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中国富豪需要海外资产配置,这个判断正确吗?

理由
举报 取消

越来越多人选择移民,海外置业,或者炒外汇,是否是今天中产阶级理财所必须的?

本题来自知乎圆桌 – 理财达人,更多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本题亦收录知乎圆桌 » 海外投资初探,更多「境外投资」相关话题欢迎关注讨论~

2017年5月16日 10 条回复 1204 次浏览

发起人:Joe De 管理新人

回复 ( 10 )

  1. Fan Francis
    理由
    举报 取消

    泻药

    政治正确的答案部分:

    俺的东家是美国的大买方之一,公司最大的一个资金池大约2000-3000亿美金,而这个资金池,在近20年的年化收益是8%左右。这并不稀奇,毕竟这20多年包含了克林顿时期的经济股市双涨期间,而同一期间的无脑S&P500年化收益还更高些呢。但关键是,同期S&P500的标准差(即“风险”/“波动”)将近20%,而我们这个资金池的标准差是1%,低于美国同期国债的标准差!

    何意?简单说,一个国家的长期国债风险,基本上可认为是这个“国家风险”。而这个风险所对应的收益率,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无风险利率”。意味,你在这个国家进行你能想到的任何形式的投资,最起码也能有“无风险利率”的收益;而对应的“标准差”/“风险”/“波动”,因为你无从在这个国家内进一步降低,才姑且叫做“无风险”…而如果你有一个同期的投资组合,其标准差居然能低于这个国家的“无风险”/“国家风险”,那么就有且只有一种可能:这个资产组合中有一部分是其他国家的资产,即海外资产

    背后的原因,对稍微学过点儿金融的朋友,很简单,无需解释:负ρ,或更小的ρ

    对完全不了解金融的朋友,也不难解释:假设“中国市场”和“美国市场”的长期收益都是8%,标准差都是15%,但经验发现,每当中国市场上涨时,美国市场完美下跌,反之亦然。那么,你持有100%“中国市场”或“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均为“8%收益,15%风险”;但如果你投资50%“中国市场”+50%“美国市场”,投资结果就变成了“8%收益,0%风险” — 风险被两国市场的完美负相关对冲掉了。

    然后回到问题:中国人为什么需要海外资产?抛开各种各样的个案理由不谈,有一个理由是共通的 — 对冲国家风险,顺便对冲汇率/利率/购买力风险(自由市场下,三者数学相关,但此处解释略过)

    政治不正确的答案部分:

    在“正常”的国家里,“国家风险”综合反映了这个国家的政府财政能力、通货膨胀、经济表现等多个复杂的因素。同时,在“正常”的国家里,“汇率/利率/购买力”的数学关系是大体上成真的。最重要的是,在“正常”的国家里,一个人的“合法资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一个人对其“合法资产”的自由支配也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接下来,我无意对我国的一些政策,或者更准确地说,“风格”,做过多的批判,毕竟从理智上讲,所谓“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发展中国家追求效率”的角度讲,多少有一些合理性。于是,以下仅是客观描(tu4)述(cao2)现状。。。

    我国目前最大的相关问题是,一个人,特别是一个高净值的富人,根本无法确定自己的财产到底是不是“合法”的。一个贪官必然是“黑色”的,而一个工薪阶层大体上是“白色”的,但夹在其中的企业家们呢?

    他们的尴尬之处在于,其创富过程是在这样的一个法律环境中完成的:有些事情,虽然违法,但貌似也可以做;而有些事情,虽然合法,但其实也不能做;而你若想成事儿,百分百合法,几乎就是没可能;可你觉得自己“不合法”了,但貌似也没有真的违法,起码没人管你,甚至当地政府还主动跳出来支持你…

    而当你成了大事儿了,又会免不了发现,自己陷入了另一个尴尬的境地:我看起来很有钱,但钱是不是我的,我也不确定。如果我跟beep穿一条裤子,那这钱可能还是我的;但如果beep哪天看我不顺眼了,我这钱可能就立刻成了beep的了。而最tm让人无奈的是,如果beep看我不顺眼了,大体上能从我发家致富的轨迹里挖出充足的小黑帐,然后定性我为“违法”,我还真就百口莫辩了 — 当初你tm怎么不说?!当初你为何还腆着脸双手双脚支持我?!还美其名曰要“打破陈规”,要“有创新思维”?!

    而到底是哪群人,把中国经济一路从90年的零头,带到了00年的一万亿美金,再一路带到15年的十万亿美金?庙堂上?我大体认可其英明的领导;草木间?伟大的中国劳动者万岁!但是,这群企业家呢?

    于是,这群人需要规避/对冲的“国家风险”,还多了一些元素:政治风险/法律风险/充公风险。他们有充分的动机去进行海外资产配置,也就不足为奇了。

    到底哪一个原因,是主要原因?政治正确的原因?还是政治不正确的原因?我想恐怕是后者,特别是考虑到如下的一个事实:对于一个中国人,中国是一个远比美国创富要容易得多的地方。你可以自己去投资于自己的产业,顺利的话,肯定不低;你可以炒房,前几年也常常翻倍;你甚至可以去把钱放在在我看来很扯淡的P2P里面,然后10%的收益算是正常(虽然没人知道风险是多高)。但在好比美国,略积极的金融投资组合,能给你6%-8%的收益,已经算高的了。而就算是如此,依然有很多人愿意去进行这种海外分配,原因何在?自然已经不是为了所谓“海外的高收益”了,而就是为了“安全” — 只要美国认可我的这些资产是合法的,那这些资产就板上钉钉是我的了,没人有胆儿/有能力去打它的主意。

    我之所以能在这儿略公开地谈论这些问题,也是因为我相信我国的庙堂之人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同时开始朝着更好更全面的私人财产保护制度去努力。如近期谈论颇多的定点开放个人资本性项目兑换额度的新政策。虽然貌似其仅是解决了人们投资海外的需求,而实质上并没有让个人资产真正出境(若不是为了对冲政治风险,谁没事儿干投资海外啊…),但起码这代表了一个方向:你的私有财产,就是你的了;在PRC境内,政府也打算要充分满足你的私有财产保护需求和财产支配自由需求。

    我个人相信,这一方向对我国接下来的经济发展格局至关重要:第一批中国人已经完成了“创富”的过程,而国家尚没有发展至目标的高度,自然需要新一代中国人,继续更大规模的“创富”过程。而这一过程中,第一批中国人创造出来的old money,到底是会成为国外的old money呢,还是能顺利转变为新一代中国年轻人创造new money的规模催化剂呢,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自然就是是否能把这些old money留住。而留住的方法有二:1,人为制造一些明显赤裸裸侵犯个人普世权利的政策壁垒;2,让old money在中国感到无比安全的情况下,闻到创造更大规模new money的味道,从而根本就“舍不得走”。

    哪一条才是长久之计?不言自明。

    而到那时,相信还是会有很多中国人,对海外资产配置感兴趣,但那就纯粹是为了“政治正确”的原因了:纯粹对冲国家风险而已,或自由人的纯自由选择。

    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

    同时也衷心希望我国众多意识形态偏左的朋友们,充分意识到这样的一个真理:我国远没有完成“财富创造”,于是现在就想着太多“财富分配”的事儿,实属自挖坑。而富人永远都不是敌人,更不是“打土豪分田地”的对象。他们恰恰是最为伟光正的榜样,于是人们才会梦想去重复他们的故事。而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一切阻碍未富者继续造富,从而冻结社会流动性的政策和力量。

    附软文一篇,有关美国的投资种种。

    人在美国,如何成为中产阶级,成为中产阶级之后如何理财? – Fan Francis 的回答

    我相信朋友们看完这篇“软文”之后,产生的不是这样的一个印象:美国果然好,真是淘金的天堂啊! 而是:美国也不过如此嘛~ 若不是为了资金安全,为了好歹能穿条裤子,谁tm没事儿干把资产弄到海外去啊?!

    —————————————————————————————-

    顺便赠送“福利”:你若是有好比上亿美金的资产,那么,在A国参股个shopping mall,在B国弄个酒庄,或许是合理的;但你资产在好比几百万一千万美金,就想着去什么加州啊澳洲啊之类的“投资”个大房子,纯粹就是自挖坑 — 在发达国家的成熟地段,与中国不同,民用房地产的短期增值,都是投机泡沫的账面浮盈;而长期增长,却都跟通货膨胀率看齐而已。建议谨慎谨慎更谨慎。

    注:那些问Sharpe ratio的家伙们,首先,你们要对公式中的每一个部分有更靠谱的了解;其次,你们要对美国市场的历史有最起码的了解;最后,请关注本文的干货部分:中国应加强保护私有财产的安全。然后就不想多解释了~

  2. 君临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我的老家,有一个曾经辉煌的国企,亏了几年,政府想着还有一口气,把他趁早卖了,还能卖个好价钱。

    于是经过中间人的牵线搭桥,国企被卖给了一个海外商人,成为了民企。3年后,某经济学家发文指控这是一起典型的“国有资产流失”,几个月后,该商人被逮捕,判刑十年,资产被拍卖。

    这家国企就是科龙,90年代中期制冷家电行业的一哥,如今已被海信收归旗下。这名商人就是顾雏军,3年前出狱后开始了漫长的“秋菊打官司”申冤之路。他在新闻发布会上头戴着“草民完全无罪”的高帽子,愤怒的否认让他获刑的所有罪名,并且实名举报恶意陷害他的官员,指责郎咸平当年收了400万港元来撕他。

    顾雏军的案子至今还在审理,谁是谁非,外人也很难说的清楚。

    但这件事情绝非个案,在中国最近三十年的历史中,极为常见。以2001年的福布斯中国富豪榜为例子,因为涉及政治而倒下的商人不计其数:

    第2名的杨斌,2002年被查,

    第3名的仰融,2002年被查,

    第8名的吴一坚,2015年被查,

    第18名的徐明,2012年被查,

    第20名的顾雏军,2005年被查,

    第27名的黄光裕,2008年被查,

    第37名的唐万新,2004年被查,

    第39名的蒋泉龙,2015年被查,

    第48名的刘绍喜,2014年被查,

    第50名的楼忠福,2014年被查,

    第53名的祝义才,2015年被查,

    第57名的翟家华,2013年被查,

    第63名的罗忠福,2008年被查,

    第76名的周伟彬,2006年被查,

    第86名的宋如华,2004年被查,

    第88名的许宗林,2005年被查,

    第94名的周正毅,2003年被查,

    ————

    一百名上榜富豪,十来年间就有17名先后被查,这个数字是相当惊人的。并且还留在榜单上,不代表着就安全,定时炸弹似乎随时都有可能被引爆。

    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的财富来源,和政治之手的紧密关联。中国不但是全球最快的财富增长地,同样还是全球最高的风险市场之一。以时兴的话来说,在中国赚钱,就是一笔“风险投资”,来得快,也有可能去的很快。

    这当然给了骗子们许多的机会,但是不代表着你遵纪守法,就能够躲开风险。

    比如上面榜单中第2名的杨斌,和第3名的仰融,就是两个对照鲜明的案例。这两名商人,都是在辽宁发迹,也在2002年同一年出事。出事的原因就在于2001年沈阳慕绥新、马向东一案的爆发。

    杨斌是个典型的中国式骗子,通过吹嘘自己的荷兰高科技农业概念,圈来大笔的银行贷款和土地,甚至玩到了“朝鲜新义州特别行政区长官”的头衔上,其招摇撞骗的功力,也是天下罕有了。

    但仰融就不同了。

    90年代初,仰融在香港赚了一笔钱,想搞实业,投资造汽车。在那个年代,汽车产业是有严格的审批限制的,一般人根本无法进入。于是他想了个办法,和政府合资,这家名为“金杯客车”的公司,沈阳市政府控股60%,仰融占股40%,得到了出生证。

    接着,仰融打算将金杯运作去美国上市,融资做大。于是就像后来流行的那样,他在百慕大注册了一家华晨中国公司,持有金杯的主要股权。这个时候,政府传话给仰融说:“你去美国上市的这家公司,大股东应该是一家中国实体,而不能是外资私人企业。”

    为了满足要求,仰融又成立了一个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全权持有仰融在华晨金杯中的股份。这个基金会,名义上来说,是属于国有的,是为了规避法律限制,但实际上来说,都是仰融个人注资的私产。在官商关系融洽的时候,一切都不是问题,但是当权力支持者倒下的时候,问题就来了。

    2002年,辽宁新政府宣布,基金会名下的所有股权,包括仰融在华晨中国的权益,均为国有资产,要求他将这些股份转让给省政府。仰融一声叹息,只能仓皇出逃。

    这正是中国资产阶层的困境所在。

    你想赚钱,就必须跟政府打交道,因为我们的政府之手权力太大了。你注册公司,拿项目,银行贷款,融资上市,几乎在每一个环节,都要得到政府的审批。政府的一张放行条,往往就意味着你的飞黄腾达,使一点小绊子,就能让你头破血流。于是在绝大部分行业,你都必须跟政府合作,或者让权力参与利益的分成。

    即使你的手是干净的,也不意味着你的资产就是百分百的安全。谁知道是否会有那么一天,权力之手忽然看上了你呢?

    这毕竟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市场经济。

    在上面的榜单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

    17名落马富豪中,7名在2002至2005年之间中箭,7名在2012至2015年之间倒下,占了所有出事富豪的绝大部分。

    这两个时间段,刚好都是官场的大洗牌时期,新政励精图治,旧官僚被清洗,也是资产的风险高发期。随着新政统治巩固,矛头指向新项目的“共赢”,风险就渐渐降低了。

    一个时代十年,三年风险高发期,七年无忧赚钱期,这大概就是中国特色的“风险周期律”。

  3. 张小放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说个我们家的真实的故事吧。我爷爷家在解放前在上海有个纺纱工厂,不是大资本家,算是小民族资本吧。

    49年解放的时候,老爷子惴惴不安,听说party是保护和鼓励民族资本的,才放下心来不走了。

    50年代一开始公私合营,party说厂子算你股份,你就别管事了,在家拿红利吧。老头有点怅然,也就算了。

    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军代表,和老爷子谈笑风生。然后提出用很低的价钱将老爷子的股份买下,收归国有。老头当然不同意啦,双方争了几句。军代表倒也不恼,微微一笑,从腰间解下手枪,放在桌上:"请你配合一下政府的工作"。老爷子看着我奶奶,我爹,我的3个叔叔一个姑,叹了口气,点了头。。。。。。。

    以上出自我93高寿的奶奶亲口追忆。

    BTW,后来给的那点钱在各种运动中也被弄回去了。我们全家都被戴上帽子,我爸爸和叔叔姑姑们,也是黑五类崽子。(80后应该不懂我说的啥)

    别和我说啥现在不一样了,这个party是传承的,您想想当初宣传独生子女好,政府来养老的事儿?

    手机码字,见谅。

  4. Kenneth Pan
    理由
    举报 取消

    呃,题主为什么标题中写“富豪”,问题内文却写“中产”?

    简单答案:富豪肯定需要海外资产配置。中产的话,要看总资产额和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我个人投资和金融方面的经验对于一个本职挨踢的人来说还颇丰富,相关披露放在最后。

    先来讲故事:

    1999年刚上大学不久就开始投资美股,那时候是用老爸给的生活费炒。然后… 众所周知,2000年美股的网络泡沫(internet bubble)就破掉了。于是,全仓进入的我吃了一个学期的早餐自己煎双蛋加面包,午餐自制火腿腌肉三明治,晚餐鸡腿土豆汤。整整,一个,学期。还好,我对吃一向要求不会太高。那时一开始,我大概持有8支不同的股票,后来就是大市一直跌,一直忍痛割肉。还好,有在学校打工,现金流没太大问题。

    不过,有一只股我一直捏着,再困难也没忍痛退场套现,那就是Amazon (AMZN),我一开始买是在$65左右,后来它跌到$16左右的时候又追加,再后来$6块多的时候我还买过。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亚马逊现在一股多少。 😀

    当然,后来我在$90多和$150多的时候就都放出去了。

    从这次的经历,我学到的是两点:

    1. 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很危险;

    2. 对于个人理财来说,有现金流、有能撑过大市低谷的能力非常重要,否则就只能割肉退场。

    对于在美国进行资产配置来说,大致有三个方向可以考虑:

    1. 股票和各种公募的共同基金、ETF等等,这类的资金和经验门槛最低。开户数千到数万美金即可,各大银行都有,其他券商,包括低手续费的线上券商也很多。我目前用的是 TD Ameritrade 和 John Hancock 。这一类投资的好处是高透明度,非常成熟的体系,以及高流动性,也就是容易套现,因为都是公开交易所交易。需要现金的时候,通常到了工作日就可以卖出套现。当然如果您买了极冷门的OTC股,那就恭喜了。

    2. 房地产,资金需求和经验要求都比第一类高。毕竟,美国的地产交易都要经过经纪,而且要考虑地税问题。如果购买之后出租的话,就更要考虑管理公司。投资住宅的话,好一点的地区基本都是每处50万起,商用就更是至少以百万计。好处是稳健;略不方便的是套现周期略长,要卖一处房产,无论如何需要至少3个月,卖房子6个月甚至一年没卖出去的也不少见。

    3. 私募基金及风投、创投。这就是资金雄厚和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才能玩的游戏了。不过潜在回报也是惊人。还是以亚马逊为例,天使轮的时候,800万美金就能拿下他们25%的股份。虽然之后每轮都会被稀释,但是时至今日也是千倍的回报了。

    相关披露:

    颤抖吧,人类!你的工作我们机器人收下了。 – 知乎专栏

    去美国留学怎样可以省钱呢? – Kenneth Pan 的回答 – 知乎

    你曾在一天内做过最牛逼的事是什么? – Kenneth Pan 的回答 – 知乎

  5. Clarence
    理由
    举报 取消

    因为随着中国富人的社会资源累计越来越多,全球化越来越显著,他们学会了不把鸡蛋放到一个篮子里,从而实现了不会因为某个空间某个时间点的社会动荡而让其倾家荡产。

    注:

    1. 绝对不是资本回报率。国内的高速发展让其资本回报率要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

    1. 我这里指的“中国人”,是指长期生活在国内但有海外资产配置的,而不是本来就想着在国外永久居住的人。

  6. 刘易杰
    理由
    举报 取消

    正好最近搞了一个内部的讲座,内容就是关于未来十五年中国人家庭财富配置的问题,我在这儿把内容摘录一下,以下内容禁止任何媒体转载。

    这题要从两个层面来答,一个是国际惯例,一个是中国特色。

    国际惯例来说,中国人海外资产配置比例是偏低的。从数据来看,发达国家家庭海外资产配置的比例大概是在15%左右,某些国家甚至更高,比如新加坡这种小地方,自身市场太小,资本市场又发达,足不出户就可以全世界(起码是发达国家)投资,所以这个比例更高。高净资的家庭(家庭收入20000新币以上的家庭)海外资产配置比例超过37%。这个比例在中国是不足4%。绝大多数,甚至超过99%的中国家庭是没有海外资产的。所以中国经济如果继续发展,国民财富继续累积,高净资家庭和人群数量继续扩大,那么毋庸置疑,这一比例是会持续攀升的。

    其实如果你只看土豪阶级,那么全世界范围都一样,没有人把资产只放在自己身份所在国。印尼的土豪,马来西亚的土豪,也有相当大比例的资产是在新加坡,即便是发达国家,美国,英国,日本的富豪人群,也都是全世界范围投资的,对于资本来讲,是没有也不应该有国界的,哪儿的回报率高,就流向哪里。投资的方式有很多,可能是房地产,也有可能是股票基金有价证券等等。这是一个健康而正常的状态,没什么可非议的,只是我们打开国门不久,不适应这个情况而已,本质来讲,这个现象和爱国,责任感什么的扯不上丝毫关系,纯粹是资本的逐利行为。

    家庭资产超过一亿美金的,通常会有family office来管理其家庭的投资组合,到了这个级别,一般来讲都会有稳定的收益和回报,这也是为什么这世界上前1%的富豪的资产能够一直累积和传承,不断地拉大和其余人的财富差距,马太效应就是这么产生的。而family office投资组合是全球性质的,无论是伦敦的房产,澳洲的酒庒,越南的股票,新加坡的基金,美国的国债,香港的保险,只要是风险收益评估达标,都会列在投资组合之内。

    再说中国国内,其实如果关注市场时间够久,就会发现中国人的财富分配和投资模式也是在不断进化的。就拿房地产投资来讲,中国人投资房地产从最早期的只关注自身所居住的城市,到现在开始全国范围内投资,也是一种进步过程。早期的时候,比如我是哈尔滨人,我要买房,可能只会考虑哈尔滨的房产,到现在,各省市的土豪都汇集北上广深,海南三亚大量的房产被东北人尤其是哈尔滨人买了,这是随着市场逐步开放和信息传播,技术提升,壁垒降低,形成的必然趋势。这个趋势再发展下去,也必然会从全国买房,进步到全球买房。其实,这不是将来时,而是现在进行时。中国人现在海外投资房地产的增速是每年翻倍的,仅2014年就买了超过300亿美金的海外房产。

    我在讲座里给了一个结论,过去十五到二十年的时间,中国绝大多数家庭财富的累积,只和一个因素有关,就是房地产。越早投资,投资越多,那么家庭财富累积越快。中国房地产市场现在基本已经走到头了,除了北上广深四个城市,其他的绝大多数城市都处在资产换手阶段,这代表什么我一会儿再讲。那么未来十五到二十年,中国家庭财富也会和一个因素高度正相关,就是海外资产的比例。

    中国宏观经济现在面临着许多的问题和挑战,这个不用多谈,谈大环境没什么用,升斗小民,需要把握的就是未来的走势对于自己的家庭和财产有什么影响。就好比李嘉诚这个档次的,一定要赶快清空中国大陆的资产,然后转移到欧洲,这就是所谓的资产换手。而对于普通老百姓,尤其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才累积下来一定财富的中产家庭,将资产全部留在中国是风险很高的行为。

    中国家庭财富分布比例有很大的比例是沉淀在房地产上的,之前有个数据说北京的家庭财富当中,房产所占的比例超过83%,而这个比例在美国纽约不超过35%。所以中国家庭的财富和中国房地产市场是紧密相关的,国内的房地产市场泡沫破灭在即,之前十五年尤其是08年四万亿之后的疯涨是不可能再持续的,即便继续搞货币宽松,那也只能是以人民币计价的价格上涨,以外币计价的价格下跌——对应的就是人民币汇率下跌。

    过去两年时间,以美元为锚,全世界范围内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是大幅下挫的,只有人民币汇率坚挺,这是很不正常的表现,其背后是央行牺牲大量外汇储备所换来的,这个月底(2015年11月)人民币加入SDR结果出炉之后,人民币可能会继续走低——之所以说继续,就是今年8月11日央行人民币中间价浮动范围之后,人民币两天之内跌了4%。以下是自2013年起各国货币对美元的表现,内容来自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漫江女士今年8月份在新加坡做的一个讲演的内容:

    所以对于中国人来说,在这一个档口,把人民币资产兑换成海外资产,是一个非常明智也非常正确的决定——比如日元对美元跌了50%,人民币还坚挺,那么相当于现在去日本买房子打了个5折——现在你理解为什么这两年中国人去日本大买特买了吧。

    关注财经新闻的可能注意到,最近一年以来,中国对于外汇流出的管制是越来越严格,去年的时候央行曝光了广东银行“优汇通”业务(具体新闻请自行搜索),最近半年以来,严查严打地下钱庄,限制“蚂蚁搬家”式换汇,也就是近两个月的政策,银联卡境外提现受限……这一系列的动作和政策,都是要锁死人民币资产流出,因为最近6个季度以来,人民币资产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出逃。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央行的外汇储备就开始下滑,虽然我们有高达四万亿美金的外储,但是一旦贬值预期形成,那么资本出逃的速度是会是非常之快的。8月份的时候外储净流出937亿美金,9月份430亿,10月份净流入大概100亿,要知道我们的经常帐户一直是每个月几百上千亿的贸易顺差的,在这个基础上还外储下滑,可见资本账户流出速度之大。

    所以说,现在国家层面上的政策就是关门打狗,锁死资本外逃的渠道和途径。强迫人民币资产留在国内,来承担接下来的资产贬值——这其中一定会有之前流入中国市场套利的国际资本,但更大多数,是普通中国人尤其是中国中产阶级的家庭财富。

    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中国人选择把资产转移出中国,这基本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先跑得吃肉,后跑的喝汤,最后跑的挨打——8月11日之前把钱换成美元,8月11日之后你就相当于赚了4%。外汇储备就那么多,先换出去的,有可能拿到6.2的汇率,后换出去的,就只能换6.4甚至6.8,7.0也不是没可能。而且随着资本管制的严格,人民币资产转移出国会越来越难。等到大多数中国人反应过来,应该把辛苦钱转出海外的时候,会发现,已经来不及了。

    最后说点容易被和谐的。我国虽然改革开放以来,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但对于私有财产的保护,一直是乏善可陈的,你可以看看历年以来富豪排行榜上,现在锒铛入狱的有多少人了,从之前的黄光裕,到最近的徐翔,在这样一个国家内通过正常渠道累积财富难如登天,累积起来了也是危若累卵,所以真的聪明人,绝对会把资产转移出去更安全更有保障的地方,中国人一直讲落袋为安,在现今社会,钱只有出了国,才算是安全,不然哪怕躺在你账户上,都不是你的。

    阿里巴巴上市之前,马云给新加坡“某”慈善基金“捐”了240亿,我猜他一定是真的这么爱慈善。

  7. 青锐吴斌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问题不用这么麻烦,反向思考就行了

    在中国做资产配置,简单的看政府的反向信号就可以

    比如,当各地都在限购的时候,买房就对了,限购就如同一块板压着高压锅,你说涨不涨?

    2015年到2016年,政府更加严格地进行外汇管制,基本掐死了普通老百姓的资产外流,形成了所谓关门打狗之势,下一步要干嘛,还不清楚吗

    这种情况,你说要不要做海外资产配置?

  8. NiSS
    理由
    举报 取消

    我认为这个问题需要拆开来看,首先,富豪指的是谁?

    问题的标题中写的明明是富豪,但问题描述中却写的是小资

    而富豪和小资完全是两个概念

    其次,配置海外资产是为了什么:如果不探讨原因只讨论结果,那其实和耍流氓没什么区别

    有的人配置海外资产是为了对冲风险让资产最大化

    有的人配置海外资产是为了让自己和家人能够享受到更多的“隐形福利”

    这完全是两种目的

    接下来,我们一个一个的来分析探讨

    首先是第一个问题,富豪和小资,到底谁需要配置海外资产,而他们配置海外资产的目的又分别是什么

    对于富豪和小资的定义,我这里粗略的给个概念,小资是个人年收入100万以上,富豪是年收入1000万以上。

    如果按照这样的标准来看的话,其实小资层面基本上不具备额外配置海外资产的能力

    如果是生活在国内的话,他首先需要在国内配置好资产才能有闲情雅致去国外配置资产,而现实是大多数的中产还处于没有办法配置好国内的资产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去投资海外资产的目的,就不是去对冲风险了,因为他们本身的资产数额并没有大到很夸张的地步,一点点的风险带来的损失莫过于上万

    而中产阶级是不会为了保住这万把来块而去操心各种海外资产配置方法的,他们宁愿用这些钱买来点省心的时光,毕竟大部分中产阶级的人们工作还是比较繁忙的,压力也非常大,所以很多时候能花钱买安心就不会去费心这些问题

    所以他们去配置海外资产的话,基本上就代表他们在国内资产上面不会配置太多,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更看重海外资产所带来的“隐形福利”

    这其中就包括:教育资源、国际视野、生活体验等等

    而且这些“隐形福利”造福的不仅仅是自己,更是自己的家人以及子孙后代

    那为什么说中产阶级配置海外资产更多的是为了“隐形福利”而不是资产增值呢?

    这一点其实很好理解,就拿房产来举例子吧。虽然配置国外资产时,你可以享受到一些优惠政策,但是美国的房产税可不是和你开玩笑的,而且抛开房产税不说,还有各种养房子的额外费用,大到房屋护理除虫这类的,小到修剪花草等,都需要很大的开支

    这些中产阶级愿意在付出这么多额外开支的情况下,依旧选择配置海外资产其那原因肯定不是看重资产本身的升值,而是看重配套资源的升值

    一个人买了辆豪车,他在购买豪车的时候,得到的是这辆车本身,但是让他购买这辆车的动机,则是其他的因素

    可能是豪车疾驰时给他带来的快感

    可能是豪车给他带来的更广的社交范围

    可能是豪车本身给他带来的社交价值认证,进而降低社交难度

    这些因素,就是豪车背后的“隐形福利”

    这么一举例子,有灵性的观众就都懂了

    所以,很多中产选择配置海外资产的主要原因,其实是看重这资产背后的东西,而不是这资产本身

    这其实更多的是偏向一种生活环境的投资,或者是教育投资,而不是单纯的金钱投资

    投资者希望得到更长线的收入,而不是短期的金钱收入。比如你移民到国外了,你的孩子受到了更好的教育,接触到了更多的人,眼界也更加的开阔,机会也更多,最终取得了更高的成就,这就远比短期的金钱收益给力的多:

    也就是相当于用金钱购买了这些“隐性资源”

    事实上,在国内的一线城市,这些“隐性资源”已经在明码标价的进行公开售卖了

    你可以看到各种学区房的价格高的离谱

    你可以看到各种市中心房子的价格高的离谱

    你可以看到各种顶级校区的房子价格高的离谱

    这些房子的价格之所以这么高,主要就是因为它们附带着诸多“隐性资源”

    而购房者购买时主要看中的也是这背后的长远收益

    当然,上面所说的这些,主要是中产和小资的情况

    富豪阶级可就不一样了,他们追求的可不仅仅是这些“隐形福利”,而是在获得福利的情况下,最大化自己的资产

    对于中产阶级来说,他们会努力的奋斗,争取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

    但是对于富豪来说,只要保持住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经济收入就已经很不错了

    换句话说,中产追求的是更好,而富豪追求的是守成:所以对于富豪来说,他们配置海外资产,主要是为了稳住自己的总资产

    富豪和中产的区别,其实可以用一个很简单粗暴的例子来讲清楚:

    一个中产,开着他的豪车出门,旁边的人会因为看到他的豪车而重视这个人

    一个马云,不管开着啥出门,旁边的人会因为他是马云而敬佩这个人

    所以富豪们其实早就已经享受到了这些中产们一直在追求的“隐形福利”,他们只需要努力稳住,让自己一直享受到这些隐形福利就可以了

    一个中产的财富,牵连的可能就是几个人而已,就算财富有了10%左右的波动,波及到的人也是屈指可数的。但一个富豪的财富,绝对是牵扯到成百上千个人的,只要财富有了10%左右的拨动,可能就意味着数十人的失业

    问题也是出现在这里,中产阶级的财富,因为牵连的人比较少,所以出问题的概率也比较小

    一个人想要年收入达到百万,那只靠干净努力的工作是可以做到的

    但是如果一个人的年收入想要达到两千万,那基本上是要沾一些政治或者打一些擦边球的

    就算你个人并没有做错任何事,但你的合伙人们并不一定都像你一样

    只要这些利益牵连的人中,有一个出了问题

    那么这个问题摊到你身上也都是早晚的事

    大多数人之所以能够拥有大量的财富成为富豪,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决策很果断,而果断的决策并不一定永远是正确的

    我举个不恰当当时能够帮助大家理解的例子:

    韩国总统闺蜜干政的事情大家都有所了解吧?

    崔顺实作为韩国前总统朴槿惠的闺蜜干政被抓了,其中三星便有牵;不仅仅是三星,还有诸多财团和企业被牵连了进来,甚至连梨花女子大学也有所参与

    事实上,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华人获取资本的途径往往依仗优势信息

    前些日子与朋友见面时聊到了海外华人群体的地产投资这一近年来本土富人的热门选择

    对于信息高度不透明的海外投资来说,选择可靠的平台完成交易,挑选经纪人尤为关键

    站在地产人角度考虑,通过价格昂贵的传统纸媒广告费接触的客户,自然要承担更高的价格:正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相对来说,逐渐成熟的互联网平台优势与日俱增,例如华人地产网(Huarenhouse)等网站便是其中的代表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中产和富豪配置海外资产的目的并不一样,所以是否配置海外资产,还是需要看当前的需求,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来进行判断才是最合理的

    盲目的跟风配置海外资产的行为是绝对不可取的

    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想清楚为什么要这么做只有想清楚了原因,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

    参考阅读:

    美国为何没有“天价学区房”

    川普成天说美国基础设施差,差在哪儿了?

    在美国,收汇款没交税,国税局要逮捕我

  9. 陈达
    理由
    举报 取消

    到底为什么我们要九牛二虎地出海去配置权益资产?

    陈达

    我们可能见过许多关于如何配置美元资产的文章,几乎面面俱到也非常有价值,但我认为在授人以渔之前,应该先让人明白为何要渔:到底为啥我吃饱了撑的要去配置海外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权益型资产(说白了就是为啥要买美股)?到底好处在哪里?

    当然我们对话的逻辑起点是资产配置,而不是一夜暴富;科学地合理地配置海外资产——尤其是海外权益型资产——肯定不会是一句芝麻开门的财富呓语,但或许可以改变你资产配置的观念一隅。

    对于资产出海去投资发达国家的股市,很多人可能最不理解的就是,为什么我要将一部分押注在一个GDP 增速为7%的经济体的权益资产,转而押注在一个GDP增速不到3%的经济体上,然后白白葬送其中 4%的“预期收益”?

    事情是这样的。

    2006年11月初,沪深300指数1500点,2016年11月初,3350点,年复合增长率8.4%,沪深300股息率为2%;2007年1月初(找不到更早数据),中证500指数1880点,2016年11月初,6482点,年复合增长率13%,股息率为0.69% 。

    作为对比,2006年11月初,标普500指数1380点,2016年11月初,标普指数2085点,年复合增长率4.2%,股息率也为2%。

    可能乍一看并没有什么不堪,我大A股以两倍的优势秒杀美帝标普,威武雄壮光荣豪迈。但是如果考虑到,2006年中国GDP 2.73万亿美元,2015年10.9万亿美元 (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年复合增长为16.6%;但2006年美国GDP 13.86万亿美元,2015年17.95万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仅仅2.6%。我们会发现股市的表现跟GDP的增长好像不是一回事耶。

    先锋基金的一个调研报告将某些市场的股市表现与该股市所处的经济体的真实人均GDP增长进行了回归分析,横轴是人均真实GDP增长率,纵轴是股市复合回报。如果我们关于“GDP高增长会带来股市的高回报”的正相关性假设(hypothesis)能成立,我们会看到大多数的样本应该分布在左下至右上的条形区域里,但是如下图所示,这个假设好像破产了。

    R2 (拟合优度,y的变异中有多少百分比可以由x来解释)等于 0.04,相关性弱成渣渣。而其线性回归的斜率事实上是一个负数,也就是说人均真实GDP增长率与股市复合回报之间弱弱地呈现负相关。比如日本在这百年内经济增长可以傲睨一世,但是股市表现能被澳洲、南非等土路子鄙视死。又比如大家可以看日不落大英帝国,虽然经济增长上苟延残喘,但股市表现居然不弱。

    不只是发达市场,对新兴市场的研究也显示两者相关性微乎其微。

    所以放弃高增长经济体的股市不投,去投低增长经济体的股市,并没有像看起来的那么失去理智。因为经济体是高增长还是低增长,居然与其股市回报无关。几十年的老三观惨遭颠覆。

    我们的老熟人 Jeremy Siegel 教授曾经尝试解释这一令人费解的现象,他说,这事吧,有可能是因为对于经济的预期增长已经计算入资产(股票)价格之中,以至于高增长的经济体股市资产泡沫较肥厚,从而降低了未来的收益。大师的话我们就姑且听下。

    我个人比较同意另一种解释:发达国家公司的利润,其中一大部分就来源于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你耐克在福建搞出一双鞋,这双鞋是要结结实实计入GDP的,莆田的GDP是增长了,结果利润都被耐克赚走。大家都知道公司的股价最终是要由其盈利能力决定的,所以你新兴国家的经济增长,一大部分都让渡给跨国公司做了嫁衣,结果导致发达国家的权益资产价格上涨。

    所以你认为你买了A股就是赌了国运、就能分到那一杯中国经济牛逼到飞起的羹,但其实大肉最后都给鬼佬们叼走,全都体现在了美股欧股日股甚至港股的牛市上面。这犬牙交错眼花缭乱风谲云诡扑朔迷离的因果链,要到哪里说理去。

    所以出海投资其实并没有为你牺牲掉国内的高增长;但是如果你只坚守围城、闭关锁国、只打算抱定A股资产,那反而会错过一部分国内增长的甜头。而且,还有那么些个纯国内的土著企业,雇的是国内搬砖爷们的人、赚的是国内败家娘们的钱,但它们居然有脸跑去美国上市,这部分的增长,你资金不出国的话,也就都错过了。

    说回到资产配置,我们先排除掉房地产,只看证券类资产的配置。非衍生品类的证券资产一般也就那么几种,可以粗分:股票和固定收益;也可以细分:发达市场股票、新兴市场股票、房地产信托基金、绝对收益投资、杠杆收购投资、风险投资、自然资源(MLP之类)、国债政府债、公司债券、定存(CD)等等,当然还有现金和现金等价物(commercial paper、短期国债、外汇之类)说穿了本质上也是一种证券。

    这里我们将发达市场股票与新兴市场股票单独区分出来,是因为大量研究表明两者有硕大的差异性,体现在波动性上更体现在投资表现上,两者的相关性较弱,有点像在一个股票的投资组合里价值股与成长股表现出不同的性质一样。

    我之前提到过现代金融理论的开山老祖 Harry Markowitz 说,资产多样化(diversification)是经济学中唯一的免费午餐(在不改变资产风险的情况下提高收益,至于为啥我就不详解了,可以参考我写David Swensen的那篇陋文)。那如果你相信多样化理论的话,你肯定不会把100%的可投资资产都押在自然资源上,同理你也一定不会把100%的资产都投在风投上(太凶),同理你也一定不会把100%的资产都投在定期存单上(太怂)。

    那同理你是不是也不应该把100%的可投资资产都押注在新兴市场股票上呢?但是如果仅仅配置A股而不出海的话,那么除了房产与现金以外,你的证券类资产组合可能接近100%都在“新兴市场股票”这个单一类别上,就如同你的股票池子里清一色全是成长股一样。当然风险偏好并不是一个是非问题而是一个选择问题,某些人就爱清一色就爱把把梭,我对此并无意见——但这就白白牺牲了多样化这个免费午餐,而且让你的权益资产将承受与回报不匹配的波动。

    有人可能会提到,巴菲特说啦多样化是保护无知者滴,对于有知者而言多样化就是扯淡。很多人也因为巴菲特而拒绝多样化,坚持集中持股,狂坐电梯而乐此不疲。但是有两点需要注意:1. 巴菲特虽然不承认自己多样化,但是他却非常建议你多样化,他不止一次地谆谆教导我们要投资指数基金;2. 巴菲特虽然不承认自己多样化,但是伯克希尔仍然还是无可救药地多样了,她拥有六十多家非上市公司(几乎皆为100%控股)以及近五十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巴菲特持有的公司遍及世界,而且更重要的是,巴菲特绝大多数资产是在发达国家股市里。如果你想效法巴菲特,那就更没有理由不出海了。

    巴菲特不止一次地表示过他最大的好运气就是出生在美国并且投资于美国公司;他也认为繁荣的金融市场与到位的制度建设是美国市场能够成功的关键。我并不是对国内的金融市场有任何微词,但一切制度的发育都需要时间的沉淀,老美一开始也没少走弯路;但巴菲特他老人家横空出世之时梧桐树协议(Buttonwood Agreement)已经签订一百五十多年,他彻底享受了这个相对健全而繁荣的体系,而他的胜利其实也就是发达市场的胜利。

    这个思路就此打住,不然再写下去我要被人骂美分了。

    最后谈谈出海的困境吧,毕竟干个啥事都有成本。有人说资产 XXX 以下就没必要配置海外资产,我个人表示反对,因为如果多样化对于1000万有意义,那么对于1000块应该也是有意义的,因为多样化的本质是不改变风险的情况下增加收益,其本质是所谓的免费午餐。难道我穷我就不能吃免费午餐了?但只有一种情况下我们需要去考虑资产的多寡,就是涉及到成本问题。如果我配置1000万海外资产要额外花费10万成本,而我配置100万海外资产也要花10万,那么我倒是可以得出“XXX以下就没有必要配置了”的结论。

    但是所幸的事,资金出海的成本并不高。你需要做的事,就是找那个啥证券开一个美股账户,然后花个几十美金把钱汇到你的美股账户上;有些券商如果提供网上转账可能连电汇费都省了。除此之外其他的花费无非就是花一点佣金,这些都是蝇头小钱,哪怕你的资金只有一万刀,这些花费都不足以让你的海外配置窘迫到“没有必要”的地步。

    当然除了货币成本以外,我们还要考虑脑力和心理成本。很多人说我这又不会英语也不知道买啥我也懒得研究啊,另一些人说美股地雷多啊芒格说了如果我知道我死在哪里我就不会去那里,再有一些人说省省吧你连A股的韭菜都割不到你还跑去美国与华尔街的机构大战三百回合?

    我觉得这些说法都是有道理的,都是人之常情,但是思路有些歪了,因为这些统统都是“选股”的思路。我之前写到的斯文生投资思想,里面说到决定投资回报最重要的因素其实是资产配置。你如果买了某只股票触雷了导致你组合的整体收益痛不欲生,这其实不是你选股出了问题,而是资产配置出了问题:你把过大的一部分资产配置在了潜在的雷股上。

    所以我们要选择一条正确的资产配置之路,而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配置指数基金往往比较正确。通过指数投资,灭掉华尔街精英机构其实并不是痴人说梦。而选择指数基金的难度,要比选择个股小掉很多。

    (延伸阅读:

    为什么要美股投资要考虑指数基金:

    为什么资产配置非常重要:

    美股市场虽然很陌生,虽然吃人不吐骨,虽然冷不丁地会有地雷过来爆你一下菊(比如今天早上的陌陌啊凡利亚啊等等,真的是太次刺激了),但总是会有一些闲的蛋疼的人,比如鄙人我,为您写一点文章,变着花样介绍一下诸如破产股啊杠杆ETF啊不靠谱中概啊等等坑货,尽可能地让您知道雷在哪里。希望这也能为您的出海投资降低一些难度。当然,最能为您降低难度的还是进行定投式的指数基金投资。

    当然我也不是专职扫雷兵,自己难免也会触雷:比如今天洒家就被凡利亚炸了个肥臀开花,但是我仍然可以捂着屁股笑对人生,为什么?因为一天暴跌20%的凡利亚对我的资产组合无非就是个1%的影响,这时候资产多样化的防护盾就刷出存在感了。只要你有科学合理的资产配置,一颗雷两颗雷的并不会对你的整体组合有啥太致命的打击。

    固然有成本有难度,但是我认为瑕不掩瑜,出海仍然益处多多。所以我建议您一定要严肃考虑一下配置海外资产的问题,无论您有多少钱。

    本文行文仓莽,如有不足之处,还请各位海涵斧正。

    转载我是欢迎的,但请您署名陈达,在此谢过。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中国,俄罗斯的资产都属于高风险资产。原因是国家如果想要,随时就可以把你扔进监狱,把你的一切拿走。

    今年股灾,大家都是在金融市场里做交易,在市场里交易该做什么?当然是怎么赚钱怎么做罗。难道应该赔钱在里面交易吗?

    结果一轮「恶意做空」罪名横空出世,莫名其妙一大群人抓进去了。

    全中国都是法盲。

    法律有个基本原则是「有法可依」。你要抓任何人进去,哪个法哪一条,你要有。不能你政府说什么就是什么。中国抓人根本不需要法的,只要是他需要,扔出四个字【恶意作空】就可以把你抓 进去。

    #说操纵股市的人,够了!国家都操纵不了股市,抓进去那几个人能?

    你解释解释,“国家救市”算不算操纵股市?该不该抓进去?最后,你操纵的了吗?

    结论,这么野路子的政府除了中国,俄罗斯也可以。在这两个国家,资本都是高度不安全的,除非能短期赚取暴利,否则资本就应该离开。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