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广州琶洲电子商务区的前景?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州这几年不太给力,最近终于动作频频,要出手了。《总价78亿元拿下七地块 腾讯阿里国美复星入驻琶洲A区》:此前已放出拿地风声的腾讯、阿里巴巴、国美和复星集团等4家电商巨头顺利成交,将成为琶洲A区电商总部区的首批进驻企业。那么问题来了,琶洲电商总部能给广州带来什么改变和益处?这个电商总部和深圳北京杭州的相比优劣有哪些?腾讯总部就在深圳,在广州这个电商总部区布局又是出于什么原因?此地又有哪些广州本土产品?能否帮助广州占领互联网+潮流的高峰?———————————————————————————————————-分享一篇文章:南方周末千年商都“触电” 搭上转型“快车”广州:迟到的挑战者http://www.infzm.com/content/113657

2017年11月7日 10 条回复 1147 次浏览

发起人:满岛光是我老婆 初入职场

海水鱼/珊瑚爱好者/伪球迷

回复 ( 10 )

  1. 林逻辑
    理由
    举报 取消

    此时此刻正在这里采访,回头答题。

    ——分隔线——

    我手头上有数份资料和通稿,直接念出来貌似很没诚意。

    我本身不是规划、城建领域的记者,这方面的短板是很明显的,所以这次分享的只算是自己的直观判断。

    先科普一些基本信息。

    从卫星地图上可以看到,位于海珠区东北部的琶洲岛是一个待开发的大地块,其最为人知的就是若干个地铁站(包括有轨列车)、黄埔古港(村)、琶醍和国际会议中心群建筑,整个岛为东西向狭长状,岛上的建筑密度、人口密度都很低,但是交通很方便,有猎德、华快、科韵、环城四条跨江大桥(接驳天河海珠番禺),两条(几乎)可覆盖全岛的地铁线(横跨海珠,直通番禺大学城及南沙),码头。户籍人口19603人,流动人口26232人(2015年6月10日数据)。

    再看看岛面积:

    琶洲岛9.66平方公里,琶洲西区2.1平方公里,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37万平方米

    大学城面积34.4平方公里

    二沙岛126万平方米

    珠江新城6.19平方公里

    金融城7.5平方公里

    北京中关村488平方公里

    标准11人足球场7140平方米

    琶洲岛,以及创新集聚区只能说不大。不过不能独立看琶洲岛。江对岸的珠江新城、金融城,是广州金融和服务业最重要的区域,形成一个巨型的东西向沿江横片区,员村地块如果能够在十年内拆迁,这个横片区就会更完整。

    下面是主要观点

    搜索“琶洲+筑巢引凤”,可以得到广州各大报近一年的报道,无论“筑巢引凤”这个词是出自官员、专家、企业家口中,抑或只是媒体自发的一个概括,说明这个策略思路和定位,早已深入大家的骨髓。从这个词展开,可以聊很多有意思的东西。

    筑巢,表明一个兴建的行动和结果。引凤,表明一个目标和成因。

    筑巢很好说,利用琶洲西区空置的地块,大兴土木,配套设施能够和珠江新城共享互通,这里会成为一个非常有规划高大上的产业园区。在这里投放资源是值得的,因为即使没有互联网创新聚集区,这里发展写字楼、为会展中心补充办公区域,依然是很好的投资。

    而重点在于引凤。

    广州是没有凤的,或者原本的凤太弱,和其它城市比不成气候。

    先看看凤有哪些。

    腾讯(移动互联网创新产业基地)

    阿里巴巴(华南运营中心)

    复星集团(南方总部)

    国美集团(第二总部)

    小米科技(华南区总部)

    康美药业(互联网+云健康产业基地)

    科大讯飞(华南总部)

    TCL集团(华南总部)

    唯品会(公司总部)

    欢聚时代集团(总部)

    环球市场集团(总部)

    广州日报及粤传媒(总部)

    南方出版传媒(花城文化广场)

    粤科金融集团(总部)

    “目前还有中粮集团电商、东星航空、百度网、蓝盾信息、广州贝法易商贸、华邦控股等十余家企业洽谈落户事宜。”(通稿)

    外地来的,BAT已经明确两家了,其余都是体量很大或者在行业影响力十足的企业,不过都不是最核心的部门。我从来不会低估一个企业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力,阿里之于杭州,腾讯之于深圳,起到的标杆作用显而易见。广州市无法把这些企业的总部吸引过来,但把次重点业务部门拉过来,既有补偿性质,也有很强的目的性。

    按照目前的布局,这些企业进驻了,就算是成功了的,至少投资落地了,人和产业必须停留,广州凭空多了很大一块蛋糕。

    凤来了,就会有更多东西聚拢过来。

    在此,我认为可以对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持一个相对乐观的态度。原因如下:

    1、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和珠江新城、金融城成为黄金三角。

    2、自身可发展空间大,规划成本低,配套可以取长补短。

    3、毗邻会展中心,各大展览、广交会提供的红利聊胜于无。

    4、位于中山大学、石牌四校、大学城的中心,人才输送便捷。

    5、广州不能再被抛离了,政府会加大力度持续支持。

    仅此而已。

    不过,必须要清楚知道,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诞生,除了顺应潮流,最重要的一点是广州没有赶上潮流,才会有这样亡羊补牢的举措。

    广州是一个贸易发家的城市,中小企特别灵活,能力也超强,覆盖全球尤其是东南亚非洲,贸易方面的全球影响力甚至会高于上海。但是,这种发家意味着,产业定型很明显和彻底,转型较难,新兴产业不多,附加值有限,受到外围经济波动影响较大。

    尽管广州有很多领先全国的地方,但其发展的疲软已经很明显,在经济水平和发展战略方面被长三角追赶甚至超越已经不是新鲜事。所以我一直不认为,广州属于一线城市(非地产概念的),这在我其他回答里有提及。

    广州开全国之先的那股魄力,我觉得没了,或者不明显了。

    很多规划也奇怪,没远见。

    就不和深圳比了,实在落后太多。和杭州比,广州在顺应潮流方面,也是慢半拍,而且参与、扶持力度不足。所以,在移动互联网兴起时,注意是移动互联网,广州的劣势非常突出,没有体量前列的互联网企业(总部),中小型的的量和质都不如别人。虽然广州市政府很强调“互联网+”,不过目前而言,成果不明显。

    所以,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的规划,让人看到了广州市政府求变的一个决心,要的不只是税收和政绩。(让利很明显,特别是地价和政策)

    当然,你说凭这一块地,让广州升级转型腾飞正式迈进一线城市,我觉得不可能。始终,广州在互联网方面氛围不够浓厚,整体落后,不是说一个园区就能扭转什么的。

    广州是很难搞好互联网新兴科技的,对于本土中小企的培育扶持还不够,这点是需要政府正视的。看看日本,他们的中小企制造、科研实力不俗,同比广州的中小企贸易也很强。如果广州本土的互联网中小企能够有这样的生存能力,那整体就会好很多。

    广州的特色永远是,好嘢唔会过分集中。

    所以,发展中小企,才是王道。这个琶洲互联网创新集聚区在吸引了外来凤之后,不能停步于此。凤来了,收割一些税收和产值,红利直接。最关键的是,他们能够带动中小企的发展,分包项目给中小企,或者优秀的中小企得到他们的投资、吸收,这样的发展才会良性。

    最怕的,就是凤来了,小鸡没饭吃,甚至被忽视。

    那么,我们可以期待什么?

    上面的描述里,我可以没有提及的,整个琶洲岛并不只是西边一小块在规划。整个琶洲岛,计划落户的大型企业还有宝钢、移动、电网、广铝、欧派、星河湾等,这些企业聚拢到一起(离市中心也不远),他们会是直接得利者和爆发者。同时,虽然很糟糕但始终在起步的跨境电商,也会为成为琶洲岛的一个增长点。

    也别忘记金融城还没建好呢,还有一个员村可以拆掉。冼村猎德天河琶洲,这四条街道会成为广州的一个巨大发展引擎。

    但说到底,广州(政府)并不是真正看重互联网啊!

  2. Roger Y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大部分答案一是吐槽广州IT不如北上深,二是吐槽大学城交通不便,这只能证明,知乎码农多,大学生多,都是在回答“广州市政府的执政能力对你(作为一个IT人才aka码农/大学生)的个人发展有什么限制?”,跟”如何评价琶洲电子商务区的前景?”没什么太大关系。诚然IT和大学城都不吸引人确实是问题,但缺乏全局的眼光,忽略了广州作为一个区域制造业中心的地位。

    我不是为前市长贪1亿前副市长贪8千万的政府洗地,只是希望大家想问题时,不要被自身领域的局限性所影响,管中窥豹。广州的背后是珠三角广大的制造业腹地,广州繁荣的基础是广东的世界工厂,所以电子商务区的作用,不是要凭空发展新的阿里巴巴和新的腾讯,而是给世界工厂一个整合资源,分配资源的平台,让互联网相关的公司构建打造,优化完善这个平台,巩固广州作为珠三角制造业商贸中心的地位。互联网只是这个平台的手段,而不是目的;现阶段中国还是制造业的土地,发展制造业,改变制造业才是目的。广州的第三产业是切切实实服务制造业,说它是政绩工程,还不如说媲美美帝的北上深IT产业才有脸当“政绩”。

    其次,至少近十年来广州的人均gdp一直高于北京和上海,财富分配更均衡一些,少有北上深那种产业遍布大江南北,身价千亿的IT地产大老板;符合广州大老板少,小老板多的形象。

  3. 早上可以吃肠粉
    理由
    举报 取消

    讲到了琶洲,就不能不说对岸的金融城。说了金融城,就不能不说珠江新城。讲了珠江新城,又不得不讲中山纪念堂。其实这三条中轴线代表了广州的历史和现在和未来。好吧,于是自己决定把来龙去脉理清一下。

    广州作为一个建成2000多年城市,传统的华南经济 政治 文化中心,是有底蕴的。

    第一条中轴线:即传统城市中轴线,北起越秀山中山纪念碑,南至海珠广场。越秀山、珠水遥相呼应,是为承载历史的“老广州”。

    老广口中西关 河南 河北大概就在里面了。

    第二条中轴线:即基本建成的“城市客厅”珠江新城新中轴线,北起燕岭公园,经火车东站、中信大厦、天河体育中心、珠江新城、海心沙岛,跨过珠江至琶洲塔、洛溪新客运港口,总长约12公里,该中轴线与旧中轴一样,同样为南北布局,在广州的现十年中,应该是风起云涌了。作为广州对外的名片,大家一提起广州就想起它了,小蛮腰之类的。

    第三条中轴线:以火炉山、凤凰山为起点,经科韵路、海珠生态城至大学城一线。这条东南走向的中轴线,产业链的丰富是前两条中轴所不可比拟的,其间,串联起科学城、智慧城、金融城、琶洲会展区、海珠生态城,再到大学城、国际创新城,承接东进、南拓的使命。

    显然,广州的发展方向是不断向东 向南发展的,而珠江新城经历了10多年的规划和发展已经逐渐成熟和饱和。随着发展,经济中心逐渐往下一条中轴线发展只是时间问题而已,所以琶洲和员村作为核心重中之重到底怎么规划就很重要。

    说到这事得讲讲万庆良了。追求政绩的万庆良热衷造城、造湖等城市建设。近几年广州各种金融城、医药城、教育城、生态城遍地开花。有人粗略统计,万主政广州后,至少先后计划建9个新城,仅新城规划面积相加近800平方公里,超过了新加坡国土及上海中心城区面积。2012年初,广州提出新建六大人工湖,比造湖前的人工湖数量翻一倍。花都湖、挂绿湖纷纷上马,号称比西湖还大的萝岗九龙海人工湖项目选址在一处山岗上,饱受外界质疑。

    万庆良落马后,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教授袁奇峰发微博称,“因为广州中新知识城规划的挫折,新加坡‘规划之父’刘太格说:不要再叫我‘规划之父’了,我在广州遇到了‘规划之神’。出事官员大多不尊重科学,不知道常识,在山顶开挖大湖,在山地建百米大道,疯狂又狂妄。”袁奇峰还提到了海珠区建设环岛轻轨项目。袁奇峰说,环岛轻轨既解决不了交通问题,也增加不了开发用地,反而会破坏江滨绿地。建成后运营每年投入上亿元,但没有客流支撑,成本怎么收回?“修这个轻轨到底是为了啥?难道是为了让市民坐轻轨参观他仅需要600元房租的珠江帝景的房子?”一位当地分析人士说,在广州,像人流量很大的天河北到中山大道一带需要地铁不去建,却去造没几个人会坐的海珠环岛轻轨。广州的公共财政本来就不雄厚,仅位于全国第七,有限的钱不花在刀刃上,让人痛惜。2010年接任广州市长时,万庆良才46岁,成为改革开放后广州最年轻的市长。1年8个月后,又升任广州市委书记,仕途为各界所看好。一位消息人士告诉记者,万一度被视为未来广东省长的有力人选。因此为了追求政绩增添升迁的砝码,就特别热衷于造城、造湖等项目。

    该人士说,一个城市发展需要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这几年广州的新兴产业发展不尽如人意,不仅远落后于深圳、北京等地,也不如杭州等二线城市。

    讲真,其他什么城都是打酱油的,讲讲题外话什么广钢新城只是几个大开发商炒的概念卖房子,实质上比起广佛交界并无优势。以广州的财力根本就不可能同时打造这么多新城区,没有财政投入,这些只能纸上谈兵。估计万庆良为了政绩在任内大力出政绩当然把资源放在金融城上,但是等到拆迁完了动工万庆良同志就进去了。 显然万庆良当时还是对金融城寄予厚望的

    说实话无论谁上去也是顺着广州经济中心往东 往南移来规划的,谁也不可能逆潮流而动。金融城和琶洲这个规划并无太大问题,但是万在任内为了大力出政绩有点对金融城操之过急而已,毕竟珠江新城刚成熟就想着立马搞金融城圈地刷gdp。

    等到任学峰上任以后就把金融城缓一缓,把主要精力放在了琶洲的招商引资上。最近广州的批发和外贸在大环境不好的情况下都受到不小的冲击,作为北上广深的一线城市,开始有人质疑广州的地位,认为广州逐渐落后了。广州相对京沪深在金融和互联网上并无优势,面对越来越多的质疑,穷则思变。

    明眼人都看得出,这些地块实质上属于“量身定做”。根据广州市国土局的招拍挂公告,这些地块的竞拍企业2014年的营业收入至少是100亿元以上,甚至要求达到国内企业500强。此外,每块地还分别规定竞拍人的资格,比如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企业、电商平台企业、中国企业500强,以及从事连锁经营或电子商务的企业等。广州市国土规划委这一系列卖地动作,可以视为将广州近年来集中资源打造电子商务发展战略落到了实处。同时,也是在近年来“杭州有阿里,深圳有腾讯,广州有什么”追问下,一次有力的回答。

    琶洲和金融城作为市政府唯一拿的出手的好地,圈地刷gdp当然容易,例如珠江新城令人诟病的不就是住宅太多,并无严格把cbd和住宅给分开,导致实际规划效果并不太满意。所以金融城又好,琶洲又好,都得不急功近利,宁愿底价交易给互联网公司也绝不溢价给房地产建住宅。位置好想当于半卖半送,很多互联网公司何乐而不为,但是琶洲发展得如何,还是需要市政府做一个长远的规划,把服务意识落实到实处,好好地想想拿什么来跟京沪深竞争了。

  4.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拿光电岛、金融城这样的例子来预言琶洲显然是不对的,前两个除了一开始被几个喉舌风风火火吹一阵子外并没有多大动作,光电岛这种随着六百帝陪葬的就不说了,就是金融城,土地转让也并不顺利。。而琶洲确实实打实的引入了很多牛企,很多已经在动工盖楼了。而所谓土地贱卖,也不见得是黑点,作为后发城市,通过这样的手段吸引外来企业进驻很正常,别的城市各种税收优惠也不见得被黑?

    要评价琶洲电子商务区的前景,我觉得要看你对琶洲的期待是怎么样。如果只是成为一个聚集了很多牛企的区域,我觉得很乐观,毕竟已经成功了一大半。如果是为了成为全国有名的电商区,能很好的带动广州的电商乃至互联网行业,那我表示审慎乐观,毕竟第一步走的不错,可是接下来还有很长的路。任雪峰做得不错,只是有点担心温市长。。。有没有人给我八卦一下新市长的办事能力与作风

  5.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州是一个极度擅长跟风,但是却也极度没有远见的城市,喜欢喊口号,但是完全搞不懂应该做啥不应该做啥。首先我们看看以下的报道:

    1. 广州“曼哈顿”落地广钢4万/平!(千亿建设超珠江新城)

      (真正能算作是“光电科技产业基地”的就只有左上角那一堆楼,然而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似乎也不太好)

      转眼间到了 2012 年,“广东光电岛”的规划已经被很多人遗忘了,大坦沙又接到了新的规划——“大坦沙岛更新改造项目”,官方称“小新加坡”,凯德置地是重要投资方。老实说凯德置地这家公司我是相信的,但是我不相信促成这项规划的广州市政府。

      大坦沙岛要做“小新加坡”

      当年的市长万庆良曾会见新加坡交通部部长吕德耀,表示:

      广州将积极与新方一道,继续全力推进中新广州知识城建设和大坦沙岛更新改造,将其打造成“新广合作”的亮点工程、标志性工程,并以此为示范,不断拓展双方合作领域和深度,推动取得更多更大成效。

      后来发生了一件广州人都知道的事情,广州市委书记万庆良落马。而这一合作自从 2012 年公布后,至今基本上没有什么进展,大坦沙的基础设施建设跟 2008 年相比,基本上没有太大的变化,顶多是重新铺了一部分马路和电缆,把珠岛花园外面的江边修缮得更加美观而已,与那些壮观的“规划”相比不值一提。

      说了这么多,我觉得已经没必要再举反例了。现在开始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不认为琶洲电子商务区能够成事。

      1. 广州没有产业基础

      北京也好,上海也好,深圳也好,他们获得的成就都是长期积累下来的。即使深圳再怎么被人批评没有“历史”,那些牛气冲天的互联网公司也是深圳土生土长的。广州呢?“千年商都”这名字也好意思拿出来晒?曾经作为外贸要地的地方,现在要么就是各种吃吃吃(黄埔古港),要么就是廉价服装、玩具、海产品批发市场(十三行一带),有什么底气跟金融基础雄厚的上海,政治经济相互交融的北京相提并论?

      2. 大公司要地不代表能成生态

      即使腾讯、阿里、百度都在这里买地,能代表什么?百度再怎么买地,它也是北京的互联网公司,腾讯再怎么烧钱,微信再怎么牛逼,人家的根都在深圳。一个健康的互联网生态,不只有大公司的存在,更有无数小公司、创业团队的出现,而这些小公司、创业团队的存在,不是说你给税收优惠,你给免费办公室就能争取的,投资人在哪儿?有影响力的互联网媒体在哪儿(当然,广州还有个爱范儿,不错的)?潜在的合作伙伴在哪儿?都不在你广州啊。

      3. 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再怎么强调也不为过!!!

      虽然琶洲的基础设施还是要比大学城好 N 个层次,但是依旧是乱七八糟。更别提琶洲的地理位置。如果我是一个想进入琶洲的互联网公司工作的人,我想能够有好一点的居住环境,那就意味着我需要每天忍受地铁 3 号线、8 号线疯狂的人流。大公司尚且可以安排员工班车,小公司呢?创业团队呢?有时间去挤地铁、等公交,为啥不留在办公室写多几行代码?

      4. 人才

      广州对人才真的没有啥吸引力。我相信经历过校招的大学生都会体验到广州的没落。你想去世界 500 强公司?打开职位列表,清一色的 Beijing, Shanghai。想去互联网公司?北京、上海、杭州、深圳,任君选择,唯独没有广州,没办法,人家总部就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啊!对人才的影响力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在互联网领域,广州已经彻底错过这个机会了。

      说了这么多,我已经把我想说的话都说完了。对于广州,我的建议是:

      1. 端正态度,承认自己的没落,所谓“千年商都”不过是自我 YY 的借口。

      2. 好好搞基础设施建设,查缺补漏,有心思在广州南站那种偏远郊外建毫无意义的地标性建筑,为啥不完善城区的基础设施?

      3. 培育自己的本土互联网公司,把手上已有的资源保护好,不要偷鸡不成蚀把米。

      4. 通过媒体宣传鼓励人们多出去走走,见识一下中国其他地区,特别是北京上海深圳杭州的发展现状,不要做井底之蛙,以为北京上海杭州深圳还是那种小渔村,或者人们都蹲炕上磕瓜子的城市。

  6.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说实话,不看好

    广州市政府那么多年来干的事情,普遍以政绩工程居多。当然政绩工程里面,有部分可能还是会有部门会给民生带来一点点好处,但基本跟产业经济无关。

    科技城这些东西不是原来没有,是没有发展起来,我读大学那几年,在萝岗区的软件园难道不是吗?但是至今我依然记得那里的交通之差,根本没法生活。当年我学校在五山,也离那边比较近了,竟然每天上下班得两个小时。

    作为一个在杭州发展的广州人,不是我不想回去。而是现在广州的企业竞争力确实不足,待遇上不来啊。政府不要整天想着去吸引那些本身总部就在外地的企业,而应该首先考虑如何把本地的企业扶持好,能不能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举个简单栗子,正规企业都会为员工缴纳五险一金。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块的成本其实是很高的,基本上一个企业对员工的投入是员工到手工资的两倍,人才密集型的行业尤甚。但是我接触过的广州企业,五险一金即使是按实际薪酬交的,也普遍比不上深圳和杭州的,公积金基本没有能上12%的,哪怕是按12%交,也是基本工资的12%。政府有考虑过给予企业这方面的减负吗?

    再说另外一点,人才的吸引。广州这几年真心人才不行,有点走向了香港和台湾的趋势。本土人才,能力比较好的人,基本向北上深杭发展,外来人员,由于语言因素,加上本身没有太大吸引力,也比以前少了很多。加上几所大学在实力上,大不如前,实在是令人堪忧。

    过年回家,也接触到了一些老同学,老朋友,了解下来,广州现在的年轻人,有不少年轻人,都已经是抱着一种小确幸的心态的生活。我不能说这种心态不好,但是在目前的形势,只能说还不合适。

  7. cannel jiang
    理由
    举报 取消

    这时才给互联网大厂献媚,有点像6000点入市

  8. 陈铭
    理由
    举报 取消

    比较看好广州琶洲电子商务区的发展

    1.广州需要一个重量级电子商务园作为平台

    广州在电子商务不弱于北京、深圳、杭州,但自发性发展太慢,正需要政府牵头,广州的电子商务园区也有十多个,但规模不够大,所以聚集效应可能差一点。

    琶洲把巨头吸引过来,起到带动作用,就目前来看成绩相当不错,包括阿里、腾讯、富星、国美、小米、YY、唯品会等,琶洲将来也会是一个不错的创新创业孵化器,吸引人才创业。

    广州本土的互联网公司的确是蛮分散的,2014年就有52家超过1亿产值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各个区都有一家以上的产业园,数量并不缺乏,以中小企业为主,需要一个龙头园区来带动,这样其他区域的电商产业园,也能更好的发展。

    注:2014年广州电子商务交易规模达到1.3万亿,互联网产值是1600亿,跨境电商规模全国第一。

    2.电子商务的根基在于制造业

    广州位于珠三角城市群的中心,所以不应孤立的看广州,整个珠三角拥有庞大的轻重产业规模,如增城的牛仔裤,佛山电器电子,本身拥有的医药、日化等,番禺、白云、萝岗、增城等地工厂众多,一二三产都均衡发展,制造业极为强大。

    广州对外贸易规模巨大,贸易公司数量众多,物流行业也是高度发达,拥有白云机场,广州铁路公司,广州港吞吐量居全国前列,是世界级大港,软硬件基础都是相当不错。

    琶洲也是会展中心,每年都吸引大量的国内外企业参展、贸易,这也是得天独厚的优势。

    3.广州拥有大量人才,也要吸引更多人才

    广州有70多所大学,高等教育实力全国排在五六位,是珠三角的最大人才来源基地,还有大学城等,这些整合起来后的产业园对人才的吸引力非常给力,正是对抗京沪深杭的资本。

    吸引了这么多巨头以后,对于人才的富集还是有不错的前景,更是多了一个职业选择。

    广州的大学数量多,层次多,各种专业人才都有,琶洲建设好了有利于吸引各种人才来就业和创业。

    广州是一个伟大的城市,她的未来仍然会保持繁荣。

  9.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广州之所以做出这么大手笔,个人以为很大程度是因为深圳的IT环境太好了,无论软件和硬件,人才的创新,经济和税收,深圳都秒广州。广州贸易和制造的范围比较浓,IT公司虽然也不少,但比起深圳还是差许多。现在经济寒冬,广州转型调整经济结构的需求更加急切。广州有压力,所以政府一下子祭出大手笔,试图做些漂亮政绩。

    我对广州这种做法十分反感,广州试图通过卖地吸引巨头公司入驻,打造IT大城,这是“一口吃成胖子”和“坐着收割大IT公司”,有点病急乱投医的感觉。

    IT大城的养成以深圳为例,从上个世纪就开始培育各种IT公司,硬件软件都有,深圳本土的IT大厂华为、中兴、大疆、腾讯、迅雷、土巴兔等等,大多都是从深圳本土开始创业成长,几乎没有哪一家是搬过来的。产业环境、人才、政策,深圳都做得不错(即便是深圳本土高校远不及广州,但每年却有各地应届生源源不断地涌入深圳)。

    广州如果想打造IT大城,不应该通过低价卖地来吸引巨头入驻,而是应该扶持多一些本土创业公司,或者吸引创业公司,UC、唯品会、YY等是很好的范本。

  10. 茶人孙明玮
    理由
    举报 取消

    去过深圳广州无数次,这两个城市各有特色潜力也各有各的问题(深圳在2000年之前的状态大家可以回顾下)。

    短期看,通过琶洲区域吸引科技互联网企业入驻无可厚非,城市转型确实需要跟上互联网高科技的步伐,其实今天的洛杉矶也在学习硅谷做了很多吸引互联网科技企业的努力。

    但中长期看,广州还是需要差异化定位,就如同深圳20年前开始走差异化路线从而通过高科技产业迎头赶上一样,因为跟风总不是发展的长久之地。

    依托历史和现有优势,广州可以朝着哪些方向去发展并再创辉煌呢?

    高端制造,生物科技,时尚产业,创意产业,设计产业 等等。

    大家看看美国,旧金山(硅谷)的高科技牛逼,纽约也没有说要跟风,其它很多城市如西雅图,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也没有去跟风,而是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难道你认为阿里巴巴,腾讯20年后还一样牛逼吗?我看未必,所以城市和人一样,要有长远眼光。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