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 微软总裁比尔.盖次总是告诫他的员工:我们的公司离破产永远只差十二个月。如同在战场上没有常胜将军一样,在现代商场中也没有永远一帆风顺的企业,任何一个企业都有遭遇挫折和危机的可能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企业在经营与发展过程中遇到挫折和危机是正常和难免的,危机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一种普遍现象。 《东方企业家》杂志有篇文章对企业危机是这么定义的:企业经营活动的发生总是伴随着企业与外部世界的交流以及内部员工与股东间利益的调整行为。由于各种组织与组织之间、个体与个体之间、组织与个体之间的利益取向不同,从而不可避免地导致它们之间的 […]
查看全文并购不差钱:为并购融资支招
自中国企业诞生以来,企业融资,尤其是私营企业融资就是一大难题,作为一种需要花费大额资本金的商业行为,并购交易的融资更是难上加难,记得有一次,我问一位企业家说“你为什么不采取并购整合发展战略呢?”,企业家直接了当的告诉我“我没钱啊!”,这就是中国企业目前并购融资的真实现状,许多企业甚至连企业正常运转的流动资金都吃紧,更何谈有多余的钱去实施并购呢? 中国当前的风险投资(vc/pe)在最近几年旋风般的火热起来,“全民PE”的概念恐怕只有在中国才会有的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一句话,中国企业太缺钱了!! 2009年创业板的推出后火爆的认购、高市盈率的估值、无数亿万富翁的诞生,更是说明了中国企业、广大的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对资本的饥渴程度,虽 […]
查看全文我对《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的建议
《关于规范国有企业职工持股、投资的意见》征求意见稿在国资委网站上就有,欢迎大家发表看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限制单个职工的持股比例,一个人能有多大贡献,能够持有一个国有企业超过1%的股份?我提的是: 对于规范国有企业这么重要的一个措施,仅出台一个《意见》还远远不够,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上,规格还应该高一些,如出台《条例》、《规定》等,加大违规的处罚等措施。 该《意见》没有对国有企业作出说明,什么样的企业是国有企业,占多大比例的才是国有企业,应该作出界定才有可操作性。 国有企业应坚持国家控股原则,防止国有资产流失,重要的是要限制职工持股比例,建议对单个职工持股比例作出明确限制,我认为单个职工持股不应超过1%,大型企业持股比例还要低,特大型企 […]
查看全文海恒投资突击入股四公司
除了盛通印刷,海恒投资还陆续参股了兴化股份、星期六和唐人神,而参股形式,无一不是在申请上会前夕入股。 昨日晚间,证监会公告,北京盛通印刷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盛通印刷)过会。该公司为二次上会与其实际控制方贾氏家族一同处于煎熬之中,等待审核结果揭晓的,还有一家名为“海恒投资”的深圳法人。正是这家投资机构,在盛通印刷首次上会之前成功突击入股;也正是这家投资机构,在盛通印刷首次上会被否之后,饱受三年“门外”之苦。除盛通印刷之外,海恒投资还陆续参股了兴化股份 、星期六和唐人神 ,无一不是在申请上会前夕入股。而这三家已上市公司的保荐人与盛通印刷一样,同为招商证券 . 身份成谜 事实上,在2008年7月22日首次递交上市申请之时,海恒投资对盛通印刷 […]
查看全文商业机密保护不可懈怠
要说这几天,华为总算是小小的舒了口气:摩托罗拉那小子,不肯把网络业务卖给我也就罢了,居然还要以低于我们出价把这块业务卖给诺基亚西门子!幸好,商务部还算会做,把这项收购的审批向后推延了,事情可能应该还有转寰的余地。 不过华为郁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自从去年7月传出诺基亚西门子要收购摩托罗拉的网络业务以来,华为就一直为此事担忧着。 担忧什么? 以我看来,江湖上一直传说,诺西与摩托罗拉网络业务合并后,会威胁到华为的地位,其实这种说法大可不必。因为华为也是从小做起来的,能做到今时今日的地位,绝非运气使然,所以,即使两家加起来其总量大于华为,甚至在某些区域造成事实上的垄断,那也是一时之势,未必能够持久——开玩笑,早在数年前摩托罗托网络业务就已经 […]
查看全文王石之败:他可以跨越珠峰,却跨不过人性;可以参透生死,却穿不透贪婪
地球上没有新鲜事。 这句话在27日王石所发的微博中也提到过。 ▲王石27日微博 无独有偶,苹果教父乔布斯也曾遭遇相似的命运。自己一手创办的公司,到头来却要被一群后来者投票,“一纸休书”轰出去。所不同的是,乔帮主被放逐,还有个人性格问题,当时的他年轻气盛,眼里容不下沙子,万事都要按照自己的意思来,一言不合就要恶言相向。反观王石,年过花甲,挑战过珠峰,勘破过生死,一副温婉的长者之气。 ▲被赶出苹果的乔布斯 相似的是,这种驱逐都是贪婪和愚蠢的,都是被争权夺利冲昏了头脑,以为拔掉了自己的“眼中钉”就可以从此高枕无忧,坐享地产帝国的头把交椅。至于他们未来的命运,可以参照驱赶乔布斯出局之后的苹果。至于这次劣币驱良币的抓瞎找死会不会得逞,还要看各 […]
查看全文黄光裕 陈晓之争散户不可小觑
黄光裕、陈晓之争散户不可小觎 黄、陈之争随着“9.28”股东大会已尘埃落地,黄、陈之争最终以陈晓胜出黄光裕败落的结果令人惊诧,但这是市场经济的游戏規则的胜利,将对中国未来上市公司的治理以及股民、机构,大股东的权利有一个很好的范例,具有历史价值。 大股东在股东大会前似稳操胜巻,散户让黄光裕措手不及; 一,大股东先声夺人,有媒体为其助战。“学人”为其助威,舆论嚇得陈晓不敢上网. 二,大股东在股权上占尽优势,本身占了35%,公开支持的共占37%,而陈晓自己仅占百分之二不到,机构支持的共占16%,只有超过74%以上的股权参与投票陈晓还有戏唱,但散户要参与的这种高投票率把握不大,因此不少人看好黄光裕,黄光裕代表也大有取代陈晓之势,陈晓在投票现 […]
查看全文书摘:脱轨的华晨
书摘:脱轨的华晨 如果故事可以重来一遍的话, 仰融一定会把“下一个场景”设在大连或辽宁省的其他某个城市, 而不是南方的宁波。 一位有惊人商业天才的企业家失足于一个政商常识。 仰融的故事再次证明—— 没有学会妥协的企业家很难在中国商界成功; 没有学会“政商博弈术”的企业家甚至很难在商界立足。 也许过了很多年后,当教授们在课堂上讲述中国汽车的成长史时,都会不可避免地以一种褒贬难辨的口吻,幽幽地说:“从前,有一个人,叫仰融……” 这是一个开头很像神话的故事。在一片混沌未开的天地里,突然横空杀出一个连名字和故乡都十分神秘的武士,没有人知道他来自何方,他的武功授自何人,他挥舞着一把叫资本的战刀所向披靡。这是一个善恶 […]
查看全文当并购成为一种习惯(下)
上一篇文章我通过剖析陕西东盛集团的并购历程来说明当并购成为一种坏的习惯的时候就会导致严重的恶果,接下来的这篇文章我想从正面选一个企业案例来证明如果一个企业非常善于运用并购技巧,可以娴熟的驾驭并控制并购风险,从而连续的发动并购战争,直到并购成为自身企业的一种良性习惯,那么这样的企业也将会受益无穷的,这绝对不是我故意夸大其词,是完全可以实现的。 美国的高科技企业的典型代表:思科,是可以与微软、IBM相提并论的互联网企业帝国,思科的总裁钱伯斯也是全球顶尖的CEO代表人物,之所以选择思科来阐述并购好习惯的益处,完全是因为思科对并购战术的炉火纯青,已经到了让人叹为观止的程度,并购已成为思科发展的常规战略,在思科企业的最高战略规划中,并购占有极 […]
查看全文诊断中粮:离世界级企业还有多远
在资产关系上,中粮是“老板”,但在产业经营中,被收购企业往往是“老师”。如何管理好“买来的孩子”?如何有效地进行内部和外部的资源整合?这是中粮无法回避的问题。1958年出生的宁高宁还在当打之年,他能否扎根中粮,完成由“资本家”到“实业家”的转型?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从疯狂并购、“全产业链”、悦活饮料到五谷道场,身处企业江湖的中粮集团近年来备受关注和议论。2011年,中粮更是遭遇烦恼,蒙牛学生奶中毒门,屯河白糖套保巨亏,旗下两家控股公司都传出负面消息。这似乎给拥有7家上市公司的千亿级企业航母一记警醒:中粮集团的战略是否到了该重新审视的时候? 离世界级企业还有多远 在2010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粮以260亿美元的销售规模排名第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