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邮箱*
密码*
确认密码*
验证码*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
找回密码
忘记密码了?输入你的注册邮箱,并点击重置,稍后,你将会收到一封密码重置邮件。
有危才有机。不破不立。
新闻,内容生产,品牌传播,用户研究,传播与社会
逼迫市场变革。
没有危机,怎么打破旧有架构,建立新秩序。
谢 @迦蓝迦若 邀。
首先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因为往往我们谈到经济危机这个词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面对这件“不好”的事情总会重复发生?
温带气候有春夏秋冬四季,热带有旱季雨季,冬季万物萧瑟,旱季大地龟裂,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使用技术手段人为的消灭掉这两个季节?
但是事实上,冬季的严寒仅仅是为春天的万物萌发作准备,人为的延长夏季、秋季无法改变冬季的到来。
中国不是没有过经济危机,朱相搞的全国大下岗其实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去库存除了消灭掉这些“过剩产业”没有别的方式,当然可以用空调让你好受点罢了,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朱相之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了20年,现在又到了转换结构的时间了。
“宝武合并”?一袋好苹果和一袋烂苹果混在一起恐怕只能得到一大袋烂苹果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难!
懒得自己打字,转一篇文章,作者在知乎上也有帐号: @ou yevon 侵删。
———————————–
论生产过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知乎:
这篇回答里的经济学原理是否正确? – 经济学
这篇回答里的经济学原理是否正确?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马克思是否错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 马前卒的回答 我只问那个关于“产品 = 利润+工资+其它”推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购买力不足的基本推理是否正确。 ===================继续问的分割线===================== 如果这个基本逻辑正确,以下讨论基于这个前提。 那么使这个逻辑成立的,对社会的基本前提假设是什么?不要说“资本主义”,等于没说。个人粗看上去,似乎只要私有制成立,就有这个问题,哪怕是计划经济或奴隶制。请仔细想清楚再回答。 ===================莫名其妙的分割线==================== 我看到了很多人提到“剥削”,其实我比较反感这个提法,因为这个词总是让人觉得有道德判断的成分在里面。我们能不能用更中性的词语。 我认为一个理论成立与否不在于它是否更“善良”,一个社会制度先进与否也是如此。
这篇回答里的经济学原理是否正确?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马克思是否错判了资本主义制度? – 马前卒的回答
我只问那个关于“产品 = 利润+工资+其它”推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购买力不足的基本推理是否正确。
===================继续问的分割线=====================
如果这个基本逻辑正确,以下讨论基于这个前提。
那么使这个逻辑成立的,对社会的基本前提假设是什么?不要说“资本主义”,等于没说。个人粗看上去,似乎只要私有制成立,就有这个问题,哪怕是计划经济或奴隶制。请仔细想清楚再回答。
===================莫名其妙的分割线====================
我看到了很多人提到“剥削”,其实我比较反感这个提法,因为这个词总是让人觉得有道德判断的成分在里面。我们能不能用更中性的词语。
我认为一个理论成立与否不在于它是否更“善良”,一个社会制度先进与否也是如此。
以及yevon_ou的回答:
一)贵知很Low
就总体而言,知乎是一个SB弱智网站。
理工男聚集之处,水平处于“匠气”中游。你让他们谈一点机械,电子,天文学知识,能惊得你目瞪口呆。可一旦上升到“宗师”层次,则一无是处。
“匠气”不足奇。因为我们整个社会中游就是这个水平。值得指出的是,“匠气”者,很多回答都是错误的。真的到了宗师级别,则知乎目前绝大多数的“共识”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这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
你设想一下,几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其中大多数的人还都有本科文凭。
而知乎用户,对于知乎的问答是“认真”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真心兢兢业业地在回帖,真心以为自己写的,答复的,是符合逻辑的,是呕心沥血写的。
哪怕写一篇学术论文,这样的态度也是足够的。
而事实结果呢。他们是一群SB。就象小学生讨论国际形势一般,荒谬绝伦。根本就没法听。
而那群小学生还觉得自己最聪明,还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用最严谨,最认真,花费无数精力写的研究报告。却是从头到尾的垃圾,直接拿去擦靴子的。
逻辑都是断层的,脑子都是浆糊的,推理都是你妈教的。你TNND怎么拿到毕业文凭的!
同胞们,你们不是小学生啊。
男性用户平均35岁,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栋梁”,是“骨干”,是知识分子和精英人群。
如果我们祖国的大学生都是一群猪。如果马前卒之类的工业党都是一群猪。
你说,你要不要哭泣。
谨以此此篇献给我国的启蒙事业。愿科学和文明普照中华民族。
科学尚未普及。
二)独立思考
西方人说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知乎圣婊心立刻跳起来说,“俺有的,俺有的”。
不,你没有。
譬如说,“去吃屎”。则任何人都不会去吃的。
而如果你说,“大家比赛去吃屎,勇夺第一名”。则80%的人会被套进去。他们只会觉得抢第一是好的,而不去想后面的必要性。这个例子解释了很多读研考博的蠢材的悲惨命运。
但是,更复杂的说法,是“有助于你在吃屎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50个python函数库”。
看到这个标题,知乎男基本都被绕进去了。没一个爬得出来。这才叫一个个吃得欢。
所谓骗术,就是圈套之外还有圈套。坑外有坑,这样才能坑得你醒不过来。
这个故事,在如题本文中,表现得同样清楚。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
这个问题的大坑在于,“他一开始就假设:经济危机是不好的”。
就好比前二天知乎那帮SB问,“税收能否抑制贫富分化”。
哥哥上去二个耳光;
“啪啪”,那个问题的大坑在于,“你上手就假设贫富分化是坏的,不好的”。
所以呢,你的回答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抑制贫富分化”,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所以哥哥非常有信心,直接就说“虽然没看你们的答案,但想必全部都是错的”。
“估计300帖内都不会有正确答案,因为贵知很Low”。
这同时也是zhihu的一个悲哀。
因为我知道,无论你再看多少个回帖,知乎用户的水平线始终是个Low货。始终局限在“经济危机有害,怎样避免”。
那帮肉猪无论讨论了多少回,最终结果必然是错的。他们觉得很认真,觉得很严谨,觉得自己是精英范。可事实他们就是一群义和团。
这才是真正悲哀的事。
这是武器的代差。
三)经济危机
这个才是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才是科学。
而知乎的那帮蒙昧男,没有经受过正统的教育。从小被马列洗脑,看着他们可怜又可悲。
从学术上讲,“经济危机”实质是一场“新陈代谢”的过程。
在生产中,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腐朽,越来越不合时宜。
我们知道,腐朽的东西,就得让他死掉。
每当你看到大公司领导站在台上指手画脚,满嘴喷粪。冗长的会议开了三个小时还不结束。
你就会想:“所有的错误都必须接受惩罚”。
公司颟邗,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领导喷粪,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腐朽官僚,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你给黑鬼放房贷,你就得有坏账。
如果让公司企业们“永远不死”,这才是不合理的。
那帮混蛋上班不好好干活偷懒闲工,拉帮结伙,政治斗争,这样的企业不破产,才是不合天理的。
所以正统的经济学,对于“企业破产”,是持有非常正面的态度的。
你破产,说明你效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准。
那就是活该。
四)宏观破产
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说,他们讨论的,并不是一家企业的“破产”。
而是宏观上,整体大规模企业的破产,好比今年的GDP,比去年降低了-10%
对于他们的反驳,也非常简单。
如果说微观上的破产,是一家企业犯的错误。
难道宏观上的破产,不就是(同时)1000000家企业犯的错误?
有人说,“计划经济”不存在经济周期,不存在宏观上破产的现象。
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你TMD眼睛瞎了,还是良心瞎了。
因为错误只能被转移,而从来不会被消灭。
任何一个商业行为,都有可能产生“错误”的。
譬如我发明了一个“无尼古丁香烟”,发明了一个iPad,这二项都是伟大的发明。请问其市场预期销售是如何。
答案是:前者大败,后者大胜。
可是当你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在发布会的前一夜,“你是全然一无所知的”。
一无所知这一点,无论你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答案都是一样的。
谁也不能预测未来。
那么,区别是什么呢。区别是结算单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结算单位是“企业”。无尼古丁香烟让Philips Morris亏掉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身家。一大批高管和CEO被解职。
我们知道,生物体其实是一个“接触—感知—反馈”过程,那一块肌体腐坏了,就切掉他,然后剩下的就越来越健康。
在市场经济下,犯了错的CEO和高管们就被解雇。犯了错的公司就股价下跌。
而在计划经济下,他的结算单位是“国家”。
我们常常听见了某些国营单位,某些大型项目,亏掉了几十亿上百亿。
可是结果呢,没有惩罚。大家大锅饭,拍拍屁股。
你炼钢会出废品,车床会有切错,高速公路会遇到地质事件。
谁也不能预测iPad的销量。
错误是不能被“消灭”的。错误时时刻刻在发生。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地在不停地犯错误。
区别是,市场经济的核算单位非常小。单个“企业”甚至个人。他在内部不停地优胜劣汰。
而计划经济是“死扛”。他犯了错误之后,没有一整套的“反馈”系统来把错误停下来。所以继续犯更大的错误。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接触—感知—反馈”流程,是错误的尽快改正。
我们追求的是“尽快”。改错得越早,损失越少。
你嘲笑经济有“危机衰退”,我们不在乎。
你要说1000000家企业同时改错,“大萧条”。
我们还是不在乎。
真正的实利只有一条,就是“尽快”。
为了名誉和面子“死扛”,才是计划经济的愚不可及。
五)节拍和起伏
还有嘴硬的毛左坚持说,“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也在犯错误,可我们就是喜欢他的稳定感”。
举个例子,好比市场经济的增长率是6%,8%,6%,8%,6%,8%,
计划经济的增长率是5%,5%,5%,5%,5%,5%
可是毛左的嘴里,计划经济丑也丑得可爱。你看我们的成绩稳定呀。
周星驰语: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对于懦夫而言,稳定也是一种享受。
可问题是,不仅仅“无经济危机”是一种不值得追求的目标。
它也是不可能被追求的。
5%,5%,5%,5%,5%,5%,这样的稳定增长率。在理论上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邻国的澳大利亚。
时至21cn之后的国际社会分工,澳洲主要的角色是矿产出口。澳洲2400万人口,比北京市略少。
其主要的国民经济,以及运转逻辑,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一个“China的原料供应国”。
当2010~2014年时,中国的经济非常好。“铁公基”大量项目开工。对能源和矿石的需求非常大。
这一段时间,澳洲的经济非常好。澳元汇率节节上升。三大矿业巨头日夜开工。
可是到了2015年时,中国经济遭遇寒冬。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减少。
China整体的工业放缓,对能源和矿石的需求大大减少。
而这时候,澳洲的经济就放缓了。澳元大幅下跌。哪怕保守党政府再努力也没用。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澳洲的经济,是严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金融风暴中国经济放缓,外部世界的起伏,是你不能控制的。则澳洲的经济“起伏”也是不能控制的。
无论你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一样。
就生产力资源而言,他本身就有“起伏”的。好比山西一个煤矿被采光了,80后某一个年龄段劳动人口减少了。中东局势震荡,原油价格波动。
这些东西,每一个都会影响“经济衰退”。
你非要强调“无周期”“无起伏”。这是毫无意义的。难道我抚顺煤采光了,东三省经济还能和以前一样?
从历史上看,苏联体制国家,也没有任何一个做到了“消除经济周期”。
马列理论纯粹就是骗人的。骗知乎上的SB的。
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
在正统的经济学上,从来没有“经济周期”的提法。
看清楚,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提法,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困难。更不认为这是马克思“解决了”一个困难。
这二句话都是谎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受尽了鄙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认为你是科学。顶多是个笑料。
如果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少。那淡水河谷的工人们就应该回家。
到大堡礁去度假,冲浪喝冰冻啤酒。顺便再研究下技校培训班。看看能否从矿工转职成厨师。
难道中国需求减少,三大矿业还非要加班加点24小时轮轴转,“保证今年煤炭产量超过去年110%”。
帮帮忙,煤采出来放在堆场会自燃的好么,朋友。
澳洲是有“经济周期”,而人家根本就不把你马列理论放在眼里。
在正统的经济学研究上,只有“帕累托最优”这一个提法。
也就是外部环境无论怎样变化,我能给出最优化的产出。
至于这个产出是不是保持恒定,Who care Why care.
六)批改作业
在《从来不存在四万亿 #850》一文中,我们写道:
和傻空辩论讲道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的逻辑断层太多,多到了难以批改作业的程度。 譬如一篇典型的傻空作文。写到了“因为A,所以H”的分析。 他是这样写的:A->B->C->D->E->F->G->H 但是你和他说,A->B是错的。 B->C也是错的。 所以A->“Not B”->C, 也就是A到C的逻辑反而是顺畅的。负负得正。 唉,这都什么事啊。
和傻空辩论讲道理,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因为他们的逻辑断层太多,多到了难以批改作业的程度。
譬如一篇典型的傻空作文。写到了“因为A,所以H”的分析。
他是这样写的:A->B->C->D->E->F->G->H
但是你和他说,A->B是错的。
B->C也是错的。
所以A->“Not B”->C,
也就是A到C的逻辑反而是顺畅的。负负得正。
唉,这都什么事啊。
我们看回原文: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推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购买力不足的基本推理
在对知乎蠢货批改作业时,这一条现象也是适用的。
RT,我们在前文说到,“经济危机”不是坏事。相反是一件好事。意味着错误的修正。
我们看回zhihu这帮猪的逻辑链,A->B->C->D->E->F->G->H
我们知道,这帮蠢货的ABCDEFGH哪一句话都不对。
从A->B,B->C所有的逻辑都不对。推理都是你他妈的教的。
我们接下来主要讲第四句:“资本主义会导致购买力不足么”。
马克思最著名的二句论断
我们知道,他的第一句话是彻底错误的。根本就是一句笑料。
我们现在告诉你,他的第二句话也是错的。
七)二元岛屿
设想一下,假设有一个国家,他由二个大型岛屿组成。一个A岛,一个B岛。
二岛之间,隔开一片遥远的洋面“暴风海”,风浪大作。
这样的设定,AB之间还是有商业和贸易的联系。但是频率非常低,譬如每年一艘小船。
好了,现在A岛都是由“勤奋居民”组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劳动精神,日以继夜地工作,发展科技,构造基建,法制清廉。
而B岛都是“懒惰民族”。整天吃吃喝喝学黑人跳舞。拿到工资立刻花光不上班。酗酒偷窃斗殴撒谎,政治腐败。
那么,我们要问你几个问题;
1) A岛经济可以发展么
2) A岛经济发展,是靠剥削B岛而来的么
3) 如果AB岛间的航班彻底停开。A岛经济会停滞么。
答案至为简单。
1)A岛经济可以独自发展
2)没剥削
3)不会
因为A岛的经济发展,可以视为A岛“内部”的事务。任何一个经济体,总是可以独立发展经济的。
而A岛对B岛,也完全没有剥削。我一共一年才来一艘帆船。带来的物资微不足道。你怎么可以赖在我头上。
我们再继续提问;
4)A岛会发生“经济危机”么。
5)A岛经济危机,是因为B岛“购买力不足”么。
答案是:
4)会
5)不是
这个解释也非常地清晰和明显。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发生“经济危机”。新城代谢,把腐朽的老态的公司们淘汰出市场。
可是A岛的经济危机,是因为B岛“购买力不足”么。开什么玩笑。你一年才一艘船。
这就完美地解释了卡尔·马克思关于“购买力不足”的胡说八道。
马克思总是喜欢把人类分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然后他信誓旦旦的说。资产阶级的货物肯定是卖不出去的。因为他们不肯把钱送给无产阶级。
开什么玩笑!美国的凯迪拉克卖不动,难道是因为坦桑尼亚的非洲黑叔叔没有购买力么。
你要记住:
永远不存在“购买力不足”现象。人家压根就没想把商品卖给无产阶级。别自作多情了好么。
话说太平洋的东岸,有一个国家,叫做美利坚。
话说印度洋的西岸,有一个国家,名叫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黑叔叔们,天天都在担心。“俺们人均收入不足1美金”。
“美国货那么贵,俺们怎么买得起呀”。
“美国缺了俺们埃塞俄比亚消费者,岂不是要购买力不足了”。
“埃塞俄比亚拯救美国”。
一直等到有一天,黑叔叔们在报纸上,偶尔看到一条“Cardilac滞销”的新闻。于是更兴奋了。
“凯迪拉克滞销了,说明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俺们埃塞俄比亚买不起,美帝药丸”。
“资本主义的内生性,决定需求不足”。
“美国经济行将崩溃”。
结论还是埃塞俄比亚拯救美国。
那怎么办呢。要不要让美帝无偿赠送黑叔叔几百亿美金,买Cardilac“拯救经济”?
滚就一个字,SB
八)穷国的卑劣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里面,有一段著名的“月亮城”故事。
它讲是月亮城里面一个村庄,由于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大工厂大资本家的商品大量涌入。
于是村庄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木匠漆匠手工艺人纷纷失业。整个村子陷入了极度的贫穷。
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共产主义典型教育“破产”的桥段。
讲的是大工业抢走了手工艺人饭碗,小工人纷纷破产。
接下来一段,就是“工人没有收入,购买力不足”,导致经济危机了。
坦白说,当年看到这一段时。没看懂。
以我浅薄的七八岁智商,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贸易”是怎样使得一个村庄变穷的。
假设IKEA家具把你最后一个铜板都榨光了。而你需要板凳,你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作为一个个人,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
作为一个村庄,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化肥农药铁犁饲料。不会饿死。
作为一个国家,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钢铁石油飞机轮船电器化工药物谷物。
如果一个村庄,能活生生把自己饿死。我实在不能明白马克思的逻辑。
如果你的白银流出,你的物价自然降低。降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战胜洋货了。
如果一个村庄,购买洋货。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则这个村庄的工资,会降到非常非常低。低到土货足以对洋货产生价格优势。
各位你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外根本就不是被当作一门“科学”对待的。最多是一门笑料。
为什么,因为他不讲逻辑。从逻辑上无法自洽。
从来不存在“购买力不足”。不仅A岛没有,B岛也没有。
A岛不用担心他的凯迪拉克卖不掉。
B岛也不用担心活生生饿死。
根本不存在“生产过剩”。连这个话题都不存在。知乎那帮SB写几千字分析个鬼啊。
问题:
6)B岛会买不起A岛的货物么
7)B岛会陷入贫穷么
答:
6)会
7)不会。最坏的情况就是只消费国产货。
8)最不要脸的情况是什么
8)最不要脸的是B岛不工作,又不肯消费B岛国产货。非得想享用A岛高档货。还诅咒指责A岛不免费送给他们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九)结语
在知乎原文中,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1)经济危机是好事,越早越好。
2)必然性是好事。先进制度。
3)购买力不足是谎言。永远不存在购买力不足。
4) 你是个SB,因为你希望凯迪拉克折价送给你。
然后你看看下面的回帖,凡是发言的,统统回一个SB1,SB2,SB3,45678,把标签贴上去。
然后哥哥就被封id了。
————————————
原文地址:【微信】论生产过剩 #F320
世界性经济危机玩得超级大的话,好像在历史上弄出来了一战二战。
这回不知道会有多大哈,希望今日世界的一哥二哥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抄家伙就好。
若说经济危机有什么好处,一定会打破社会及世界的旧有层级及秩序,对于借机上位的国家与阶层算是好事?
但对于一般老百姓,有云,宁为太平犬哈。
确实是个好问题
这么好的问题都没人答,我帮你邀请
市场出清
抄底优质资产
活下来的巨头变垄断
迫使部份企业研究技术
领先突破的成独角兽
对个人来说 娱乐行业大发展啊
同等价格可以艹的更加又得挑啊
至于会恶性通胀还是通缩就说不准了
危到特别危 对外输出武力还是内部( )
胆子大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多少的向上流动的机会
开车换到不是要顿挫一下吗?呵呵。
目前最高票转的ou yevon的那篇文章抖机灵的嫌疑挺大的,试着分析一下,聊聊经济危机。
这篇文章前三段没多大问题,包括骂SB的部分,因为经济学说实话就是互骂SB,骂政府SB,骂民众SB,最后发现社会发展,自己得出的结论变成SB的一个学科。指出的马经的一些错误也有道理。
第四段有问题,第四段方向上没错,但经济学上不是这么定义的计划经济的,计划经济也是有反馈和纠错机制。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的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虽然计划经济在实行的其初期优越性会比市场经济好,但随着时间发展政府企业管理成本会不断上升无法回归,从数学模型上管理成本最后会往正无穷发展,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研究。
五段到八段就完全是抖机灵了,懒的分析辩驳,也很难辩驳。因为结论都是在作者提出的假设下得出的结论,但这些假设结论就跟今天还有10个股票涨停,100个股票跌停,只指着涨停的说大牛市啊!是一个道理。
前面批评马经是假设经济危机都是有害的,这几段里面一样,自己设了不少脱离实际想当然得假设。例如AB岛,全球化时代说AB岛,等过十年孤立主力彻底发展起来再说吧!
“你只要滞留在“抑制贫富分化”,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文中写的这一段是他观点的核心,也是最大的抖机灵。提出一个看似无法反驳的假设,然后告诉你是错的。这里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危机无害,是经济自身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观点如果认真讨论,当然不是抖机灵。
但这篇文章并没有认真讨论这个观点,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典型的经济学SB型理论,见得多了,有点见怪不怪了。
“在正统的经济学上,从来没有“经济周期”的提法。”来搞笑的,凯恩斯主义有周期,美林时钟有周期。
“你嘲笑经济有“危机衰退”,我们不在乎。
真正的实利只有一条,就是“尽快”。”作死思想典型,害人思想典型,坑队友思想典型。
和文章五到八举的例子,在我看来都是抖机灵,因为这些说法和案例,既脱离了经济学的实际,又脱离了现实情况的实际。贫富差距分化这个问题太大,变数太多,国情也不同,不敢谈。凭记忆说一下对经济危机的态度变化,肯定有很多错漏的地方,但大致的趋势应该没问题。经济危机肯定要从1929年开始说呗,大萧条的危害就不普及了。当时经济学的发展完全不够,思想准备不足,危机发生后大家基本处于懵逼状态。胡佛总统喊出的让每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竞选口号就可以看出来危机发生前大家对经济的乐观。危机爆发的突然性,政府没有相应的准备也是经济危机危害的助推剂。回头看,你想想看对经历对过1929大萧条的人说经济危机木有什么的啦,只是经济的正常变动啦,破产一些企业、弄瘫痪一些政府、饿死一些人,过二十年就好啦!人家是真真的要拿大耳刮子抽你的。
之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美苏发展,两极崛起,马克思理论和马经经常被拿出来批评西方的经济学制度。西方凯恩斯主义发展,对危机的态度就是我知道我有危机,但是我不反对政府干预,能解决危机。会不会萧条谁都不知道,共产主义国家就在等西方第二次大萧条,可惜NM没等到。
然后到60年代西方经济学就发展的比较完善,开始反攻了。欧洲当时也有些比较靠谱的流派,其中一些吸收了从几次共产国际分裂、布尔什维克分裂出来的团体和思想。看过一个比较靠谱的反攻理论,研究方向是马克思理论并不适应六十年代现状。提出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不够繁荣,资本家没有完成资本积累,要压榨工人,所以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六十年代资本家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可以在赚取足够利润的同时不压榨得工人饥寒交迫,阶级矛盾已经缓解。同时,随着生产力发展,能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群体已经不是工人,而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和资本家阶级间的流动是可能的,工人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在现在已经极低。
这些流派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吸收了部分马的理论,认为经济制度以自由经济为主,需要吸收部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处,北欧就是实践的典型。
他们对马经的批评较温和,而且说实话,马经是啥时候写的,离1960年这么远了,到了那个时代有不适应的地方其实很正常。
到七八十年代,苏危机频发,慢慢自己都想改革了。美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形成,用数学理论模型推导出计划经济的管理成本无限膨胀,马经节节败退。后面自由经济慢慢抬头,但同时对经济危机有态度有策略,重视但不再恐惧。
然后中国改革,苏崩溃,美元体系完善。鹰酱独步天下,布局全球化。89年,97到98年,互联网泡沫,基本上每次危机之后都收割其他国家迅速恢复而且发展的更好,算上六八十年代差不多总共五十年的盛世了。主流的观点就开始慢慢变成经济危机算啥啊,哦呵呵呵呵,我才不care哪!1999年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然后报应来的也不慢2008年就被金融危机干挺了。
08年金融危机时候开始的时候态度也是我才不care哪,不救雷曼,雷曼死了。然后发现我靠,局势不对啊,发展下去一大批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死,整个金融体系要崩溃,不得不救。救助之后危机迅速缓解,大家也变得并没有太悲观。大家只是觉得死道友不死贫道,未来还会好的,有毒资产只要不是在我手里爆了就行。各种相互埋怨甩锅坑队友,各界指责投行,指责美联储,指责政府,怒骂华尔街没有好人,美联储就是SB,华尔街继续挣他的钱。反正就是危机爆发一下,然后别人死(指破产)了我活了,收割一下啦!
但是欧元危机之后,好多人开始意识到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之后,央行经常都会成立救助基金、购买债务、印钱放水,执行最终贷款人的义务。这里面是有国家和政府站在后面为央行的信用背书的。然而欧元危机之后,大家忽然发现了之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央行背后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政府的,他能不能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一直行使好最终贷款人的义务并不确定。一个希腊还好,德法还兜的住,要是危机再严重一下东腊、南腊、北腊一起都来了,德法兜不住,那咋搞?要是欧元区解体了咋搞,那画面太美大家不敢想象!
之后央行、经济学派、金融大鳄都开始反思,发现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全球化的信用时代,之前延续下来的货币财政政策存在隐患,宏观经济学派被干挺了一批人(就是之前大家都认为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现在发现有问题了,但是什么是对的还研究不出来),央行之间开始乱战互砍。
目前没有达成共识,初步得出的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观点是1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全球化的信用时代,之前延续下来的货币财政政策存在隐患。2危机只是延后了,过几年还会爆。但危机爆发的时间、程度,会不会引发萧条,整个金融体系会不会崩溃这些事上大家没有达成共识。
经济学派和金融大鳄的观点太多,我能力也不够,说不了,也不敢说。政府和央行的态度却是很明了的,一是尽量推迟危机的爆发,二是我能接受危机爆发但是我要做最后一个爆发危机的。全球化的时代,苍天饶过谁,东南亚爆发个金融危机,火烧啊烧的最后都烧到俄罗斯去了,A岛B岛这样的说法现在真心就是抖机灵。韩国东南亚这样量级的经济体爆发危机,中美难免都有挨三刀的,更何况现在是美欧中日俄澳没有一个情况好很的。
国政府和央行或许理论上不怕危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各国经济现在联系都太紧密了,割裂不了。这次大家要死一起死,谁都别想逃。但是,非常可怕的是成为第一批在危机中被干挺的家伙,因为资本会疯狂外逃,避险。资本外逃又会让问题严重的国家死的更惨,乃至萧条,而让资本涌入的国家更有可能活下来。最终输者清盘,赢家通吃。
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家核心产业的优质企业被成批干挺破产收购,行业清盘,人才断代。日本和东南亚都被干挺,日本失去二十年,东南亚迅速重新重新抬头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东南亚之前到现在并没有无法迅速重建的企业和行业。想想把中兴华为腾讯阿里的员工丢出公司五年,做司机端盘子,五年后经济恢复,他们重建的起来公司和行业吗?很难了,韩国当年就拼力保住了一批财阀国企,甚至不惜把国内排前几的银行都出售。
现在政府和央行的准备就是大家一边互砍一边稳住局势,干死浑水摸鱼的,自己好好存点钱。然后等过几年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随时坑死其他央行盟友,避免自己崩盘萧条,被其他国家政府企业收割。
以下是个人私人观点
发一个今年发生的事江西赛维拿出破产重整计划草案 14家银行亏掉200亿
以后经济危机是经济自身新陈代谢的过程,大家不用担心哪这样的宣传会很多的!内心OS是不是你赶快去死一死,在你死了之后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妻子和房子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少为央行少为人民币担心哪,
“货币银行理论中的基础——关于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概念和理论,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即认为存在着中立的“资金”概念,银行是资金的中介机构,银行体系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循环过程来创造货币。”
“依据贷款创造货币理论,2003年他用三个小时说服了基于存款创造货币理论、较早提出存款派生循环的哥伦比亚大学米什金教授,米什金表示将在修订的教科书《货币金融学》中删除这个例子。”
这是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3年做的事,相关理论国内还没有翻译,讨论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是说领先国内相关领域差不多有20年。
9月看的一个报告“救亡图存:美联储回归与全球治理体系之变革”文末有对耶伦Jackson hole演讲和演讲之前美联储所披露的D-R工作论文的编译,看完真心觉得是神之间的战争…别说参与了,看都难看懂啊!
在美国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说点个人体验。
知乎很多人描述的经济危机是大量失业,市道萧条,房价降了也买不起房。其实对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除非是三十年代那种大萧条,一般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增加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还有工作的工薪阶层收入不会比之前差太多。经济危机受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两端,有钱人赚钱困难,穷人谋生不易。经济好的时候钱大部分给有钱人赚走了,普通人没分享到多少好处却得承担物价被炒高的结果。经济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一下都便宜了,到处都是抄底价。只有危机的时候有钱人才会有可能不得不割点肉给你拣。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才开始的是普通人拣便宜的最佳时候,经济危机开始一阵后往往政府会大量印钞劫贫济富,这时抄底价就消失了。
绝对真的个人体验。我就这么样在美国2008年危机时从买不起房的无房户抄底变成了小地主,感谢经济危机让我能提前十年退休。
经济危机和女人的月经一样,流血、阵痛、周期规律。
昵称*
E-Mail*
回复内容*
回复 ( 10 )
逼迫市场变革。
没有危机,怎么打破旧有架构,建立新秩序。
谢 @迦蓝迦若 邀。
首先这确实是个好问题,因为往往我们谈到经济危机这个词的时候总会不自觉地认为这是一件不好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这么多年来面对这件“不好”的事情总会重复发生?
温带气候有春夏秋冬四季,热带有旱季雨季,冬季万物萧瑟,旱季大地龟裂,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使用技术手段人为的消灭掉这两个季节?
但是事实上,冬季的严寒仅仅是为春天的万物萌发作准备,人为的延长夏季、秋季无法改变冬季的到来。
中国不是没有过经济危机,朱相搞的全国大下岗其实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去产能去库存除了消灭掉这些“过剩产业”没有别的方式,当然可以用空调让你好受点罢了,当然我们也看到了,朱相之后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了20年,现在又到了转换结构的时间了。
“宝武合并”?一袋好苹果和一袋烂苹果混在一起恐怕只能得到一大袋烂苹果吧?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难!
懒得自己打字,转一篇文章,作者在知乎上也有帐号: @ou yevon 侵删。
———————————–
论生产过剩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知乎:
这篇回答里的经济学原理是否正确? – 经济学
以及yevon_ou的回答:
一)贵知很Low
就总体而言,知乎是一个SB弱智网站。
理工男聚集之处,水平处于“匠气”中游。你让他们谈一点机械,电子,天文学知识,能惊得你目瞪口呆。可一旦上升到“宗师”层次,则一无是处。
“匠气”不足奇。因为我们整个社会中游就是这个水平。值得指出的是,“匠气”者,很多回答都是错误的。真的到了宗师级别,则知乎目前绝大多数的“共识”和“结论”都是错误的。
这是一件细思恐极的事。
你设想一下,几百万人聚集在一起,其中大多数的人还都有本科文凭。
而知乎用户,对于知乎的问答是“认真”的。也就是说,他们是真心兢兢业业地在回帖,真心以为自己写的,答复的,是符合逻辑的,是呕心沥血写的。
哪怕写一篇学术论文,这样的态度也是足够的。
而事实结果呢。他们是一群SB。就象小学生讨论国际形势一般,荒谬绝伦。根本就没法听。
而那群小学生还觉得自己最聪明,还争得面红耳赤。
他们用最严谨,最认真,花费无数精力写的研究报告。却是从头到尾的垃圾,直接拿去擦靴子的。
逻辑都是断层的,脑子都是浆糊的,推理都是你妈教的。你TNND怎么拿到毕业文凭的!
同胞们,你们不是小学生啊。
男性用户平均35岁,他们是我们这个国家的“栋梁”,是“骨干”,是知识分子和精英人群。
如果我们祖国的大学生都是一群猪。如果马前卒之类的工业党都是一群猪。
你说,你要不要哭泣。
谨以此此篇献给我国的启蒙事业。愿科学和文明普照中华民族。
科学尚未普及。
二)独立思考
西方人说中国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知乎圣婊心立刻跳起来说,“俺有的,俺有的”。
不,你没有。
譬如说,“去吃屎”。则任何人都不会去吃的。
而如果你说,“大家比赛去吃屎,勇夺第一名”。则80%的人会被套进去。他们只会觉得抢第一是好的,而不去想后面的必要性。这个例子解释了很多读研考博的蠢材的悲惨命运。
但是,更复杂的说法,是“有助于你在吃屎大赛中勇夺第一名的50个python函数库”。
看到这个标题,知乎男基本都被绕进去了。没一个爬得出来。这才叫一个个吃得欢。
所谓骗术,就是圈套之外还有圈套。坑外有坑,这样才能坑得你醒不过来。
这个故事,在如题本文中,表现得同样清楚。
这个问题的大坑在于,“他一开始就假设:经济危机是不好的”。
就好比前二天知乎那帮SB问,“税收能否抑制贫富分化”。
哥哥上去二个耳光;
“啪啪”,那个问题的大坑在于,“你上手就假设贫富分化是坏的,不好的”。
所以呢,你的回答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抑制贫富分化”,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所以哥哥非常有信心,直接就说“虽然没看你们的答案,但想必全部都是错的”。
“估计300帖内都不会有正确答案,因为贵知很Low”。
这同时也是zhihu的一个悲哀。
因为我知道,无论你再看多少个回帖,知乎用户的水平线始终是个Low货。始终局限在“经济危机有害,怎样避免”。
那帮肉猪无论讨论了多少回,最终结果必然是错的。他们觉得很认真,觉得很严谨,觉得自己是精英范。可事实他们就是一群义和团。
这才是真正悲哀的事。
这是武器的代差。
三)经济危机
这个才是正确的经济学理论。才是科学。
而知乎的那帮蒙昧男,没有经受过正统的教育。从小被马列洗脑,看着他们可怜又可悲。
从学术上讲,“经济危机”实质是一场“新陈代谢”的过程。
在生产中,肯定会有一些企业,变得越来越臃肿,越来越腐朽,越来越不合时宜。
我们知道,腐朽的东西,就得让他死掉。
每当你看到大公司领导站在台上指手画脚,满嘴喷粪。冗长的会议开了三个小时还不结束。
你就会想:“所有的错误都必须接受惩罚”。
公司颟邗,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领导喷粪,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腐朽官僚,就应该亏损。这才是天道。
你给黑鬼放房贷,你就得有坏账。
如果让公司企业们“永远不死”,这才是不合理的。
那帮混蛋上班不好好干活偷懒闲工,拉帮结伙,政治斗争,这样的企业不破产,才是不合天理的。
所以正统的经济学,对于“企业破产”,是持有非常正面的态度的。
你破产,说明你效率低于社会平均水准。
那就是活该。
四)宏观破产
支持马克思主义的人会说,他们讨论的,并不是一家企业的“破产”。
而是宏观上,整体大规模企业的破产,好比今年的GDP,比去年降低了-10%
对于他们的反驳,也非常简单。
如果说微观上的破产,是一家企业犯的错误。
难道宏观上的破产,不就是(同时)1000000家企业犯的错误?
有人说,“计划经济”不存在经济周期,不存在宏观上破产的现象。
这纯粹是胡说八道。你TMD眼睛瞎了,还是良心瞎了。
因为错误只能被转移,而从来不会被消灭。
任何一个商业行为,都有可能产生“错误”的。
譬如我发明了一个“无尼古丁香烟”,发明了一个iPad,这二项都是伟大的发明。请问其市场预期销售是如何。
答案是:前者大败,后者大胜。
可是当你这个产品推向市场,在发布会的前一夜,“你是全然一无所知的”。
一无所知这一点,无论你是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答案都是一样的。
谁也不能预测未来。
那么,区别是什么呢。区别是结算单位。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结算单位是“企业”。无尼古丁香烟让Philips Morris亏掉了大约三分之一的身家。一大批高管和CEO被解职。
我们知道,生物体其实是一个“接触—感知—反馈”过程,那一块肌体腐坏了,就切掉他,然后剩下的就越来越健康。
在市场经济下,犯了错的CEO和高管们就被解雇。犯了错的公司就股价下跌。
而在计划经济下,他的结算单位是“国家”。
我们常常听见了某些国营单位,某些大型项目,亏掉了几十亿上百亿。
可是结果呢,没有惩罚。大家大锅饭,拍拍屁股。
你炼钢会出废品,车床会有切错,高速公路会遇到地质事件。
谁也不能预测iPad的销量。
错误是不能被“消灭”的。错误时时刻刻在发生。
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一样地在不停地犯错误。
区别是,市场经济的核算单位非常小。单个“企业”甚至个人。他在内部不停地优胜劣汰。
而计划经济是“死扛”。他犯了错误之后,没有一整套的“反馈”系统来把错误停下来。所以继续犯更大的错误。
我们真正关心的,是“接触—感知—反馈”流程,是错误的尽快改正。
我们追求的是“尽快”。改错得越早,损失越少。
你嘲笑经济有“危机衰退”,我们不在乎。
你要说1000000家企业同时改错,“大萧条”。
我们还是不在乎。
真正的实利只有一条,就是“尽快”。
为了名誉和面子“死扛”,才是计划经济的愚不可及。
五)节拍和起伏
还有嘴硬的毛左坚持说,“我们知道计划经济也在犯错误,可我们就是喜欢他的稳定感”。
举个例子,好比市场经济的增长率是6%,8%,6%,8%,6%,8%,
计划经济的增长率是5%,5%,5%,5%,5%,5%
可是毛左的嘴里,计划经济丑也丑得可爱。你看我们的成绩稳定呀。
周星驰语: “人生的大起大落,实在是太刺激了”。
对于懦夫而言,稳定也是一种享受。
可问题是,不仅仅“无经济危机”是一种不值得追求的目标。
它也是不可能被追求的。
5%,5%,5%,5%,5%,5%,这样的稳定增长率。在理论上就是不可能实现的。
为什么,我们来看看邻国的澳大利亚。
时至21cn之后的国际社会分工,澳洲主要的角色是矿产出口。澳洲2400万人口,比北京市略少。
其主要的国民经济,以及运转逻辑,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一个“China的原料供应国”。
当2010~2014年时,中国的经济非常好。“铁公基”大量项目开工。对能源和矿石的需求非常大。
这一段时间,澳洲的经济非常好。澳元汇率节节上升。三大矿业巨头日夜开工。
可是到了2015年时,中国经济遭遇寒冬。对铁矿石的需求大幅减少。
China整体的工业放缓,对能源和矿石的需求大大减少。
而这时候,澳洲的经济就放缓了。澳元大幅下跌。哪怕保守党政府再努力也没用。
这说明了什么道理。澳洲的经济,是严重受“外部环境”影响的。
美国次贷危机欧洲金融风暴中国经济放缓,外部世界的起伏,是你不能控制的。则澳洲的经济“起伏”也是不能控制的。
无论你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都一样。
就生产力资源而言,他本身就有“起伏”的。好比山西一个煤矿被采光了,80后某一个年龄段劳动人口减少了。中东局势震荡,原油价格波动。
这些东西,每一个都会影响“经济衰退”。
你非要强调“无周期”“无起伏”。这是毫无意义的。难道我抚顺煤采光了,东三省经济还能和以前一样?
从历史上看,苏联体制国家,也没有任何一个做到了“消除经济周期”。
马列理论纯粹就是骗人的。骗知乎上的SB的。
看什么看,说的就是你!
在正统的经济学上,从来没有“经济周期”的提法。
看清楚,人家根本就没这个提法,也不认为这是一个困难。更不认为这是马克思“解决了”一个困难。
这二句话都是谎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西方受尽了鄙视,因为人家根本就不认为你是科学。顶多是个笑料。
如果来自中国的需求减少。那淡水河谷的工人们就应该回家。
到大堡礁去度假,冲浪喝冰冻啤酒。顺便再研究下技校培训班。看看能否从矿工转职成厨师。
难道中国需求减少,三大矿业还非要加班加点24小时轮轴转,“保证今年煤炭产量超过去年110%”。
帮帮忙,煤采出来放在堆场会自燃的好么,朋友。
澳洲是有“经济周期”,而人家根本就不把你马列理论放在眼里。
在正统的经济学研究上,只有“帕累托最优”这一个提法。
也就是外部环境无论怎样变化,我能给出最优化的产出。
至于这个产出是不是保持恒定,Who care Why care.
六)批改作业
在《从来不存在四万亿 #850》一文中,我们写道:
我们看回原文:
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是否存在必然性规律…………推出资本主义社会本质购买力不足的基本推理
在对知乎蠢货批改作业时,这一条现象也是适用的。
RT,我们在前文说到,“经济危机”不是坏事。相反是一件好事。意味着错误的修正。
我们看回zhihu这帮猪的逻辑链,A->B->C->D->E->F->G->H
我们知道,这帮蠢货的ABCDEFGH哪一句话都不对。
从A->B,B->C所有的逻辑都不对。推理都是你他妈的教的。
我们接下来主要讲第四句:“资本主义会导致购买力不足么”。
马克思最著名的二句论断
我们知道,他的第一句话是彻底错误的。根本就是一句笑料。
我们现在告诉你,他的第二句话也是错的。
七)二元岛屿
设想一下,假设有一个国家,他由二个大型岛屿组成。一个A岛,一个B岛。
二岛之间,隔开一片遥远的洋面“暴风海”,风浪大作。
这样的设定,AB之间还是有商业和贸易的联系。但是频率非常低,譬如每年一艘小船。
好了,现在A岛都是由“勤奋居民”组成。他们有着高尚的品质和劳动精神,日以继夜地工作,发展科技,构造基建,法制清廉。
而B岛都是“懒惰民族”。整天吃吃喝喝学黑人跳舞。拿到工资立刻花光不上班。酗酒偷窃斗殴撒谎,政治腐败。
那么,我们要问你几个问题;
1) A岛经济可以发展么
2) A岛经济发展,是靠剥削B岛而来的么
3) 如果AB岛间的航班彻底停开。A岛经济会停滞么。
答案至为简单。
1)A岛经济可以独自发展
2)没剥削
3)不会
因为A岛的经济发展,可以视为A岛“内部”的事务。任何一个经济体,总是可以独立发展经济的。
而A岛对B岛,也完全没有剥削。我一共一年才来一艘帆船。带来的物资微不足道。你怎么可以赖在我头上。
我们再继续提问;
4)A岛会发生“经济危机”么。
5)A岛经济危机,是因为B岛“购买力不足”么。
答案是:
4)会
5)不是
这个解释也非常地清晰和明显。任何一个经济体都会发生“经济危机”。新城代谢,把腐朽的老态的公司们淘汰出市场。
可是A岛的经济危机,是因为B岛“购买力不足”么。开什么玩笑。你一年才一艘船。
这就完美地解释了卡尔·马克思关于“购买力不足”的胡说八道。
马克思总是喜欢把人类分成“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然后他信誓旦旦的说。资产阶级的货物肯定是卖不出去的。因为他们不肯把钱送给无产阶级。
开什么玩笑!美国的凯迪拉克卖不动,难道是因为坦桑尼亚的非洲黑叔叔没有购买力么。
你要记住:
永远不存在“购买力不足”现象。人家压根就没想把商品卖给无产阶级。别自作多情了好么。
话说太平洋的东岸,有一个国家,叫做美利坚。
话说印度洋的西岸,有一个国家,名叫埃塞俄比亚。
埃塞俄比亚的黑叔叔们,天天都在担心。“俺们人均收入不足1美金”。
“美国货那么贵,俺们怎么买得起呀”。
“美国缺了俺们埃塞俄比亚消费者,岂不是要购买力不足了”。
“埃塞俄比亚拯救美国”。
一直等到有一天,黑叔叔们在报纸上,偶尔看到一条“Cardilac滞销”的新闻。于是更兴奋了。
“凯迪拉克滞销了,说明资本主义的腐朽性”。
“俺们埃塞俄比亚买不起,美帝药丸”。
“资本主义的内生性,决定需求不足”。
“美国经济行将崩溃”。
结论还是埃塞俄比亚拯救美国。
那怎么办呢。要不要让美帝无偿赠送黑叔叔几百亿美金,买Cardilac“拯救经济”?
滚就一个字,SB
八)穷国的卑劣
在《皮皮鲁和鲁西西》里面,有一段著名的“月亮城”故事。
它讲是月亮城里面一个村庄,由于采取资本主义制度。大工厂大资本家的商品大量涌入。
于是村庄的财富被“洗劫”一空。木匠漆匠手工艺人纷纷失业。整个村子陷入了极度的贫穷。
很多人都知道,这就是共产主义典型教育“破产”的桥段。
讲的是大工业抢走了手工艺人饭碗,小工人纷纷破产。
接下来一段,就是“工人没有收入,购买力不足”,导致经济危机了。
坦白说,当年看到这一段时。没看懂。
以我浅薄的七八岁智商,无论如何也不能理解,“贸易”是怎样使得一个村庄变穷的。
假设IKEA家具把你最后一个铜板都榨光了。而你需要板凳,你为什么不自己做一个呢。
作为一个个人,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
作为一个村庄,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化肥农药铁犁饲料。不会饿死。
作为一个国家,最差的结果,就是自己动手生产钢铁石油飞机轮船电器化工药物谷物。
如果一个村庄,能活生生把自己饿死。我实在不能明白马克思的逻辑。
如果你的白银流出,你的物价自然降低。降到一定程度,自然就战胜洋货了。
如果一个村庄,购买洋货。把所有的钱都花光了。
则这个村庄的工资,会降到非常非常低。低到土货足以对洋货产生价格优势。
各位你要知道,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国外根本就不是被当作一门“科学”对待的。最多是一门笑料。
为什么,因为他不讲逻辑。从逻辑上无法自洽。
从来不存在“购买力不足”。不仅A岛没有,B岛也没有。
A岛不用担心他的凯迪拉克卖不掉。
B岛也不用担心活生生饿死。
根本不存在“生产过剩”。连这个话题都不存在。知乎那帮SB写几千字分析个鬼啊。
问题:
6)B岛会买不起A岛的货物么
7)B岛会陷入贫穷么
答:
6)会
7)不会。最坏的情况就是只消费国产货。
问题:
8)最不要脸的情况是什么
答:
8)最不要脸的是B岛不工作,又不肯消费B岛国产货。非得想享用A岛高档货。还诅咒指责A岛不免费送给他们就会产生经济危机。
九)结语
在知乎原文中,他们说了这样一段话。
这段话的错误在于:
1)经济危机是好事,越早越好。
2)必然性是好事。先进制度。
3)购买力不足是谎言。永远不存在购买力不足。
4) 你是个SB,因为你希望凯迪拉克折价送给你。
然后你看看下面的回帖,凡是发言的,统统回一个SB1,SB2,SB3,45678,把标签贴上去。
然后哥哥就被封id了。
————————————
原文地址:【微信】论生产过剩 #F320
世界性经济危机玩得超级大的话,好像在历史上弄出来了一战二战。
这回不知道会有多大哈,希望今日世界的一哥二哥有话好好说,千万别抄家伙就好。
若说经济危机有什么好处,一定会打破社会及世界的旧有层级及秩序,对于借机上位的国家与阶层算是好事?
但对于一般老百姓,有云,宁为太平犬哈。
确实是个好问题
这么好的问题都没人答,我帮你邀请
市场出清
抄底优质资产
活下来的巨头变垄断
迫使部份企业研究技术
领先突破的成独角兽
对个人来说 娱乐行业大发展啊
同等价格可以艹的更加又得挑啊
至于会恶性通胀还是通缩就说不准了
危到特别危 对外输出武力还是内部( )
胆子大的搏一搏单车变摩托
多少的向上流动的机会
开车换到不是要顿挫一下吗?呵呵。
目前最高票转的ou yevon的那篇文章抖机灵的嫌疑挺大的,试着分析一下,聊聊经济危机。
这篇文章前三段没多大问题,包括骂SB的部分,因为经济学说实话就是互骂SB,骂政府SB,骂民众SB,最后发现社会发展,自己得出的结论变成SB的一个学科。指出的马经的一些错误也有道理。
第四段有问题,第四段方向上没错,但经济学上不是这么定义的计划经济的,计划经济也是有反馈和纠错机制。计划经济无法实行下去的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是目前最合理的解释是,虽然计划经济在实行的其初期优越性会比市场经济好,但随着时间发展政府企业管理成本会不断上升无法回归,从数学模型上管理成本最后会往正无穷发展,美国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对这个问题有充分研究。
五段到八段就完全是抖机灵了,懒的分析辩驳,也很难辩驳。因为结论都是在作者提出的假设下得出的结论,但这些假设结论就跟今天还有10个股票涨停,100个股票跌停,只指着涨停的说大牛市啊!是一个道理。
前面批评马经是假设经济危机都是有害的,这几段里面一样,自己设了不少脱离实际想当然得假设。例如AB岛,全球化时代说AB岛,等过十年孤立主力彻底发展起来再说吧!
“你只要滞留在“抑制贫富分化”,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
文中写的这一段是他观点的核心,也是最大的抖机灵。提出一个看似无法反驳的假设,然后告诉你是错的。这里文章的核心观点是,经济危机无害,是经济自身新陈代谢的过程。这个观点如果认真讨论,当然不是抖机灵。
但这篇文章并没有认真讨论这个观点,
“你只要滞留在“经济危机有害”,那你的回答就肯定是错的。”典型的经济学SB型理论,见得多了,有点见怪不怪了。
“在正统的经济学上,从来没有“经济周期”的提法。”来搞笑的,凯恩斯主义有周期,美林时钟有周期。
“你嘲笑经济有“危机衰退”,我们不在乎。
你要说1000000家企业同时改错,“大萧条”。
我们还是不在乎。
真正的实利只有一条,就是“尽快”。”作死思想典型,害人思想典型,坑队友思想典型。
和文章五到八举的例子,在我看来都是抖机灵,因为这些说法和案例,既脱离了经济学的实际,又脱离了现实情况的实际。贫富差距分化这个问题太大,变数太多,国情也不同,不敢谈。凭记忆说一下对经济危机的态度变化,肯定有很多错漏的地方,但大致的趋势应该没问题。经济危机肯定要从1929年开始说呗,大萧条的危害就不普及了。当时经济学的发展完全不够,思想准备不足,危机发生后大家基本处于懵逼状态。胡佛总统喊出的让每个家庭拥有一辆汽车的竞选口号就可以看出来危机发生前大家对经济的乐观。危机爆发的突然性,政府没有相应的准备也是经济危机危害的助推剂。回头看,你想想看对经历对过1929大萧条的人说经济危机木有什么的啦,只是经济的正常变动啦,破产一些企业、弄瘫痪一些政府、饿死一些人,过二十年就好啦!人家是真真的要拿大耳刮子抽你的。
之后三十年代到五十年代美苏发展,两极崛起,马克思理论和马经经常被拿出来批评西方的经济学制度。西方凯恩斯主义发展,对危机的态度就是我知道我有危机,但是我不反对政府干预,能解决危机。会不会萧条谁都不知道,共产主义国家就在等西方第二次大萧条,可惜NM没等到。
然后到60年代西方经济学就发展的比较完善,开始反攻了。欧洲当时也有些比较靠谱的流派,其中一些吸收了从几次共产国际分裂、布尔什维克分裂出来的团体和思想。看过一个比较靠谱的反攻理论,研究方向是马克思理论并不适应六十年代现状。提出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经济发展不够繁荣,资本家没有完成资本积累,要压榨工人,所以阶级矛盾不可调和。但六十年代资本家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可以在赚取足够利润的同时不压榨得工人饥寒交迫,阶级矛盾已经缓解。同时,随着生产力发展,能代表最先进生产力的群体已经不是工人,而是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和资本家阶级间的流动是可能的,工人革命成功的可能性在现在已经极低。
这些流派发展西方经济学的同时吸收了部分马的理论,认为经济制度以自由经济为主,需要吸收部分社会主义制度的长处,北欧就是实践的典型。
他们对马经的批评较温和,而且说实话,马经是啥时候写的,离1960年这么远了,到了那个时代有不适应的地方其实很正常。
到七八十年代,苏危机频发,慢慢自己都想改革了。美新凯恩斯主义开始形成,用数学理论模型推导出计划经济的管理成本无限膨胀,马经节节败退。后面自由经济慢慢抬头,但同时对经济危机有态度有策略,重视但不再恐惧。
然后中国改革,苏崩溃,美元体系完善。鹰酱独步天下,布局全球化。89年,97到98年,互联网泡沫,基本上每次危机之后都收割其他国家迅速恢复而且发展的更好,算上六八十年代差不多总共五十年的盛世了。主流的观点就开始慢慢变成经济危机算啥啊,哦呵呵呵呵,我才不care哪!1999年取消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然后报应来的也不慢2008年就被金融危机干挺了。
08年金融危机时候开始的时候态度也是我才不care哪,不救雷曼,雷曼死了。然后发现我靠,局势不对啊,发展下去一大批银行和保险公司要死,整个金融体系要崩溃,不得不救。救助之后危机迅速缓解,大家也变得并没有太悲观。大家只是觉得死道友不死贫道,未来还会好的,有毒资产只要不是在我手里爆了就行。各种相互埋怨甩锅坑队友,各界指责投行,指责美联储,指责政府,怒骂华尔街没有好人,美联储就是SB,华尔街继续挣他的钱。反正就是危机爆发一下,然后别人死(指破产)了我活了,收割一下啦!
但是欧元危机之后,好多人开始意识到这次真的不一样了。大家都知道金融危机之后,央行经常都会成立救助基金、购买债务、印钱放水,执行最终贷款人的义务。这里面是有国家和政府站在后面为央行的信用背书的。然而欧元危机之后,大家忽然发现了之前忽略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欧洲央行背后是没有一个统一的国家和政府的,他能不能在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中一直行使好最终贷款人的义务并不确定。一个希腊还好,德法还兜的住,要是危机再严重一下东腊、南腊、北腊一起都来了,德法兜不住,那咋搞?要是欧元区解体了咋搞,那画面太美大家不敢想象!
之后央行、经济学派、金融大鳄都开始反思,发现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全球化的信用时代,之前延续下来的货币财政政策存在隐患,宏观经济学派被干挺了一批人(就是之前大家都认为对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现在发现有问题了,但是什么是对的还研究不出来),央行之间开始乱战互砍。
目前没有达成共识,初步得出的大家都比较认可的观点是1时代不同了,现在是全球化的信用时代,之前延续下来的货币财政政策存在隐患。2危机只是延后了,过几年还会爆。但危机爆发的时间、程度,会不会引发萧条,整个金融体系会不会崩溃这些事上大家没有达成共识。
经济学派和金融大鳄的观点太多,我能力也不够,说不了,也不敢说。政府和央行的态度却是很明了的,一是尽量推迟危机的爆发,二是我能接受危机爆发但是我要做最后一个爆发危机的。全球化的时代,苍天饶过谁,东南亚爆发个金融危机,火烧啊烧的最后都烧到俄罗斯去了,A岛B岛这样的说法现在真心就是抖机灵。韩国东南亚这样量级的经济体爆发危机,中美难免都有挨三刀的,更何况现在是美欧中日俄澳没有一个情况好很的。
国政府和央行或许理论上不怕危机的,因为大家都知道各国经济现在联系都太紧密了,割裂不了。这次大家要死一起死,谁都别想逃。但是,非常可怕的是成为第一批在危机中被干挺的家伙,因为资本会疯狂外逃,避险。资本外逃又会让问题严重的国家死的更惨,乃至萧条,而让资本涌入的国家更有可能活下来。最终输者清盘,赢家通吃。
然而这并不是最可怕的,最可怕的是国家核心产业的优质企业被成批干挺破产收购,行业清盘,人才断代。日本和东南亚都被干挺,日本失去二十年,东南亚迅速重新重新抬头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个,东南亚之前到现在并没有无法迅速重建的企业和行业。想想把中兴华为腾讯阿里的员工丢出公司五年,做司机端盘子,五年后经济恢复,他们重建的起来公司和行业吗?很难了,韩国当年就拼力保住了一批财阀国企,甚至不惜把国内排前几的银行都出售。
现在政府和央行的准备就是大家一边互砍一边稳住局势,干死浑水摸鱼的,自己好好存点钱。然后等过几年危机真正爆发的时候,随时坑死其他央行盟友,避免自己崩盘萧条,被其他国家政府企业收割。
以下是个人私人观点
发一个今年发生的事江西赛维拿出破产重整计划草案 14家银行亏掉200亿
以后经济危机是经济自身新陈代谢的过程,大家不用担心哪这样的宣传会很多的!内心OS是不是你赶快去死一死,在你死了之后我会好好照顾你的妻子和房子我就不知道了!
另外少为央行少为人民币担心哪,
“货币银行理论中的基础——关于货币创造和银行运行的概念和理论,存在着根本性的错误,即认为存在着中立的“资金”概念,银行是资金的中介机构,银行体系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循环过程来创造货币。”
“依据贷款创造货币理论,2003年他用三个小时说服了基于存款创造货币理论、较早提出存款派生循环的哥伦比亚大学米什金教授,米什金表示将在修订的教科书《货币金融学》中删除这个例子。”
这是孙国峰,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副司长2003年做的事,相关理论国内还没有翻译,讨论根本无从谈起,也就是说领先国内相关领域差不多有20年。
9月看的一个报告“救亡图存:美联储回归与全球治理体系之变革”文末有对耶伦Jackson hole演讲和演讲之前美联储所披露的D-R工作论文的编译,看完真心觉得是神之间的战争…别说参与了,看都难看懂啊!
在美国经历过两次经济危机,说点个人体验。
知乎很多人描述的经济危机是大量失业,市道萧条,房价降了也买不起房。其实对大多数人不是这样的,除非是三十年代那种大萧条,一般的经济危机失业人口增加不会超过百分之十,大部分还有工作的工薪阶层收入不会比之前差太多。经济危机受影响最大的是社会两端,有钱人赚钱困难,穷人谋生不易。经济好的时候钱大部分给有钱人赚走了,普通人没分享到多少好处却得承担物价被炒高的结果。经济危机的时候如果你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就会发现所有的东西一下都便宜了,到处都是抄底价。只有危机的时候有钱人才会有可能不得不割点肉给你拣。特别是在经济危机才开始的是普通人拣便宜的最佳时候,经济危机开始一阵后往往政府会大量印钞劫贫济富,这时抄底价就消失了。
绝对真的个人体验。我就这么样在美国2008年危机时从买不起房的无房户抄底变成了小地主,感谢经济危机让我能提前十年退休。
经济危机和女人的月经一样,流血、阵痛、周期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