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ndows 是如何击败竞争对手并统治桌面操作系统的? 举报 理由 举报 取消 操作系统 微软@叛逆者@vczh 2017年7月26日 10 条回复 1089 次浏览 Microsoft,Windows,互联网,商业,微软,操作系统
回复 ( 10 )
Windows大行其道的时期,微软在业界已经举足轻重。所以需要了解更前期的一段DOS的历史。
超级蓝色巨人IBM打算让大象跳舞,杀入开始爆发个人计算机行业,本来是想购买苹果的,但并不顺利。于是IBM打算选择一家软件公司为自己开发操作系统。各种机缘,选择了微软。(需要说明的是,微软当时也在给苹果打工,为其开发办公软件等)。
盖茨的商业谈判技巧自然也不是盖的。而且当时的合作条款有一个重要的原则,IBM的个人计算机是开放的平台,即兼容机的概念,而微软则是有权把为IBM开发的DOS系统出售给其他兼容厂商的。这是一个重要的条款,也足见盖茨的远见。当时所有人都认为买硬件才是王道,软件不过是附属。
此中有个更传奇所在,IBM的时限要求紧迫,盖茨吹牛逼先拿下了合同,但实际上微软并没有能力在规定时间内开发DOS,于是乎,微软从一家默默无闻的西雅图小公司买了一套现成的系统,稍加改造,即成DOS。
借助IBM的地位,以及兼容机的大行其道,DOS立刻成为业界标准。微软一飞冲天。
其时的个人计算机领袖苹果自然不会坐以待毙,海盗本性爆发,跑到当时的神奇实验室——富士施乐公司的实验室去偷到了鼠标和图形操作界面概念。这个实验室的技术人员们当时开发了一大堆神奇的技术,可惜领导傻逼,只好放在箱子里睡大觉。无论古今中外,大机构的领导必然是傻缺,确是真理。
好了,苹果偷了这些概念回去搞了MAC机,在当时一片丑了吧唧的命令行界面中,惊艳全场。IBM一看,我靠,我也要搞图形界面。于是拉上老伙伴微软开始合作搞OS2。可惜此时微软翅膀已硬,决定单飞了。但是又不能和老大撕破脸,于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表面敷衍IBM的项目,暗地里集中兵力开发自己的图形界面,也就是Windows。
结果当然是老大的项目陷入泥潭,Windows则顺利上线,而且说白了,早期的Windows就是在DOS内核上面加了一层窗。
尽管有IBM的撑场,不过早期Windows毕竟太烂,卖的一般,大多数客户其实更愿意继续DOS。不过呢,微软还是很有愚公精神的,不行我就改,吭哧吭哧改了好几版,到Windows95登场时,震撼了全世界,再加上IBM兼容机的统治地位,终于一统天下。
——————————#
窝在被窝举着手机写东西好累,回头找个场地,我打算写一下科技史。
1977年,苹果公司(AppleComputer)推出风靡一时的微型个人电脑(微机),开创了电脑发展的全新时代。
80年代初,一直将个人电脑视为玩具的电脑巨人IBM终于如梦初醒,决心尽快进军个人电脑市场。
可是,因多年来忽视了对微型电脑的研究,一时来不及研制微处理器(CPU)和操作系统这两项核心技术,加上被没完没了的反垄断官司整怕了,IBM决定暂时向技术领先的小公司购买微处理器和操作系统应急。
经调研和论证,IBM决定采用英特尔公司(Intel)开发的8088型微处理器。在操作系统领域,当时领导潮流的是数字研究公司(DigitalResearch)的CP/M操作系统。为了尽快推出产品,IBM屈尊俯就,登门商讨合作事宜。
谁料想,数字研究公司未能把握商机,一上来就开出了高价码,每台电脑按惯例收取授权费200美元,并附加其它条件。IBM见这个小破公司竟然不识抬举,便试探着与MSBASIC语言的总设计师之一、电脑神童盖茨的微软公司商谈合作。
盖茨是何等精明的人物,他立刻敏锐地意识到IBM微型电脑有可能轻易击败苹果电脑,成为真正人手一台的个人电脑,一个巨大的新市场有可能即将出现。一般来说,在新市场开拓初期,技术水平暂时的高低有时并不重要,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抢占市场份额并在此基础上创立市场标准。
实际上,微软当时并没有操作系统产品,但盖茨迅速从西雅图一家极有创新意识的小公司买来了一个名为86-DOS的操作系统,并借鉴CP/M的优点对86-DOS进行了改进。
然后,盖茨向IBM开出了极有诱惑力的合作条件,即微软完全配合IBM和英特尔的硬件标准和规格,特别设计PC-DOS操作系统,每台电脑收授权费不到50美元。
IBM大喜过望,双方一拍即和。在当时,对于许多象微软这样的小公司来说,这笔巨额交易足以令人陶醉一生。但令人称奇的是,微软并未被套牢在IBM战车上成为替IBM架桥铺路的马前小卒。
IBM的老总原以为他们可以把20多岁的小毛孩儿盖茨玩于掌上,任意摆弄,但最终结果却恰好相反,是自命不凡的IBM沦为替他人做嫁衣裳的倒霉蛋。在律师家庭长大的盖茨对复杂的商业合同法知之甚详、驾轻就熟,在他的坚持下,微软不但保留了PC-DOS软件的独占权,而且可以授权其它电脑硬件厂商使用由PC-DOS略为修改而成的微软MS-DOS。
这样,在这场巨额交易中,盖茨洞察先机,神机妙算,使微软在合作中占据了免费搭车、左右逢源、灵活自主的优越地位,为微软未来的腾飞埋下了成功的种子。
1981年,IBM正式推出个人电脑(IBMPC)。凭借电脑巨人的赫赫威名和遍布全球的营销网络,IBM个人电脑一时畅销全世界,全球电脑厂家争先恐后地为IBM电脑开发应用软件,这就使与应用软件紧密相关的微软DOS不费吹灰之力便成为行业标准。
苹果的麦金塔(Macintosh)操作系统因与DOS标准不兼容,只能眼瞅着丢失了大好河山。数字研究公司的CP/M操作系统虽然起初比微软DOS1.0版略胜一筹,但用户要额外花高价购买,所以绝大多数用户自然宁愿使用已预装好的PC-DOS。
这样,盖茨奉行“吃小亏占大便宜”的原则,将DOS1.0版低价与IBM电脑搭配出售,完全是借力发功,使微软一起步就进入了世界上最快的成功之路。IBM个人电脑占领市场后,因供不应求、价格较贵,给生产IBM兼容型电脑的一帮小公司以可乘之机。
康帕(Compaq)、戴尔(Dell)等厂家凭着小公司的冲劲和弹性,抢先推出使用英特尔386微处理器和预装微软MS-DOS并且与IBM硬件标准百分之百兼容的386型电脑,对IBM王朝的霸主地位形成严重威胁,使个人电脑市场出现了春秋战国、五霸七雄的局面。
在群雄逐鹿的混战中,IBM因机构庞大、反应缓慢,在几次关键性的战略决战中一败再败,其个人电脑逐渐被挤兑得无人问津;苹果公司因迟至1994年才授权其它电脑硬件厂商可以使用麦金塔操作系统生产苹果兼容型电脑,结果不但痛失抢占市场份额和创立统一标准的良机,而且因独木难撑被挤兑到了破产边缘。
IBM的节节溃败,对依靠IBM发家的微软却没有造成任何负面影响。虽然IBM个人电脑的销售一蹶不振,但与IBM兼容型电脑搭配销售的微软MS-DOS的销量却有惊人增长,使微软DOS家族的标准地位空前稳固。
令人叹为观止的是,微软竟然连广告和市场营销都用不着操心,市场占有率不费吹灰之力便自动剧增。因DOS的功能和版本不断升级换代,售价逐年提高,全球电脑厂商预装DOS的授权费象淌海水一样滚滚而来,使微软进入了一种坐地收银、日进斗金、赢家通吃、“想不发都难”的梦幻境界。
在微软DOS的沉重打击下,“不识抬举”的数字研究公司兵败如山倒,而当年试图在大型和微型电脑的硬件、应用软件和操作系统等领域都自创标准的美国电脑业老四王安公司,最后只落得个申请破产保护的悲惨结局。
如果有谁认为微软的成功仅靠天降宏运以及合作者和竞争对手的一再失误,那你算是认错了盖茨其人。在电脑软件这块弱肉强食的野蛮之地,盖茨可谓科技天才和商业奇才的罕见统一,他所采用的竞争手段冷酷精明,炉火纯青。
盖茨统帅下的微软一向注重借鉴竞争对手长处和技术突破,更不惜重金网罗天下电脑英才,敏锐地捕捉每一项技术创新,倾全力研制开发最新产品。windows3.0版是图形化操作系统的革命性进步,尽管它只是附属在DOS下的虚拟操作系统,但其图形化的友善操作界面使用户耳目一新,惊喜万分。
windows3.0版上市后流行极快极广,反过来极大地刺激了IBM兼容型电脑的销售和以视窗为最新标准的应用软件开发。但苹果开始控告微软抄袭了苹果电脑的图形化界面,这场官司打了7年之久,最后苹果因苦斗无功被迫撤回起诉。
微软1995年推出的WIN95版和视窗NT版是真正强大而完整的32位元图形化操作系统,它充份支持英特尔奔腾(Pentium)微处理器以及多媒体和网络厂商的硬件功能,使用户得以享受高速运算、多媒体、集成网络、资源管理器、免费互联网浏览器和更加友善的操作界面。当全球电脑用户乐颠颠地不断升级换代时,盖茨一跃而成天下首富。
20世纪90年代末,仅有20年短暂历史的微软,其股票在市场的总市值竟然比美国三大汽车公司通用、福特、克莱斯勒的合计总值还高。可以说,现代世界上还没有哪一家企业像微软如此之快地暴富!面对微软不可思议的成功和自身在个人电脑硬件业丢人现眼的惨败,IBM大受刺激。
蓝色巨人调集科技精英,投入巨额资金,研制开发了OS/2个人电脑操作系统,试图与微软一争高下。事实证明,IBM不仅低估了操作系统研制周期长、技术高度复杂的困难,而且低估了微软占据市场标准地位后形成的巨大优势。
经过多年浴血苦斗,最终因与WIN95竞争的最新版本未能抢先完成研制以及技术质量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原因,OS/2被WIN95杀得一败涂地,一代英豪IBM最后落得个血本无归的悲惨下场,并且创下了全美企业一年内亏损金额的最高记录,令圈内人士扼腕长叹。
微软终于在空前残酷的竞争中杀出一条血路,形成了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中自然垄断的局面。
紧接着,微软又开始将操作系统领域的霸权扩展到其它领域。在推出视窗95的同时,微软凭借其软件开发部门卓有成效的工作和深谙视窗平台应用程序界面(API)的优势,采取借鉴、移植和综合诸家之长的惯用手法,抢先推出视窗95版办公室大全(MSOffice)套装软件,将文字处理(Word)、试算表(Excel)、小型数据库(Access)和幻灯片演示(PowerPoint)等应用软件捆绑销售,以横扫千军似卷席之势,把当年曾经流行一时、颇有创新意识的WordStar、WordPerfect、Lotus1-2-3、QutroPro、dBase、Paradox等孤军苦战的应用软件杀得落花流水,一举占据了90%的办公室应用软件市场。
一时间,在视窗平台上的微软帝国似乎是攻无不克,不可战胜。
俗话说,合久必分,盛极必衰。一向高瞻远瞩、每战必胜的微软在互联网时代一不留神却落伍了。当盖茨的想象力还停留在“让每一个家庭,每一张书桌上都有一台个人电脑”的老黄历时,一匹意识超前的黑马杀了出来。
网景公司(Netscape)首先推出的航行家(Navigator)网络浏览器对微软帝国发动了突然袭击。网络浏览器所引发的互联网革命,使个人电脑和微软视窗有可能沦为一种无关紧要的周边设备。
有行家预言,因个人电脑崛起而差点儿破产的IBM,将会因网络时代对大型电脑服务器(Server)需求的增多而起死回生,而靠DOS和视窗发家暴富的微软帝国,有朝一日将会搂着过时的视窗痛苦地倒毙于信息高速公路之旁。
1995年12月7日,盖茨特意挑选珍珠港事件记念日,正式宣布发起“帝国反击战”。
出乎人们意料的是,微软这艘巨型航空母舰竟然象轻捷的鱼雷快艇一样调头迅速,整个公司的经营重点迅速转向互联网业务,灵巧地避开了凶险的冰川,避免了冰海沉船的悲剧,与电脑巨人IBM当年“船大难调头”的被动局面形成鲜明对比。
微软在战略转折中最凶狠的一招,是重祭当年依靠DOS搭配IBM个人电脑抢占市场制高点和创立标准的法宝,把网络探险家(InternetExplorer)与windows捆绑搭配,免费送给所有电脑用户,迅速占领了75%的浏览器市场,使网景生意一落千丈,最后因濒临破产被美国在线(AOL)于1999年收购。
在这一轮浏览器大战中,盖茨虽然精明手辣,挽狂澜于即倒,但却使微软招惹上了有灭顶之灾的反垄断官司。自推出视窗95后,微软在个人电脑操作系统领域已成为孤独求败的寂寞高手。为了避免出现垄断100%市场的尴尬局面,微软曾在1997年出资1亿5千万美元购买苹果公司股票,为竞争对手输血打气,确保麦金塔操作系统半死不活、有气无力地陪着视窗这个公子在市场上读书。
设置垄断壁垒的损招儿虽然很多,但象微软这样通过竞争赢得标准地位来设置垄断壁垒的招术却是最高明的,也是最让人恨得咬牙切齿但却又无可奈何的,因为个人电脑市场确实需要标准。在个人电脑时代,微软控制了操作系统标准,等于同时控制了电脑硬件和应用软件的命脉,使英特尔、康帕这样著名的高科技企业也不得不甘拜下风,老老实实地与微软签订排斥竞争的合同,一点儿脾气也不敢有。
在以开放和兼容为特征的互联网时代,野心勃勃的微软干扰以兼容性为特点的Java语言,凭借雄厚的财力和视窗的垄断地位为其浏览器软件保驾护航,企图建立全新的市场标准和垄断壁垒。如果微软再次抢占互联网络和数据通讯产业的市场制高点,形成垄断性网络浏览器标准,将网络门户、电子商务、信息高速公路甚至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置于微软的控制之下。
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崛起,高科技领域白热化的市场竞争,网络和数据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加上互联网的高度开放性以及诉讼官司的制约,微软企图建立垄断性网络标准的野心和梦想已化为泡影。
个人电脑和微软视窗已经丧失了在信息产业中的中心地位,微软的垄断性力量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结构性削弱,再加上经济停滞和衰退,人们甚至颇为怀念当年微软DOS和视窗不断升级换代、引发电脑硬件更新狂潮和信息产业极度繁荣的好年景,盼望微软再次推出带动电脑硬件升极的“杀手”软件,刺激新一轮的市场需求。
相关资料:维基百科上的Bill Gates
太阳底下无新事
windows击败osx
webkit家族击败IE
安卓击败苹果
果粉别炸毛,这不是黑。
苹果的mac占了高端笔记本的多数收入,但公认的赢家是PC。
换到手机上,怎么就接收不能?
想单挑老大,实力不济,那就靠“开放”,武装、联合、培养第三方集团军,一起对付老大。
windows拿系统出来,第三方用兼容机帮windows攻城掠地。
webkit拿内核出来,本土厂家包装改名,集体蚕食IE份额。
android开源免费,靠第三方厂家,合力对付苹果。
这事各领域都有,一点不新鲜,往后还是会发生。
最根本的是WINDOW在版权保护上,采用了一个全球统一的密码,
以前没事做的时候看过一点那个时代的不同作者写的书籍,所以还能有些自己得出的理解。
首先有很多说法都是错误的,需要先纠正。
1、盖茨的母亲是盖茨取得IBM合同的一个重要因素。
说实话我只见过大陆人对这个答案津津乐道并且信以为真。试想一下,就算IBM董事会的某个成员和盖茨母亲相识,然后IBM一个上市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居然会去向刚刚秘密建立并运作的PC筹建小组推荐或者指定供应商?
当时的PC包括苹果在内如果新机器上市标配的不是应用程序而是各种语言的开发工具,微软在当时开发工具市场份额的表现足以成为IBM PC筹建小组的首选。
2、微软是靠买来的DOS糊弄了IBM,盖茨精明的合同为以后赚大钱埋下了伏笔。
IBM PC筹建小组最早找到盖茨时候提出的是购买开发工具而不是操作系统,恰恰是盖茨向他们推荐了CP/M,并且很有风度地给了联系地址并且在IBM赶到之前先联络CP/M介绍情况。由此可见盖茨当初只是想卖开发工具给IBM,而且很迫切的想拿下合同,不想掺和进操作系统生意。如果盖茨一开始就有歹心那么他何苦介绍IBM去CP/M?
IBM是在和CP/M初次会谈谈崩后再找到盖茨并且强烈(被CP/M老板娘惹毛)希望盖茨能解决操作系统的问题,对于当时的盖茨来说开发或者买回一个操作系统就是拿下开发工具的合同的前置条件了,如果没有操作系统那么开发工具的合同也就没有。当时的开发工具都是动辄几百美元一份的,就算IBM PC只能卖掉1000台,那也是个几十万美元的生意。只要几万美元铺路就能拿下最少几十美元的订单,傻子都知道该怎么玩。
CP/M老板兼作者也不是傻子,在他老婆告诉他情况后他立刻就去IBM PC筹建小组并且答应提供新版CP/M。PC发售时候是没有指定操作系统的,IBM才不想管软件的烂事他们只想多多地卖硬件,当时有三套操作系统可供买家选择:DOS和CP/M都在其中,最后一个是一个带虚拟机概念的蜗牛运行速度的(据说JAVA很多先进思想就是来自那个操作系统)。当时DOS卖60美元而CP/M卖240,这也是一个很容易让消费者做出选择的问题。当时CP/M功能比DOS强,但是能强几倍么?就是CP/M都不敢说如此大话。
3、微软纵容盗版所以拿下市场后开始杀猪。
这也是一个大陆人才有的奇葩想法。试想一下如果你的产品不好就靠盗版让人上瘾,然后你看到用户数大大领先竞争对手后开始抓盗版,那么用户都是傻子?用户傻到要一定付钱用软件的时候不挑最好的或者性价比最高的,而是挑用盗版上瘾养成用户习惯的买或者去盗版其他软件?
别人那是无奈,一定要盗版那也没辙了,我又不能因为你要盗版就把软件做烂让你别盗。不如你先用着吧,等哪天你法制概念和钱袋还有良心都长大了再说。
最后该说说答案了,我觉得微软拿下市场其实并不是他们有多强,是他们在对手犯错的时候他们不犯错,还有他们的稳健和韧性。
操作系统上就随便可以举几个例子:
1、从来不忽视用户的实际情况,比如OS/2在2.0发布时候4M内存是跑不动的,但是windows 3有4M内存就是流畅的效果了。WINDOWS NT在开发时候也是充分根据对手NETWARE的硬件配置做出合理选择。
不一味迎合用户,比如NOVELL的NETWARE当初都是命令行操作的,WINDOWS NT就用图形界面解放用户的操作。
当然也有脑子不太好使的时候,比如那个万人唾骂的VISTA,就是软件不考虑硬件运行环境的结果。
2、兵马未行粮草先行,无论在开发工具还是应用软件上都是,而且充分利用操作系统主宰的优势。
在操作系统的终极一战里OS/2 3.0 WARP对阵WINDOWS 95,OS/2 3.0 WARP发布时候是没有对应开发工具的,应用软件就是BOUNSPACK里面那几个,不过说句良心话BOUNSPACK里IBM WORKS的电子表和字处理比不过OFFICE但是比苹果现在的APPLE WORKS都强许多。IBM东拼西凑的那些配合OS/2发售的开发联盟的产品说是FOR OS/2,其实都是在OS/2里的WINDOWS 3虚拟机上运行的WINDOWS程序,也就是说那些软件也能在WINDOWS 95上运行。
反过来看WINDOWS 95那是找不出会输的理由。配套开工具是VC 2,没几个月又是VC 4发布,自家配套的拳头产品OFFICE 95,友商的各种FOR WINDOWS 95的产品:PHOTOSHOP、NORTON,AUTOCAD、MCAFEE、、、而且微软还作出了一个伏笔,要获得WINDOWS 95认证的程序必须在WINDOWS NT4上运行才能获得认证标识,为以后NT系统普及打下了基础,加速了WIN32S向WIN32升级速度。
OS/2 3 WARP在当时除了讽刺WINDOWS 95不是纯正的32位系统就再也没啥可说的了,但是谁会在意这个?而且WINDOWS 95的实模式DOS还能运行99%的DOS程序,OS/2 3 WARP的DOS虚拟机遇上这类需要实模式DOS的程序多数立刻就崩掉。
3,不轻言放弃。在WINDOWS和WINDOWS NT的早期版本发行时都是市场反应不好的,公司高层和开发人员都是能顶住压力的。IBM则在在OS/2上那样扔了几十亿美元进去就那么认输了,还发表公开声明说是放弃PC操作系统市场。要认输就乘早不要弄到尾大不掉,比如OFFICE 2000时候做过PHOTOS,一看没市场立刻就撤。
4、善于巩固扩大战果,微软进入的许多市场一开始都不是先行者,比如WINDOWS NT和NETWARR、UNIX;EXCHANGE和NOTES、GROUPWISE;SQL SERVER和ORACLE、DB2;
、、、、、、、、、、、、、
给 @叛逆者 补充
首先是 IBM PC 开放架构导致的 1980 年代 PC「兼容机」的普及,性能可观的同时价格一降再降,还诞生了「组装机」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商业模式。尤其重要的是,借助于 Intel 和 M$ 的努力,「兼容机」保持了严格的向下兼容性,这就允许「兼容机」的软件进行二进制分发,养活无数的小软件厂,比起原来那种「一个电脑品牌就是个独立王国」的旧时代显然好太多。
那么在这地方,最大的几个厂里面,IBM 被 OEM 厂商给斗走了,Intel 只管硬件,OEM 研发实力本身就不强(PC开放架构的优点之一就是让小作坊也能造电脑),剩下能而且愿意挑 OS 大梁的只有 MSFT,他出个还不算太差的 OS 热卖,也不算很难理解的事情了吧。
Windows起飞应该是从95开始的,当时排队的人可比现在买iphone6s的多。95年一共有7个操作系统发布,
什么?其他几个都没听过?那就对了嘛。其他几个都小众,以特殊硬件为目标,只有Win95以pc为目标。
再往前看,几个比较出名的对手是OS/2,MacOS,NeXTSTEP。
WinNT有OS/2子系统,可以兼容OS/2 1.x的app。而反过来OS/2却不能很好兼容Win9x/NT的app,需要一个转换工具(从未完成)来把Windows程序的源代码转成OS/2的,重新编译才行。
MacOS后来呢NeXTSTEP合并发展成了MacOSX,而且因为它们只能在Mac上工作,比x86的pc贵。
至于Linux,那是后来才开始有用户群的。
好用,然后开始流行。。。后来,生态构建了帝国
操作系统的成功取决于应用。Windows 开始研发的年代,人们甚至可以为了一个 VisiCalc 去买 Apple II。Windows 的成功里,一个最重要的因素:Lotus-1-2-3 只有 PC 版,Office 以 Lotus 1-2-3 为目标成功赶超。
DOS也分PC-DOS和MS-DOS,对,微软的DOS其实是买来的,然后借比尔妈妈在IBM的关系,绑定在IBM-PC上发售,而IBM开放了IBM-PC,然后所以IBM兼容PC都是DOS了,那时会敲个dir和cls都能算得上‘高手’了。
MS把GUI图形界面做在了DOS,于是有了早期运行在DOS上的windows,然后95、98、NT、2000、XP、7、8、10这样(98和NT4是同时代的,2000其实就是NT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