
监督与不监督,利益集团总是存在的,即便中纪委要监督下面的官吏,也要在下面设立同级别的纪委,设立平级的监督机构。
楼上很多人拿封建时代的结构做例子,那一匹千里马一天能跑几百里?现在的高速铁路网一小时跑多少公里?
五级行政体系,是上世纪刚建国时期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产物。现在不一样。
监督权力,搞平级机构九龙治水是一条路子,但是上下级之间的链条,还是越短越好。
现在财政就是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县级市)、三级财政,将来行政体系也会变成三级体系。
少一层行政就少一批利益集团。
压缩管理层级并不直接提升效率,否则能压缩早压缩了。
效率以及和管理方式与管理目标有关。
对效率的要求达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但是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未来层级会被压缩吗?我看很有可能,不过首先要依靠互联网,依靠信息技术。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制度变革——超级应用与信息共产主义》提出的信息时代社会构建方案?
这篇文章的设想实现了,中间环节至少可以砍掉一半。
一样会
满足需要,权利的分流,稀释,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慢慢还会转变不是一层不变,我国也在探索阶段,他们也是人,不是神
这不就是郡县制么,秦朝时候就有了,皇帝—–郡——县三级,也没见大秦国腐败少效率高啊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7 )
我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想搞二级制,但哪次长久了?郡县制撑了不到百年,州就逐步由监察区变为行政区。
再说了,腐败问题是需要靠监督机制、问责机制和法律来解决。跟区划有什么关系?封建社会腐败少?
说白了,同样具有人口多和面积大两个因素的国家基本就是中国一个。这个体量和经济总量决定了只能实行三级制。不可能再简化了。并且经济决定政治,你能把大城市和小县城拉成一个级别吗?
虽然很多人质疑地级市的法律地位,但现在立法权都发了,并不能说在法律上没有地位,这个事情得从历史上找结论。
最初,建国时我国的行政层级是“省县乡”三级制,但是这个设置是有问题的。第一,经济决定政治,城市的经济好过县,所以难以和县平级;城乡情况迥异,在一个级别也难以统筹。加之当时城市也不多,所以很多城市是游离于“省县乡”这套体系之外的。国民政府末期曾经设置过很多类似于今天意义上的直辖市,刚建国时,也暂时继承下来,后来废除了绝大多数。宪法里为了弥补“省县乡”体制的不足,补充了两个概念。“较大的市”和“设区的市”。二者或多或少都被赋予了管理县级政区的权力,算是“省县乡”体制的一个补丁。但司法解释模糊,这位后来的故事埋下了伏笔。
当时,我国行政区划非常混乱。军政大区辖区太大,被废除。但是即便是省,也难以管辖几十个,甚至近百个县。所以,省政府将每十几个县“编成一组”,派一个派出机构进行管理,赋予这个派出机构很大的权力,好比是钦差大臣。这个派出机构一般的驻地就在管辖的几个县中,选一个经济最好的。这个派出机构叫“地区行政公署”,简称“地区”。所以,当时我国很多地名全都是“XX地区”。
但虽然是派出机构,可官僚体系有自我膨胀的特点和由虚变实的特点。地区的设置确实比省长亲自管几十个县长方便,所以久而久之,省长只管地区行政公署了,地区政府成了省政府直管的单位,省委书记也直接管理地委书记了。所以,“地区”是派出机构,但实质上已经是一级政府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街道办事身上。
到了改革开放的时候,市场经济发展。城市经济轻松碾压县域经济,县成为了城市的经济附庸。省管县没有了经济基础,其本质也早名存实亡。于是,80年代掀起了“地改市”和“市管县”改革。顺应经济发展和区划规律,让经济发达的城市去管理经济落后的农村。所以“XX地区”都变成了“XX市”。也就是俗称的地级市。
但是由于我国没有在宪法上没有正式承认地级行政区,所以留下了“违宪”的口实。。不过,今年两会,将立法权赋予给所有地级市,等于变相承认了地级市,将地级市和宪法里“较大的市”划等号了。
因此,地级单位根本不违宪。有正当的法律地位。
如今的省管县改革和镇级市改革都是中央一厢情愿,“省县乡”体制已经回不去了。省直管县日后只可能成为市管县的补充和点缀。。不管行政级别的名称如何变,日后区划终将向“省-地-县区”靠拢。。
1.中央—省—县 是否可以减少腐败?
毫无疑问,会增加腐败。
从古今中外的历史看,但凡没有足够的监督和制约制度的权力,无一例外地都会迅速走向腐败。
举一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就能说明——
2013年,广东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要求,严格审核各地上报的行政区划变更材料,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省有21个地级市,23个县级市、37个县、3个自治县、58个市辖区,4个乡、7个民族乡、1128个镇、446个街道办事处。
管理学一般认为一个人管理7个下级是比较科学合理的。虽然行业不同,属性不同,但我们不能期望在行政上可以超越目前研究最深最透的管理学。如果抛开2个副省级市和21个地级市,还有63个县级辖区,已经远远超越了管理的极限,这样带来的必然结果就是管理混乱、管理缺位、监督无力。
2.是否可以提高行政的效率?
从层级减少的结果来看,确实存在提高行政效率的可能,但行政效率的高低主要依靠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程度来决定。从目前一些砖家的改革理论来看,脱离实际,不具备操作性。
个人认为未来要探索的应该是“市管镇”,从辖区面积和管理难度上来看,更有操作性。
我还在研读相关论著中,需更多的思考才能解答进一步的问题。
五级行政改三级行政是总趋势,不知各位如何得出三级行政比五级行政更低效的结论,
监督与不监督,利益集团总是存在的,即便中纪委要监督下面的官吏,也要在下面设立同级别的纪委,设立平级的监督机构。
楼上很多人拿封建时代的结构做例子,那一匹千里马一天能跑几百里?现在的高速铁路网一小时跑多少公里?
五级行政体系,是上世纪刚建国时期通讯和交通不发达的产物。现在不一样。
监督权力,搞平级机构九龙治水是一条路子,但是上下级之间的链条,还是越短越好。
现在财政就是中央、省(自治区、直辖市)、县(县级市)、三级财政,将来行政体系也会变成三级体系。
少一层行政就少一批利益集团。
压缩管理层级并不直接提升效率,否则能压缩早压缩了。
效率以及和管理方式与管理目标有关。
对效率的要求达到一定层次,必然要求压缩管理层级,但是有大量的基础工作要做。
未来层级会被压缩吗?我看很有可能,不过首先要依靠互联网,依靠信息技术。
如何评价《信息技术与制度变革——超级应用与信息共产主义》提出的信息时代社会构建方案?
这篇文章的设想实现了,中间环节至少可以砍掉一半。
一样会
满足需要,权利的分流,稀释,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慢慢还会转变不是一层不变,我国也在探索阶段,他们也是人,不是神
这不就是郡县制么,秦朝时候就有了,皇帝—–郡——县三级,也没见大秦国腐败少效率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