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中层经理人发展的“中药良方” 案例 “360°”的中层经理人 说到夹板气,说到左右为难,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处于妻子与母亲中间的男人、处于高层领导和下属员工之间的中层经理人…… John辛辛苦苦建立起销售渠道,但是由于产品的质量不过关而无法创造高销售。老板怪罪的却是John这个市场经理,并示意没有业绩就别谈其他。 终于做出成绩的销售经理Linda被迫离职,原因正是她一手带出的手下“谋反”。 肖晓是在公司成立初期来到公司做财务经理的。5年过去了,公司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组织机构也由原来在上海的注册 […]
查看全文先改变思维,还是先改变行为
先改变思维,还是先改变行为 要塑造企业的执行力,就要推动这个“轱辘”运转,也就是说,要以最快的速度让员工养成一种符合公司要求的一种行为习惯,这样执行文化才会逐渐形成,并最终显示出执行文化对执行力的推动。 通常说,“态度决定一切”,因此有的人认为应该从改变人们的思想入手,一旦改变了思维,态度端正了,要么像西点军人那样“没有任何借口”,要么像罗文那样坚韧持毅,不管是哪种,都是执行力的“标杆”。这种逻辑让不少人陷入误区,比如,用“兵”的理念管“秀才”,要在短时间内改变员工十几年甚至几 […]
查看全文中联信息:民主的骨架
这是有一些另类的管理方式: 没有老板钦定的部门经理,员工热衷于轮流坐庄; 项目投入不由老板决定,取决于部门之间的买卖交易; 员工可以提出额外的计划,并获得额外的奖金; 职业素质规范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制定,也不是老板授意,而是由所有员工共同编写,每一条规范都对应着明确无误的创建者。 这是一个既包括了美国戈尔公司平等参与、自然领导力的价值取向,也有巴西Semco公司“领导人轮换制”的影子,但实施者却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公司,一个罗兰·贝格认为相当危险,而惠普却赞赏有加的本土企业——中联信息。 目前,中联信息已位列全国医疗软件企业前三甲,有20多 […]
查看全文泰勒管理:中国式管理禁界(02)
上一讲讲到,我中华文明,是在“古科学发展”思想的指导下“科学管理”出来的。但不能不说,当人类步入15—16世纪的时候,中华,这个古老的民族开始骄傲并自我幽禁起来,使本来以有先进性的资本主义思想、科技、文化、革命性的曙光难以照射进来。这种情况在一切封建主义那里都有所表现,但在中国似乎十分地强烈。而就在这个时候,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在西方逐步完成,并在英国引发了“工业革命”。可是,不能不说,“工业革命”不仅是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全面大发展的过程,更是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管理方式不断产生、创新,并能够全面 […]
查看全文海底捞的花木兰
三十五 海底捞的花木兰 我曾经奇怪为什么美国迪斯尼乐园把中国那么古老的花木兰拍成动画片?后来想通了,一定是男扮女装的木兰从军感动了迪斯尼。迪斯尼的市场是全世界,这个导演一定相信花木兰也能感动全世界。 他为什么相信花木兰能感动全世界,因为花木兰干了不应该由她干的活,女人参军打仗? 可是花木兰对中国人的感动远远低过这位美国导演,因为中国人早已习惯女人撑起半边天。公元690年唐朝就有了武则天女皇,美国到1920年才允许妇女选举。 中国女人的能干是真正的墙里开花,墙外香。 海底捞里有很多现代版花木兰,这些女人把孩子和老公留在家乡,一个人出来打工赚钱。海底捞女人们的故事让我眼睛湿了好多次,干了之后就瞎想,如果世界 […]
查看全文“规范”与“创新”让海信步步为“赢”
“规范”与“创新”让海信步步为“赢” 精细管理工程创始人刘先明 (2008年10月12日) 2008年9月初,本人新研发了《规范化、精细化管理》的课程,并撰写、发表了《强化“规范”问题的培训,迫在眉睫!》一文,在文中,我写到: http://manage.org.cn/Article/200809/62114.html 一、规范不到位的普遍性与严重性: 1、规范不到位,高速动车狠撞人; 2、规范不到位,三大银行遭批评; 3、规范不到位,众多奶粉伤婴肾; 4、规范不到位,山西溃坝夺人命。 二、开展“规范”培训的必要性 […]
查看全文中国企业不够伟大的原因
1984年,中科院计算所的科研人员柳传志和他在计算所的 10 位同事投资 20 万元人民币成立了中国科学院计算所新技术发展公司,致力于开发可以在计算机上输入中文的 “汉卡”。 他当时可能没有想到, 这样一家小企业会在不到30年的时间里跻身 《财富》 世界500强 (按销售收入),并成为全球排名第二的个人电脑制造商 (按市场份额) 。 四年后, 从部队转业的任正非以2万元资本在深圳注册华为技术有限公司。20年后,华为已经变成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解决方案供应商,产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 140 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 或许,这样的崛起速度和崛起路径,任正非也始料未及。 “追求&l […]
查看全文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中国公司治理里程碑事件
国美电器控制权之争,终于以国美电器董事局胜出而落下帷幕。这场纷争和围绕这场纷争所发生的激烈争论,凸显了在中国这个古老的大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所遭遇到的观念上的冲突与碰撞,反映出中国公司治理的特殊性,因此,这场纷争,必将是中国的公司发展史上一个里程碑性的事件,值得深入研究。 一、谁的国美?公司归属的追问 对于这场纷争,不仅当事双方互不相让,社会舆论也分为两大阵营。在黄光裕的支持者看来,黄光裕既是国美电器的创始人,也是大股东,国美电器理应“姓黄”,陈晓等人不过是受雇于黄光裕,其行为是“保姆赶走了主人”。而陈晓的支持者则认为国美电器已经是公众公司,“没有姓氏&rd […]
查看全文《整体管理》连载四十三:常怀亲情——作之亲
第二节 常怀亲情——作之亲 一般来说,即使老总有着强烈的事业心,而且能够感染、影响他人,这种影响力也是会衰减的。副总的事业心已经是次生型的了,部门经理再次之。以此类推,到业务骨干层,事业心已经比较弱了。普通员工想什么?“别跟我讲事业心,你的事业不是我的事业。拿钱来!少废话。” 事业心的逐层递减,造成许多问题。例如,骨干员工流失。这是企业界的常见现象。即使不流失,骨干员工也总是有方法表达自己的重要,要求提级、加薪,甚至要求期权,否则就会影响业务。对此,许多企业领导都很头痛。领导会认为:你已经什么都得到了,够多了,为什么还要得寸进尺?骨干员工会认为:我给你挣的钱已经够多了,我的要求并不过分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