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北方人比较保守,南方人灵活,什么都可以形成一个行业?@张兆杰
微信公众号:陪你一起成长的大叔
风水轮流转
北方人现在在猫冬,南方人在干嘛呢?
其实原因很多,中国并不是只分为南方、北方的。
但是归结到一点上来说,就是:南方不适合种植,北方比较适合种植。
人啊,但凡有一亩三分地去耕种生活,就不太希望迁徙,而“大不了回去种地”则是许多北方人难以“活”起来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就是北方历来都是皇家管制比较严格的地区,宁可不做,不要犯错是一种人心中潜移默化的态度。
所以在东北、河套地区等北方地区的人比较倾向于守家种地(现在是工作了)。
往南一路说过去,江苏浙江一带,商人多,而且从商是非常主流的行为,是因为历史原因,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聚拢能力非常的高大上,自宋以后,江苏浙江一带的人都非常习惯而且乐于从事商人这个职业。
湖北湖南地区,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水陆交通发达,所以但凡打仗的,就没有湖南湖北不打的时候,这种历史环境养成了湖南湖北地区的人心思活泛,但是有点不讲原则,只讲利益的性格,说白了就是老兵油子性格。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这个意思。
再往南,广西,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真的是穷啊。。。穷到连一亩三分地都很难保住,梯田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种上去要命的种植方式。所以广西人喜欢往外跑。。。至于往广西跑嘛。。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很恰当地形容了去广西这个现象,叫:发配。
广东、福建、上海,属于沿海省份,海运发达,和其他国家来往比较多,所以各种新鲜的事物,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广东人重财,福建人重宗(家族),上海人重本(地域,家族)。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也没太能搞清楚。反正我觉得这种通商海岸的人都应该以赚钱为第一目标才对。。。
此外,建国以来的中央政策、某些具体的历史大事等等,都是影响一个地区商业活动是否发达的因素,比如说中央规定河北和东北都是产粮基地,那你就没办法了。小平南巡,建议南方搞思想改革、开放。所以广东深圳的人啥赚钱的法子都能想出来。
这些都是形成所谓各省差异的原因。
欢迎补充,还有,本文中对各省人性格的描述仅出于一种表面上的普适性印象,没有任何地域歧视或者地图炮的意思,请不要打我的脸^_^
南方经济比较活跃,北方政治比较活跃。因此决定了南方企业和就业机会更多,而北方则是政治家的平台。
不请自来 无图 以我的个人见解用大白话说明。
就业机会的问题应该分一下几个方面来谈
1.当地的企业状况
2.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3.经济发展快慢
1.北方城市的企业多以早年的重工业大型机械工业以及传统能源产业为主(煤矿油),南方城市多以小型制造业,金融业,轻工业为主。
就企业主体来看,北方企业其实多处在一个瓶颈期或者说是衰竭期,企业若不改革,企业效益很难提升,体制僵化,对于新进的就业人员在企业中发展机会也不多。简单来说,北方企业更多时候背的包袱大而且难以卸下,拖慢了自己前进。
南方企业的小型制造业轻工业包袱小,效益相对较高,而且这种中小型企业很多,无疑给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企业往往都在一个上升期,对于就业人员来说,自身也更容易发展。金融产业就更不用说了,完全的朝阳产业。
2.北方城市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南方城市我觉得这是不用去论证的,是肯定的。经济整体环境好就业机会当然多,工资水平相对也会高。最主要的是北方很多地方发展不平衡,很多资源集中在了省会,地级市发展很一般。
南方情况相对好得多。以广东为例,广东所谓的镇,县其实发展程度和他们的市区差别很小。
经济的整体循环优越必然决定了就业机会多。
3.南方被各种政策照顾不用多说了吧,经济发展速度被政策快速推动,产业易建立也易更新换代。北方发展就慢得多,也说明了我第一点所说的企业效益不高,且报复大。
再提一个,南方就业面比北方广得多。比如财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去银行去证券去企业做会计。选择企业的时候还有很多类别可以选(因为企业多)。
所以 总体来说,南方真的比北方好找工作。
北方很多地方人们眼里的幸福只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因为邓爷爷的圈画在了南边
全国省份大部分省长是北方人。侧重中心不同,首都在北方,保卫京都,就必须牺牲某些临近省份,具体就不透露太多了,过于政治敏感。北方边境莅临大国,煤炭资源丰富,需要发展重工业保家卫国。我觉得是没办法的事情,各有所长吧。反正坚持基本原则就对了:南北都是中国。
因为北方太冷,真的好冷。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9 )
风水轮流转
北方人现在在猫冬,南方人在干嘛呢?
其实原因很多,中国并不是只分为南方、北方的。
但是归结到一点上来说,就是:南方不适合种植,北方比较适合种植。
人啊,但凡有一亩三分地去耕种生活,就不太希望迁徙,而“大不了回去种地”则是许多北方人难以“活”起来的主要原因。
次要原因就是北方历来都是皇家管制比较严格的地区,宁可不做,不要犯错是一种人心中潜移默化的态度。
所以在东北、河套地区等北方地区的人比较倾向于守家种地(现在是工作了)。
往南一路说过去,江苏浙江一带,商人多,而且从商是非常主流的行为,是因为历史原因,宋朝,商人的社会地位和财富聚拢能力非常的高大上,自宋以后,江苏浙江一带的人都非常习惯而且乐于从事商人这个职业。
湖北湖南地区,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水陆交通发达,所以但凡打仗的,就没有湖南湖北不打的时候,这种历史环境养成了湖南湖北地区的人心思活泛,但是有点不讲原则,只讲利益的性格,说白了就是老兵油子性格。俗话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就是这个意思。
再往南,广西,广西是少数民族地区,真的是穷啊。。。穷到连一亩三分地都很难保住,梯田是一种看上去很美,种上去要命的种植方式。所以广西人喜欢往外跑。。。至于往广西跑嘛。。历史上有一个名词很恰当地形容了去广西这个现象,叫:发配。
广东、福建、上海,属于沿海省份,海运发达,和其他国家来往比较多,所以各种新鲜的事物,行业发展比较快,但是广东人重财,福建人重宗(家族),上海人重本(地域,家族)。具体原因是什么我也没太能搞清楚。反正我觉得这种通商海岸的人都应该以赚钱为第一目标才对。。。
此外,建国以来的中央政策、某些具体的历史大事等等,都是影响一个地区商业活动是否发达的因素,比如说中央规定河北和东北都是产粮基地,那你就没办法了。小平南巡,建议南方搞思想改革、开放。所以广东深圳的人啥赚钱的法子都能想出来。
这些都是形成所谓各省差异的原因。
欢迎补充,还有,本文中对各省人性格的描述仅出于一种表面上的普适性印象,没有任何地域歧视或者地图炮的意思,请不要打我的脸^_^
南方经济比较活跃,北方政治比较活跃。因此决定了南方企业和就业机会更多,而北方则是政治家的平台。
不请自来 无图 以我的个人见解用大白话说明。
就业机会的问题应该分一下几个方面来谈
1.当地的企业状况
2.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
3.经济发展快慢
1.北方城市的企业多以早年的重工业大型机械工业以及传统能源产业为主(煤矿油),南方城市多以小型制造业,金融业,轻工业为主。
就企业主体来看,北方企业其实多处在一个瓶颈期或者说是衰竭期,企业若不改革,企业效益很难提升,体制僵化,对于新进的就业人员在企业中发展机会也不多。简单来说,北方企业更多时候背的包袱大而且难以卸下,拖慢了自己前进。
南方企业的小型制造业轻工业包袱小,效益相对较高,而且这种中小型企业很多,无疑给就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这些企业往往都在一个上升期,对于就业人员来说,自身也更容易发展。金融产业就更不用说了,完全的朝阳产业。
2.北方城市经济整体水平落后于南方城市我觉得这是不用去论证的,是肯定的。经济整体环境好就业机会当然多,工资水平相对也会高。最主要的是北方很多地方发展不平衡,很多资源集中在了省会,地级市发展很一般。
南方情况相对好得多。以广东为例,广东所谓的镇,县其实发展程度和他们的市区差别很小。
经济的整体循环优越必然决定了就业机会多。
3.南方被各种政策照顾不用多说了吧,经济发展速度被政策快速推动,产业易建立也易更新换代。北方发展就慢得多,也说明了我第一点所说的企业效益不高,且报复大。
再提一个,南方就业面比北方广得多。比如财务专业的学生,可以选择去银行去证券去企业做会计。选择企业的时候还有很多类别可以选(因为企业多)。
所以 总体来说,南方真的比北方好找工作。
北方很多地方人们眼里的幸福只是“一亩地两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
因为邓爷爷的圈画在了南边
全国省份大部分省长是北方人。侧重中心不同,首都在北方,保卫京都,就必须牺牲某些临近省份,具体就不透露太多了,过于政治敏感。北方边境莅临大国,煤炭资源丰富,需要发展重工业保家卫国。我觉得是没办法的事情,各有所长吧。反正坚持基本原则就对了:南北都是中国。
因为北方太冷,真的好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