恳求各位知乎音乐圈的大神,一起来讨论中国音乐产业以后该如何发展?

理由
举报 取消

现在是中国音乐产业涅磐重生的好时机,国家一系列措施表明了国家整治音乐环境的决心(整顿版权环境,音乐产业发展意见的发表…..). 本人秉持着对音乐产业环境的关心恳求各位大神来参与讨论。 各类音乐app应该推行一个什么样的付费制度,才能使消费者无压力,生产者有钱赚?~~~~~看到大神们的回答,我羞愧的脸都红了。原谅我这个努力提升逼格却显得更low的小骚年,问题已改。

2017年11月29日 10 条回复 1249 次浏览

发起人:赛博格Cyborg 管理大师

本人已委托维权骑士(http://

回复 ( 10 )

  1. Fonghard Liu
    理由
    举报 取消

    1.不解决盗版盗链和审查问题,中国音乐永远都不会有发展。

    2.不解决制作一分钱一分货的问题, 中国音乐永远都不会有发展。

    3.不解决审美品味的问题,中国音乐永远都不会有发展。

    一句话,意识决定形态,意识不提高讨论什么都没有用

    第一个过了三十赞的答案,我会尽所能说明我的观点,如果有觉得不妥的地方欢迎指教!感谢各位厚爱!

    12、24更新。爪机党编辑略费劲各位抱歉了啊!

    大前提:我觉得音乐欣赏是一个非常主观化的东西,几乎没什么章法规则可言。有人觉得七和弦好听,可是有人就是欣赏不来而音乐制作和音乐的写作,除了是一门科学,还需要你有些天赋,有些灵性。需要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习,去琢磨。

    先说说一分钱一分货的问题。

    音乐制作发展到现在已经普及到一个很吓人的阶段,就是只要有人对音乐有感觉有想法,随便网上找个软件自己鼓捣一下就能出”作品”:乐器是软音源(盗版破解不花钱),riff是现成的(琶音器或者别人写好的midi,),鼓不用编,基本你需要的节奏鼓机default里面节奏都给你出好,混音效果器就更不用说了,几乎无需你自己调自己做。这样出来的东西个人认为自娱自乐是可以的,小范围分享是可以的。甚至你拿到公司年会上应个急就个场也都没问题,可这样的东西如果拿出来做专辑,单曲发行我觉得就是问题了。且不提软件音源甚至riff是有版权需要你付费才能得到(其实这隶属于盗版盗链的范畴,在此不过多讨论了),从主观听感上来说,真实乐器录制的声音都是有呼吸,有生命的。这是midi音序里那几个参数做不到的部分。即便是电声乐器,比如我们在电子音乐里听到的用各种模拟器模拟出来的声音,都是要买硬件慢慢调试,才能调出音色在这个部分所表达的情感。如果大家有机会的话可以在自己所在城市找一个稍微大一些,相对高级些的录音棚,你去听听同一个声音加硬件混响和软件混响的差别你就清楚了。差别会大到普通人一耳朵就能听出来,不需要你有多高明的音乐鉴赏力。所以说一分钱一分货的问题需要解决,你花了钱去请人来录制真实乐器和你用软音源做出来的东西天壤之别,你用了三千的音源,和你用到三万三十万的音源做出来的东西同样也是天壤之别。

    找朋友“友情赞助”的事儿就更不用多说了,有段时间朋友圈里疯传的设计师的段子已经能说明一切,你不付钱人家拿什么去做音乐啊?

    根据上面说的就可以接着说审美品味的事儿了。

    审美品味的问题,其实按说也是一个主观的概念无法讨论,各花入各眼,存在即合理,同时这也是一种双向选择出现的结果:人们都喜欢世俗的东西,所以我为了赚钱就去做世俗的东西;因为做不出更高雅的,更好听的音乐,所以我没得选择只能被世俗的音乐培养成一个具有世俗品位的人。但从制作者的角度来说,一个连真实弦乐组齐奏都没听过的人能做出好听的弦乐吗?我觉得不能。听过交响乐的人是不会忘记第一次听见各种乐器齐鸣配合发出的声音带给你的震撼的,如果你是音乐制作人,你也就知道当你需要用弦乐的时候会尽量选择真实乐器录制了。如果制作音乐的人都有品位,都能有意识的对自己制作的东西的水准负责,那么我觉得音乐再简单也会对听者形成潜移默化的培养,粗制滥造也就不会出现了。

    其实这个道理类似以前培养鉴定古董的鉴定师,一直看的都是真品和珍品,你对于赝品或者仿品自然就有“看着不舒服,不对路”或者“不好看”的感觉。而真品之间的比较,又能看出哪个朝代的人生活更富足安逸,只有安逸富足的朝代才能做出大气细腻,令人震撼的东西。

    爪机打字太费劲了。。。。。先说这么多吧,可能没说清楚,欢迎提问吧

  2. Kevin Hw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个问题够写一篇上几十万字的论文了…

    以producer视角在此简要说下:

    • 关注作品本身!!!

    别有事没事去想版权,去想花哨的词藻、旋律、编曲、推广方式。

    一定要记住,音乐人想赚钱只有两条路,

    一个是满足客户需求,第二个是你的艺术创作足够到众星捧月的高度。其他的都是虚的。

    别觉得自己是民谣圈摇滚圈艺人就可以随便装逼,你唱功不好没人听是活该,

    别觉得别人写大俗歌就low逼,你写的那么好为什么不满大街听得见?

    高端有高端的气质,通俗也得有接地气的范儿。

    不要自己只能迁就自己,然后见不得别人好,或者就骂政府。

    再有就是发现被侵权不要就跳起来骂政府骂别人,

    你记住侵权行为发生在自己身上是一定能告赢的。

    总之,写出好作品才是义务和责任。

    • 停止圈内撕逼!!!

    各类风格的人都在我studio出现过,和朋友们聊天,我常说大陆搞音乐就三个圈,

    民谣、摇滚、娱乐。

    这三个圈互相撕,每个圈内部也一顿乱撕,乱撕的同时还有另外两个圈瞎你妈掺乎,

    请问意义在于你们撕完了就能风格大一统然后全华语圈完超级融合风格?

    然而屁用都没有。

    你摇滚圈喜欢崔健,所以他一切都好,他说啥都得记在圣经上,

    然后有不同意见的人就要被当异教徒烧死,一旦我碰到这类人,我都会告诉他,

    麻烦摇完了滚。

    摇滚圈的人,听不进别人意见已经是共识了,

    你们什么时候能改变,大陆的真正的流行音乐启蒙和普及才算真正的开始。

    民谣圈的人都觉得自己是诗人,

    然后每天骂天骂地骂人骂空气,或者每天赞天赞地赞人赞空气,

    他们比摇滚圈好的一点是他们只保留自己那一块的意见,

    而愿意接受在其它领域有更高造诣的人。

    然而让他们做出突破的尝试,基本和让他们去死是一个难度,好现象是现在不怕死的人多了。

    民谣艺人何时能尝试更多的自我突破,不仅限于创作词曲,还有唱功,琴技等,

    那时候,大陆真正的接地气的诗经般的音乐艺术才能开始真正的遍地开花。

    娱乐圈,呵呵,我等着你们两两互相撕逼,

    搞古典的看不上搞爵士的,搞爵士的看不上搞流行的,

    纯作曲的看不上做电子音乐的,演奏的看不上搞教育的,

    以上一切看不上搞教育和理论的。

    然后他们天天也在互撕,撕些啥也不知道,总之看不爽听不爽感觉不爽都要撕,

    撕完了大家还是一家,回过神来继续撕。

    三大圈互撕以及内部撕,没有任何结果,也无休止,

    什么时候相对平息,我是说不要让粉丝参与撕也不鼓励大家撕,

    那时候再谈怎么繁荣。

    • 学会尊重他人的创作思维和技术付出以及成就

    当创作作为工作的时候,你就需要付出劳动,那么你需要的到等价交换,

    你需要别人为你创作、制作的时候,你也需要等价交换,

    什么时候“你编曲没我作曲算个屁”“录音师牛逼有什么用”之类的话听不见了,

    圈子才能开始往繁荣的方向发展。

    还有就是最重要的一点,不要恶性竞争。

    客户带着钱找你,你要维护的是整个行业的尊严,

    而不是你穷所以2000就接了原本1万的活儿

  3. 空理彷徨
    理由
    举报 取消

    先把小学初中音乐课质量提高。

  4. 王兆谷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很重要,非常好的问题!习大大确实做了非常大的举动,整个艺术的环境也开始逐渐变得更好,更清洁。如果好好的研究一下上个月发表的《文艺精神论》给中国近十年的艺术发展进行了一个定性,是音乐,乃至当代艺术家非常值得深思的话题。。

    要回答题主的问题,我想说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的确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当下的音乐产业已经不再是上世纪80~90年代的那套经营模式了。对于问题一的回答是运作模式已经不再使用,作曲,编曲,歌手已经不再能够通过贩卖自己创作的音乐。首先对于音乐产业来说这并不是一个悲观的消息,为什么?因为我们的信息技术已经完全的普及到了平民百姓,由于数据复制实在太简便了,从线下的各类存储设备进行数据传输,到从线上的流媒体,云存储。在这时候可以用经济学大神级的“科斯定律”来解释,大致上来说就是当交易费用为零时(通过复制而获得几乎零成本),市场将会朝最高效率分配的模式发展,相反如果为了维系某种制度的成本太高,这种制度就会被舍弃。产权制是从17世纪早期就开始了,劳动者拥有自己劳动生产所得的支配,这是人类文明非常重要的进步,然而对于300多年后的今天,似乎这个制度已经需要开始做一些调整了。整个市场的需求就是朝多元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用户来说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音乐,而并非是“公认为最好”的音乐,封闭产权反而进一步限制了原本就有限的客户群。而且面对如此便捷的传播媒介保护产权也几乎变得不可行,即使从数据代码上入手,设置权限才能进行复制,这非常不符合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及时性和便捷性,成本也将会非常昂贵而效率却不见得好,所以在未来信息社会中是非常难以实现知识产权的保护的。那么音乐制作者的劳动收入回报该如何得到保障?我最近和别人一起做的课题就尝试解决这个问题,音乐人不再依赖传统的卖唱片,卖单曲的方式获得主要收入,而是要另辟新径。对于音乐人来说粉丝数量就是最直接的劳动回报,一个用户可以同时成为多个音乐人的粉丝,也可以拒绝关注或者收听某些音乐人。很多人说关注换不了钱啊,难道最后音乐人要考打广告赚钱吗?其实不是,广告只是将关注度转化为资金的最基础方法,实际上还有成千上万种更聪明的办法,音乐人的收入还可以通过演唱会等现场互动活动,或者转向研究,为游戏电脑,电影,动画等制作音乐,为设备开发组担当艺术顾问等等。比如苹果公司开发Apple Music,所有新用户都可以体验长达三个月时间的完全免费体验,作为苹果这种信息产品公司,他们靠贩卖设备赚钱,因为他们生产的是作为媒体播放的终端,用户如果要听音乐,就肯定需要从索尼,苹果,等品牌中选择一种来购买这种终端设备,最后音乐人就可以与这些索尼,苹果等大公司形成相互双赢。。而且这些擅长生产高精电子设备的厂商,对于音乐人的帮助是莫大的,就好像粮食和水对普通人的需求那样。。这样的免费模式是对双方市场发展都有好处的,既然信息资源是平等的也都是通过平台就可以方便复制的(成本趋向于零),那么设备厂商的竞争也会更加趋向于更好的性能和更实用的功能的多元化发展。。最后音乐人就不再是最上游,最上游而是通过前期注资给音乐人的企业,就已经完成它们创作的劳动回报,最后音乐产生的价值交由市场多元性自己去消化,音乐人也由此获得更多的自由不再那么受经纪人制约,因为一切预测都是徒劳通过大数据技术早就可以获得一个很直观的信息了,音乐人本身就代表了一切预测结果,而且音乐人自己显然要比经纪人知道什么样的音乐和技巧更能够符合人的需要,而不是钱的需要。。。。

    第二个问题,这就是一个市场自我消化的过程,在多元化的信息社会中,所有人在各自的不同信息处理能力下,都可以建立自己独立的审美偏好,民间会不断的冒出各种“神曲”,而慢慢的“神曲”制作水平也会逐渐提高。。因为音乐将会而不是被主流媒体评名的推送,一首歌曲就好像在一箱苹果中的一分子,不管是甜的红的大的最后都会被消化掉。。不类型的音乐也会这样被各个阶层的用户给逐渐吸收掉,明星,偶像,等卖唱卖跳的存在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在中国,由于上一代领导人只看经济上的“数字”而无法理解市场实际结果的情况下,这些效益最大化的活动很快就被一部分“拥有权力资源”的商人推动,霸占了整个媒体资源。而庆幸的是在这几年的反腐整治改革过程中,这个问题自然就可以得到慢慢的解决,随着市场进一步开放,贴近老百姓,贴近日常生活,符合文化产业健康发展的逐步会越来越多。。。。公园的广场舞大妈就非常直接的表现出了中国市场拥有庞大的艺术需求,只要这个改革推进继续进行下去,我相信若干年后一个健康并且优秀的市场一定会在中国实现的,多元化程度甚至远远的超过日本和美国,艺术普及的力度深入话后,没准过个十来年,广场大妈都能说出比美国大学里只会写论文扯淡的教授有更好的见解。。

  5. 杨夏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为前从业者,在版权糟糕的竞争年代做过几年产品,趟过无数浑水。

    每年都听各种转变论调,对「狼来了」着实提不起感觉了。。。

    长期都是,高谈阔论的人多,真正去为转变做事的人少。

    一边嚷嚷着爱音乐、支持音乐,一边对版权变革,导致各家音乐服务商曲库资源变动引起侵权歌曲下架、自己听不到免费歌曲又要大骂,用着含有侵权歌曲的音乐服务,还大赞其为良心厂家。

    要怎么发展?

    普及版权意识,从自我做起,不要做侵权者的「帮凶」,力所能及的支持正版。

    告诉你能影响的朋友,音乐跟商品一样是要花钱的。

    ——————————

    个人业余时间的一个音乐小项目

    作词—创作、交流歌词之美 on the App Store

  6. 忍冬
    理由
    举报 取消

    太多人回答了音乐产业内部如何调整,懒得斗嘴,就补充一点大环境的要求吧,我们的音乐还停留在延安时期的大众文艺阶段,不过将大众的“我们”,变成了“我”而已。赵丹的遗言

    《管得太具体,文艺没希望》

    《人民日报》正开展“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把文艺事业搞活”的讨论。看到“改善”、“搞活”的标题,颇喜;看到“编者按”中“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必须改善,通过改善来达到加强,在这方面我们是坚定不移的”,又忧心忡忡了。我不知道“编者按”中“我们”的范围有多广。我只知道,我们有些艺术家——为党的事业忠心耿耿、不屈不挠,一听到要“加强党的领导”,就会条件反射地发怵。因为,积历次政治运动之经验,每一次加强,就多一次大折腾、横干涉,直至“全面专政”。记忆犹新,犹有特殊的感受。以后可别那样“加强”了。

      我认为:加强或改善党对文艺的领导,是指党对文艺政策的掌握和落实,具体地说,就是党如何坚定不移地贯彻“双百”方针。

      至于对具体文艺创作,党究竟要不要领导?党到底怎么领导?

      党领导国民经济计划的制定,党领导农业政策、工业政策的贯彻执行;但是,党大可不必领导怎么种田、怎么做板凳、怎么裁裤子、怎么炒菜,大可不必领导作家怎么写文章、演员怎么演戏。文艺,是文艺家自己的事,如果党管文艺管得太具体,文艺就没有希望,就完蛋了。“四人帮”管文艺最具体,连演员身上一根腰带、一个补钉都管,管得八亿人民只剩下八个戏,难道还不能从反面激发我们警觉吗?!

      哪个作家是党叫他当作家,就当了作家的?鲁迅、茅盾难道真是听了党的话才写?党叫写啥才写啥?!那么,马克思又是谁叫他写的?生活、斗争——历史的进程,产生一定的文化、造就一个时代的艺术家、理论家,“各领风骚数百年”。从文艺的风骨——哲学观来说,并不是哪个党、哪个派、哪级组织、哪个支部管得了的。非要管得那么具体,就是自找麻烦,吃力不讨好,就是祸害文艺。

      每一层主管文艺的领导者,都说自己“是坚持党的文艺方针,坚持革命文艺思想的”,仿佛唯有文艺专门家们倒是眼花耳聋缺心眼的芸芸众生。否则,建国30年了,“五四”新文化运动60年了,全国无产阶级文艺大军已号称数百万,为什么从中央以至各省、区、县、公社、厂矿,几乎都还总是要请个不懂或不大懂文艺的外行来领而导之,才放心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的逻辑!尤其,越是高级的领导是外行的,权力又高度集中,于是在外行向内行的转化的过程中,百万文艺大军都得跟着踏步踏地转,何况有的领导还不肯转,因为一转化为内行,可能又不能当领导了呢?更何况生活的急遽进行速度,内行也追之不及,表现费力,再加上干扰重重,致使目前文艺阵地较受欢迎的作品,大多数也只是达到街谈巷议的大实话的水平而已。

      各文学艺术协会,各文学艺术团体,要不要硬性规定以什么思想为唯一的指导方针?要不要以某一篇著作为宗旨?我看要认真想一想、议一议。我认为不要为好。在古往今来的文艺史上,尊一家而罢黜百家之时,必不能有文艺之繁荣。

      在人大和政协五届三次会议上,代表们热烈地讨论体制问题。“体制”二字,我们艺术家原本是生疏的。后来渐渐发现:我们懒得管“体制”,“体制”可死命管住我们;逼得我们不得不认真对付对付它。

      试问,世界上有哪几个国家,像我国这般,文艺领域中的非业务干部占如此大的比例?咱们这社会,不兴说谁养活谁,因为除农民和青年(以及部分老年和妇女)外,总算各有“铁饭碗”一只。但是,为什么要死死拽住那么多非艺术干部来管住艺术家们呢?有些非艺术干部在别的工作岗位上也许会有所作为的。可是,如今那么多“游泳健将”都挤到一个“游泳池”里,就只能“插蜡烛”了。每一位“领导艺术”的干部,为了忠于职守,总要就艺术创作发言,各有一套见解,难于求得统一。像拍摄《鲁迅》这样的影片吧,我从1960年试镜头以来,胡髭留了又剃,剃了又留,历时20年了,像咱们这样大的国家,三、五部风格不同、取材时代和角度不同的《鲁迅》也该拍得出来,如今,竟然连“楼梯响”也微弱了。这不是一个演员的艺术生命经不起的问题,《鲁迅》影片之迟迟不能问世,实也联系到新一代的鲁迅式的文艺家之诞生。

      文艺创作是最有个性的,文艺创作不能搞举手通过!可以评论、可以批评、可以鼓励、可以叫好。从一个历史年代来说,文艺是不受限制、也限制不了的。

      习惯,不是真理。陋习,更不能遵为铁板钉钉的制度。层层把关、审查审不出好作品,古往今来没有一个有生命力的好作品是审查出来的!电影问题,每有争论,我都犯瘾要发言。有时也想管住自己不说。对我,已经没什么可怕的了。只觉得絮叨得够了,究竟有多少作用?……

  7. PPOPSICLE
    理由
    举报 取消

    憋不住了只想说几句不切题的。美国乐坛如果不拼颜值 那女歌手们争先恐后地脱衣服扭屁股是在干嘛?中国可能还停留在看脸的阶段 人家已经要拼裸体了。

    还有说欧美乐坛只拼才华 在我看来口水歌还是主流 也许旋律有新意 但歌词实在不敢恭维。在欧美真正有才华的音乐人也是少之又少 和国内一样。只不过他们制作水平高超 显得作品成熟 而且因为他们水平本来就高 我们会期待更多。

    中国音乐产业崛起的方向是独立走向主流、小众走进大众。民谣的流行就是典型例子 听说某一个公司也在给摩登天空做巨额投资(不知真实性)。像我不怎关注国内音乐圈的同学都听说过宋冬野 而要知道 三年前 他只是豆瓣上小范围流行而已。但你要说这个民谣圈的才华和原创性有多高 【insert smiley face here】 现阶段能赚钱就行 很多有才华的音乐人都未被挖掘或充分认同 但你也要考虑这个群体是否愿意被大众认识 毕竟他们和签约歌手不同。

  8.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首先道个歉我先匿名了.省的实名有人说我毁灭了”音乐梦想”:

    这个问题我也是醉了.几个看得出是业内人士的答案点赞数那么少

    一帮人引经据典旁征博引非要强答.

    拿着protools不按3的人咱就别强答了行吗?

    “涅槃重生”?

    实话告诉你吧. 没救了.

    题主你所看到的一切”繁荣”,无论是转椅子,还是小苹果,还是XX云音乐收费,

    它们共同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这钱最终根本没进到内容供应商手里.

    音乐行业真正的内容供应商(搞音乐的个体户居多,就叫做”内容提供者”吧)

    ,纷纷处于饿死的边缘.

    行业很繁荣,而内容越来越次,制造内容的人越来越穷.

    前几年,从业者拿着只够制造狗屎的钱,费尽心血让这个狗屎香一点,

    然后这个狗屎被一帮人包装一下喂给你们吃. 然后从业者听着自己制作的狗屎

    每天都想撞墙.

    现在我们也看开了,何必跟自己过不去? 狗屎就狗屎吧.

    所以,今年的音乐会比去年更狗屎.你大可放心.

    你觉得我夸张? 给你举个例子好了,一线歌手,一线歌手! 才几万块钱的制作费用.几万块,层层剥削,

    最后作曲作词编曲录音混音母带一大帮人分.为抢个活儿人脑袋打出狗脑袋来.

    做完歌转脸儿就听说人掏一百来万买了个家具—-一百万买家具,都不多掏点儿钱好好做个歌.

    人家就这么糊弄你.也就这么糊弄我们.

    哪位同行去年赚的盆满钵盈,哪位仁兄觉得去年比往年吃的饱,

    不妨站出来,不管你是台湾来北京正在想要不要回去的,还是做电视剧的,

    还是跟上海做游戏音乐的,体制内做晚会的,专业给好声音修音高的.

    我八成认识你.没准你也认识我,全国都加上,数都数的过来.

    说完了制作本来还想再说说演出,转念一想没什么可说的,反正,不能说不好,毕竟跟零几年比,

    至少落个饿不死.

    老崔上台都不上座的年代, 张亚东都改行儿的时代,你跟我说音乐能赚钱???

  9. 董川泓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问题我一直有那么点想答的欲望又不知道怎么下手……直到我刚刚想起来我曾经答过一个问题,叫“华语乐坛的复兴可能性有多大”

    华语乐坛的复兴可能性为多大? – 董川泓的回答

    然后你会发现版权只是一环,在这种一环扣一环的问题上,只整治版权是解决不了根源问题的

  10. 用户头像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

    本人秉持着对音乐产业环境的关心恳求各位大神来参与讨论

    这么关心产业环境,题主你想干嘛?

    通过你在补充描述里提出的两个问题,我感觉你对中国音乐产业的现状并没有太成体系的认识,纠结的问题也太过具体。

    而且:

    像欧美乐坛那样,不拼颜值,不拼故事,只拼才华

    实在是有点萌啊。

    所以总结起来就是题主想得太多了,这还不是你操心的事儿。

    如果你是音乐专业的学生,关心产业环境当然是好事儿,但有效的方式并不是在网上指点江山,而是踏实地去练练自己的专业技能(从而有机会和更专业的人士一起合作),或者是认真看几本关于文化产业的书(虽然很多书写得也略扯)。

    如果你只是纯粹的热心网友,那你的问题也可以拆解得更具体,让讨论范围更明确,让大家不至于看得无处下笔。

    梳理问题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方式,你再试试。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