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起人:王干探 初入职场

*

回复 ( 10 )

  1. 张立伟
    理由
    举报 取消

    最近只要还在炒股的同学周围一定跑不了美联储加息这个话题。

    说实话,我也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这件事对与我们的A股影响就如此之大呢?所以,我们想往深里扒扒看,美联储加息到底是什么?

    带着这几个问题去寻找答案。

    1、美联储是什么?

    2、加息到底是加的什么息?

    3、为什么要加息?加息的影响是什么?

    4、加息是如何操作的?

    5、对我们A股的影响有多大?

    一、美联储是什么?

    他有一个固定的英文名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ed。负责履行美国的中央银行的职责,但又不属于政府机构。这个系统是根据《联邦储备法》(Federal Reserve Act)于1913年成立的。

    只是他有很多中文名: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美国联邦储备局,这几个中文名都他。可怜我被这三个名字的关系搞头疼了好久。最后才发现原来是一个玩意。

    美联储拥有悠久的历史

    1811年,美联储的奠基,美国第一银行在运行了20年之后,因为其私人银行的性质以及绝大多数股东是欧洲人的原因被国会解散。

    1836年,美联储的前身,美国第二银行在运行了20年之后,虽然更接近全国性的商业银行,但因其只服务于经济发达地区,只为富人服务而广受诟病,最终被国会宣布停业。

    1913年,拥有12家地区联邦银行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正式成立。

    既然是一个系统,那就是有一个组织结构的,这个系统主要由:

    1、正式结构

    分散在各地的12家联邦储备银行(Federal Reserve banks)

    联邦储备系统管理委员会(Board of Governors of the Federal Reserve System)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

    2、以及非正式结构

    联邦咨询委员会

    会员商业银行(超过4000家)

    和一些辅助的支撑职能部门构成。

    其中,12个联邦储备银行为非营利非政府机构,联邦储备管理委员会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属于政府机构,也称为联邦储备局。

    美联储采用的是联邦政府机构、非营利性机构的双重组织结构,其初衷就是希望制定货币政策时能同时考虑政府和私营部门的声音从而避免了货币政策完全集中在联邦政府手里。

    为什么搞了这么多地方的联储银行呢?

    美国第一银行和第二银行当初因不被大众接受而最后被迫关闭,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两个银行都位于美国东北部的费城,被很多人认为主要服务于东北部的一些富豪商人,而不是所有美国人。美联储在成立时认真吸取了这个教训。

    下图显示了12个联邦储备银行的总部和各自管理的辖区。由于每个联邦储备银行管理一个大区,这些银行往往被简称为地区联储。这么看,美国的东北部地区的是多一些哈。这主要是由于美联储1913年成立时,美国的经济重心主要集中于东北部。

    每一个联邦储备银行的代号由一个英文字母和一个数字组成。比如波士顿联储是第一个成立的联邦储备银行,代号为1A。第二个成立的是纽约联储,代号是2B,哈哈,居然是2B,纽约很受伤啊,依此类推。达拉斯联储是第11个成立的,因此代号为11K。在1美元的钞票上,印着不同联邦储备银行的名称和代号,表明这些1美元纸钞是从哪个地区流向市场的。

    相对于过去第一第二银行只在一个地区设定的制度而言,美联储让其他各州也有了自己的代言人的制度自然能够成就百年基业了。

    不管是美联储,还是第一第二银行,成立的初衷都是为了解决金融危机,更简单粗暴点就是银行扛不住了,要救银行或者银行自救了。

    比如第一银行的背景是北美独立战争,第二银行的成立背景是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都是战争对金融市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

    美联储的成立要归功于两个因素:

    一是因为在第二银行关闭的70年里,在1873年、1884年、1890年、1893年、1907年都发生过由于挤兑造成银行大规模倒闭的金融危机。尤其是在1893年的危机中,美国有超过500家银行相继倒闭,很多人的毕生积蓄可以说一夜之间付诸东流。使得放任自流的市场自由银行体系的缺点越来越多地暴露出来。

    二是因为1907年10月,纽约第三大信托投资公司可尼克波克(Knickerbocker TrustCompany)被迫宣布破产。当时存款者人人自危,纷纷从银行等金融机构提款以避免损失。由于金融恐慌,银行间也失去信任,相互间的借贷完全冻结,并发生挤兑。这种银行挤兑很快从纽约蔓延到全国各地。当时,美国著名金融公司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创始人摩根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并立刻召集最重要的几家金融公司的总裁开会,要求大家一起拿出资金帮助面临挤兑的银行。而摩根自己也身先士卒,拿出资金帮助金融市场渡过危机。从一定程度上讲,摩根当时扮演的角色正类似于2008年拯救金融市场的美联储。虽然一样损失惨重,但中央银行调节金融市场的让损失及时控制的优点也开始被大众接受。

    就这么一正一反的双重影响下,《奥尔德里奇计划》出台,构造了美联储的雏形,最终以其为蓝本形成了《联邦储备法案》。1913年,美国国会达成一致意见,通过该法案,正式宣告美联储的成立。

    所以美联储从一出生,就包含了一个重要职能,利用货币政策工具调节金融市场,或者说拯救金融市场。与全世界大多数“央妈”一样,控制通胀和刺激就业。

    拯救金融市场的三种重要的道具分别是法定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以及贴现率(再贴现率)。

    这三种货币政策,都是针对的银行。

    1、比如法定准备金,就是银行如果要吸收10000元的存款,就要在美联储存入1000元。不能让银行把钱都贷出去,类似于保证金。要求存入的比例就是法定准备金率。

    2、贴现率不太好解释,用个例子说吧,假如某个公司如果有一笔工程款还有一年才能收回来了,而他现在又需要钱给工人发工资,于是拿着这个合同去找银行借钱,银行一看这个代收款比较考虑于是就留下争取给他钱,并约定利息是多少,这个利息就是贴现率。

    可是如果特殊时期,银行也没钱了,就要朝美联储要钱,于是他他把这个凭证给美联储留下,美联储也给他定个利息给他放款,这个利息就是再贴现率。

    3、公开市场操作,就是美联储通过买卖国债来调控银行间市场的拆借利率,继而影响市场的利率水平。

    总之,这三种手段,最终都是通过调控金融市场中最核心的货币利率方式来调控社会流通货币总量。

    前面的铺垫结束了,总算要到这篇文章要说的内容了。。。

    二、加息到底是加的什么息?

    我随便问了问我周围的人,只要是知道这个新闻的人,都会很诧异的看着我,反问一句:“不就是存款利息,和贷款利息吗。”

    美国是一个崇尚市场经济的国家,这种国家意志主导利率的行为怎么可能被他们接受?

    通过行政手段直接指定被认定是很LOW的事情,但他们可以通过市场手段让利息调整到他们理想的水平,在他们看来, 行政手段指定的利率,注定也会被黑市拉回市场的真实水平。

    更何况加息也的确加的不是这个息,虽然这两个利息最终会被影响。

    加息调整的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Federal funds rate),银行向美联储拆借时的利率。银行间拆解利率是说假如银行没钱了,和银行之间借钱时支付的利率。而所有银行都没钱了,互相之间借不出来,只能问美联储借时,所支付的利率,这个就是美国联邦基金利率了。

    而这个利率就是前面说到的美联储货币政策之一“公开市场操作”的调控目标。

    确定这个利率水平的职能部门,就是前面说到的美联储旗下的正式机构之一:

    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ederal Open Market Committee),简称FOMC。一般这个委员会由12个人组成。他们分别由政府指定的和联储银行的人组成。

    当然,这个利率调整后,就会直接影响银行业的资金成本,继而击鼓传花一般影响到工商企业,进而影响到我们的消费和投资和国民经济。

    这又是为什么?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银行间拆解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之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原理大概是这个样子的:

    1、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

    2、降利率好操作,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呢?银行大可以不和他借,和其他银行借啊,听任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孤零零地“高处不胜寒”。

    当然美联储肯定不是善茬,这时他就开始动用“公开市场操作”这一手段,在公开市场上抛出高息国债,吸纳金融市场过剩的超额货币,造成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紧张,迫使银行间拆解利率与美联储的拆借利率同步上升。因为,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这时候,只要美联储宣布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也不需要你做什么操作了,我老老实实主动跟着上调就行了。

    当我看到这里的时候,眼前俨然一幅骨灰级操盘手气定神闲对大盘指点江山的画卷。

    于是我很好奇,这个过程中,美联储是如何操作的呢?

    三、美联储如何实现加息的操作呢?

    每隔6周FOMC就会在华盛顿开一次会,这个会议一般叫做议息会议,一般情况下选在周二、周三开两天。一年有8次。这两天吵得比较热闹的就是9月20日这次,今年,这种热闹还有两次。

    • 1月26~27日(周二-周三)

    • 3月15~16日(周二-周三)

    • 4月26~27日(周二-周三)

    • 6月14~15日(周二-周三)

    • 7月26~27日(周二-周三)

    • 9月20~21日(周二-周三)

    • 11月1~2日(周二-周三) 未开始

    • 12月13~14日(周二-周三) 未开始

    这种级别的开会,肯定不是随意的12个人过来聊聊天吵吵架就行了,前期自然有着很充分的准备,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三本不同颜色的小册子:绿皮书、蓝皮书、棕皮书。

    绿皮书主要是向联储理事会成员提供主要经济部门以及金融市场发展趋向的详细评估材料,并概要地展望一下经济增长、物价以及国际部门的情况。

    蓝皮书主要是为董事会成员提供货币、银行储备和利率的最新发展和展望方面的材料。

    棕皮书,在每次会议即将开始之前公布于众,主要提供12个储备区的区域经济状况。棕皮书的内容包括与当地商业巨头的谈话以及该地区的统计报告分析。

    与会人员根据上述材料首先讨论对经济及其关键变量的看法,接着每个人发表对美联储短期和长期动态目标的看法。会上FOMC12人要对主要政策变量进行投票表决。通过平等交换意见,会后形成一个详细指令性的操作指示,给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帐户经理。这些指令在最初是延迟45天才公布的,现在在美国会的推动下,美联储在FOMC开会后第二天公布重要政策变化,但详细政策指示要在45天后公布。

    接到最终指示的纽约联邦储备银行的公开市场帐户经理,最终负责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具体操作。

    这些账户经理看起来很高大上的样子啊。我查了一下资料,他们一天的工作差不多就是这样度过的:

    • 在每日早晨开市前,他阅读一份表明前一交易日结束时银行系统储备数量的报告,审查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化。

    • 上午9点,经理与几名政府债券交易商接触,了解其对当天形势的预测。

    • 上午10点,经理打电话给财政部了解财政存款变动,以调整美联储参谋机构对财政存款的预测。财政部官员打出将通过美联储帐户进行的政府债券的交易量和未来几天的融资计划。

    • 根据上述信息,公开市场帐户经理分析FOMC的具体指示,并根据防御性操作需要,制定出当天公开市场操作的实际计划。

    • 上午11点,经理与FOMC其他成员报批当天行动计划,得到批准后采取操作行动。

    • 操作时,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公开市场帐户的交易员打电话给40个政府债券交易商。

    • 中午,结束一天的交易。

    是不是感觉没什么违和感,不就和我炒股时候一样吗。

    总之,就这样的,面联储通过自己手中的权利,影响着银行的资金成本,继而影响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最终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因为美元基本上是全世界性的流通货币,所以首先影响了外汇市场,然后是大宗商品市场、继而是股票债券市场,最终影响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

    至于如何影响,影响程度如何,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解读。

    四、加息对于我A的影响几何。

    其实,上面的内容比较枯燥,估计看的人不多,如果你快睡着了,那就在这里打起精神,划重点了。

    听网上很多财经媒体,大V把美联储加息这件事奉做神明,我也一度紧张关注。可事后我找到这些数据的时候,结果也是让我大吃一惊。

    先看短期影响,加息当日A股和道指涨跌似乎似乎没有什么规律可以。

    那长期呢?下面是联邦基金目标利率2006-2015年的走势图:

    从2006年开始,利率从最高5%左右一直降到了现在的0.25%。那同期的A股呢,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我们经历了0607年的超级大牛市、08年的金融危机、09年的快速反弹、12年的震荡市、以及去年的短命牛市和致命股灾,看起来那真真的是没啥相关性啊。

    倒是美股在降息刺激下走出了一轮高潮。

    看完这两个结果,我的感觉就是,A股目前还是一个闭关锁国的法外之地,有它自己的运行轨迹,和其它市场的走向或政策关联性很小,真不用瞎操心。媒体和大V的热炒,在我看来,一是现在的A股太平淡无奇了,再不找点话题所有人都很尴尬。二来,也是表现他们水平和能力的大好机会,三来也希望借这个机会在A股中掀起点波浪,浑水摸鱼一番。

    了解了这些内容之后,我的防忽悠技能明显又UP了一个层次。

    对了,忘了两个关键词,鹰派和鸽派。

    鹰派就是主张加息的,想收紧货币的。

    鸽派就是主张降息的,想刺激货币的流通的。

    现在美联储主席,耶伦奶奶,大多数时候都是鸽派的。

    好了,这些内容应该够我装会逼了。

  2. 匿名用户
    理由
    举报 取消

    先申明图是盗的

  3. neo anderson
    理由
    举报 取消

    靴子落地

    neo anderson · 14 分钟前

    原文已发观察者网

    靴子落地

    北京时间15日凌晨3点,美联储宣布,将基准利率调升25个基点,从0.25%-0.5%上调至0.5%-0.75%。此外,数据显示,2017年联储预计将加息3次,比原有市场预期多1次。其中,明年第一次加息概率最大的时点是6月。美元指数闻讯直线拉升约0.5个百分点。

    这次加息并不意外。从上次加息到现在,一年的时间中,联储屡次声称要加息,却迟迟推迟,不肯立即加息。旁观者很容易看出,两位总投候选人对加息的态度存在明显差异,是联储在加息问题上犹豫、观望的重要原因。

    现在曾经批评联储在加息问题上犹豫迟疑的特朗普在大选中胜出。于是,联储毫无悬念地重启了加息进程。不仅如此,未来加息的实际操作进程,很可能比市场预期的进程要快。

    拙作《纸牌大厦》中曾经分析过,在19世纪,控制金融权的银行家,往往通过内部结盟,采用暗箱操作,联手抛售有价证券、停止贷款、高息借贷等方式收紧流通中的货币总量,诱发金融危机,然后廉价收购股票、债券等虚拟资产,从中牟取暴利。银行家们控制货币总量的方式,与今天的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控制贷款规模总量和提高再贴现利率的方式,大同小异。

    有趣的是,公开市场操作、限制贷款规模、控制再贴现利率这三个央行控制流通中货币总量的工具的诞生的时间,比这些银行家利用这些手段牟利的时间晚得多。换句话说,银行家们比央行早得多就会使用这三种工具了,那时还没有现代央行。

    对银行家来说,这是一条发财的捷径:人为诱发金融危机,然后买入虚拟资本,在危机之后择机抛出虚拟资本,牟取暴利。但是,在价值符号的时代,央行成为最终贷款人,法币在央行的掌握中,个人或者小圈子再也无力诱发本国金融危机。不仅如此,在本国搞这种损人利己的事情的人,必然会遭到严厉制裁。

    不过,在国际上就无所谓了。由于美军控制全球主要战略地区,美元成为世界货币,全球基础货币受美联储操纵,所以对拥有金融霸权的美国来说,在全球范围制造金融危机,导致他国资本暴跌,美国资本完全可能趁火打劫廉价收购。这是非常有利可图的。

    在国际上搞这种事情,不但能获得惊人的利润,廉价收购别国资产,让受害国接受苛刻条件,控制他国涉及的国计民生的基础设施,还可以把责任推给对方。比如,对方金融市场不健全,缺乏管制等等。占了便宜,还要卖乖。其实,加害国与受害国的区别,不过是受害国不掌握金融霸权而已。

    美联储加息,流通中的美元总量下降,美元升值,全球范围出现美元荒,其他国家资产相对美元迅速贬值,各国国内物价上涨、资产贬值、资本外逃,出现金融危机,美国资本可以长驱直入收购他国资产,控制他国经济命脉,甚至在当地制造政治动荡,发动颜色革命,扶植傀儡政权——这显然有利于华尔街的利益,也有利于巩固美国的世界霸权。

    这是与华尔街、军企联合体、军方结成紧密同盟关系的特朗普推动加息的重要原因,也是美联储很可能加快加息进程的重要原因。

    此时此刻,对其他国家来说,抛开使用相对有限的外汇储备强行稳定汇率不说,无非三个选择:加强资本管制、本币加息、本币贬值。三个选择,都不理想。

    加强资本管制即限制资本项自由流动,避免本国资本外逃,也避免美国资本长驱直入进入本国收购本国涉及国计民生的资产。具体操作手段包括收缩本国离岸金融市场,限制本国居民自由购买外汇,或者降低本国居民购买外汇的额度等等。不过,这显然将停止本币国际化进程。而且,这样做难度很大,往往容易存在漏洞。大量资本可以通过假贸易,假投资的方式,大进大出。如果本国存在离岸金融区,那么这样做的难度就更大,容易产生变相加息的副作用——离岸金融市场本币资金紧张,必然导致离岸金融市场本币拆借利率暴涨,这很容易引起离岸与本土金融中心之间的无风险套利,变相拉动本国境内金融机构间本币拆借利率暴涨,形成事实上的对本币的加息。

    本币加息可以吸引资本流在国内,但是往往会导致本国经济进入结算状态,诱发金融危机。在本国资产泡沫高涨期,这样的风险尤其大。本币加息将直接导致本国资产价格下跌,各种贷款购买本国资产的本国居民负担猛烈上升,断供增加。不仅如此,大量负债经营的微利企业的资金链将断裂,大批巨额举债量的企业将直接陷入债务危机。这时,整个社会资金循环断裂,投资下降,产能与有效需求之间的缺口将暴露出来,整个经济循环必将作出巨大的调整。最终,必然导致经济规模下降,失业人口增加,诱发社会政治风险。

    从长期看,本币贬值有利于增加本国出口,缓解本国内需不足的矛盾,但是从短期看,也必然导致本国经济剧烈震动。首先,进口商品价格上涨,整个价格体系必然重新调整。一部分企业会亏损,一部分企业会盈利。其次,负有以美元计算的债务的企业必然陷入债务危机,持有以美元计算的资产的企业必然获得大量额外的盈利。再次,本币贬值必然刺激资本外逃,导致本国资产贬值,加剧国内金融市场动荡。获得盈利的企业,显然不会无偿使用自己的利润,补贴亏损企业,或者偿还陷入债务危机的企业的债务,它们很可能把到手的利润汇出境外。这种情况下,难免发生金融危机,只是相对加息手段诱发的金融危机复苏较快而已。

    现在看,许多第三世界小国的经济已经在美国加息的过程中倒下。这些国家试图使用外汇储备顽强对抗本币贬值。最终在外汇储备损失殆尽以后,不得不任由本币自由浮动,或者说,任由其贬值。

    只要美国坚持加息过程,其他各国都会面临经济巨震,多数在劫难逃。那些存在较高国内资产泡沫,尤其难以承受资本外逃、本国加息和本币贬值的冲击,本国经济很容易发生L型剧烈下滑。

    对美国来说,截至目前,收紧货币已经取得了可观的战果。只要国内经济允许,联储就会逐步加息,步步为营,后续加息过程将如同蟒蛇缠绕,逐步绞杀他国经济,为美国金融资本在世界范围扩张,创造机会。

    拙作《特朗普的选择》中曾经分析过,“考虑到美国的金融霸权,以及全球经济的现状,川普最终做出选择的,很可能是默许美联储诱发全球金融危机,让华尔街在其中获利,让社会中下层分一杯羹——与其在对美国不利的中低端制造业领域发动贸易战,不如在美国具有压倒性优势的领域发动金融战。”目前看,这场金融战已经逐步启动了。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每次0.25%幅度的加息,也说明美国经济本身也未必稳定。与当年伦敦的银行家不同,今天的美国政府和美联储,必须考虑加息对美国国内经济的影响。加息自然会给持有现金的金融集团创造发大财的机会,但是前提是不能引爆美国国内的金融危机,引发社会动荡。所以,对世界其他国家来说,黑暗之中,似乎还有一线光明,在美国彻底勒紧以前,还有时间积极调整本国经济结构,防御美国的金融攻势。

    此时此刻,其他国家切不可自恃本国实力雄厚,对美国加息掉以轻心,应该尽快布置对策——调整经济结构,削减国内资产泡沫,削减贫富差距,增加有效需求,改善国内经济循环,减少对美国控制经济区的依赖。

    在这种情况下,对泡沫高涨的国家来说,与其采取拖延战术让泡沫继续膨胀,不如主动刺破泡沫,更为有利。泡沫迟早会破,早破损失更小一些。不过,这需要勇于担当的勇气。绝大多数情况下,国民(尤其是那些在泡沫投机中蒙受损失的人),不会承认泡沫破裂的必然性,而会指责刺破泡沫,避免更大灾难的人。

    任何不掌握金融霸权的国家,相比掌握金融霸权的国家之间的关系,都是企业对银行和央行的关系,是处于绝对劣势的。价值符号时代,金融霸权来自军事霸权,来自对石油、粮食、矿石等大宗商品的控制,不经过一场剧烈世界大战,是难以易主的。认为本国经济达到一定规模,金融霸权就会自动禅让,避免金融危机的想法,并不现实。

    对中国来说,形势尤其严峻。

    从其目前的组阁班子的名单、“川蔡通话”以及扬言要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等事件来看,特朗普将是一位比奥巴马更具有进攻性思想和冷战思维的美国总统。不出意外的话,特朗普将从经济、军事、外交等各方面全方位打压中国。其中,用台湾牵制中国将是其既定方针,为此甚至不惜挑战“一个中国”的绝对红线。此外,特朗普还可能对中俄采取“一拉一打”的方针,在中俄之间打进楔子,孤立中国,集中力量对付中国。这种做法,与当年里根时代,美国拉拢中国,击中力量对付苏联,大同小异。

    今天的中美关系走到改革开放以来的转折点,中美对抗而不是合作将成为可以预见的未来的主题。对中美关系,国人切不可以有不切实际的幻想。这并不是特朗普个人的好恶,而是中美关系的大势所趋。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开始合作。当年,中美有三个合作基础:一是苏联强势,中美需要联手减轻压力;二是中国需要美国资金、技术;三是美国希望对中国搞和平演变。

    苏联解体以后,联合抗苏的合作基础,便不复存在了。

    目前,其他合作的基础也发生了变化,中美之间分道扬镳,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中国的实力已经今非昔比,已经不缺资金,而是缺资源和市场,需要向外输出产品和资本,这些基本都在美国控制的经济圈之中。在两国中低端技术水平接近以后,美国也不会给中国高端技术。美国希望把中国融合为自己全球帝国的一部分,如果不能拆散,至少要限制、削弱中国,加紧对中国经济基础和意识形态领域的渗透。经过三十多年不懈努力,美国在这方面已经取到了相当的成果。

    对中国来说,分道扬镳难免带来经济巨震。1950年代,中国经济曾经高度依赖苏联,1960年代中苏经济分道扬镳时,中国经济遭受严重困难。从那以后的毛泽东时代,中国经济以内循环为主:一方面,积极与美国接触,希望引进美国资金和技术,另一方面,在对外交流过程中,始终强调把稳经济主导权。虽然不能充分利用境外的资源,但是对美苏的依赖性并不大。两个超级大国除了武力威胁,都没有更好的办法对付中国。

    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全面改革开放,引进境外的资金技术。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副作用是经济对外依赖性越来越高。有人认为,只要中美经济关系紧密结合,美国就难以使用经济手段打击中国。实践证明,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当对形势美国有利时,美国希望中国全面开放,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资源,积极向中国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渗透。当对形势美国不利时,美国限制中国,围堵中国。把日益强大的中国从美国主导的经济圈中开除,是美国的既定政策。美国、日本、欧盟拒绝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也预示这一点。

    对中国来说,减少对美国经济圈的依赖,是根本解决手段。与改革开放初期不同,今天的中国已经不需要美国的资金和低端技术,依赖美国市场的原因是国内有效需求不足,需要大量向海外出口,增加就业。中国目前的经济困境,一是资本过剩,二是有效需求不足,所以需要向往输出资本和商品。实际上,两者的原因都是贫富差距过大。如果能够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就能极大缓解就业压力,也不必大幅度向外输出资本和商品。

    对中国来说,应该立即着手改变国内分配结构,减少贫富差距,加强经济内循环,减少对美国经济圈的依赖。相比之下,稳步扩张属于自己的经济圈是大势所趋,应该从长计议,稳扎稳打。

    对中国来说,随着美国逐步收紧货币,寄希望于美国良心发现主动停止加息的意义不大,主动刺破资产泡沫,削减贫富差距,进行彻底的经济结构调整是解决之道,时间却并不多了。

    ***************************************************

    以下是不宜在观察者上发表的内容:

    下一步,很可能做的事情包括并不限于:

    1、通过收紧流动性关闭香港的离岸金融市场。

    2、降低个人购汇额度。

    3、加息。

    4、大规模购买银行不良资产。

    5、大裁员。

    6、削减社会基本福利。

    削减贫富差距,抑制泡沫,调整分配结构,减少对美国经济圈的依赖,这些都是2009年就该做的事情。这些事情,拖到今天也不做。一直寄希望于美国经济自动崩溃停止加息,或者美国心慈手软放过中国,或者周边国家自动放弃美元接收人民币,或者新任总统和中国友好。

    一般来说,各种神剧开挂,总是我们很幸运,敌人很愚蠢。但是,各种神剧开挂都未必开到这种程度。

    实际上,只要美国能承受,必然会不断勒紧,活活绞死中国。今年,明知道美国会加息,还放出那么大的资产泡沫。让楼市最后又疯了一把。这不是自己找死吗?怪谁呢。到11月份,还是房贷占新增贷款主体,还吹房地产泡沫。

    真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啊。

  4. 王贝宜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回顾题主问题:美联储加息会带来哪些影响?

    美联储宣布加息,这是2015年全球最大的经济事件,也将对中国未来经济走势、投资机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加息会带来什么影响?下面王贝宜就为大家进行一下简单的讲解。(主要影响分为三个方面:美国方面,中国方面和国际影响)

    美国方面:

    (一)美元汇率

    历史上看,美联储加息后一个月、一季度美元指数走弱的情况比较多,这表明投资者对于美元会较为谨慎,加息后也会多数经历预期兑现后的沉寂。

    (二)美国股市

    历史数据显示,83年、88年两轮首次加息均没有改变股市的上涨,这可能与当时美国经济的高增速有关。只有代表先进科技与创新的纳斯达克指数曾实现过小幅上涨。因此,总体而言,加息短期对股市的影响偏负面,且在加息后的体现会较为明显,长期来看,若加息节奏较缓,随着后期美国经济继续改善,对企业盈利预期回升,股市可能转好。

    中国方面:

    (一)人民币汇率

    由于1994—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无法从历史数据判断人民币汇率对于首次加息的反应,但参考年初美元走强时人民币汇率明显弱势,而在美元指数跌回100以下后人民币又有所升值的情况来看,若美元指数如历史情况在加息后有所走弱,那么人民币将不会面临较大的贬值压力。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人民币加入货币篮子这一举措,也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了一定保护( 怎样看待人民币被纳入IMF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 ( SDR )? – 财经)

    (二)国内股市

    对中国而言,1994年以来的三轮首次加息中,上证指数在首次加息后的1个月内都是下跌的,首次加息后一季度的表现也不佳,不过这可能和中国的国内因素关系更为密切,今年以来,上证综指的变化说明美联储加息导致中国资本外流,对中国股市存在负面作用,但由于历史样本少,有可能是历史巧合,并不构成因果关系。

    国际方面:

    (一)大宗商品价格(此处用原油为代表)

    王贝宜认为,本轮美联储加息赶上了大宗商品市场的历史大变局。一方面,受政治、经济、技术等多因素影响,曾经“不可一世”的原油市场跌跌不休。另一方面,作为大宗商品的消费“巨头”,中国经济在经历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突然减速,对大宗商品需求大幅下滑。

    这两方面的利空因素短期内均未改善,所以尽管历史上美联储加息后大宗商品会走强,但本轮或许真的“与众不同”!个人认为,美元走强将带来国际大宗商品的低迷。鉴于新兴市场主要经济体均增长乏力,全球市场对工业类大宗商品的需求不足,类似2004年-2006年出现的大宗商品价格大幅度拉升的情况难以出现。最后,美联储加息促进美元走强,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价格将承受下跌压力。

    (二)黄金价格

    考虑到国际黄金市场主要是以美元标价,而且美元作为目前最为通用的国际货币,其与黄金之间存在货币性上某种程度的竞争关系,在美联储加息、美元信用基础稳固的情况下,金价确实会面临加息前后的短期下行压力,历史上看金价对于美联储加息的反应也较为灵敏,在加息前夕价格会承压。但长期来看,若通胀有起色,黄金的商品属性意味着金价也会受到一定带动,若通胀持续低迷,货币政策在首次加息后也难迎来进一步收紧的消息,因此金价也不会一路向下。(相关回答为什么黄金那么贵 感觉它没有很实在的使用价值 ? – 王贝宜的回答)

    (三)对新兴市场的影响

     “相比之下,美联储加息对新兴市场的压力较大。2015年以来,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表现整体远低于预期。在此背景下,美国加息,就会给它们在资本流出等方面带来较大压力,不少国家的货币和金融可能会经受比较大的冲击。同时,美联储加息会加剧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压力。

    (四)对生活的影响

    美联储加息,人民币贬值,跟我有什么关系?可能很多朋友都会这样问。其实,这跟我们的生活,还是大有关系的。人民币贬值,影响最大的就是有出国留学、出国旅游、出国购物、海外代购等需求的网友。数据显示,去年我国内地公民出境游突破1亿人次。以美国游为例,按人均消费5000美元计,人民币汇率从6.2跌到6.4,约增加花费1000元。我们可以算一笔账:今年以来,人民币中间价跌幅已达4.82%;最近两年合计跌幅更是超过5%。如果你需要出国留学、旅游或海淘,那意味着相比两年前:你的1000元少了50元,相当于少看一场电影;从昨晚凌晨3点起,每个人的个人资产缩水5%。

    如再有问题直接评论或直接前往本人知乎专栏“王贝宜”交流。

  5. 菖蒲扇
    理由
    举报 取消

    谢邀,邀我分析美联储加息问题的知友很多,我简单码两句,并复制到受邀的问题中,请见谅。

    美联储加息从教科书理论来说,是货币紧缩政策,利空资本市场和商品市场,利空非美货币,利多美元。

    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加息从另一个侧面看是对经济复苏的确认,加息证实了经济正在好转并运行在良性的轨道上,近期强劲的美国非农数据证实了这一点。

    其次,美联储的加息必然是小步渐进式加息,这次加息的象征意义远大于实际意义,紧缩货币的影响在多次加息并在较长的时间后才会显现出来。

    因此,此次加息其实利多资本市场,也不会造成资本从新兴市场大量外流。

    至于更深层次货币运行的角度我就不作细致分析了,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问题,时间有限,请见谅。

  6. 里芃芃
    理由
    举报 取消

    在此前进行的三次QE政策中,美联储把市场上的大量垃圾债券买到自己手中,让证券持有者手中那些原本不值钱的债券瞬间变成了活跃的资本,这些资本进入实体经济从而实现美国实体经济的复苏。

    正常来讲,美联储印的钞票越多,全球市场上的美元供应量就会越多,尽管美元的输出减轻了国内通胀压力,但为了挽救经济,几轮大规模QE下来,美元往外输出的速度根本应付不了美联储印美钞的速度,那怎么办呢?

    美联储就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以往商业银行是需要向美联储存放一定准备金的,这部分准备可以产生一部分利息,而超额的准备金美联储是不给商业银行一分钱的,这就使得超出额度的大部分美钞都流入了国内市场,从而带来了市场上货币供应量大增从而有引发通货膨胀的风险。

    于是美联储推出新政策:表示愿意为存放在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支付利息!

    这样一来不得了了,大批商业银行将他们从各个渠道获得的低息资金一股脑都存到了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账户当中,然后“躺着”就能赚取利息。

    举例来说,目前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不足0.1%,而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利率为0.25%,巨大的利差吸引了巨额的资本“沉睡”在了美联储的账户上。这种说法是有根据的,截至2014年9月,美联储超额准备金超过了2.7万亿美元,规模已经超过了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一半之多,而这个数值在2008年10月之前,仅有20亿美元,短短七年时间增长了一千多倍!

    而美联储就像一个“冤大头”,为美国市场上的巨额资金提供源源不断的血液供应。但这种情况也是不能持续的,因为美联储并不能无限制地透支自己,趴在身上的资本原来越多不尽快甩掉也会让自己崩溃。而且美联储短期忍受痛苦的目的终究也是为了美国经济能够尽快复苏,然后让这些嗜血资金回到美国市场中去,进而为美联储赚取源源不断的利润。

    美国是怎么让这些市场上的资金回到美联储为自己赚钱的呢?

    就是加息。

    那为什么又总是光打雷,不下雨呢?

    关键的是,之所以“只听雷声不见下雨”,让美联储的加息预期萦绕全球资本市场,其实也是美联储的高明所在:大力渲染美联储加息预期,让处在世界各地的美元加速逃离新兴市场国家、回流美国,而一旦美元从新兴市场国家大举逃离,带来的就是资本实力不强的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迅速崩塌,资本价格迅速下降,到时候就会发现市场上满是便宜货。

    这时候美联储再一声令下,宣布加息(提高银行同业拆借利率),就会直接唤醒沉睡在美联储身上的嗜血资本,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这些嗜血资本不会进入国内市场,而是会率先涌入新兴市场国家收敛便宜货,从而完成一次完美的资本侵略!

    这次依然没有宣布加息,他们在等什么的?

    唯一的理由就是:从新兴市场国家逃离的美元还不够多,还不足以引发新兴市场国家足够的经济危机,他们的资产价格还不够便宜!提前唤醒沉睡的资本只会加剧美国经济的通胀,对美国经济不利。

    对于下一步美联储加息的动向,我们仍要高度关注,从全方位做好各种应对准备。

  7. 蕴远交易员蔡校然
    理由
    举报 取消

    周四凌晨三点,美联储将公布最新的利率决议,大概率本次会议美联储将会宣布加息25个基点,喊了近2年的狼来了,这次终于真的要来了。那么为何我们如此重视这次美联储加息?原因很简单,因为做为全球第一大央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整将会全球政治经济产生重大的影响和冲击。本人将从个人的理解出发,仅从投资的角度来解析其影响。

    金银

    首先对于金银来说,从理论上肯定是利空金银的,因为金银均是无息资产,加息会提高美元这个货币的吸引力,理论上投资者会卖出无息的金银买入有利息的美元资产,请注意这只是理论上而已。在实际的投资中,往往投资者都是依靠“预期”来进行投资的,从2012年10月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开始,金银就已经步入熊市,熊市能够持续4年多的时候,其背后有两个重大的利空金银的要素,第一个是美联储退出QE的预期,第二个是美联储加息的预期。其中退出QE的预期,从美联储开始QE3就已经开始(原因我们公司以前的文章曾经提及过,QE3推出后,意味着QE随时可能会结束)一直到2013年12月19日美联储正式宣布开始退出QE(见附图一),这一轮黄金从1796美元下跌至1180美元,跌幅34.29%。当退出QE利空兑现后,黄金随机开始反弹,最高反弹至1392美元。而后随着耶伦暗示美联储可能要考虑加息后,黄金再次迎来重大利空,从最高的1392跌至目前的1046美元,跌幅24.86%。本周如果美联储开始宣布加息,那么金银最后的利空将会出尽,我相信在“买预期,卖事实”的推动下,金银将会阶段性的见底,不排除现在的位置就是熊市的大底。

    另外补充一点的是,金银宏观的大牛市或者大熊市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就在美联储的政策调整,从08年开始的大牛市,根本原因就在于美国开始全面的量化宽松,随后的大熊市根本原因也在退出QE以及加息。因此美联储加息对金银影响是极其重要的,他决定了金银中长线的走势方向,怎么重视都不为过,很多情况下金银走势的转折点都是美联储的政策调整时期。

    美股

    再次,对股市来说,个人认为,美联储加息将极有可能刺穿美股的泡沫,美国股市将非常有可能从牛转为熊。原因在于提高利率的将会利空美国经济,提高美国企业的经营成本。另外还有一点在于美国股市从08年至今已经上涨过高,其中道琼斯指数从6469点最高上涨至18351点,涨幅184%。从技术面上看在高位的美股已经基本完成了头部的筑顶(见附图二),加息极有可能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因此奉劝有做美股或者购买QDII的投资者,最好赶紧出场,现在的风险收益比已经非常不划算(近期不少传言我国将放开5万美元的购汇额度,开放QDII2试点,个人认为兑换点美元是可以的,投资境外,尤其是港股和美股还是算了,侠之大者,为国接盘可以,为他国接盘的事情最好还是别做了)。

    中国股市

    至于中国股市,本人前期已经在3600点上方把所有的股票,基金都已经赎回,从理论上说美国加息,人民币贬值的情况下肯定是利空中国股市,尤其是房地产行业的。我虽然不看好中国股市,但是相对美股而言,中国股市风险收益比会好一点,原因在于中国股市经过了前一轮股灾,从5178点跌到2850点,泡沫已经被充分挤压,其风险程度很明显比美股要低得多,美股向下还有着巨大的空间。虽然A股的跌幅空间理论上较小,但是一旦美股开始大跌,也有可能会带动A股下跌,如果做股票投资的朋友,可以密切关注下图中的那条支撑线(见附图三),如果跌破的话,最好还是出场观望先。

    美指及大宗商品

    最后再美元指数以及大宗商品方面,虽然不敢肯定美元指数已经上涨到了尽头,但是美元指数上涨最快的时段已经过去了,美元指数目前已经充分消化了美元加息的预期,而在加息前都没能站稳在100点上方,目前头部已经貌似走出来,再做多美元风险已经非常大了。当然美元指数后期走势还的看美联储的加息节奏,如果美联储采取小步慢跑,或者快速加息的措施,不排除美元指数还是继续大涨(个人觉得概率不大,明年美联储大概率加2-4次息)。昨天美原油最低跌到了34.5美元,已经非常接近08年金融危机时候的水平,大宗商品的寒冬目前还没看到结束的迹象,但是需要留意的是,做空原油,铜等大宗商品也已经进入深水区,建议空头离场,但是根本性改变仍然需要供需发生变化才有可能。

  8. Velaciela
    理由
    举报 取消

    看到这些答案我安心啦。国内这么鶸的交易对手,至少未来十年我应该能轻松应对。

    装个逼:第一届任期内美国利率达到3%,第二届达到5-6%,甚至出现过热。

    原因?——回去好好看凤凰网吧!思考真的比去死还难~

  9. 顾成琦
    理由
    举报 取消

    前面已经有了许多优秀的回答,那么这篇答案打算从“美联储加息对其它央行的影响”这个角度来谈谈看法。

    本周市场即将迎来美联储万众瞩目的3月利率决议,目前市场预计有高达90%的可能性美联储会在这次决议上加息。而随着美联储的加息,其他央行可能也要开始行动起来了,特别是目前倍受瞩目的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

    随着经济的逐步好转,挪威央行和瑞典央行可能会在今年调升经济预期,从而推升市场对两国央行利率正常化的预期。援引野村证券3月9日发布的报告:

    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不太可能在2017年加息,不过在接下来几个季度,预计两国汇率可能出现上升,因为两个央行已经要考虑利率正常化了,而相比前几个加息周期,目前利率汇价还是比较温和的。

    目前全球发达国家的利率普遍处在相当低的位置,尤其是欧洲央行和瑞典央行都是负利率。就目前的情况看来,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接下来可能“撇下”欧洲央行自己先利率正常化,一旦如此,外汇市场会出现什么变化?

    粗略结果就是:一旦瑞典央行和挪威央行先加息,那么瑞典克朗和挪威克朗兑欧元都有望不同程度的升值。

    再分别看一下这两大央行的情况——

    瑞典央行:4月可能开始进入紧缩周期

    瑞典央行预计在2018年上半年加息,市场目前已经开始将瑞典央行加息一事计入价格。而2017年瑞典央行的动向更令人瞩目,尤其是如果瑞典央行在今年4月份结束量化宽松(QE)计划,而不是拖到年中结束的话,投资者就要注意瑞典央行会不会在年内加息。

    第一次加息之后瑞典克朗走势如何?

    平均而言,在第一次加息之后6个月内,瑞郎兑欧元、澳元和挪威克朗都会升值,升值超过5%是完全有可能的;12个月内,兑几乎所有主要货币都会升值,尤其是欧元、美元、挪威克朗和英镑;超过12个月的持续升值可能性比较小。但在18个月内总体升值5%也是有可能的。

    需要注意的是,瑞典央行2017年年初利率决议的时候曾担忧瑞典克朗升值太快,因此瑞典央行预计会确保瑞典克朗的缓慢升值,未来两年内加息的可能性还是比较温和的。如果瑞典央行承诺接下来会走完加息周期,那么瑞郎就有望上涨,同时市场已经开始将瑞典央行加息计入价格,也会对瑞郎构成一定支撑。

    瑞典央行未来130周内加息的预期仅约50个基点。

    挪威央行:经济动能和油价上涨

    因为经济仍然处在复苏的初期,挪威央行加息的可能性比瑞典央行似乎更低一些。不过近期的数据显示,挪威的经济动能有所上升,并且较高的原油价格也会支撑该国的原油产业。所以挪威央行的乐观情绪在今年可能会达到巅峰,从而上调2017年经济前景预期,从而进一步上调利率预期。

    目前是外汇市场的计价已经高过挪威央行的预期,不过未来三年的预期市场和挪威央行差不多。而如果接下来挪威央行调升对加息的预期的话,在未来几年就会对挪威克朗构成支撑。

    挪威克朗同样会在首次加息的半年内明显升值,不过通胀持续升值也不超过一年,升值幅度较瑞典克朗也比较小。毕竟市场预计未来三年挪威央行加息也就60个基点。

    怎么赚钱:做空美元及欧元兑瑞典克朗,美元及欧元兑挪威克朗

    瑞典克朗方面:建议做空欧元兑瑞典克朗

    预计瑞典央行更可能在2018年加息,那么2017年下半年,瑞典克朗的升值就会逐步体现出来。当然,当瑞典央行开始缩减宽松的时候,瑞郎的升值也会显现出来。

    但是,一旦法国大选毫无意外的结束,同时美联储对美元的推动效应减弱,那么做空美元兑瑞典克朗就会更有吸引力。美元兑瑞典克朗在9.15时,将是一个不错的做空点位。

    挪威克朗方面:坚持做空欧元对挪威克朗

    2017年挪威央行对经济的预计更乐观,这就进一步加大了欧元兑挪威克朗的下行压力。不过当法国大选结束,就要重新评估是不是还要继续做空欧元兑挪威克朗。欧洲央行可能会在今年三季度考虑缩减QE(量化宽松),这就可能限制欧元兑挪威克朗的下跌,除非挪威央行表示更“渴望”在今年逐步将利率正常化。

  10. 维辰美
    理由
    举报 取消

    作者:Taoli719

    链接:最近外汇行情的解读-说说美联储的如意算盘: – Taoli719的文章 – 知乎专栏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先参见楼主本人前几天发的一些贴子:

    加息:    QQ空间

    英国退欧:  QQ空间

    我们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每一次美元的升值基本上完成对一次其它地区国家一次收割,

    78年到84年出现第一次美元趋势性升值,这次趋势性升值伴随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债务危机与日元失去的20年,(广场协义你们都懂的.)

    第二次升值是92—97年,墨西哥危机到亚洲金融危机,接着到了新兴市场国家全面危机。

    一般说来, 美元升值是内在与外在合力结果,

    我们要知道现在美国的问题一方面是美国债务问题,一方面是资产价格的高估,

    要保持资产价格要的相对稳定与债务的相对平衡,

    必须在内部制造美元的升值预期,如最近美联储主席的一些讲话,

    但实质加息的步子又不能太大,因为当下的美国实体经济根本经不起连续加息的折腾,

    所以我们看到了很多次的口水丈,这何偿不是一种无奈之举.

    既然从内部的逻辑条件与方法不成立,一般制造外部矛盾,让外部资金主动避险,

    回流美元,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办法.

    如我们看到的英国退欧,中东问题,南海问题,都是不错的手段,

    从本质上来说,相对稳定并不是美元霸权的利益的最大化,

    从下面的图表可以看出,其实每一次危机过后的美元的溢出效应在慢慢减少.

    当然这个最终的结果是直接导致美元信用的崩溃,当然,短期这个事情是不太会发生的.

    但我们应该要明白当前美元升值的短期性与大周期贬值的内在逻辑.如图:

    其实当下全球最大的泡泡在哪里?是的,没错,就在我们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

    据外媒报道,中国央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立场松动,并且在试图向美确认美联储是否将在6月加息。对于相关传言,央行第一时间发出澄清公告,并称报道捏造事实,误导读者,误导市场舆论。声明还指出,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增强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都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另外,市场有声音认为,中国的货币宽松周期已经宣告结束。

    只是说一下,就当诚惶诚恐,可见当下的国内的资产价格与人民币会有多大的压力.

    多的就不说,你们都懂的.

我来回答

Captcha 点击图片更换验证码