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有一个创业构思抽象的描述一下你能看到多少可能?
利用移动互联网激发全民一起编写一本动态的人生字典,类似塔木德。驱动力类似知乎但是内容呈现是经过编排以结果为导向以知识树沉淀,最后解决信息量大,选择成本高。具体实现审时度势,用最有效的方法切入。产品我暂时起名诗和远,寓意远方如诗,目的是汇总并记录A→B的各个可行方法,让每次选择不因选项的不健全而遗憾。 A☞B 人从阶段a到阶段b关键是选择。从前选项很少,人们没浪费多少时间在权衡选项上,机会成本也相对小。但是现在或是未来人们一定有选择难这个痛点。 对于这款产品我举个抽象的例子—-现在餐厅多了,为了吃上一次’成功‘的饭你花了多少成本?你会想这款产品就是因为餐厅多要给用户推荐餐厅,做到极致打造一批专职美食鉴定家来体验再写报告供用户参考?大众点评还在贴钱呢况且他还不用给美食家发工资并且他还有别的增值服务。但是大众点评在用户选择餐厅时有没有为用户节省时间降低机会成本?答案是有,类似淘宝。那么对于我们这款怎么解决餐厅多选择难这个问题呢?方案是推荐用户上大众点评网。 这个有什么意义?首先我们要跳出餐厅多选择难这个问题,以要选一个好餐厅为目标,以达成这一目的的方法为选项,激励全民来填选项。大众点评网是其中一个选项但绝不是唯一,这个中牵扯到用户群体的和需求的不同,新技术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但是只将这些选项进行排列展示在用户面前就算这些选项经过了验证并根据用户群区别进行排列,就算有100种解决方法价值也不是很大。可是如果人生中的每一痛点的解决方案都能在我们这个产品中得到引导? 试想你有这样一个朋友,你问他什么问题他都能给你列出这个问题的各种解决方案,多好。 然而怎么实现呢?一个痛点一定是个商机,背后一定有一款app。吸引商家来建立词条展示。但是以个体的人为进口,展示是以类似树状,同类型在一行,以结果为导向。 这个过程的现实意义我再举个例子—–电视剧大秧歌的创作者创作初期收集秧歌的素材拍成电视剧,然后在我们的产品中创建词条,在如何认识秧歌的词条下添上通过影视作品,再之下大秧歌。 其是这款产品就是知乎,知道,大众点评,百度搜索核心加上一个无聊的编辑,以结果为导向,以单个人进口,以每一个问题为出口的编辑。
回复 ( 2 )
私以为 想法可以 能够细分市场做到比百度 大众更体贴 对用户更有说服力的建议是很不错的构思 但是 要考虑到方方面面 前期投入成本 维持时间 用户体验上的创新 另外就是未来走向 如果用户多了如何避免水分等等
没有不好的产品 只有不适合的执行 祝愿题主成功
我个人感觉,你这个解决的并不是刚需问题,就像一楼哥们说的,我完全可以上百度,知乎,或者其他搜索引擎来找到我想要的答案,我觉得你说的痛点是个不痛不痒的点。我个人不是很看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