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玛超市的数据现实在飓风天气,手电筒的销售和蛋挞销售量都会增加,于是在飓风天就把蛋挞和手电筒放一起卖。虽然大数据这本书说我们只要注重相关性,不必关注因果性。而人类的好奇心不止于此,这种因果性可能有很多,我希望大家发挥想象力,说说看,飓风用品和蛋挞之间的联系。
查看全文如何评价最近央视播出的公益广告?
最近央视公益广告风格大变,包括各种法律的,不要吸烟的,不要开车看手机的…大多数都非常无厘头和幽默。为什么央视要做出这样的改变,效果怎么样?
查看全文为什么抑郁的时候会过度消费?
题主高三下学期从轻度抑郁转成中度抑郁之后,就突然开始有疯狂消费的倾向,虽然明知道很多东西买了并没有什么用处,但还是不停地消费,似乎消费会给人带来一中虚无的快感,然而这样劳民伤财,特别是题主寝室也实在放不下了。现在大三了,还是如此,虽然极力控制,但是还是忍不住。请问如何解决这一该死的习惯。谢谢〒_〒
查看全文如何保证一个论坛的的整体素质?
很多论坛开始之初都是整体素质较高,精品多。(如最初的窝吧什么的)但是一旦出名后新用户大量涌入赚钱了,但是用户素质巨降,有什么办法保证用户素质又保证赚钱呢?知乎会步入后尘么?
查看全文为什么有些人买鞋的时候会更加倾向选择经典款?
耐克、阿迪、匡威等鞋类品牌给我们提供了诸多的选择,但是经常会发现为什么有人在购买时更倾向于选择经典款?———————————————————————————————————————————近期本人在购鞋时由于喜欢的鞋子配色断货,而去选择其他鞋子时候又略感捉急,为了让选择更简单,所以选择了之前买过品牌的同一经典款。鞋子经典百搭的属性给人一种易选择的概念,经典鞋子也有其相应历史发展的意义,等等,在购买鞋子之前人们的心理活动具体是怎样的?
查看全文传销的洗脑的力量到底有多强?
昨晚在贴吧看到了一个帖子, 名字是《去西安传销劝说我爸》,是个直播的帖子,我看了足足3个小时,但才只看到了一半。从一开头楼主坚定信念到慢慢无法思考。开始还发照片给我们看环境,3天后慢慢没了回复,7天后回来,人都变了,脑子里就充满了传销的口号,说大家都是错误的,说国家的什么什么,能从新闻联播里看出来。最后我想问:传销的洗脑真的能7天改变一个人?
查看全文买了4000块的手表,有必要在别人询问的时候说30块钱买的吗?
相关问题:我戴的手表价格4000块钱,亲戚们问我多少钱买的。我妈却说是淘宝货30块钱。她为什么要这样做? – 父母。首先是相对于手表的本质功能,肯定不值4000,大家愿意买,肯定是愿意为品牌溢价买单。那么问题是,如果我花了4000买手表,在别人询问的时候,有必要回答30块钱买的吗?我以前看过李保田老师演过的电视剧《王保长》,里面有个潘驼背捡了钱,给媳妇买了金首饰,要涂上白漆再给媳妇戴,就对外声称是银器。当时觉得荒诞,现在想想声称手表值30也是类似。如果我对每个人都说手表只值30,那4000块的手表还有什么价值。
查看全文为什么有些人宁愿相信骗子而不相信政府(关于大大集团倒闭事件)?
最近P2P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大大集团深陷其中,然后本着一颗治病救人的心跑进大大集团贴吧去,结果发现,即使我拿出铁证(视频)证明大大集团倒闭,无法兑付现金,依然有不少的人始终坚信这家诈骗集团是合法合规的公司,还坚持要为其卖命,攻击那些揭露真相的人,甚至还会觉得国家会接盘……事实上这家企业就是个皮包公司,还敢自称国企,甚至认为自己公司被查是媒体乱报道的错,请问这是一种什么心理,为什么会造成这样的情况?
查看全文我爸爸这两年一直在投资P2P,可是他本人又不能承受P2P的风险,我该怎样劝他将资金撤出来?
是这样的,我爸爸大约四五十岁,他有个朋友前两年从保险业转行到P2P做业务员,因为认识的很久,我家的保险也基本都是他包了,我爹对他特别信任→_→前年,他像我爸爸推销P2P,说是风险很低,出了事他赔我爸什么的,→_→,因为看到利润很高,我爸就特高兴的投资了啊,家里的他将来的养老钱全投进去了卧槽!投了一年还不算又投了一年,这还不算,只要自己攒到一点钱立马又会交给他朋友存进去o(︶︿︶)o,最近我知道这情况感觉不对啊卧槽卧槽!这不马上三月份到期一部分,我想让爸爸撤出来不要投资了,我们赚到一点就好了,人不要太贪心嘛,我爸顶我一句你懂个屁〒_〒,虽然我大学不学金融,但我也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啊,有没有朋友可以想想办法有什么理由可以说服爸爸 […]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