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善良诚实团结友爱互助健康
嗯…换一个角度想,并不是,只能说是传统模式下的国内和香港珠宝行业的寒冬,还有一点我不赞同@唐勇 老师就是,这一冻上,恐怕就是寒武纪了。
新兴的珠宝购买模式不是所谓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接打通上游和消费者。这还是在挤压利润。
看看传统珠宝商。虽然暂时波及不到根本。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其实我要吐槽的是,家族企业高层老化的思想不变。永远出不来好东西。)
再看
潘多拉是什么鬼!!不过人家的创新营销模式真的挺绝的。我给一个“服”字!而且做起来了,第一口螃蟹已经被吃了。接下来大家只能喝汤。
还有APM,焕然一新的施华洛世奇。这些轻奢侈品比起老式的珠宝品牌。在蚕食市场的速度上凶猛太多。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的设计拿得出手,这才是最最关键的。你丢一枚戒指出来
六福?周大福?周生生?你走进门店都有可能看到它。
接下来这几样。
举一些例子,这几个品牌都有着除了logo以外,非常非常鲜明的特色。而且这个特点,是不难看的。加上明星的佩戴,或是非常有特点营销,老式的珠宝企业还有机会吗?等到二三线城市都开始被蚕食之前。应该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吧。
呃,如果说这只是日常佩戴的fine jewelry的话,现在慢慢有一些真正有实力的珠宝品牌进入国内,加上各种各样私人定制的冒出,那才是噩梦的刚刚开始吧。
真正的利润应该体现在好的东西加上不low的宣传上,而不是什么方便快捷多选择的网络选购。难道你不觉得越贵越让你肉疼的玩意儿不过来折腾你两下,你反而不舒服吗?好像说多了……
这是当然的啦,不止国内珠宝行业正在寒冬,整个国际珠宝市场都进入了寒冬。北京珠宝展的冷清只是一个缩影。
举个栗子,看看钻石行业。2014年,戴比尔斯的CEO菲利普梅利耶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的业绩和经济状况关系不大。
梅利耶说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大部分的钻石消费来源于婚庆市场,无论中外,钻石基本可以算作“刚需”。
完整采访视频在这里:钻石将越来越昂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上周末去逛了一天,来说说感受~
规模很大,老国展所有馆都开了,按区域划分的。什么台湾馆,澳大利亚展团,还有新疆展团,云南展团,潘家园展团,天雅珠宝城展团…还有学校展团…总之能来的都来了。
客流量,我是第二天去的,没有09年第一次去的时候那种火爆,不过还好,至少我去检测也要排个半个来小时的队。看起来人少我觉得和场子铺的太大,又分了两个地方,客流分散有关。不是啥坏事,不用人挤人的,买东西谈生意效果更好。
买东西的话,一些小玩意也不贵,平均几十块钱。我买了磷灰石,星光透辉石,月光石,芙蓉石,还有颗红宝石…买来当标本还不错……
当然今年世界经济下行,我们公司做贷款的都不好干了,何况是珠宝行业。用我师傅的话说,现在这人们不是手里没钱,而是缺少消费的信心。今天花了钱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挣回来这么多。所以珠宝的回暖还要看世界经济的复苏。
最后奉上照片一张,大家可以拿去辟邪…
我是在2016年1月27日这天看完以上所有答案,写下的以下内容:
1.首先我想根据我对 @郑瀚 先生的问题说下自己对设计的看法:潘多拉目前只在中国开了六个店,而且好几个店15年的月均销售都在下滑,呼市维多利国际的那家店商场都在考虑换位置的问题,这个品牌确实独辟蹊径,但是不代表他适合我朝国情,也不代表他这条路能做出多大的份额,施华洛世奇更多的成功在于长期的品牌传播和定位深入人心,而不是他转型的设计有多好。
我们在走艺术设计珠宝这条路上遇到了太多的艰难,和大家想象的现实完全不同。好的设计和不LOW的传播不难,难得是如果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型城市里找到你的顾客。谁像我一样经历过站在沈阳恒隆高大上的专厅内一天遇不到一个顾客,或着在杭大负一楼眼看着顾客为了品牌去买卡XX指圈不看一眼你的吐血设计精品?做一间小作坊还好,如果运营一个设计和工艺主打的全国性珠宝品牌,需要极高昂的代价。有钱的顾客是要选奢侈品LOGO款的,因为圈子需要;没钱的顾客是要选石头大性价比高的;有钱有品位的顾客是需要找到设计,工艺和品牌,甚至情怀平衡的珠宝的。国内有钱有品位艺术鉴赏能力高认识你品牌接受你工艺和设计理念带来高溢价的,顾客,有多少?在哪里?凭什么来?能养活的了品牌?这条路异常痛苦,需要持久的信念,时间和金钱的支持。
2.至于 @久熠久熠先生提到的钻石批发,传统批发业务越来越不好做,这是肯定的。但是非传统顾客,真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因为他们的非传统,就是将实体店高倍率减少成加多钱都卖,因为没有房租和周转费用,的背包客模式,目前的非传统,其实都是借助网络的背包客,完全的非创新模式,蚕食的还是行业利润,摧毁的还是行业本身。
3.至于各位提到的淘X京X的珠宝销售好的新兴店铺,说真的,大部分都是厂家或着矿家直接开的店铺,根本不算新模式,也无法成为行业新模式,不是所有人都有个红宝矿的吧。更别提这些网络平台在冲流量的时候让珠宝商,尤其黄金商自己刷单冲流量的事,看起来红火,吞下的都是苦果。
所以,国内珠宝行业的真正新模式还没有成型,传统模式被经济冲击,再加上挂羊头卖狗肉的各种急功近利模式的挖墙脚,短期内的冷情,是基本无解的。(我说的无解是行业和品牌性,不是指的谁开个小铺子养活几个员工卖一件赚一件的钱这种的,勿喷)
谢邀
看了前面几位的回答,非常赞同。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原因,与前面几位的回答各有异同。
北京珠宝展冷清是中国珠宝业“寒冬”的一个的侧写。但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寒冬是珠宝行业(Industry)寒冬,而不是珠宝市场(Market)寒冬。在年初所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我的分析如下:
现在所观察到的“寒冬”,一方面是由于经济下行+政策收紧+海外价差三因素联合将购买力导出本土(奢侈品消费者);一方面是购买渠道的线上化分散了传统市场的份额(大众消费者)。对比老佛爷百货等海外百货抢购与珠宝网购数据来看,国人购买力只是转移并没有明显萎缩。
这两个原因可以很好的解释销售端与渠道的冷清,但并不能解释生产段的倒闭潮。
Mintel 2014年度报告中反复提及“中国市场异常复杂,消费者口味变化很快,令品牌煞费苦心”
Consumers are becoming more demanding, more sophisticated…this is a threat to brands that cannot adapt to that increased sophistication
十月份回国之后,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国内珠宝产品的同质化超乎想象的严重。不但产品设计雷同,而且体量巨大。产能过剩,产品雷同,在不求思变的情况下,无法应对消费者需求的急速变化,只有倒闭关张这个结局。
有关中国制造业泡沫的报道各方都有,不必赘述。关张倒闭虽然对个人从业者来说很残酷,但对于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好像人过于肥胖需要减肥,肥肉自然不乐意,但减肥之后人却更健康了。
这么说来我对未来其实还算乐观。
参考文献:
Mintel (2014) Luxury retailing: China
Yiming,Y(2015 )How to Cultivate Jewellery Brand in China
深圳珠宝展,上海珠宝展,香港珠宝展,云南珠宝展……
纷纷发来慰问电~
凛冬早已至,今年的经济形势本不好反腐再雪上加霜热闹的股市就是最后一刀了这样的情形下日子根本不会好过的。深圳那的小珠宝商几乎是以一天一家的速度在倒。
确实寒冬了!本人就是干珠宝行业的(虽然知乎上有人说我是小米员工,有人说我是小米签约公关),不过主要是较低端的半宝、水晶之类。现在广东那边很多工厂加工出的水晶卖不出,就没钱进新原料,工厂就关门了。还有很多大商家,也是从银行贷了不少款的,现在东西卖不出,还不上贷款,东西被银行收走了,银行要拍卖(甩卖)这些东西,直接会毁灭市场定价,据说碧玺就快崩盘了。
前几年这些较高档的水晶、半宝石,人为炒作很严重,价格周周上涨,很多种类每克单价都超过黄金,现在只能观望了,不敢进货了。现在只能做些低端货,熬过去,寒冬估计要持续很多年呢。
先给观点:市场增长趋缓,但规模并未明显萎缩。各渠道分化加剧,传统渠道被蚕食,所以传统珠宝商日子都不好过。
再分开看下,单单展会趋冷,其实并不是直观反应行业整体状况,因为过去展会除了大品牌的形象展示,b2b洽谈以外,很大一部分小展商是去卖货的,这也是前文所说的传统渠道之一,而面对无孔不入的微商,日趋正规的电商,以及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各类渠道正在前所未有的扁平化,过去本质上打渠道和信息落差的渠道,都在没落。
珠宝行业整体其实还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速趋缓,没法让所有的渠道都来分享增长红利了,这和我们的经济是一样的。传统的卖场,门店,购物中心,专柜等渠道始终处于守势,份额萎缩,自然叫苦连天。
于此对比鲜明的是淘宝京东珠宝品类销售额年年翻着翻的涨,商家更迭速度也快,刚听到点名气,似乎又被泯然众人化了。
作为我,一个钻石批发商,一些传统客户死了,却新增了不少非传统客户,销售额并未大幅下滑,却因为批发商的增加,利润率低到边际了。批发同行虽然没几个挣钱的,但却养活了比以前多几倍的同行。
哈哈,只要没被淘汰,继续前进吧!
认识好多朋友都没去。大多数都觉得北京展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而且每次遇到的奇葩客人都挺多,卖出的东西也少。据参展的朋友说展位是满的,人是少的,买东西的更少,进货的基本没有。今年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吧。
再说今年就是经济增长下滑,珠宝行业肯定是最先衰退的。毕竟不是生活必须品。人们都是吃饱喝足再剩点应急看病啥的钱之后才会考虑买奢侈品。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嗯…换一个角度想,并不是,只能说是传统模式下的国内和香港珠宝行业的寒冬,还有一点我不赞同@唐勇 老师就是,这一冻上,恐怕就是寒武纪了。
新兴的珠宝购买模式不是所谓的互联网,电商平台,直接打通上游和消费者。这还是在挤压利润。
看看传统珠宝商。虽然暂时波及不到根本。以后的事情,谁知道呢?(其实我要吐槽的是,家族企业高层老化的思想不变。永远出不来好东西。)
再看
潘多拉是什么鬼!!不过人家的创新营销模式真的挺绝的。我给一个“服”字!而且做起来了,第一口螃蟹已经被吃了。接下来大家只能喝汤。
还有APM,焕然一新的施华洛世奇。这些轻奢侈品比起老式的珠宝品牌。在蚕食市场的速度上凶猛太多。
而且最重要的一点是,人家的设计拿得出手,这才是最最关键的。你丢一枚戒指出来
六福?周大福?周生生?你走进门店都有可能看到它。
接下来这几样。
举一些例子,这几个品牌都有着除了logo以外,非常非常鲜明的特色。而且这个特点,是不难看的。加上明星的佩戴,或是非常有特点营销,老式的珠宝企业还有机会吗?等到二三线城市都开始被蚕食之前。应该还能苟延残喘一阵吧。
呃,如果说这只是日常佩戴的fine jewelry的话,现在慢慢有一些真正有实力的珠宝品牌进入国内,加上各种各样私人定制的冒出,那才是噩梦的刚刚开始吧。
真正的利润应该体现在好的东西加上不low的宣传上,而不是什么方便快捷多选择的网络选购。难道你不觉得越贵越让你肉疼的玩意儿不过来折腾你两下,你反而不舒服吗?好像说多了……
这是当然的啦,不止国内珠宝行业正在寒冬,整个国际珠宝市场都进入了寒冬。北京珠宝展的冷清只是一个缩影。
举个栗子,看看钻石行业。2014年,戴比尔斯的CEO菲利普梅利耶接受记者采访时,曾经信心满满地表示,他们的业绩和经济状况关系不大。
梅利耶说这番话是有道理的,大部分的钻石消费来源于婚庆市场,无论中外,钻石基本可以算作“刚需”。
完整采访视频在这里:钻石将越来越昂贵?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上周末去逛了一天,来说说感受~
规模很大,老国展所有馆都开了,按区域划分的。什么台湾馆,澳大利亚展团,还有新疆展团,云南展团,潘家园展团,天雅珠宝城展团…还有学校展团…总之能来的都来了。
客流量,我是第二天去的,没有09年第一次去的时候那种火爆,不过还好,至少我去检测也要排个半个来小时的队。看起来人少我觉得和场子铺的太大,又分了两个地方,客流分散有关。不是啥坏事,不用人挤人的,买东西谈生意效果更好。
买东西的话,一些小玩意也不贵,平均几十块钱。我买了磷灰石,星光透辉石,月光石,芙蓉石,还有颗红宝石…买来当标本还不错……
当然今年世界经济下行,我们公司做贷款的都不好干了,何况是珠宝行业。用我师傅的话说,现在这人们不是手里没钱,而是缺少消费的信心。今天花了钱明天不知道还能不能挣回来这么多。所以珠宝的回暖还要看世界经济的复苏。
最后奉上照片一张,大家可以拿去辟邪…
我是在2016年1月27日这天看完以上所有答案,写下的以下内容:
1.首先我想根据我对 @郑瀚 先生的问题说下自己对设计的看法:潘多拉目前只在中国开了六个店,而且好几个店15年的月均销售都在下滑,呼市维多利国际的那家店商场都在考虑换位置的问题,这个品牌确实独辟蹊径,但是不代表他适合我朝国情,也不代表他这条路能做出多大的份额,施华洛世奇更多的成功在于长期的品牌传播和定位深入人心,而不是他转型的设计有多好。
我们在走艺术设计珠宝这条路上遇到了太多的艰难,和大家想象的现实完全不同。好的设计和不LOW的传播不难,难得是如果在全国几十个大中型城市里找到你的顾客。谁像我一样经历过站在沈阳恒隆高大上的专厅内一天遇不到一个顾客,或着在杭大负一楼眼看着顾客为了品牌去买卡XX指圈不看一眼你的吐血设计精品?做一间小作坊还好,如果运营一个设计和工艺主打的全国性珠宝品牌,需要极高昂的代价。有钱的顾客是要选奢侈品LOGO款的,因为圈子需要;没钱的顾客是要选石头大性价比高的;有钱有品位的顾客是需要找到设计,工艺和品牌,甚至情怀平衡的珠宝的。国内有钱有品位艺术鉴赏能力高认识你品牌接受你工艺和设计理念带来高溢价的,顾客,有多少?在哪里?凭什么来?能养活的了品牌?这条路异常痛苦,需要持久的信念,时间和金钱的支持。
2.至于 @久熠久熠先生提到的钻石批发,传统批发业务越来越不好做,这是肯定的。但是非传统顾客,真的只是昙花一现的,因为他们的非传统,就是将实体店高倍率减少成加多钱都卖,因为没有房租和周转费用,的背包客模式,目前的非传统,其实都是借助网络的背包客,完全的非创新模式,蚕食的还是行业利润,摧毁的还是行业本身。
3.至于各位提到的淘X京X的珠宝销售好的新兴店铺,说真的,大部分都是厂家或着矿家直接开的店铺,根本不算新模式,也无法成为行业新模式,不是所有人都有个红宝矿的吧。更别提这些网络平台在冲流量的时候让珠宝商,尤其黄金商自己刷单冲流量的事,看起来红火,吞下的都是苦果。
所以,国内珠宝行业的真正新模式还没有成型,传统模式被经济冲击,再加上挂羊头卖狗肉的各种急功近利模式的挖墙脚,短期内的冷情,是基本无解的。(我说的无解是行业和品牌性,不是指的谁开个小铺子养活几个员工卖一件赚一件的钱这种的,勿喷)
谢邀
看了前面几位的回答,非常赞同。从自己的角度来阐述一下原因,与前面几位的回答各有异同。
北京珠宝展冷清是中国珠宝业“寒冬”的一个的侧写。但我认为这里所说的寒冬是珠宝行业(Industry)寒冬,而不是珠宝市场(Market)寒冬。在年初所撰写的一篇论文中,我的分析如下:
这两个原因可以很好的解释销售端与渠道的冷清,但并不能解释生产段的倒闭潮。
Mintel 2014年度报告中反复提及“中国市场异常复杂,消费者口味变化很快,令品牌煞费苦心”
十月份回国之后,通过走访与调查发现,国内珠宝产品的同质化超乎想象的严重。不但产品设计雷同,而且体量巨大。产能过剩,产品雷同,在不求思变的情况下,无法应对消费者需求的急速变化,只有倒闭关张这个结局。
有关中国制造业泡沫的报道各方都有,不必赘述。关张倒闭虽然对个人从业者来说很残酷,但对于行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就好像人过于肥胖需要减肥,肥肉自然不乐意,但减肥之后人却更健康了。
这么说来我对未来其实还算乐观。
参考文献:
Mintel (2014) Luxury retailing: China
Yiming,Y(2015 )How to Cultivate Jewellery Brand in China
深圳珠宝展,上海珠宝展,香港珠宝展,云南珠宝展……
纷纷发来慰问电~
凛冬早已至,今年的经济形势本不好反腐再雪上加霜热闹的股市就是最后一刀了这样的情形下日子根本不会好过的。深圳那的小珠宝商几乎是以一天一家的速度在倒。
确实寒冬了!本人就是干珠宝行业的(虽然知乎上有人说我是小米员工,有人说我是小米签约公关),不过主要是较低端的半宝、水晶之类。现在广东那边很多工厂加工出的水晶卖不出,就没钱进新原料,工厂就关门了。还有很多大商家,也是从银行贷了不少款的,现在东西卖不出,还不上贷款,东西被银行收走了,银行要拍卖(甩卖)这些东西,直接会毁灭市场定价,据说碧玺就快崩盘了。
前几年这些较高档的水晶、半宝石,人为炒作很严重,价格周周上涨,很多种类每克单价都超过黄金,现在只能观望了,不敢进货了。现在只能做些低端货,熬过去,寒冬估计要持续很多年呢。
先给观点:市场增长趋缓,但规模并未明显萎缩。各渠道分化加剧,传统渠道被蚕食,所以传统珠宝商日子都不好过。
再分开看下,单单展会趋冷,其实并不是直观反应行业整体状况,因为过去展会除了大品牌的形象展示,b2b洽谈以外,很大一部分小展商是去卖货的,这也是前文所说的传统渠道之一,而面对无孔不入的微商,日趋正规的电商,以及互联网所提供的海量信息,各类渠道正在前所未有的扁平化,过去本质上打渠道和信息落差的渠道,都在没落。
珠宝行业整体其实还是在增长的,只是增速趋缓,没法让所有的渠道都来分享增长红利了,这和我们的经济是一样的。传统的卖场,门店,购物中心,专柜等渠道始终处于守势,份额萎缩,自然叫苦连天。
于此对比鲜明的是淘宝京东珠宝品类销售额年年翻着翻的涨,商家更迭速度也快,刚听到点名气,似乎又被泯然众人化了。
作为我,一个钻石批发商,一些传统客户死了,却新增了不少非传统客户,销售额并未大幅下滑,却因为批发商的增加,利润率低到边际了。批发同行虽然没几个挣钱的,但却养活了比以前多几倍的同行。
哈哈,只要没被淘汰,继续前进吧!
认识好多朋友都没去。大多数都觉得北京展不够专业,定位模糊,而且每次遇到的奇葩客人都挺多,卖出的东西也少。据参展的朋友说展位是满的,人是少的,买东西的更少,进货的基本没有。今年大概是这样的情况吧。
再说今年就是经济增长下滑,珠宝行业肯定是最先衰退的。毕竟不是生活必须品。人们都是吃饱喝足再剩点应急看病啥的钱之后才会考虑买奢侈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