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任体制,还是保持距离? 企业家在做选择时,总会面临一个问题:我们跟体制究竟是什么关系?比如说在资源获取方式上,中国现在就有三种方式: 一种是所谓有背景的权贵,通常这些人都非常低调,人家闷声发大财。 第二种是靠市场来配置资源,比如很多上市公司的老总,这类人跟制度是比较正常的关系。首先有专业性,其次必须透明,甚至连王石的私生活也被拿出来讲,再次还要讲诚信,这类企业家的行为特点是一致的,既不高调,也不低调,是适调。 第三种配置资源的方式就是靠乡里乡亲,小范围私募,基本上也不怎么跟公众打交道。 纵向看,不同历史阶段企业家面对的问题也不同。比如这些年有很多关于移不移民,资产转不转移的讨论,这又牵扯到我们跟体制的 […]
查看全文武装你的领导力球杆
尽管心中有所准备,九龙山庄的威尼斯场景重现还是令人印象深刻。成排而列的欧式建筑,港湾中静静停泊的游艇,脚下踩着的鹅卵石步行道,确有时空穿越的错觉。我想起参观上海的泰晤士小镇时,看到宣传栏里贴着一位英国人带着复杂心情在杂志上发表的观后感:中国人还有什么模仿不了的吗? 当我把这句话说给同行的GARY听时,他笑着摇摇头说:“可惜模仿得再像,也还是人家的。 我们只有越来越多去创造,才有可能赢得世界的尊重。而创造就要靠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一味靠KPI去压是压不出来的,所以我觉得领导力确实是越来越重要了。“ “这就是我们干这行的机会啊!“我半开玩笑地说。 第二天早上吃完饭,G […]
查看全文创新的“说”词
曾让IBM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传奇总裁盖斯纳(Gestner)在他广为流传的自传《谁说大象不会跳舞》一书中曾记载,他在1990年接手的IBM是一个庞大臃肿,缺乏竞争能力的恐龙,濒临灭绝的边缘。他作为从外部空降的总裁,在客观分析IBM的衰落原因时,发现导致IBM缺乏竞争力的一个关键原因是它消极怠慢的企业文化。而让他吃惊的是,造成这种文化的核心症结之一竟然是IBM所通用的企业语言具有严重的缺陷。 原来,美国司法部在1969年曾控告IBM实施垄断,并欲将其解体。虽然这个指控最终取消,但在长达13年里,IBM在司法部的严格监督下战战兢兢地运行。为了不让司法部抓到把柄,IBM决策层禁止员工在公司内部使用任何沾染竞争气息的词汇,如市 […]
查看全文求变的公司
为什么变化管理不起作用 在管理学当中,有一种工具叫做“变化管理”(change management)。它是指将个体、团队和组织从当下状态改变为某种所期冀的未来状态的方法,是一种组织过程,目的是帮助变化的相关方接受并拥抱商业环境中的变化。 然而,这个曾经为许多企业所熟悉的管理工具正在丧失其重要性。看看这些年中曾经显赫一时的企业的遭际就知道了。柯达、诺基亚、摩托罗拉、戴尔、索尼,这些公司中的每一家在它们倒台或者陷入困境之前都属行业和市场主导者,也都曾大肆强调自身的变革能力,然而,事后来看,他们的变化管理不过是在为使世界停止在当时的状态而进行徒劳的抗争。 为什么变化管理不起作用了?最重要的原 […]
查看全文上海家化管理层冲突“药方”
上海家化前不久曝出一起重大的公司治理事件:创始人董事长葛文耀与收购方出现矛盾和冲突。其实,投资人、企业家之间的矛盾历来是公司治理关注的核心问题,其间非道德行为是引发冲突升级、将其显性化的“罪魁祸首”。要避免这种结局发生,必须双方保持沉默,不要采取报复性的竞争性策略;澄清并解决所谓的非道德行为,化解可能的误解;而关于对战略的争执,则必须用实际业绩说话。 成长的烦恼 上海家化是目前国内本土品牌中最为成功、最具有成为世界级品牌潜力的企业。它的优势是:形成了深厚的本土消费者认知和本土特色的品牌、通过中医药配方形成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具有稳定的管理团队、完备的产品线、全渠道经验;国际化研发能力处于 […]
查看全文汉代罪己诏的治国功能
在中国古代的帝制时期,针对政策失误、天灾人祸,皇帝往往要下罪己诏,以示自己对政治责任的承担。 在中国古代的帝制时期,针对政策失误、天灾人祸,皇帝往往要下罪己诏,以示自己对政治责任的承担。这种做法是从汉文帝开始的,此后的帝王,一旦要下罪己诏,无不以文帝为楷模。文帝前元二年十一月,以日食为由下诏罪己,而且语气诚恳,情真意切,辅之以“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同时省减宫廷守卫部队,把多余的车驾马匹移交给驿站,由此开了一个很好的范例。 汉文帝创立罪己诏这种方式,与他当皇帝的偶然性有极大关联。正常情况下,文帝是得不到帝位的,但由于吕氏专政弄得天怒人怨,一帮子元老重臣收拾了诸吕,迎接当时还是代王的文帝入 […]
查看全文柳传志碰到福特聊什么?
柳传志碰到福特聊什么? —第一代企业家如何超越既得利益 在向世界级企业提出的挑战中,有一个战场不怎么为人们所关注,那就是企业家之间的挑战。只不过联想柳传志的对手并不是DELL的总裁,华为任正非的对手也并不是爱立信与诺基亚的领导者,他们的对手应当是像福特创始人亨利福特、IBM创始人托马斯.沃森、丰田创始人丰田喜一郎等这样的人。 道理很简单,未来几十年或百年之后,历史衡量中国第一代企业家的标准,一定不是一时一事,而是这些企业家给自己创造的企业留下什么?给社会留下什么? 一句话,中国第一代企业家到了对历史负责的时候了,评价他们的标准,应当不再是目前的一时一事,而是在五十年甚至一百年后如何面对后人! […]
查看全文战略是经过严密论证的非份之想
今世缘去年30亿元的销量,如果今年的目标是35亿元或40亿元,那就不是战略,因为目标要实现很容易,顺其自然就行。而要实现100亿元的目标就要有战略,它是一种非分之想。有非分之想的企业很多,不能都称之为战略。只有逻辑严密的、有理有据的非分之想才是战略,单纯的非分之想是妄想。在别人心目中的非分之想,你说得有理有据,就是战略。 要论证一个战略是否可行,我认为要做两个判断。 一、对我们所处时代进行“时代判断” 伟大在于定义一个时代。毛主席革命时,提出的“时代判断”是: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中国革命的战略战术就是基于这样一个时代判断。 邓小平提出“ […]
查看全文不死的层级
管理层级在管理史上经历了一种过山车般的历程。人们对待层级的情感由福特时代的极度狂爱到信息技术兴起之后的极度厌恶,呈现钟摆式的振荡。随着近二十年来各种管理创新层出不穷,人们对层级的认识终于开始回落到了基本面,发现层级可能既不是好东西,也不是坏东西。它就像技术一样,好坏取决于使用者的信念和操作。正如罗伯特·艾克尔斯、尼丁·诺瑞亚和詹姆斯·伯克利在《超越管理精髓》中写的那样,“我们将会看到真正有效的结构,可以看做是一种结构设计的过程,一种需要运用强势行动的活动。管理者不应该陷入关于现代新型组织形式的言辞争议中,而应该争取主动,把它当做具有伸缩性的工具,解决问题,并且把事情做好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